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清华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
2021年12月8日,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此前称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应急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结果为阳性,同时伴有进展为重型COVID-19危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岁,体重≥40kg)患者。
清华大学 2021-12-09
潘雄琦
上海九次方孵化器董事长,苏州云凌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上海垒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科技部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评委;参加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评审和创业指导工作。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袁梦琦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6 英国伯明翰大学 2010-10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2013-12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助理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论文标题:Controlling Town Industry Explosion Hazard in China 论文标题:Case study of a natural gas explosion in Beijing, China 论文标题:Modeling of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within firefighter protective clothing with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of thermal radiation 论文标题: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explosion process and destructive effect by gas explosion accident in buildings 论文标题: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the Qingdao crude oil vapor explosion accident: Lessons learnt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空心微蛋壳的鳞甲拼接式防刺服 专利号:CN201711375417.6 专利条款:一种基于空心微蛋壳的鳞甲拼接式防刺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防刺片组,各所述防刺片组包括分别采用塑性材料经3D打印‑激光烧结技术制成的第一防刺基板和与所述第一防刺基板相连的第二防刺基板;其中,各防刺片组中的第一防刺基板均与相邻防刺片组中的第一防刺基板和第二防刺基板同时相连接。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心微蛋壳的鳞甲拼接式防刺服,包括多个防刺片组,各所述防刺片组包括分别采用塑性材料经3D打印‑激光烧结技术制成的第一防刺基板和与所述第一防刺基板相连的第二防刺基板,各防刺片组中的第一防刺基板均与相邻防刺片组中的第一防刺基板和第二防刺基板同时连接。与现有防刺服相比,本发明借鉴动物鳞甲分层重叠的排列方式,按照上下分层的排列布局,将所有防刺基板水平排列,降低整体面密度,提高整体的舒适性、灵活性和透热透湿效果;通过将多个中空半椭球壳体依次排列并交错设置,能有效分散刀刺冲击力,增强防刺基板的防刺性能;且其生产工艺简单,效率高,重量轻,原材料节省,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碳纤维板拼接块的防刺服 专利号:CN201710045253.4 专利条款:一种基于碳纤维板拼接块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防刺层,所述防刺层分别包括多个采用碳纤维板并经CNC加工而成的防刺片。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纤维板拼接块的防刺服,至少包括两个防刺层,所述防刺层分别包括多个采用碳纤维板并经CNC加工而成的防刺片,所述相邻防刺片之间通过合页和固定螺钉固定连接。与现有的防刺服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防刺服具有防刺效果良好且重量轻便的优点,原料易得,加工过程简单可控,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灵活性,且湿热传递性能好,不会带来生理疲劳,市场前景广阔。 专利名称:一种井下可燃气体抑爆控制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CN201711277697.7 专利条款:一种井下可燃气体抑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监测到井下任一监测点可燃气体的浓度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则采用主动抑爆,所述主动抑爆包括:步骤S1、基于所述监测点的位置信息和可燃气体的浓度值,计算抑爆响应时长;步骤S2、基于所述抑爆响应时长、抑爆气体的类型以及井下空间体积,确定抑爆气体释放速率和抑爆气体释放量;步骤S3、按照所述抑爆气体的释放速率和所述抑爆气体释放量进行抑爆气体释放,以使所述监测点的可燃气体的浓度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由所述抑爆气体释放速率和所述抑爆气体释放量确定。 专利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井下可燃气体抑爆控制方法,包括:若监测到井下任一监测点可燃气体的浓度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则采用主动抑爆,所述主动抑爆包括:基于所述监测点的位置信息和可燃气体的浓度值,计算抑爆响应时长;基于所述抑爆响应时长、抑爆气体的类型以及井下空间体积,确定抑爆气体释放速率和抑爆气体释放量;按照所述抑爆气体的释放速率和所述抑爆气体释放量进行抑爆气体释放,直至所述监测点的可燃气体的浓度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由所述抑爆气体释放速率和所述抑爆气体释放量确定。