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鼻腔微创支架
鼻腔微创支架是刘俊秀教授的科研成果,包括鼻腔支架、鼻前庭支架及后鼻孔支架,是放置于鼻腔,用于鼻术后鼻腔填塞,用于替代手术治疗鼻堵的保守微创方法。在改善鼻阻塞、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北京大学 2021-02-01
微创电外科器械
研发的电外科器械适应于腔镜微创手术,具有主体直径小、多自由度、防粘连、绝缘绝热封装的优点,基于输出功率精确可调技术实现对组织的精确切割,使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达到切割速度快、止血效果好的目的,并实现闭环能量反馈控制新技术,可用于血管结扎和组织缝合。所研制的电外科管腔组织闭合器,能够实现功率自适应输出、闭合血管、淋巴管等管腔组织。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微创手术机器人
2015年,天津大学与山东威高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威高支付专利使用费1000万元,提供研发费用3000万元,与天津大学共同推进微创手术机器人的技术成果成熟化,进一步推进机器人系统的检测、临床、认证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最终实现产业化。
天津大学 2023-05-12
腔镜微创器械设计
项目针对腔镜微创器械结构复杂、精度与材料要求高等特点,设计出更灵(更灵活的腕部)、更小(直径小于10mm)、更巧(自动缝合)的腔镜微创器械。解决了受限空间下多自由度运动/力传递问题,实现了面向复杂操作的器械功能末端设计。
天津大学 2023-05-12
微创手术机器人
研发了面向狭窄腔道的多臂连续型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小型化、易操作、形状可控、创伤小、多功能集成等优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北创微信图书馆 微信小程序
产品详细介绍 北创微信图书馆 查询、借阅、丰富的互动功能 多元化的查询功能 可根据关键字、时间段来查询图书、期刊的馆藏信息,一键登录查询读者的个人借阅图书情况、图书馆公告信息。 一键绑定 输入读者账号和密码,可与微信号一键绑定读者证,生成独有二维码。 丰富的互动功能 1.读者可畅所欲言 2.读者可按自身喜好给图书评分 3.拥有图书推荐功能
南昌北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微创外科缝合器械的研究
对于任何外科手术来说,缝合组织伤口,重建器官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缝合技术也是外科医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对于微创外科手术来说,要在人体狭小的空间内,比如腹腔或胃肠等自然腔道中完成伤口缝合,医生所面临的挑战更大,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更加复杂,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习培训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微创外科医生。 缝合是外科医生的必备技能,微创外科缝合器械也是微创外科中必需的器械和工具。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外科缝合器乃至缝合机器人将会在疾病的治疗和手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微创机器人外科及触觉感知
微创机器人外科及触觉感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微创外科(MIS)与开放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胸腹、脊柱、心血管和泌尿外科等领域 微创机器人外科(MIRS)由机器人替代医生操控手术器械,克服医生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灵巧性,改善手术精度和质量 触觉力信息缺失导致过大的操作力和器官组织创伤,是当前微创机器人外科面临的共同问题。项目利用光纤技术,研究微型触觉力传感器及其在器官组织类型和边界鉴定、机器人反馈控制应用中涉及到的一系列挑战性问题。获得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有望消除触觉缺失引起的手术风险,提高微创机器人外科手术的精度、稳定性和质量。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神经磁共振微创介入装备与系统
本项目与 X 线、超声和 CT 相比,MRI 具有分辨率高、 软组织对比度高、任意多方位成像、成像参数丰富和无 X 线辐射等优点,是目前最佳的影像引导神经微创治疗手段。 神经术中 MRI 微创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图像引导下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定位精确、损伤小和治疗效果好等特点,而且术中还可以实时评价治疗效果,是任何其他常规手术所无法比拟的,神经磁共振治疗系统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心血管微创手术磁导航技术
心血管微创手术磁导航技术是指手术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由两个半球形的永久磁体和推进系统组成的设备,利用磁场来引导导管行进的方向,从而对一系列复杂多变、危险系数大、常规介入手术方法失败的多种心脏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心血管微创手术磁导航技术是指手术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由两个半球形的永久磁体和推进系统组成的设备,利用磁场来引导导管行进的方向,从而对一系列复杂多变、危险系数大、常规介入手术方法失败的多种心脏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国内外多项病例报告显示,该技术不仅能够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射线暴露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各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扩大了介入手术的适应病症范围,同时减少了手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潜在的风险。 由于磁导航系统价格昂贵,一个配备有磁导航系统的电生理导管室的造价是常规电生理导管室的3倍左右,这是磁导航系统在国内普及遇到障碍的原因之一。此外,传统的磁导航技术中,实现一个磁场坐标的定位需要同时使用三个单轴磁场传感器,且传感器与计算机通过有线连接,这种方案限制了磁导航的定位精度,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如何对现有磁导航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使其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能让手术更加精准,过程更加简单,是未来国内磁导航需要攻克的难题。 图1 单器件实现三维磁传感原理 图2 系统框图 三、技术优势 本成果提出的磁导航技术方案中,一个磁场传感器便可以实现三个方向的磁场感知,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集成度,极大地缩减附有传感器端的导管尺寸,同时利用无线传输技术使心脏微创介入手术变得更加简单。 性能指标 线性度范围:x方向:±20Oe,y方向:±20Oe ,z方向:±20Oe; 灵敏度:x方向:377V/A/T,y方向:345V/A/T ,z方向:625V/A/T; 线性度误差:x方向:2.3%,y方向:2.9% ,z方向:3.3%。 四、专家介绍 游龙,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旋电子器件及系统课题组组长。自2001年起一直从事自旋电子技术国际前沿课题包括磁记录、磁传感和磁逻辑等领域相关的物理、材料及器件研究。近五年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在非挥发性随机存储器、自旋神经形态器件、自旋逻辑计算电路、自旋信息安全芯片和磁场传感器等领域开创性地提出了多项重要的新技术概念和设计方案,尤其首次实现了使用单个器件对三维磁场的探测以及存储。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Electronic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PNAS), Nano letter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1 2 3 4 5 6
  • ...
  • 95 9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