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液压管路流体脉动衰减装置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液压管路流体脉动衰减装置,衰减器(31)的中部为一长方体密封腔体,腔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流入液压流体的进口圆管(1)和流出液压流体的出口圆管(11),进口圆管(1)和出口圆管(11)的部分伸入衰减器腔体内;腔体内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PVDF压电薄膜,PVDF压电薄膜上置有将其两面引出密封腔体外与外部形成电连接的引出线。本发明利用主动滤波衰减低频脉动,被动滤波衰减中、高频脉动,将主、被动滤波结合,既可保持液压系统原有的动特性,又可在较宽频带内提高脉动衰减效果。市场前景分析:机械工程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种可提高延展性的柔性电子流体封装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延展性的柔性电子流体封装方法,包 括:制得下层和上层封装结构,这两个封装结构保持对称并在其中央 部位各自具有凹陷延展的区域;制作延性互连结构,该延性互联结构 的整体呈波形分布的曲线结构;将上下层封装结构对应贴合,同时将 延性互连结构封装在中空微腔体中;最后,将绝缘性流体注射至微腔 体内,使其完全填充微腔体并包裹所述延性互连结构,由此完成整体 的流体封装操作。通过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互连结构的拉伸延展性 能,避免面外翘曲现象,并在便于质量操控的同时有效提高互连结构 的稳定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可提高延展性的柔性电子流体封装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延展性的柔性电子流体封装方法,包括:制得下层和上层封装结构,这两个封装结构保持对称并在其中央部位各自具有凹陷延展的区域;制作延性互连结构,该延性互联结构的整体呈波形分布的曲线结构;将上下层封装结构对应贴合,同时将延性互连结构封装在中空微腔体中;最后,将绝缘性流体注射至微腔体内,使其完全填充微腔体并包裹所述延性互连结构,由此完成整体的流体封装操作。通过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互连结构的拉伸延展性能,避免面外翘曲现象,并在便于质量操控的同时有效提高互连结构的稳定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可测量浑浊流体三维流动信息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量流体三维流动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单 片机和三个二维测量单元,各二维测量单元均安装在三维测量基座上, 三个二维测量单元中心轴线两两互相垂直,每个二维测量单元用于一 个平面的二维流动信息;单片机利用各二维流动信息合成得到三维的 流动信息。本发明为海洋湖泊等水下环境监测、中高空流体环境监测 等领域提供了一种实时获取空间流体三维信息的新方法。采用本发明 还可以为水下机器人、潜艇等水下航行器,模型飞机、无人机、载人 飞机等低、中、高空飞行器提供外围局部流场实时监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可测量浑浊流体三维流动信息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测量流体三维流动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单片机和三个二维测量单元,各二维测量单元均安装在三维测量基座上,三个二维测量单元中心轴线两两互相垂直,每个二维测量单元用于一个平面的二维流动信息;单片机利用各二维流动信息合成得到三维的流动信息。本实用新型为海洋湖泊等水下环境监测、中高空流体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一种实时获取空间流体三维信息的新方法。采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为水下机器人、潜艇等水下航行器,模型飞机、无人机、载人飞机等低、中、高空飞行器提供外围局部流场实时监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液压管路流体脉动衰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液压管路流体脉动衰减装置,衰减器(31)的中部为一长方体密封腔体,腔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流入液压流体的进口圆管(1)和流出液压流体的出口圆管(11),进口圆管(1)和出口圆管(11)的部分伸入衰减器腔体内;腔体内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PVDF压电薄膜,PVDF压电薄膜上置有将其两面引出密封腔体外与外部形成电连接的引出线。本发明利用主动滤波衰减低频脉动,被动滤波衰减中、高频脉动,将主、被动滤波结合,既可保持液压系统原有的动特性,又可在较宽频带内提高脉动衰减效果。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9
一种光子晶体纳米流体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的 光子晶体纳米流体传感器,包括光刻胶层、硅晶片基底、第一折射率 材料薄膜层、第二折射率材料薄膜层和聚合物材料封接层,所述第二 折射率材料薄膜层的顶端设置有方波形的光栅结构,所述光栅结构包 括多个通槽和多个凸起并且它们交替排列,所述光刻胶层、硅晶片基 底、第一折射率材料薄膜层和第二折射率材料薄膜层共同构成传感器 基体层,所述传感器基体层上设置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本。本传感器为 基于光子晶体的纳米流体传感器,成功解决了传统的光子晶体传感器 消耗检测物过多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可注射干细胞 3D 微组织治疗实现微创高效再生医学
以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治疗为代表的再生医学是现代医学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有望成为继药物和器械治疗之后下一个医疗健康行业的支柱产业。再生医学已在临床成功地用于皮肤再生,关节软骨重建,肌腱、脊髓损伤修复,免疫系统功能重建等,并在治疗疑难病症(如遗传性疾病和心血管类疾病)和各类器官组织(如神经、肝脏、心脏、胰腺等)修复和再生的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效果。3D 微组织疗法目前在科研领域内,也在大动物(犬)椎间盘蜕变、小动物(鼠)皮肤损伤及小动物(鼠)肝衰竭等模型中得到有力验证。这种可注射3D 微组织平台技术可辅助各种类型的细胞治疗和组织 再生,有望像药物传递对于药物治疗一样在细胞治疗领域产生广泛而重大的影响。其潜在市场主要是各大 医院和医疗机构,将成为未来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利器。
清华大学 2021-04-11
微气泡发生器及基于扩压破碎技术的船舶微气泡发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泡喷口、流体芯、外壳和端盖;所述的外壳或端盖上开设有进水口。流体芯呈中空梭形结构,且在横截面直径最大处环绕开设有排气孔;流体芯放置于气泡发生器外壳内;外壳一端由端盖密封,另一端为与外界相连的气泡喷口。基于扩压破碎技术的万吨级船舶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进水管、过滤装置、水泵、连接软管、微气泡发生器、进气管和鼓风机;进水管与水泵相连,且进水管上设有过滤装置;水泵通过连接软管与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口相连;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鼓风机相连。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气幕减阻技术中存在的难以同时满足气泡直径小和气量大以及制造成本高、制造困难的问题。
浙江大学 2021-04-11
微波毫米波新型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及器件
成果介绍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平面集成高性能导波结构,2011年被国际微波杂志列为“改变未来无源与控制器件的十大非凡发明”之首(Microwave Journal, Nov. 2011)。本项目组是国际上这一领域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和国家973项目等的资助下,对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的传输特性、谐振特性、损耗机理、模式转换机理、极化转换机理等科学问题及其在多个分支的创新应用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精确有效的设计方法,构建了基础设计公式,提出并命名了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等新型导波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基片集成类无源元件新结构等。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并发展了适合于周期性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的频域有限差分和直线法全波分析模型,揭示了其传输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组闭式设计公式。这组公式已被广泛用于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元器件的设计。相关代表作单篇正面他引均超过150次。2、提出并命名了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折叠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等新型导波结构,系统研究了其导波特性、损耗机理和模式转换机理等,构建了设计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新型微波毫米波高性能元器件,其中代表作单篇正面他引均超过100次。3、提出了多种基片集成波导无源新结构,深入研究了其谐振特性、耦合特性和损耗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元器件及单基片集成系统。相关代表作合计正面他引350余次。4、在基片集成波导天线辐射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经典Elliott设计公式的局限性,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方法,发展了一系列新颖的高性能基片集成类天线及阵列,相关代表作由于其基础性和创新性被合计正面他引300余次。市场前景项目研究成果已获5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进行技术转让并应用于企业产品中。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3 24 25
  • ...
  • 84 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