本发明通过对现场各监测点可燃气体浓度信息的统计、查询、趋势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抑爆手段,使得井下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专利名称:一种小尺寸定向钻孔设备 专利号:CN201611057227.5 专利条款:一种小尺寸定向钻孔设备,用于在窨井内进行定向钻孔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操作平台、钻孔机构及导轨,所述操作平台包括搭接架及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架,所述搭接架用于搭接在所述窨井的井口边缘处,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搭接架的底部;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钻孔机构沿着所述导轨的走向移动。 专利简介:本发明涉及钻孔机械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尺寸定向钻孔设备。本发明提供的小尺寸定向钻孔设备,用于在窨井等狭小作业空间内进行定向钻孔操作,包括驱动机构、操作平台、钻孔机构及导轨,操作平台包括搭接架及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架,搭接架用于搭接在窨井的井口边缘处,支撑架与搭接架可转动连接;导轨固定于支撑架的底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钻孔机构沿着导轨的走向移动。本申请提供的钻孔设备只需将装载有钻孔机构的操作平台伸入窨井内,调节所需支撑架的高度和转向,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钻孔机构沿着导轨的走向进行定向钻孔作业,作业孔成型好,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不会对道路表面造成明显影响,也无需专门回填,经济性好。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夹芯防弹结构 专利号:CN201711375198.1 专利条款:一种复合夹芯防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夹芯层,所述复合夹芯层由蜂窝型负泊松比结构和充填于所述蜂窝型负泊松比结构的孔隙内的弹性体材料构成。 专利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夹芯防弹结构,包括复合夹芯层,所述复合夹芯层由蜂窝型负泊松比结构和充填于所述蜂窝型负泊松比结构孔隙内的弹性体材料构成。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夹芯防弹结构,在蜂窝型负泊松比结构和填充在其孔隙内的弹性体材料的相互协同促进作用下,具有低密度、高抗冲击强度、高抗断裂性能和良好的吸能减震性能,在防爆、防弹及轻质装甲防护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名称:一种地下燃气管道泄漏点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CN201711277590.2 专利条款:一种地下燃气管道泄漏点精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在疑似燃气泄漏的管段上方设置多个探测孔,获取每个所述探测孔的燃气浓度值;S2、基于每个所述探测孔的燃气浓度值和所述探测孔的探测深度和探测间隔,采用数值分析法,预测燃气管道泄漏点的具体位置。 专利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燃气管道泄漏点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在疑似燃气泄漏的管段上方设置多个探测孔,获取每个所述探测孔的燃气浓度值;S2、基于每个所述探测孔的燃气浓度值和所述探测孔的探测深度和探测间隔,采用数值分析法,预测燃气管道泄漏点的具体位置。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燃气管道泄漏点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通过数值分析的手段判断管线的泄漏点位,使得只需要少量的探测孔就能完成准确定位泄漏点,节省了大量资源。 专利名称:一种地下燃气管道泄漏区域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CN201711280902.5 专利条款:一种地下燃气管道泄漏区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根据地下燃气管道相邻的地下空间中布置的可燃气体监测仪的实时监测结果,确定可燃气体的气体浓度超过预设阈值的所述可燃气体监测仪位置;S2、基于所述可燃气体监测仪位置以及所述可燃气体监测仪对应监测的可燃气体的气体浓度值,采用预设的燃气溯源算法,估算发生泄漏的地下燃气管道范围。 专利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燃气管道泄漏区域的定位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根据地下燃气管道相邻的地下空间中布置的可燃气体监测仪的实时监测结果,确定可燃气体的气体浓度超过预设阈值的所述可燃气体监测仪位置;S2、基于所述可燃气体监测仪位置以及所述可燃气体监测仪对应监测的可燃气体的气体浓度值,采用预设的燃气溯源算法,估算发生泄漏的地下燃气管道范围。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燃气管道泄漏区域的定位方法及系统,通过在地下燃气管道相邻的地下空间中布置可燃气体监测仪,从而实时监测可燃气体浓度,再根据浓度和可燃气体监测仪位置确定燃气泄漏区域,实现了实时监测燃气安全和快速锁定泄漏区域,保障了城市安全。 专利名称:多通道实时监测且能快速定位泄漏的气体监测系统 专利号:CN201621437218.4 专利条款:一种多通道实时监测且能快速定位泄漏的气体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通道气体取样系统,用于采集待测区域内的气体;所述多通道气体取样系统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集气管路,每个所述集气管路均设有一个电磁阀;气体处理系统,与所述多通道气体取样系统连接,用于对所述采集到的待测气体进行预处理;气体检测系统,与所述气体处理系统连接,用于对预处理后的所述待测气体进行气体浓度检测;信号采集系统,与所述气体检测系统连接,用于将检测得到的当前的气体浓度值发送至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气体取样系统、气体处理系统、气体检测系统及信号采集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判断模块、控制模块及查找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气体浓度阈值判断所述集气管是否泄漏;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多通道气体取样系统、气体处理系统、气体检测系统及信号采集系统的启停;所述查找模块用于基于二分法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多个电磁阀的启闭,以在所述多个集气管路中进行查找发生泄漏的集气管路,直至获取符合条件的集气管路。 