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张正光
张正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1996 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获植物保护学士学位,1999 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2002 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留校工作。2005-2006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健康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7一2004.12讲师,2005.1-2008.12 副教授,2005.1至今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骨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以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 1 项。获第十二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长期从事植物保护专业工作,致力于稻瘟病成灾机制与控制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转基因重大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30 余项。
张正光 2023-03-07
张健
张健,男,博士,教授,2014年毕业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Schulich工学院,获设计工程(Design Engineering)博士学位,目前受聘汕头大学工学院创新设计学科方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理事会理事,广东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产品博弈与设计演化理论;销售大数据分析与需求信息挖掘;开放式创新设计;可适应分析与设计;不确定性分析与设计;设计技术应用(高端装备、电动汽车、消费产品等)。
张健 2023-03-10
张奇
张奇 2022-12-07
指纹快显试剂
指纹获取和鉴定在打击刑事和经济等犯罪中的作用与DNA等检测手段相辅相成。现阶段仍以磁性荧光粉等试剂和手段为主,不仅会改变现场原貌,而且对刑侦人员健康危害极大,在异形表面、金属、原林、纸张、钱币等客体上的显现效果极差甚至没有。我们利用MOFs材料在蛋白和油脂表面的选择性快速结晶原理研制的指纹快显试剂以水性喷剂的形式可以各种客体表面使指纹快速清晰呈现,显现效果、速度及便利性得到公安部痕迹检验处、江苏省物质技术鉴定中心、南京江北新区公安分局、苏州相城公安分局、苏州工业园公安分局物证技术专家和硕士学员的一致好评。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盲文点显器
本项目涉及盲人教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合金材料驱动的盲文点显器。通过点显器设备的应用将正常文字或语音转换成实时变换的盲文供盲人触摸辨别,在盲文教学,盲人阅读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作品的关键技术为全部自主创新设计,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合金新材料的盲文显示实现方案,该实现方案使得盲文点显设备的成本大大降低,提高续航能力,减小设备体积,并可扩展运用于各类移动便携式设备。 目前市面上盲文点显器由于单点成本过高,限制了盲文点显器在盲人群体中的普及和其他扩展应用,利用我们的盲文点显器可以制作成各种盲人专用的消费级便携交互设备,让盲人群体更好的融入社会,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现阶段我们的项目已经跟中国盲文出版社进行了合作,与爱国者等公司进行过洽谈,并且已有投资人对我们项目提出了投资意向。在走访盲人学校后了解到盲文点显器在盲人的盲文教学中是不可替代的,但也由于目前的价格原因无法普及。目前整个项目处于中试阶段。 基本设计思路: 利用合金材料,在自主设计的特殊机械连接结构下,通过对材料的性能建模以及合理的控制算法,驱动盲文点阵的凹凸变换。 该项目的优点: ①基于合金材料的设计方案: 整个盲文点显器利用合金材料的特性,通过特定元件和连接结构的设计实现盲文点阵凹凸变化。此方案降低了单点成本,从而使盲文点显器的整体成本大大降低。 ②弹簧结构: 特殊合金设计成弹簧形状加以运用,保证了材料的寿命,在合金材料“cooling”状态下两个稳态弹簧的同时作用,能使突起的点保持住,而不会因人为的压迫而产生下降。整个点阵零部件的设计和凹凸方案的设计,使单盲文点上下两个方向稳定运动,也能使各点的运动相互独立而不受影响。在盲文点阵凸起状态不需要持续供电,因此可以实现类似电子水墨屏的效果。而在断点以后可以保持其状态,达到零功耗保持特性,从而降低整个样机的功耗。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蓝牙数显扭矩扳手
蓝牙数显扭矩扳手(键盘信号) 扳手:  ■ 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操作 ■ 最大值显示和实时显示两种模式 ■ 最大值显示模式时可设定上下公差, 并通过LED灯判定是否合格 ■ 可储存2000个测量结果 数据传输:  ■ 内置蓝牙4.0模块, 可与电脑(带蓝牙功能)、手机、平板等设备连接 ■ 输出键盘信号,可将数据传输至Excel、Word、Txt等文件 ■ 传输距离10米(无障碍物, 无电磁干扰)
苏州英示测量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5
张养军
众享石天万丰(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参加过多个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评审和创业指导工作。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张建良
