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制备氢氧化铝微粉联产碳酸钾的方法
公开了一种铝酸钾溶液碳分法制备氢氧化铝微粉并联产碳酸钾的方法。以氢氧化铝、氢氧化钾、去离子水为原料制备铝酸钾溶液,加入表面活性物质,用二氧化碳分解至pH值为12‑13,停止碳酸化分解,沉淀物经分离、干燥得微粉氢氧化铝;母液接着进行深度碳酸化,将溶液中残余氢氧化钾、生成的碳酸钾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钾,然后老化、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减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的碳酸氢钾固体经热分解得碳酸钾产品。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微流场技术实现硫代磺酸酯烷基化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微流场技术实现硫代磺酸酯烷基化的方法。将硫代苯磺酸酯类化合物1与化合物2、铁催化剂、配体、第一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泵入至微流场反应装置的微流场反应器中进行光反应,即得硫代产物3。本发明以廉价易得的铁催化剂在紫光照射下激发产生自由基的方式激活反应活性较低的烷烃,与硫代磺酸酯交叉偶联实现室温下硫代烷基化修饰反应。该方法条件温和,无需添加外源性的氧化剂及昂贵的过渡金属络合物,同时通过微流场技术强化了反应过程,提高了反应效率,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为相关产物的规模化放大制备奠定了强力的基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在液体环境中制备高精度微透镜阵列的方法及制造系统
本发明涉及微透镜阵列打印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液体环境中制备高精度微透镜阵列的方法及制造系统,能够在液体环境中通过受约束的界面振动产生液滴的打印技术来实现高精度微透镜阵列的制备,通过X、Y、Z三轴运动平台控制压电陶瓷喷头于载液容器内的载液中通过界面振动产生液滴依次打印微透镜形成微透镜阵列,该方法可制作尺寸可编辑的微透镜阵列,且具备极高的稳定性。本发明改变了微透镜阵列的制备环境,打印过程中载液对液滴可以进行有效的保护,可以避免或缓解在使用易挥发的打印材料时出现的挥发与制备过程中气流影响微透镜形状等问题,使微透镜阵列制作过程更稳定。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间位油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氨解制备硝基苯胺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涉及一种间位油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氨解制备硝基苯胺的方法。将间位油与氨水、催化剂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泵入微流场反应装置的微流场反应器中进行氨解反应,即得硝基苯胺。本发明采用微流场反应装置单项进料合成硝基苯胺,硝基苯胺的选择性高,总产率达到99.2%,产品的总纯度不低于99.0%。本发明采用微流场反应装置合成硝基苯胺,可以极大的降低反应的时间,最快可达12s,并提高反应产率,节能环保。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通过微流场反应技术可以连续不间断地进行生产,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优良,且成本降低。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高层建筑抽蓄储能风光智能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抽蓄储能风光智能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风机组件、光伏阵列组件、抽蓄机组、及微网中央处理器;风机组件、光伏阵列组件、抽蓄机组连接在低压母线上;主电网能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微网和主电网由并网变压器、并网开关、公共连接点连接;微网中央处理器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负荷需求量,管理调度系统能量分配;并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及时处理各类故障,实现微网在并网、离网两种模式间的无缝切换。本发明将可再生能源集成在高层建筑中,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并利用建筑高程差将抽水蓄能机组作为储能设备,具有对电网负荷变化反应快速、调节灵活,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的良好运行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云计算平台环境下的动态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成果描述:本发明申请要解决的问题是,云计算平台中的动态任务调度问题。本专利针对动态任务调度问题的特点,引入了排队论对任务分配、执行前的状态进行快速建模、结构化处理;针对现有以任务高度值(粒度)来作为主要参考因素的任务调度算法所存在的严重不足,本专利提出了任务-计算资源分配矩阵,用以描述任务(或虚拟机)与计算资源(节点)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人工免疫理论给出了运算模式,保证能以概率1搜索到问题的最优解,能有效提高收敛速度和精度,快速搜索到合理配置,提高集群资源利用率市场前景分析:本发明为云计算平台下的动态任务调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发明首先利用排队论对任务进行排队处理,然后用人工免疫理论中的免疫克隆选择策略对集群中的计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再利用负载均衡调整抗体基因,使得集群资源的配置更加满足任务处理的需要,本发明能适应云平台的动态变化和虚拟化的环境,快速搜索出最优配置,提高集群资源利用率。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本专利提出了任务-计算资源分配矩阵,用以描述任务(或虚拟机)与计算资源(节点)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人工免疫理论给出了运算模式,保证能以概率1搜索到问题的最优解,能有效提高收敛速度和精度,快速搜索到合理配置,提高集群资源利用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机器人轨迹赛竞赛平台及其机器人运行轨迹实现方法
