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福建省达康源电气有限公司
福建省达康源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05-25,注册资本为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邹宣永,经营状态为存续,工商注册号为350481100084831,注册地址为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华侨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白色家电1#-2号,经营范围包括电气自动化设备、节能环保产品及设备、家电产品、电子产品、电力设备及配件的生产、研发、销售和技术服务;网络工程及技术服务;节能工程改造。  
福建省达康源电气有限公司 2021-12-07
长沙永乐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长沙永乐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注册于长沙市高新开发区,办公地为环创企业广场B8栋,是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智能制造企业和软件企业,长沙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研发和制造各类实验室前处理设备和危废储存的厂家。公司在实验室设备的研发、设计方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先后开发出了全自动翻转式振荡器、零顶空提取器、全自动消解仪、微波消解器、万能蒸馏仪等实验室仪器,打破了国外厂家长期在中国市场上的技术垄断。 尤其是移动式实验室废弃物智能控制中转系统(暂存柜),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福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南昌大学、燕山大学、宁夏医科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投入使用受到广泛的好评。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本公司在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及服务协调方面,始终能保持高效运作,公司在非标设计与自动化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满足和适应用户的多方面需求,赢得了中科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华测检测、紫金矿业等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公司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支持团队均拥有硕士研究生及本科以上学历,且具有十年以上的相关经验,建有数字软件研究室、电子电器研究室、结构机械研究室和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实验室,所有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发明专利五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四十五项,软件著作权八件。注册商标五项。 公司设有技术部、网络推广部、营销管理部、项目部、国际贸易部、生产部、财务部、质检部、售后服务部、行政人事部、供应部等十二个职能部门,一个仪器生产工厂、一个大型设备制造分厂。 公司已取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坏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共设立五个大区管理服务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和售后保障。 公司一贯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以市场为导向,崇尚创新,关注顾客,让每一位用户切身体会到我们的真诚。
长沙永乐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2-05-26
长沙康曼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康曼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于因特网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主要业务有:提供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网站策划、网站推广、网络营销、主机托管、ISDN/DDN等各种接入服务、因特网的应用开发、网络数据库、IP电话、网络传真等信息服务。是协助您实现现代化管理、营销的理想合作伙伴。我司抱着让湖南走入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先进行列的宗旨,凭着公司技术开发中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完善的软、硬件设备。为您实现从初级到高级的电子商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长沙康曼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01-15
德康多功能教学板(加宽豪华型)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特点:   (1)    板材特制 板面使用镀锌钢板,坚固耐用厚实,板面涂层引进日本高科技晶格纳米涂料,哑光性,视觉大于30°不反光。   (2)    哑光米黄色有助于保护视力 德康多功能教学板根据微光量子理论设计,板面颜色为米黄色,视感柔和。米黄色色谱波长在550~770纳米之间,为人眼视网膜最能接受的颜色,有效舒缓眼睛的紧张和疲劳,提高眼睛辨识能力。哑光米黄色设计能营造出最佳视觉环境,有助于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3)    直接用作投影幕       传统教室一般是黑板和投影布的结合,投影布上下拉动,易损坏,并且投影布占用黑板板书空间,结构不合理;投影幕布放置时间长了会发黄,影响投影质量。而德康多功能教学板,可直接用作投影幕,投影成像色彩柔和,没有光斑;一体化设计,可以在投影区域内直接书写。是高科技的绿色教学产品,确保师生课堂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   (4)    可升级为功能强大的电子白板 配合我司专用软件,即可在板上实现电子白板的全部功能,拥有德康多功能教学板就等于拥有一块投影幕、一块黑板、一块电子白板。而且德康多功能教学板的价格却比它们的总价便宜得多。   (5)    节能环保 板面无任何电子器材附件,不通电,不发热,无辐射。符合现代低碳环保生活要求。
