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纤维复合增强再生骨料混凝土
利用废弃建筑材料通过加工处理代替天然骨料来配制混凝土,不仅可以解决大量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又能节省天然砂石资源,同时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并且,成功研发出一种环保型的再生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既有建筑拆除物中废弃的砖块代替部分天然碎石作为粗骨料制备混凝土。同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复合机械镀锌防腐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机械镀锌是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化学吸附沉积和机械冲击作用,使金属锌粉在工件表面形成镀层的工艺,它是 50 年代初由美国 Tainton 公司的 Erith Clayton 发明的一种金属构件表面防腐涂层技术。一般机械镀锌产品可分为两类:当镀层厚度小于 25m 时称为 mechanical plating,主要用于替代电镀锌产品;当镀层厚度大于 25m、小于 110m 时称为 mechanicalgalvanizing,主要用于替代热浸镀锌产品。这两类机械镀涂层除厚度及用途上有所区别外,镀覆工艺基本相同。机械镀锌工艺的突出特点是没有氢脆,镀层均匀,可处理复杂表面工件,并且可以在铁素体金属、铜合金、不锈钢及粉末烧结材料表面形成镀层。机械镀锌可以处理电镀或热浸镀锌很难处理的螺纹构件,是替代上述工艺进行紧固件处理的有效防护技术。由于机械镀锌所具有的突出优势,这使得机械镀锌技术在北美洲和欧洲表面涂饰工业中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在国内的五金构件(如紧固件、钢钉及连接件等)防腐加工中也在不断推广应用机械镀技术。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机械镀锌工艺原理是在室温下,将活化剂、金属锌粉、冲击介质和一定量的水混合为浆料,与工件一起放入一个特制的滚桶中,在滚桶转动产生的机械能、促进剂化学作用及冲击介质机械碰撞的共同作用下,将经活化剂活化的金属粉末不断镀覆到工件表面上,从而在金属构件表面逐渐形成光滑、均匀、致密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防腐涂层。机械镀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包括对工件表面进行除油、除锈、清洗等); (2)镀铜(包括闪铜、清洗等); (3)镀锡(包括闪锡、清洗等); (4)镀锌过程(包括逐步添加锌粉、滚动冲击等); (5)分离(包括磨光、冲洗、分离、烘干等);(6)钝化处理(包括钝化液浸泡、清洗、烘干等)。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目前该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机械镀锌工艺在金属构件防腐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该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对工件机械性能没有影响、没有氢脆; 2)非常适合于小型金属构件和具有凸凹表面的工件表面镀覆,镀层均匀质量高; 3)生产过程耗能少、成本低。试验表明:机械镀锌的电耗仅为电镀的 5%。而锌耗仅为热镀锌的 30%-50%,成本远低于热镀和电镀; 4)环境污染少、废水容易处理,是绿色洁净生产技术; 5)工艺范围宽、镀层性能较好。现代的机械镀锌工艺,厚度可在 l0-100mm 之间任意调节,完成全过程的时间仅需 30-40min。机械镀锌形成的镀层外观光滑,具有色调一致的银白色,但色泽不如电镀亮。镀层的耐蚀性能优良,相同厚度的镀层,其耐蚀性处于电镀锌与热镀锌之间,耐中性盐雾试验 240 小时以上。机械镀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形成合金镀层及复合镀层。由于机械镀工艺具有上述突出特点,因而在小型金属连接件、零件及紧固件等防腐加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应用领域:机械镀锌工艺适用于各种五金零件的表面涂饰和防护,如高强度螺栓、螺钉、管件、射钉、铁链等铁基工件等,尤其适用于垫圈及弹性工件、射钉、环链、铰链、农用暖棚搭扣、水暖管件接头等的表面防腐处理,这些五金件主要远销美洲、澳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合作、转让和技术服务,设备销售和产品加工。
天津大学 2021-04-11
汽车车身复合材料
