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张万刚
张万刚,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现担任SCI期刊《Meat Science》副主编、SCI期刊《Foods》客座主编、SCI期刊《Food Science of Animal Resources》国际主编、SCI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编委、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畜牧杂志》副主编、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肉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张万刚 2023-03-07
胡刚
研究方向为电分析化学及配位化学,主要内容包括大环配合物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新型化学振荡器的设计、电化学分析等。
胡刚 2021-12-31
李德刚
李德刚,男,1976年06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1)混合动力与增程式电动汽车;(2)内燃机工作过程优化与控制。
李德刚 2023-03-31
赵刚
赵刚,男,1981年9月生,教授, 1996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2005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一直从事数字化学习、多媒体分析与处理、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研究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先后承担和参与了1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监控视频XXXX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网络文化安全及民族文化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06BAK11B00);国家863项目子课题“面向教育的海量知识资源组织、管理与服务系统”;在数字化学习、教育数字媒体、新型数字视频监控技术、网络文化内容安全监管等方面获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8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IEEE国际会议、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赵刚 2023-03-02
白成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09-04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所在单位: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bcg@buaa.edu.cn Email:bcg@buaa.edu.cn
白成刚 2021-12-31
谭理刚
谭理刚 系别: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职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能源与动力系副系主任 籍贯:湖南湘乡
谭理刚 2021-12-31
任立刚
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学院等高校任教(曾借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法规综改处工作),2019 年 9 月-12 月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进修,历任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教研科科长、教务处副处长、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中心主任(兼)、商学院党委书记等,现任成都师范学院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测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处长,兼任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致力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研究,先后在《中国高等教育》《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 10 余篇,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论著 3 部,参与编写四川省本科教育质量报告 3 次,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0 余项,先后 10 余次参与四川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和规划编制工作,参与四川省教育大会、四川省师范教育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主题报告起草工作等。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管理与组织工作,先后指导并组织建设“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 100 余项,省级项目 600 余项,组织开展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首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计划项目等项目建设,具有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和较丰富的改革经验。 长期开展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全省教育大会、全省师范教育座谈会、全省高校书记校长读书班主题报告等重要文稿起草工作;作为主要执笔人编制《四川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规划》等重要规划;撰写《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实施意见》《四川省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等重要文件;多次参与教育部和四川省高等教育相关文件研讨;指导多所高校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长期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注重产教融合和科教协同,主持完成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 10 余项,在《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等发表《关于开展卓越教师培养的探索与思考》《关于地方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思考》等文章 10 余篇,出版《卓越教师培养 : 方案设计与改革实践》《地方本科院校质量工程建设问题研究》等论著 3 部;作为主持人和参与人,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 项,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3 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9 项,四川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市厅级奖励 20 余项。