专利简介: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实时监测且能快速定位泄漏的气体监测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实时监测且能快速定位泄漏的气体监测系统,包括:多通道气体取样系统、气体处理系统、气体检测系统、信号采集系统及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接收信号采集系统发送的气体浓度值,并根据预设气体浓度阈值判断集气管路是否泄漏,若泄漏则基于二分法在多个集气管路中进行查找发生泄漏的集气管路,直至获取符合条件的集气管路;查找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本申请只需通过一个气体检测系统就能对多个集气管路的泄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运行成本低;通过气体处理系统对待测气体预处理后再检测,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专利名称:多通道实时监测且能快速定位泄漏的气体监测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CN201611220554.8 专利条款:一种多通道实时监测且能快速定位泄漏的气体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通过多通道气体取样系统采集待测区域内的气体,所述多通道气体取样系统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集气管路,每个所述集气管路均设有一个电磁阀;步骤2、通过气体处理系统对所述采集到的待测气体进行预处理;步骤3、通过气体检测系统对预处理后的所述待测气体进行气体浓度检测,并通过信号采集系统将检测得到的当前的气体浓度值传输至控制系统;步骤4、通过所述控制系统判断接收到的所述当前的气体浓度值是否超过预设气体浓度阈值,若超过,则执行步骤5;若未超过,则返回步骤1;步骤5、根据所述当前的气体浓度值,基于二分法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多个电磁阀的启闭并在所述多个集气管路中进行查找发生泄漏的集气管路,直至获取符合条件的集气管路。 专利简介:本发明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实时监测且能快速定位泄漏的气体监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实时监测且能快速定位泄漏的气体监测方法,包括:通过多通道气体取样系统采集待测区域内的气体;通过气体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待测气体进行预处理;通过气体检测系统对预处理后的待测气体进行气体浓度检测;通过控制系统接收气体浓度值,并根据预设气体浓度阈值判断集气管路是否泄漏。本申请只需通过一个气体检测系统就能对多个集气管路的泄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运行成本低;通过二分法对发生泄漏的集气管路进行快速定位,查找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气体处理系统对待测气体进行预处理,提高了气体检测的准确率。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3D打印的防刺服 专利号:CN201610609358.3 专利条款:一种基于3D打印的防刺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防刺片组,各所述防刺片组包括分别采用塑性材料并经3D打印制成的第一防刺片和与所述第一防刺片相连接的第二防刺片,其中,各所述防刺片组中的第一防刺片均与相邻的所述防刺片组中的第二防刺片相连接。 专利简介:本发明涉及防护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防刺服,包括:多个防刺片组,各所述防刺片组包括分别采用塑性材料并经3D打印制成的第一防刺片和与所述第一防刺片相连接的第二防刺片,其中,各所述防刺片组中的第一防刺片均与相邻的所述防刺片组中的第二防刺片相连接。该防刺服具有质量轻、制作工艺简单以及透气性好的优点。 专利名称:一种仿生防刺芯片及防刺装备 专利号:CN201620082328.7 专利条款:一种仿生防刺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半椭球组(1),所述半椭球组(1)由多个中空半椭球壳体(2)沿预设方向依次排列组成,多个所述半椭球组(1)之间呈并排交错设置。 专利简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生防刺芯片,包括多个半椭球组,所述半椭球组由多个中空半椭球壳体沿预设方向依次排列组成,多个所述半椭球组之间呈并排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仿生防刺芯片的防刺装备。本实用新型具有优良的防刺性能,轻质、生产工艺简单,穿着舒适度高,成本降低,而且能够有效降低防刺芯片的面密度,从而降低防刺装备的整体质量。 专利名称:鳞甲式防刺芯片及用其制成的防刺装备 专利号:CN201510937843.9 专利条款:一种鳞甲式防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使用机械制图软件绘制,采用尼龙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一次制造成型,包括:实体、截面为扇形的柱状构件、呈方阵排列的第一构件和呈方阵排列的第二构件;其中,所述呈方阵排列的第一构件为第一结构,所述实体为第二结构,所述呈方阵排列的第二构件为第三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第三结构呈上下排列,且紧密接合成一体,所述第二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和第三结构之间,所述第一结构为外侧结构,所述第三结构为内侧结构,所述第一构件为金字塔型结构,所述金字塔型结构的底面为正方形,相邻的两个第一构件的底面拼接成长方形,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构件之间固定有一个柱状构件,每一个柱状构件贴合在相应的第一构件的侧面上,所述金字塔型结构的侧边经等半径圆角处理,所述第二构件是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所述四棱锥的底面与所述实体贴合。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鳞甲式防刺芯片及用其制成的防刺装备,利用所述鳞甲式防刺芯片制成的防刺装备如防刺服能够克服现有防护装备整体偏重,透气性差,防护层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成本高的问题。基于仿生学原理,借鉴鳄鱼的鳞甲,设计防刺芯片结构,包含“金字塔”和截面为扇形的柱状构件。“金字塔”有序排列,四条侧边进行圆角处理,相邻“金字塔”间添加柱状构件,“金字塔”的底面边长和倾角角度存在多种变化。本发明所述的防刺芯片结构能够很好地分散刀具等锐器的穿刺、切割作用,能够抵御刺入角0°时24J的重锤冲击,拥有良好的防刺性能。同时,本发明所诉的防刺芯片结构面密度小于7.5kg/m2,装备于防刺服中能极大地降低现有防刺服的重量。 专利名称:一种车流密度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专利号:CN201810468147.1 专利条款:1.一种车流密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车流密度的时间变化曲线,对曲线进行拟合得到车流密度拟合曲线,根据所述车流密度拟合曲线得到相应的车流密度拟合函数;获取待预测道路的车流密度数据,将所述待预测道路的车流密度数据代入所述车流密度拟合函数,得到待预测道路拟合函数特征参量;根据所述待预测道路拟合函数特征参量得到待预测道路车流密度时间变化曲线函数,并根据所述待预测道路车流密度时间变化曲线函数预测待预测道路的车流密度。 