汽车车身复合材料主要以经编结构复合材料为主,将刚性纱线成圈技术、针织结构增强设计和异型结构织造技术三者相结合,生产质量轻、强度高的相关产品,满足汽车车身材料的使用要求。汽车车身的材料主要是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和异型结构经编复合材料。 关键技术 ① 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的定义 轴向织物是由带有纬纱衬入系统的织机生产的一类独特的织物。在织物的纵向和横向以及斜向都可以衬入纱线,并且这些纱线能够按照要求平行伸直地衬在需要的方向上。因此这类织物亦称为取向结构。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指在经编结构基础上形成的轴向织物。 ② 多轴向经编织物特点 需求量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卡尔迈耶的 Malimo Multiaxial 型多轴向经编机最高机速可达 1400r/min,相应产量可达 240m/h)原料适应性好,力学性能优异 ③ 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结构特点 较好力学性能:由于经编多轴向织物纤维平行且伸直排列,所以纤维强度与刚度在复合材料中可以充分发挥。机织物的经纬纱线呈波浪形,其力学性能贡献只有 50%左右。如在平纹布中碳纤维拉伸强度仅为 1100N/mm2,而同样材料在双轴向经编织物中拉伸强度为 2200N/mm2。 降低应力集中,提高材料性能:在普通机织复合材料中,当材料受拉伸载荷时,其应力转移有一个过程,由于树脂模量低,纤维处于不断伸长过程中,应力载荷也逐步加到纤维上,纤维在伸长过程中破坏,树脂与纱线受到剪切应力,在纤维还未断裂时,反复的剪应力作用也使复合材料界面被破坏,导致复合材料强度损失。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论文 5 篇,专利 1 篇,SCI6 篇 项目成熟度 小批量生产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应用,经编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车辆壳体、发动机引擎盖、保险杠等
江南大学 2021-04-13
纸塑复合包装袋
产品详细介绍河北华祥包装有限公司,电话:15713429521,供应铝箔袋、蒸煮袋、真空袋、纸塑复合袋、纸袋、购物袋、手提袋、各种塑料彩印外包装袋,可抽真空,可高温水煮、蒸煮,可印刷,适用于食品、药品、机械、化工、日化、电子、军工产品、金属材料、建材等各个领域外包装。
河北华祥铝塑包装有限公司 2021-08-23
复合升降机器人
复合升降机器人将移动底盘、竖直导轨、机械臂、视觉传感器、末端工具通过主控模块集成于一体。与传统形式的复合机器人相比,增加了升降系统,进一步扩展了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同时在机械臂末端不仅配备了执行工具,还集成了一款开源的3D视觉传感器,保证机器人在充足的工作空间下,具有更高的任务准确性和灵活性。
睿尔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22-06-13
复合动物蛋白替代品
山东斯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6
二维反铁材料MnPS3中磁振子输运的实验进展
近年来,磁振子电子学在信息计算和信息传输领域表现出了极具价值的应用潜力。磁振子电子学利用以磁振子为载体的电子自旋进动来实现信息处理,有望实现无热量产生、低耗散的信息传输,相比于传统意义上通过操纵电荷来实现信息的处理的微电子学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磁振子电子学领域的进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够有效传输磁振子的新材料的发现,而获得长距离的磁振子输运始终是磁振子电子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与通常的三维磁性绝缘体(如Yttrium Iron Garnet)相比,二维尺度下的磁振子被理论预言有很多的新颖物理效应,例如自旋能斯特效应,拓扑磁振子,以及外尔磁振子等。 在最新的研究文章中,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韩伟课题组在二维磁性体系中展开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观测到了二维反铁磁体系中磁振子的长距离输运。MnPS3晶体是一种层状反铁磁材料,利用机械剥离手段得到了二维的MnPS3薄片。MnPS3薄片上制备了用于测量磁振子输运的非局域器件,器件结构如图A所示。器件左侧Pt电极通过热方法来注入磁振子,右侧Pt电极探测在二维MnPS3中扩散传输的磁振子。在二维反铁磁MnPS3中,实验上观测到了几微米的磁振子扩散长度。并且从图B中可以看出,随着注入端和探测端距离的增加,探测到的非局域信号表现出e指数衰减的形式,跟一维漂移扩散模型的理论模型一致。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系统研究了MnPS3厚度对磁振子弛豫性质的影响。随着MnPS3厚度从40nm降低至8nm,磁振子弛豫长度由4μm减小到1μm(图C),这可能是由较薄的MnPS3中较强的表面杂质散射效应导致的。 该文章中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二维材料中的磁振子输运实现为二维磁性材料在磁振子电子学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有望推动磁振子在量子尺度下的新颖量子物理性质研究。图:二维反铁磁体系中磁振子输运研究。(A)二维反铁磁MnPS3中的磁振子输运测量结构示意图。(B)自旋信号R_NL^*随电极间距的依赖关系,与理论预言的e指数衰减吻合。(C)磁振子弛豫长度随MnPS3厚度的依赖关系。 该工作于2019年2月7日在线发表于物理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X上(Phys. Rev. X 9, 011026 (2019) )。 DOI: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X.9.011026。该工作由韩伟研究员设计和指导完成,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2015级博士生邢文宇为文章第一作者,物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邱露颐为第二作者(今年9月份将去哈佛大学读博士),韩伟研究员为文章通讯作者。本工作的顺利完成得到了量子材料科学中心贾爽教授和谢心澄院士的合作帮助,以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