机器人竞赛是中央 “ 科教兴国 ” 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和创新举措。 “ 机器人轨迹赛竞赛平台 ” 主要针对目前机器人轨迹赛竞赛需要裁判现场评判且评价机器人性能的好坏没有统一标准的缺陷而提出,能够有效应用于机器人轨迹赛竞赛的现场裁判中且评价标准统一,能够有效应用于多种机器人轨迹赛,如机器人直线行走、直线花样行走、直线绕障行走、按规定图形行走竞赛等,使竞赛规则更为直观、明朗,减小了竞赛结果判断的人为误差。该成果已获专利 2 项。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浙江大学超高速电机系统测试平台公开招标公告
超高速电机系统测试平台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浙江国际招投标有限公司(杭州市文三路90号东部软件园1号楼3楼317室)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8日 13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浙江大学 2022-06-09
“西湖映象 ” 一—基于VR的沉浸式个性化烟花展示平台
近几十年来,火焰、烟雾等自然现象的模拟已广泛应用于电脑游戏、电影、教育、虚拟现实等诸多领域。在许多现有技术中,粒子系统在计算机图形中被广泛视为一种强大的技术,烟花模拟则是粒子系统应用的亮点。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小刚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草图的烟花模拟新系统,用户能够在沉溺于虚拟场景的同时,手握控制器绘制他们想要的草图,并由计算机基于高斯曲率的新点采样方法模拟出具有复杂轮廓和纹理的逼真视觉效果。 目前,该项技术已成功体现在一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个性化烟花定制的软件应用——“西湖映象”。用户佩戴上HTC Vive后,将沉浸在令人惊艳的西湖全景视图与逼真的声音效果中。利用手中的无线控制器作为魔杖,用户可以在空中“一笔画”绘制任意形状,随后计算机自动生成对应的3D模型,湖面远处将表演虚拟现实中该3D形状的水上烟花效果。该应用支持任意色彩、任意形状的烟花。 未来,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模拟方法与投影系统相结合,探索全息烟花汇演。只要用户使用VR控制器(例如HTC Vive设备),就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室内或室外实现全息技术的烟花模拟。
浙江大学 2021-05-10
临床与可穿戴心电设备长时程心电智能诊断平台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到 2.9 亿人,心血管病 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50 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30%以上。老年人群体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多发群体,面向老年人的心血管病管理和治疗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实现老年人群体等重点人群心血管健康的长时程监护,从而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点。 基于长时程医疗数据的临床心电智能检测平台是推动心血管疾病科学防治和管理升级 的关键技术。近年来,众多医疗设备厂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大力投入,所研发可穿戴设备可 实现用户心电图等生理健康数据的长时程监测,弥补了医院测量心电图的短时性。本课题中,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心血管疾病智能诊断系统,将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所 实现自动诊断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心电疾病诊断智能化。长时程临床心 电智能检测平台的建立,利用可穿戴设备实现了对用户身体状况的长时程监测和异常筛查, 可有效推动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模式建立。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张萍教授团队在正常和疾病心电数据库有长期的积累,曾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层心电监护产品应用评价研究》,在心电监护产品评价和推广 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项目中提供了医疗级心电测试数据库,与清华大学王贵锦 副教授一起搭建了医生在环并不断反馈的心电智能检测平台,同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作为 北京市昌平区远程诊断管理中心,为未来心电产品的推广应用和心电智能诊断的评测提供了 良好的平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王贵锦老师团队在低功耗硬件设计、生理大数据分析、心 电智能算法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的积累。团队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会议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 SCI 文章 40 余篇,发明专利授权近 20 项。团队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开展心血管疾病智能诊断 研究,在多种心电疾病诊断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团队所研发临床长时程心电智能检测平台特点如下: l 实现长时程心电数据的展示、查询、关键指标计算等功能; l 基于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室性早搏、房性早搏、T 波改变、ST 段改 变、早复极图形改变、心房颤动等 10 余种常见心电术语的智能诊断,准确度高; l 建立心电诊断术语工程化分级体系,实现医学和工程科学高效结合; l 建立心电图规范化数据库,为医学研究创造基础。 团队所研发的手持式可穿戴心电智能检测平台特点如下: l 实现了院外心电数据的测量和采集 l 基于手持式单导联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心房颤动的院外筛查和诊断
清华大学 2021-05-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1 172 173
  • ...
  • 194 19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