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同步课堂
以实时课程共享为核心的互动教学 解决师资短缺促进区域优质师资共享 兼顾课前课后,帮助学校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教育、实现优质资源沉淀共享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三盛智慧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云课堂
性能打造极限–“云海”之巅,超越所见 【极速体验】 RG-RCD6000 V2云课堂云主机具备多项创新技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CDA(Cloud Desktop Acceleration)和AppTurbo两项技术,融会了锐捷多年积累的分级Cache技术,实现镜像启动加速、IO加速,使云桌面启动和应用程序运行速度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远高于市面上其他产品。在云课堂主机加速技术的支持下,50个虚拟机启动时间只需短短几分钟,常用教学软件启动、运行速度比物理机提升200%,让学生畅游”云海”,领略“飞”一般的感受! 【影音播放】 RCD创新技术EST(Enhanced Stream Transmission),锐捷倾精英之力打造出一条能以极低资源交付高性能的虚拟桌面传输协议。该协议除包含多条如图形显示输出,键盘输入、用户接口设备、光标移动等专用通道外,还专门为视频解码和高质量音频还原作了大量优化,让您感受身临其境的高清世界。 EST的高性能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速2D图形渲染 2、图形智能压缩,根据网络带宽自动调节画质 3、自动终端侦测,根据终端资源智能调节画质,实现最佳用户体验 4、媒体流软解码,播放高清视频与音频(480P视频流畅) 5、媒体流硬解码,播放高清视频与音频(MJPEG流,1080P) 6、客户端鼠标硬件加速 7、全外设重定向 8、传输数据加密,EST所传输的图形或数据均经过加密,保障安全   【稳定空前】 RCD6000 V2云课堂云主机发布之前作了大量产品预研和用户考验工作,设备在锐捷压力测试实验室中稳定运行超过300天,还在北京、昆明、广州、西宁等地架设了大量客户测试环境,他们对产品良好的口碑为RCD6000 V2保驾护航。 细节成就无限–“镜像”万千,大功一“键” 【镜像量身而定】 RCD6000 V2中的创新技术IIM(Intelligent Image Management),根据教学课程的不同应用软件重新组合封装在不同的课程镜像中,根据课程自由切换。彻底解决机房中常见大量软件安装导致系统臃肿、软件冲突,运行慢,教学、考试场景切换工作量大等难题。同时,虚拟机镜像在下课时自动还原,做过的修改不会被保存,防止病毒对主机破坏的同时,省去Ghost或还原卡的繁杂设置。有了IIM,每个镜像都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 【管理简单】 教师,学生,管理员三种角色被赋予不同的操作界面。学生会获得与物理机体验一致的云桌面。老师可选择不同的镜像一键上课,效率倍增。而管理员可使用ikvm随时监控检查RCD设备,CPU、内存、磁盘和网络负载通过可视化图形动态表现,一目了然。符合BMC集中监控管理标准。 【控制一键】 云课堂云主机软件程序中的教师端程序采用一键式管理设计,老师从此不用再担心各种复杂的IT操作,仅需一键选择上下课就可轻松获得一节高质量的上机教学。管理员也不用再为记录繁杂的命令而烦恼,RCD6000 V2提供的全图形控制管理界面,无论虚拟机制作,编辑,还原都只需轻轻一按。原来享受云带来的体验是这么简单! 性价再创极限–一室一机,锐捷空前 【设计领先】 RG-RCD6000 V2云课堂云主机堪称一场革命式的创新:超凡的一体化设计,将顶级处理器、工业级存储设备、海量内存和强大的云桌面软件功能整合到一个简洁、坚固的外壳之中。全新的制造工艺及非凡的想象力,在更小的空间内创造了更大的可能,令您见到它时不免惊叹。 【投资保护】 机房每年都会有大量PC机因老旧被淘汰,RCD6000 V2云课堂云主机执行集中运算,不需要终端运算资源,旧PC依旧可以作为显示输出设备还原生动的画面,将机房设备的生命周期大幅度延长,保证高性能应用的同时还减少资源浪费,变废为宝。云技术良好的延展性也可大大避免升级和扩容带来的问题,如果配合云课堂云终端,即插即用,部署快捷简单,帮助学校轻松扩大计算机教室规模!  
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光网课堂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对于探索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层学习行为,创造交互式研究性学习的新形式,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进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MOOCs、BYOD、云HPC、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成熟应用技术的涌现,所带来的互动教学模式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跨时间地域的沟通与互动。 当前我国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逐渐深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社交网络、物联网这五大新业务趋势正在对教育信息化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对教育网络提出更高的诉求,教育网络和校园网络正在经历着从传统静态的、孤立的以及硬件固态定义的设备形态向智能动态的、系统全局的以及软件灵活定义的敏捷网络的转变。  
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雨课堂
清华大学教研成果 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组织研发 文理工一线教师全程参与。 创新引领课堂革命 推动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多通道互动,教育部部长点赞的教学利器。 小插件,大数据 将教学工具巧妙融入PowerPoint与微信 全景式采集数据,驱动教学探微。
北京慕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9
高科课堂
跟谁学旗下中小学K12在线教育机构,浙江卫视指定在线教育品牌。高途课堂在北京、郑州、武汉、杭州、西安、成都等省市开设运营中心,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北京高途云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智慧课堂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介绍 智慧课堂在音视频实时互动、定位分析跟踪等核心技术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课程共享、资源录制的同时,实现各类课堂数据的伴随式采集,如教室环境数据、教学音视频数据、课堂行为数据等,并深入挖掘数据内容,为教育信息化服务; 通过音视频采集设备,实时记录学校日常教学过程,并生成各校的校本资源、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库; 通过智慧教学终端和课堂答题器,全面采集师生课堂行为互动情况,诊断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构建更好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客户价值 服务学生 通过分析课前预习、互动听课、同步练习、视频点播和问答交流等数据,不断优化个人学习路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服务教师 通过分析个人备课、互动授课、测试布置、行为轨迹等数据,及时总结经验和问题;并通过平台教研功能,促进区域内教师交流分享,实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服务管理者 通过课堂行为分析,管理者全面了解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的情况,对教学质量及时有效的监测、诊断和评价,辅助决策,实现智慧化管理;
阔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智慧课堂
产品详细介绍 “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产品组成 理论优势 ●《智慧课堂》理论专著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出的理论专著 教育信息化领域唯一涵盖了丰富的理论剖析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实际数据的智慧课堂专著,通过案例详尽阐述了智慧课堂的完整体系。     产品功能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在线课堂
产品详细介绍 极课在线课堂解决方案 一、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治理、教学组织与方 法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极课中国认为实现“智慧教育”需实现“四个数字化,一个变革”。“四个数字化”即“教学业务数字化”、“教务管理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一个变革”是指教学业务流程的转型与变革。其中,“四个数字化”是基础,“一个变革”是关键。    在线课堂则是四个数字化之一“教学业务数字化”的一个基本内容,极课在线课堂正是基于“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将传统课堂与互联网结合,实现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自适应学习环境。    在线课堂则是四个数字化之一“教学业务数字化”的一个基本内容,极课在线课堂正是基于“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将传统课堂与互联网结合,实现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自适应学习环境。
上海极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外合资) 2021-08-23
青只课堂
青只课堂:含有幼儿精品课程、小学精品课程、初中精品课程、高中精品课程
浙江青云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22
网易云课堂
2012年12月,专注职业技能提升的在线学习平台网易云课堂上线。面向大学后两年的大学生和初入职场前四年的新人。2017年12月,网易云课堂推出“行家计划”,拟培育100位年收入500万级的知识行家。
北京网易有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7 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