北京大学 2021-04-11
耦合分子振子同步化的能量代价及其最优设计原理的研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欧阳颀课题组在Nature Physics发表题为“The energy cost and optimal design for synchronization of coupled molecular oscillators”(文章网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7-019-0701-7)文章,揭示了互相耦合的分子振子达到同步化所需的热力学代价,表明分子振子的同步化需要额外能量耗散,并揭示了能量耗散与所能达到的最优同步化效果及耦合的最佳设计之间的关系。 振子之间的同步化现象在自然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非线性理论与实验很好地回答了很大一部分非线性振子中的同步化问题。然而,对于分子振子而言,他们的振荡节律由随机的、大噪声的生化反应所决定,与之前相对成熟的非线性理论所涉及的情况有所不同。这类分子振子的同步化规律,尤其是同步化所需的热力学代价尚不明确。 欧阳颀课题组与美国IBM T. J. Waston 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杰出访问教授的涂豫海教授展开合作研究,首次在理论上阐明了实现分子振子同步化所需的热力学代价。该研究提出一个简单而普适的随机理论模型,假设不同的分子振子之间被一些额外的分子间化学反应耦合起来从而使彼此的相位相互靠近,用以描述一般的可产生同步化振荡的分子振子。在这个理论模型中,研究者们找到了单分子稳定振荡状态的概率密度的解析解,由此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能量耗散,并通过平均场近似得到了该振荡出现同步化现象的条件。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能量耗散,研究者发现,若要实现分子振荡的同步化,除去驱动单个分子振荡的能量以外,还必须要有一部分不为零的额外的能量耗散。除此以外,当外界条件给定能量耗散的大小时,虽然可以通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达到各种不同的同步化效果,但是可以达到的最优的同步化效果由给定的能量耗散所限制。当能量耗散小于一个临界值时(这个临界值大于驱动单个分子振荡的能量)同步化是不可能的,给定的能量耗散越大,所能达到的最优同步化效果越好。该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随后研究者在蓝藻的生物钟系统中检验了该理论,验证了生物体内的分子振荡体系确实需要额外的能量来实现同步化。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欧阳颀课题组的张东良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涂豫海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欧阳颀教授和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分校的博士后曹远胜博士。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清扫与检测机器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清扫与检测机器人,包括可以绕旋转轴向两边打开的环形框 架和控制箱,环形框架包括通过多个辅助支架固定相连的上层支架和下层支架、以及通过清扫层升降机 构可上下移动的中层支架,上层支架上设有用于夹住绝缘子的上夹爪,上夹爪上设有检测装置,中层支 架上设有清扫装置和夹持绝缘子裙部的辅助夹爪,上层支架和下层支架之间还设有通过夹爪层升降机构 上下移动的下夹爪,与转轴相对的环形框
武汉大学 2021-04-14
石河子大学参加第61届高博会 代斌作论坛主旨演讲
4月15日-17日,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福州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代斌,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剑带领党办校办、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等参会。
石河子大学 2024-04-1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126 1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