研究领域:高炉炼铁、烧结原料、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高炉专家系统、高炉长寿 人物经历: 北京科技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1989年留校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2001.01-2002.12任北京科技大学炼铁研究所所长;2003.01-2005.05任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系主任; 2005.06至今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秘书长。 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02年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3-2007年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2005年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2007、2008、2009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科研奖励; 2009年获中国金属学会优秀论文奖励。 主要成就: 先后指导毕业博士生14人,硕士生47人,共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EI检索,获得13项国家发明专利; 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完成人有2项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成果获河北省科技成果奖,3项成果获得地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从教二十年余来,所带领的钢铁冶金过程合理化研究梯队形成研究领域包括高炉过程仿真及优化、富氧喷煤、直接还原、熔融还原、炼铁新技术、氧气高炉和复合铁合金开发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研究性团队。
张建良 2021-06-23
张秀娟
张秀娟,女,1978年12月生,山东烟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2009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苏州大学,现任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 长期从事半导体有机微纳单晶材料的光电器件研究。具体研究领域包括:(1)有机半导体光电材料与新型纳米器件:有机半导体微纳单晶材料的生长、可控组装,及其在场效应晶体管器件(FET),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气体传感器等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应用开发,并探索其规模集成的方法与应用。(2)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发光器件:有机/无机杂化量子点的研制及其在新型发光显示器件(LED)中的应用。
张秀娟 2021-06-23
张道文
动力机械;内燃机设计;内燃机制造 1.人车碰撞事故重建技术研究        成都市科技局科技惠民项目   2016--08-31至2018-08-31 项目负责人2.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防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2012-2015  项目负负责人 一、论文1.偏置碰撞中轿车左后排乘员损伤的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03)21-26    CSCD收录   通讯作者2.男性行人与SUV正碰后的运动形态及损伤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01)25-30    CSCD收录   通讯作者3.斜角碰撞时轿车后排青少年乘员的损伤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6)2086-2090 CSCD收录  第一作者4.基于正交试验的碰撞事故中骑车人损伤因素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09)7-12      CSCD收录  通讯作者5.轿车斜角碰撞后排左侧乘员损伤仿真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03)38-43    CSCD收录   通讯作者6.人车事故中不同体型行人应急姿态仿真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02)51-56    CSCD收录   通讯作者7.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头部损伤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01)26-31    CSCD收录   通讯作者8.电动自行车与汽车侧面碰撞对骑车人的损伤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10)13-18    CSCD收录   通讯作者9.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8)134-138   CSCD收录   通讯作者10.电动自行车骑车人与汽车碰撞的动力学响应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6)152-156   CSCD收录   通讯作者11.行人与厢式客车碰撞后的运动形态及损伤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9)133-138   CSCD收录   通讯作者12. Effect of Rare Earth Alloy Modification on High Carbon Equivalent Gray Cast Iron of Automotive Brake Drum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Sci. Ed. (27)Aug. 2012  725-729   SCI收录,第一作者    13. New Mg2Si based alloy for automobile engine cylinder liner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Sci. Ed.(26)Aug. 2011 797-800   SCI收录,第一作者  14.成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性研究       公路         2010.11  第一作者  15.冯店隧道交通事故成因及控制策略    中外公路   2009.06  第一作者 二、著作 1.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5   第一主编 2.土建工程制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1   副主编 3.UGNX6.0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使用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6   副主编2. 西华大学2010-2011学年唐鸿军奖教金三等奖
张道文 2021-06-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