江门市盈江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己二酸的全生物法合成
己二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二元羧酸,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和润滑剂制造等领域。目前,工业上己二酸的生产路线主要通过硝酸对环己醇—环己酮的混合物(KA 油)进行氧化制取。虽然己二酸的化学合成方法已经成熟,但是存在着工艺流程长、副产物较多、工业“三废”排放严重、产品收率不高等问题,特别的其温室气体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巨大。因此,研究开发新的清洁无害己二酸生产工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成果提供了一种己二酸的全生物合成方法,可以利用可再生碳源,获得高产量的己二酸,同时产品的回收提取更加方便简单,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创新要点 本项目在大肠杆菌中重构逆己二酸降解途径,实现了己二酸的高效生物合成。通过对菌株进行代谢改造,选用组成型启动子以避免高额诱导剂的使用,最终在 5 L 发酵罐中实现了己二酸的高产,同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使工业化生产己二酸成为可能。
江南大学 2021-04-11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方法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方法,涉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先将ZrOCl2·8H2O固体溶于去离子水中,再加入偏钨酸铵水溶液,尿素水溶液,回流后冷却,以氨水调节pH值,经超声处理并陈化后抽滤洗涤,干燥后经焙烧制得WO3/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再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杨酸,乙酸酐和催化剂,加热,待反应结束后趁热抽滤;取滤液经水解过量乙酸酐,静置冷却,析出白色晶体,以冰水冷却至完全结晶;将白色晶体经抽滤,冷水洗涤,得到乙酰水杨酸粗品,再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乙酰水杨酸.本发明改进了WO3/ZrO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工艺,引入超声处理,催化剂回收再生容易,可保持高活性重复使用,对环境友好.
扬州大学 2021-05-07
从橡胶种子中提取制备植酸
植酸 (Phytic acid) 又名肌醇六磷酸酯,其分子式为C6H18O24P6,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工 等工业。植酸可以有效地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用植酸配制海鲜产品和其他水产品保鲜剂效果 非常明显,如鲜虾经植酸处理后,保质期大大延长。植酸对果蔬同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如植 酸应用于草莓保鲜,可以延缓果实中维生素C的降解等作用。若用植酸代替硝酸盐加入酱制品 中,可保持色泽,而没有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 - 酮戊二酸发酵法制备技术
-酮戊二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食品、医药、化工和化妆品等行业都有 广泛应用。目前,工业上生产-酮戊二酸主要采用化学法,由于化学法合成-酮 戊二酸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在食品和化妆品的应用中受到限制。而微 生物发酵法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高产量、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等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酮戊二酸在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 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在 5 M3 发酵罐中-酮戊二酸的平均产量为 64.2 g/L,发酵周期平均为 154.7 hr,提取总收率平均为 89.1%。
江南大学 2021-04-11
生物法制备核苷酸及其应用
核苷酸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生化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乳业等行业。本项目技术在生物法生产核苷酸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1)筛选得到新的产核酸酶P1的菌株,并首次利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高效制备核酸酶P1,酶活较国内水平提高近10倍,达到了5000 u/mL;(2)利用反应-分离耦合新技术催化RNA降解,核苷酸浓度较国内其他单位高2-3倍,达到了30 g/L;(3)采用高效的吸附/膜分离集成技术分离核苷酸,分离收率达到90%以上,较其他方法提高5-10%,能耗、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4)发明了醇析和盐析的复合结晶新技术及反应结晶新技术,结晶收率达到90%以上,较其他方法提高5-10%,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医药、乳业等行业。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废弃油脂制备脂肪酸甲酯
餐厨废油具有鲜明的废物和资源的二重性,需要加以资源化利用,避免非 法加工为食用油而重回餐桌。餐厨废油酸值非常高,工业上一般采用两步法制 备生物柴油:第一步先采用浓硫酸催化酯化高酸值油脂,降低游离脂肪酸含 量,第二步进行液体碱催化酯交换反应,步骤繁琐,操作复杂。本成果是针对 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的特殊需求,采用简便路线设计合成了高活性、低成本的 固体催化剂材料。实现了化剂的回收与重复利用,在工业生产得以连续化的 同时,也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35 3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