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房屋改造的砖混形式组合梁托换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既有建筑房屋改造的砖混形式组合梁托换结构,涉及建筑用托换结构技术领域,由于结构胶的作用,砖砌体梁可以有效地防止侧面钢板组合构件发生局部屈曲和整体失稳,提高了组合梁、柱的刚度;侧面钢板一方面可以提供较高的抗拉、抗压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约束砖砌体梁使其提高受力性能;底部设置的转向结构可以调整结构荷载形式,优化结构承载力,充分发挥力筋的高强受拉性能;预应力钢绞线可以提高组合梁整体的刚度,减小其变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合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原有房屋建筑的极限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高性能车辆底盘结构创新设计与协同控制关键
"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组经过数年的研究,创新设计底盘驱动/制动、转向、悬架等系统的关键组件,构建了智能底盘多智能体动态协调控制架构,提出纵向、横向及垂向耦合集成与协同控制技术,形成以四项创新点为代表的技术群: 1、驱动/制动关键部件结构优化设计及车辆行驶敏捷性、稳定性协同控制技术。鉴于现有研究多聚焦于车辆驱动/制动系统独立控制且忽视内在耦合关系,割裂影响机理、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从驱动/制动系统结构优化与方法设计两个方面,提出融合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车辆驱动防滑(ASR)、能量回馈型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及制动力精细调节技术、驱动/制动协同的车辆稳定性强鲁棒控制技术,解决车辆行驶敏捷性与稳定性控制所面临的参数摄动、控制时滞、多执行器耦合与冗余等难题。 2、车辆线控转向系统优化设计及转向操纵主动控制技术。针对转向系统存在的耦合摆振、结构参数时变不确定和线控时滞问题,项目组分别提出了考虑悬架与摆振问题耦合机理的车辆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减轻操纵负荷的前轮主动转向驾驶员共享控制技术和全电控四轮线控转向轨迹精确跟踪及横摆稳定性控制技术。
东南大学 2021-04-10
碳素结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关键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碳素结构钢的生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素结构钢属于大批量生产的钢种,在钢的总产量中占 70%以上。碳素结构钢的种类众多,包括各种钢板、钢管、钢带、钢条以及各种型钢、条钢等,主要用作焊接、铆接和螺栓连接的钢结构,广泛用于建筑、桥梁、铁道、车辆、船舶、化工设备等,是一种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的工业钢种。按照脱氧方式不同,碳素结构钢可分为沸腾钢、半镇静钢和镇静钢,对于 Al 镇静钢,钢中大颗粒夹杂物是导致钢材在弯折时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此外,一般情况下,碳素结构钢中的氧含量较高,导致非金属夹杂物含量也较高,可以应用氧化物冶金技术利用碳素结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以提高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1)Al 脱氧碳素结构钢脱氧方式优化技术。对于采用 Al 脱氧方式的碳素结构钢,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成分为 Al 2 O 3 -SiO 2 -MnO 系,夹杂物中 Al 2 O 3 含量越高,夹杂物尺寸越大,而这一类非金属夹杂物属于低熔点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容易 118 / 298变形为细长条状,严重影响钢基体的连续性,在冲击过程中引发钢材的断裂。减少钢材断裂的关键是控制钢中 Al 2 O 3 含量较高的非金属夹杂物,这一类非金属夹杂物是在转炉出钢时加入脱氧剂脱氧时产生的。在转炉出钢时,可采用以下 3种脱氧方式减少 Al 2 O 3 含量高的大尺寸夹杂物的生成。a.先用 Si-Mn 合金进行预脱氧,后用 Al 合金进行终脱氧;b.减低转炉出钢氧含量,减少 Al 合金的用量;c. 采用 Al-Ti 符合脱氧方式,避免大尺寸夹杂物的生成。(2)Ti 微合金化氧化物冶金技术。在含 Ti 低碳钢中细小弥散的氧化物质点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热力学上是稳定,Ti 脱氧生成的 Ti 2 O 3 粒子周围会形成贫锰区,贫锰区的形成被认为是晶内铁素体非均质形核的主要驱动力。向钢中添加少量Ti 合金,形成 Al-Ti 复合脱氧制度,形成具有氧化物冶金效果的钛氧化物,明显细化了铸坯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大幅提高了钢材的冲击韧性。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用于箱形主梁斜拉桥颤振控制的检修轨道结构
本发明涉及用于箱形主梁斜拉桥颤振控制的检修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主梁的 斜腹板下缘设置检修轨道结构,该检修轨道结构由轨道和轨道支撑块构成。本发明的斜 腹板下侧设置检修轨道的控制措施不但能将颤振临界风速提升 10.8%,显著提高了箱形 主梁斜拉桥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能,而且经济性能最佳,几乎不需要增加工程造价,同时 满足了主梁上检修车移动检修的要求。本发明的斜拉桥颤振控制检修轨道结构是一种有 效的颤振控制措施。 
同济大学 2021-04-13
基于3D视觉自动控制食品检测机械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3D视觉自动控制食品检测机械结构,包括:防护装置、流水线、移动机构;防护装置呈矩形框架结构;流水线设置在防护装置的内部;移动机构设置在流水线的一侧;货台设置在移动机构的一侧;第一机械臂设置在移动机构的上侧,且第一机械臂与移动机构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相机设置在流水线的一侧;第二机械臂设置在流水线的一侧;控制台设置在流水线的一侧;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具有运行效率高,抓取范围大、不易出现漏检漏抓现象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问题和不足。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精度与稳定性控制