任立刚 2023-02-22
董志刚
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专家。 兼任国际磨粒技术学会(ICAT)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委员、极端制造分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超声加工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磨粒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精密工程与微纳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编委。Scientific Reports、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terial & Design、Journal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机械工程学报等23个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多次获评《机械工程学报》、《航空制造技术》等期刊优秀审稿专家称号。 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精密制造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主要从事航空难加工材料高效加工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军科委重点项目课题、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商飞创新基金、航天一院-高校联合创新基金、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纵向课题10余项;承担企业委托横向课题8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3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等10余项。 承担《精密加工》、《工程图学》、《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实践》等教学任务,获2019年度NOK奖教金二等奖,连续4年获校教学质量优良奖,先后5次获校考核优秀荣誉称号。担任机1305班和机日1901班班主任,两次获得大连理工大学“优秀专业班主任”荣誉称号(2015-2016年度、2019-2020年度),所带班级获校优良学风标兵班(本科生最高集体荣誉)、校优良学风班、大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班级同学获各种荣誉、奖励60余人次;所带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 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1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6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6项。
董志刚 2023-02-22
贝氏体刚
本项目建立了不同类型贝氏体的组合及其强韧化途径: 创立了系列贝氏体钢: 一、低碳粒状贝氏体钢 二、低碳仿晶界型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复相钢 三、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四、超低碳贝氏体钢 五、中碳及中高碳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六、贝氏体铸钢 应用: 1.汽车工业 东风、江铃、一汽等公司分别在8、5、3、1.5吨汽车用贝钢做前桥、转向节、弯直臂等关键件,装车数十万辆,属汽车业中成熟钢种;多年在攀钢、兴澄钢厂、本溪、抚顺、唐山贝钢等钢厂生产汽车用贝钢。    本发明钢与国内外汽车用非调质钢性能对比 当今国际上有两类非调质钢,一类是作者发明的具有优良韧性的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可以通过回火调整韧性。另一类是韧性较低的铁素体+珠光体非调质钢,不能通过回火调整韧性。 2.铁路运输 与宝鸡桥梁厂、上钢五厂合作高速重载1500MPa超强高韧可焊接空冷贝氏体钢铁路道岔在京广京沪线运行,寿命为高锰钢3倍; 与北京铁路局、北京特冶公司、包头钢铁公司合作研制的全贝氏体钢重载道岔试用在世界上最繁忙的大秦铁路,运量已经超过4亿吨,是高锰钢道岔的4倍; 与包头钢铁公司合作研制出高强高韧重轨,用于辙叉、尖轨,并正在开发曲线弯道上的应用; 与齐齐哈尔车辆厂合作研制新型车钩用铸造高强高韧贝氏体钢,目前取得重要进展。 3.海港码头  与宝钢特钢合作研制1500MPaφ56X1440mm超强贝钢大螺栓,批量用于建香港9号码头     香港9号码头建设用贝氏体型1500MPa级大型螺栓 (φ56×1440mm;σb: 1500MPa) 4.石油工业  油田用贝钢抽油杆,年万吨以上  5.煤炭、矿山及耐磨铸钢件    Mn系贝氏体钢近期又得到重大发展—新一代水淬及油淬贝氏体钢系列,与Mn系空冷贝氏体钢相辅相成,开创了贝氏体钢研究及应用的全新局面。可用于:  1、火车车轴钢  2、煤矿液压支架  3、高强钢板等。   大同矿务局产煤矿贝钢耐磨件,广泛使用,其中洗煤厂大型齿滚、齿板等替代并优于进口产品 6.工程机械 高强中厚贝钢板用于工程机械,在不控轧控冷、不专门热处理及不添加贵重元素前提下性能达到σb≥800MPa,σ0.2≥550MPa,δ5≥14%,-20℃AKV ≥27J,冷弯d=2a,180°合格 7.军工企业 “九五”重点军工项目—海军用海76贝钢预制破片弹已批量生产。 2004年10月由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组织完成了设计定型审查,2005年10月~2008年海军预计订货30000发,满足海军第一批装备要求,预计总创产值2亿元以上。  中碳贝氏体钢已用于制造某类型先进武器的预制破片弹弹体材料,破片性能优,并节约多道工序。   中碳贝氏体钢制造的预制破片炮弹打靶(厚铝板)及破片 8.超强高硬无缝管 天津无缝钢管厂合作生产1600MPa级固体物料贝钢输送管,寿命为普通低合金钢管(16Mn)3倍。   高强贝氏体钢管装在用于高层建筑机械上      贝氏体高强钢管应用于攀枝花尾矿输送 9.超高强建筑钢筋 研制屈服强度为930MPa的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已经应用于郑州黄河大桥、广东九江大桥、广西悟州浔江大桥、四川紫坪铺水电站、广东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贵州镇胜高速等重要建设工程,其性能要求为:s0.2>930MPa, d5>6% 现已升级::s0.2>1080MPa,d5>6% 。    在天铁轧二厂生产f32mm、f28mm屈服强度930MPa精轧螺纹钢筋,轧后无须热处理性能达到σs≥1080MPa,σb≥1320 MPa,δ5≥10%。   建设中的广深沿江大桥   九江大桥 10.离心铸管及耐磨弯管 新型空冷贝氏体钢抗磨离心铸管及耐磨弯管,现已批量投放到电力、建材、矿山等市场。经过多年的工业运行考验证明:其综合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都显著优于同类传统产品,具有很强的竟争力,是一个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的优秀项目。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张安
天使投资人;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1 2 3 4 5 6
  • ...
  • 17 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