专利简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流密度预测方法,包括:获取车流密度的时间变化曲线,对曲线进行拟合得到车流密度拟合曲线,根据所述车流密度拟合曲线得到相应的车流密度拟合函数;获取待预测道路的车流密度数据,将所述待预测道路的车流密度数据代入所述车流密度拟合函数,得到待预测道路拟合函数特征参量;根据所述待预测道路拟合函数特征参量得到待预测道路车流密度时间变化曲线函数,并根据所述待预测道路车流密度时间变化曲线函数预测待预测道路的车流密度。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主动交互装置及非暂态可读存储介质,用来实现所述方法。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车流密度预测领域,对车流密度的预测效率较高。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监测设备的智能防盗系统 专利号:CN201711462232.9 专利条款:1.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监测设备的智能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倾角传感器、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远程监控器;所述倾角传感器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远程监控器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处理器模块通过外壳固定连接到城市地下空间监测设备上。 专利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监测设备的智能防盗系统,包括:倾角传感器、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远程监控器;所述倾角传感器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处理器模块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远程监控器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处理器模块通过外壳固定连接到城市地下空间监测设备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监测设备的智能防盗系统,通过设置倾角传感器检测城市地下空间监测设备的倾角值,并通过远程监控器随时查看倾角值,当倾角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自动报警,并通过定位模块进行追踪,通过该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盗窃行为,并对失窃的设备进行追踪,防盗效果好。 专利名称:低功耗气体检测方法及装置 专利号:CN201710240693.5 专利条款:一种低功耗气体检测方法,用于气体检测仪检测被测气体的浓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所述气体检测仪在第一预设时间内采集所述被测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根据所述气体浓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的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将所述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与预设数据库中的气体浓度变化曲线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关闭所述气体检测仪,并根据与所述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相匹配的气体浓度变化曲线输出所述被测气体的浓度值。 专利简介:本发明涉及气体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功耗气体检测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功耗气体检测方法,用于气体检测仪检测被测气体的浓度,包括:获取气体检测仪在第一预设时间内采集被测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根据气体浓度信息,生成第一预设时间内的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将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与预设数据库中的气体浓度变化曲线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关闭气体检测仪,并根据与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相匹配的气体浓度变化曲线输出被测气体的浓度值。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气体检测方法,能有效降低了气体检测仪的持续工作时间,也降低了气体检测仪的工作耗能,检测方法步骤简便,检测效率高且可靠性强,也利于延长气体检测仪的使用寿命。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密闭空间定位的定位终端、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CN201710241045.1 专利条款:一种用于密闭空间定位的定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源阅读器和定位装置;所述有源阅读器,用于发射预设频率的射频信号;接收配置有应答器的待测设备根据所述射频信号反馈的应答信号,并将所述应答信号发送至所述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应答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 专利简介: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密闭空间定位的定位终端、方法及系统。终端包括:有源阅读器和定位装置;所述有源阅读器,用于发射预设频率的射频信号;接收配置有应答器的待测设备根据所述射频信号反馈的应答信号,并将所述应答信号发送至所述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应答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待测设备的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有源RFID向密闭空间中的设备发射射频信号,并接收设备返回的应答信号,进而根据应答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终端的位置信息计算获取设备的位置信息,具有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的优点。
袁梦琦 2021-06-23