随着航天发动机性能和技术指标的不断提升,涌现出叶轮、机匣、舱段、壁板等大量服役于高温、高应力恶劣工况的高性能复杂结构件,此类零件结构整体成形、型腔封闭狭小、型面精度苛刻、薄壁易于变形、材料难于切削、极低损伤要求,迫切需要解决高速切削机理、刀具设计制造、刀具路径规划、加工颤振抑制等制约高速切削加工效率、精度、稳定性的瓶颈问题。 项目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系统掌握了航天特种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工艺规律,提出了五轴铣削刀具“结构-参数-动态特性”一体化设计与无瞬心包络刃磨方法,提出了多轴铣削刀具路径高阶切触规划和精度控制方法,提出了多轴铣削加工过程稳定性预测与颤振在线抑制方法,掌握了多轴加工的装备工艺交互行为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揭示再生效应和过程阻尼对加工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刀具结构模态耦合调整工艺系统阻尼,实现颤振在线抑制,显著扩大了极限稳定区域。 形成了完整和自主可控的多轴加工稳定性控制技术体系,应用于“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数控系统换脑工程,显著提升了国产高档装备和精密刀具对于航天复杂结构件精密制造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获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10
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精度与稳定性控制
随着航天发动机性能和技术指标的不断提升,涌现出叶轮、机匣、舱段、壁板等大量服役于高温、高应力恶劣工况的高性能复杂结构件,此类零件结构整体成形、型腔封闭狭小、型面精度苛刻、薄壁易于变形、材料难于切削、极低损伤要求,迫切需要解决高速切削机理、刀具设计制造、刀具路径规划、加工颤振抑制等制约高速切削加工效率、精度、稳定性的瓶颈问题。 项目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系统掌握了航天特种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工艺规律,提出了五轴铣削刀具“结构-参数-动态特性”一体化设计与无瞬心包络刃磨方法,提出了多轴铣削刀具路径高阶切触规划和精度控制方法,提出了多轴铣削加工过程稳定性预测与颤振在线抑制方法,掌握了多轴加工的装备工艺交互行为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揭示再生效应和过程阻尼对加工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刀具结构模态耦合调整工艺系统阻尼,实现颤振在线抑制,显著扩大了极限稳定区域。 形成了完整和自主可控的多轴加工稳定性控制技术体系,应用于“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数控系统换脑工程,显著提升了国产高档装备和精密刀具对于航天复杂结构件精密制造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获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5-30
锗硅纳米低维结构的可控制备方法及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锗硅纳米低维结构可控制备方法及产品,该 方法具体为:(a)清洗硅衬底;(b)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锗硅合金形成外 延衬底;(c)涂敷电子抗蚀剂,通过电子束光刻技术在电子抗蚀剂上曝 光所需的锗硅纳米低维结构图形;(d)采用干法刻蚀将锗硅纳米低维结 构图形转移到外延衬底上得到样品;(e)去除样品上的电子抗蚀剂;(f) 高温环境下进行氧化和退火,使得氧气优先与硅反应形成氧化硅而锗 被析出;(g)在氮氢混合气氛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深潜结构设计
项目背景:国内外当前对水陆两栖推进器的研制涉及一系列 理论、技术和功能应用等问题,其中,基于海鳐鳍水下波动推进 机理,同时仿蛇在陆地上蜿蜒爬行的运动方式,对推进器水陆两 相运动进行适应性设计,使其不改变推进模式同时满足水面推进 和陆地行走需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采用主要采用组合泵喷推 进方式使其在水下保持高速航态和声隐身性,搭载多波束探测系 统以及自主航行控制技术,使其可以环岛自主航行,探测水体目 标及海底地形地貌,最终形成全地形波动式水陆两栖推进器的设 计,目前鲜有报道。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通过对全地形波动式水陆两栖推进 器所涉及的仿生推进机理、推进装置、航行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 研究,突破两栖仿生推进器深潜结构设计、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波动与泵喷耦合推进方式、运动控制器设计技术、多波束搭载设 计技术,实现水陆两栖推进器统一控制系统及动力系统框架下的 水-陆两栖航行,完成复杂水陆两栖作业任务。技术指标:工作 水深不小于 500 米,可实现悬停、原地回转等高操纵性;搭载多 波束声纳,具备高精度探测识别能力;总尺度不低于 5m,最高航速不低于 20kn,自噪声低于 60dB,柔性材料拉伸强度>800MPa、 断裂伸长率>2.5%。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拥有相关研究的技术团队。 
青岛船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1-09-02
一种高层建筑抽蓄储能风光智能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抽蓄储能风光智能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风机组件、光伏阵列组件、抽蓄机组、及微网中央处理器;风机组件、光伏阵列组件、抽蓄机组连接在低压母线上;主电网能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微网和主电网由并网变压器、并网开关、公共连接点连接;微网中央处理器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负荷需求量,管理调度系统能量分配;并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及时处理各类故障,实现微网在并网、离网两种模式间的无缝切换。本发明将可再生能源集成在高层建筑中,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并利用建筑高程差将抽水蓄能机组作为储能设备,具有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367 3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