进展 | 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团队领衔研发的首个国产新冠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实现首批商业放行
近日,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团队与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华创合作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商业化上市。
清华大学 2022-07-12
林耿
林耿,男,博士,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林耿 2021-12-31
李林
李林,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主任中医师。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综合科主任,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急诊分会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医药心血管病防治及研究、中医药危重症治疗与康复及研究、中医全科医学优势病种研究。在中医药防治心衰病的基础理论发掘、治则治法、药效实验、经方实证等研究中有一定成果。
李林 2023-03-06
张安
天使投资人;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张莉
发动机流体力学 科研项目 [1]励磁机二极管检测及故障分析, 2015/03/26-2015/09/30, 进行  [2]混合储能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与功率分配控制策略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5/08/18, 进行  [3]智能高压核相技术应用推广, 2018/12/06-2019/12/11, 进行  [4]近电报警手环开发研制, 2017/09/20-2018/10/20, 进行  [5]高压电场环境下智能验电器电磁兼容及仿真研究, 2017/09/16-2019/09/15, 进行  [6]设备管道检验检测, 2015/10/30-2016/12/29, 进行 专利  一种用于修正超级电容器SOC估算的方法   超级电容器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著作成果 电工学(少学时)(第四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习题精选和全真模拟(第四版)  电力电子技术   电工学(少学时) (第三版)英汉双语电子教案  习题精选及全真模拟(第二版)  习题精选和全真模拟(第三版)
张莉 2021-06-23
张建武
从事专业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燃料,燃烧,排放控制    专家简介: 1988.09~1992.06   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本科  1992.09~1995.03   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硕士  1995.03~1998.09   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博士  1999.09~2001.09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后  1998.09~2001.09   吉林大学,讲师  2002.10~2003.10   日本北海道大学,访问学者  2001.09~2006.9    吉林大学,副教授、教授 长期从事汽车发动机的燃料、燃烧、排放控制及增压技术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现担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代用燃料汽车分会秘书长、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内燃机学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动机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如下:  1. 宽馏程燃料及缸内活化热氛围协同控制实现压燃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6064),2012.1.1-2015.12.30,项目负责人  2. 烃类燃料特性对车用压燃式内燃机瞬态工况燃烧及排放影响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6007),项目负责人;  3. 燃料特性及燃烧边界条件对新一代柴油机微粒理化特性及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6039),项目负责人;  4. 改善增压柴油机瞬态工况性能及排放的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40512),项目负责人;  5.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性能及排放的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4),项目负责人;  6. 生物柴油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技术研究,吉林省重点项目(20080349),2008.07-2010.12,项目负责人;  7. 发动机二级增压系统性能试验研究及发动机电控系统功能开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产品开发项目。
张建武 2021-06-23
张海霞
研究方向:1、MEMS设计技术与工具开发; 2、SiC MEMS技术; 3、生物 MEMS技术; 4、纳米电子机械系统NEMS。 199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加入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加盟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2004年至200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与凯斯西储大学任访问教授。现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并担任全球华人微米纳米技术合作网络CINN执行主席,参与组织和承办IEEE NEMS等多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担任4个国际一流杂志的审稿人(JMEMS,JMM,J.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以及<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6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张海霞 2021-06-23
1 2 3 4 5 6
  • ...
  • 14 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