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旭月非损伤微测技术(NMT)与激光共聚焦技术
         NMT和激光共聚焦技术的比较(1)什么是激光共聚焦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激光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得生物样品三维数据、目前最先进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分析仪器。                   主要用于观察活细胞结构及特定分子、离子的生物学变化,定量分析,以及实时定量测定等。其不仅可以得到非常清晰的荧光图像,进行多重荧光标记的定位和定量分析,还具有图像三维重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谱测定,甚至膜电位测定等功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2)激光共聚焦的局限随着激光共聚焦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在研究中的局限性也逐渐突显。激光共聚焦技术主要采集的是生物样品内部的离子分子信息,这些离子分子信息的改变既可能源于样品内部离子/分子源的变化,也可能源于样品内外的离子/分子交换。这两种离子/分子变化过程是由完全不同的生命机制引发的。这要求研究者必须通过其它实验结果,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若单纯用激光共聚焦数据作为检测或诊断标准,往往面临较大的假阳性风险。(3)NMT对比激光共聚焦相同点: 实时 动态 数据可视化 测定游离的离子区别:  (1)激光共聚焦技术 使用染料和激光光源  需要标记                 荧光易发生淬灭                 测量时间短                 半活体(有损伤)         检测内部的离子浓度变化         测定种类较少,依赖于染料        测量材料不能太大,以细胞为主    只能同时测定一种离子                (2) 非损伤微测技术        使用电极或者传感器        无需标记        电极或者传感器稳定        测量时间可短,可长        近似活体或者完全活体(测定无损伤)        检测跨膜的离子流速以及外部的离子浓度        测定种类多,可测Na+,K+,NO3-,O2等        测量材料不限,从细胞到整体都可以测量        可以同时测定两种离子结合 共同使用,实现内外兼测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乾立微晶款护眼教室灯-全护眼教育照明产品
深圳鹏翔智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SC-0253A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仪(微库仑法)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采用动态微库仑法原理分析技术,根据法拉第定律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库仑滴定的最新产品,符合SH/T0253、SH/T0222、SH/T1147、ASTMD3120、ASTMD3246、 GB/T18612-2011、ASTM5808、SH/T1757、ASTM4929等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产品中微量硫的分析,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商检、科研等监测领域中样品的总硫含量分析。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 整机功耗:不大于3KW 2、测量范围:0.2ppm~10000ppm~百分含量3、可测样品状态:固体、液体、气体(选配相应进样器,标配为液体进样) 4、推荐进样量:固体:≧5mg 液体:1到100ul  气体:2到5ml 5、控温范围及精度:室温~1050℃,±1℃  6、重复性误差: X<1.0ppm  Cv≤±0.2ppm 7、1.0ppm≤X≤10ppm/Cv≤±10%    X>10ppm/Cv≤±5%  8、增益及采样电阻:自动调节 9、偏压:0到500mV  连续可调,实时监测 性能特点 1、仪器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USB通信技术,人机直接对话,实现了偏压全时监测,便于用户操作 2、自主研发的操作软件和测试软件,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贮存和打印3、测试样品少,每次仅需8μl,测试时间快,每一试样上机测试时间约为(1~2)分钟 4、增益和采样电阻由原来的人工调节改为自动调节,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5、仪器采用风冷散热,风扇自动开关,关机降温不需要有人值守 6、仪器采用独立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宇电的全自动温度控制器,故障率接近零 7、电解池采用304不锈钢电极帽,可以长期使用,避免被电解液腐蚀 8、计算机控制整个分析、数据处理等过程,显示全过程工作状态和数据峰形,根据需要可将参数数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817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2
基于交通大脑的城市广域交通管控一体化关 键技术
提出了多源异构交通大数据分析融合技术、城市广域交 通AI 信号控制技术、城市广域交通AI 协同管理技术和究城 市广域交通运行及管控评价技术。通过对关键技术突破及现 有技术集成应用,形成能够解决我国城市广域交通管控突出 问题的成套技术及解决方案。
浙江工业大学 2021-05-06
中厚板热处理线常化控冷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该项目是北京科技大学与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的自选项目。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开发的宽厚板大型热处理线(常化+控冷),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了提高中厚钢板连续热处理线的装备水平及制造能力,实现我国民用及军用高品质、高强度、高韧性钢板能够自主生产的战略目标,国家决定对原三板厂进行改造。该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成功应用不仅适时结合国家改造的大需求,而且填补了国内空白,采用低碳微合金化国际先进技术,提高了产品性能的合格率、扩大了热处理钢板的厚度规格,解决了高强度结构钢强度偏低的问题,降低了碳当量,大大改善了钢材的焊接性能。主要技术亮点在于:   (1)通过技术集成,完成了宽厚板的常化+控冷生产线建设,其中常化+控冷技术属国际首创。(2)自主开发的辊底式热处理炉自动化控制系统(L0级,L1级,L2级)属国内首创。控制技术达到宽厚板热处理炉的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L2级数学模型的应用完全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地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在设计上对国内外辊底式热处理炉先进技术进行了集成优化,使炉温控制精度在±10℃以内,产品合格率达到96%以上。(4)该生产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成功开发了多个高强度、高韧性产品,其中Q460E/Z35特厚钢板已应用于奥运场馆"鸟巢"工程中。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紫杉醇修饰环糊精为媒介的光控微管蛋白超分子组装体
将β-环糊精和偶氮苯基团分别修饰于紫杉醇分子上,利用紫杉醇分子骨架与微管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以及在紫外和可见光照射下偶氮苯分子与β-环糊精空腔可逆键合的性质,来调控微管蛋白的聚集状态,进而影响细胞活性。光谱实验表明,含有紫杉醇的偶氮苯分子在溶液中具有优异的光致异构性质、扫描电镜实验发现,只有在反式偶氮苯修饰紫杉醇和β-环糊精修饰紫杉醇共同存在下,微管蛋白间才能发生明显的聚合现象,同时微管蛋白的形貌由丝状聚合物转变成了粒径较大的球状纳米粒子。通过对细胞染色进一步发现,聚集后的微管广泛分布在细胞中,能够强烈改变细胞的形态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该工作为调控生物大分子的聚集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南开大学 2021-04-10
一种宽带小型化基片集成同轴线压控谐振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带小型化基片集成同轴线压控谐振器,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层叠的第一金属层、第一介质层、第二金属层、第二介质层、第三金属层、第三介质层和第四金属层。本发明可以实现对谐振频率的宽调谐功能,同时,与相同结构的微带、基片集成波导结构相比,实现了结构的小型化,这就使得以基片集成同轴线谐振器为基础的滤波器或者振荡器实现宽调谐和小型化成为可能。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全电数字化两自由度力控磨头装置
本发明属于智能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其公开了全电数字化两自 由度力控磨头装置,其用于复杂曲面零件的打磨及抛光,所述全电数 字化两自由度力控磨头装置包括双自由度伺服平台、力传感器、磨头 电机、磨头及控制组件,所述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双自由度伺服平台及 所述磨头电机,所述磨头连接于所述磨头电机,所述控制组件分别连 接于所述力传感器、所述磨头电机及所述双自由度伺服平台。本发明 提供的全电数字化两自由度力控磨头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 加工效率高,灵活性较高,且可以减小工件的加工变形及加工区的应 力集中,避免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GIS的城市区域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系统
 基于GIS技术构建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平台,实现重大危险源定位、信息查询,建立重大危险源二级联动管理的模式。利用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事故后果模拟及动态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研究成果,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结合灾害过程模拟仿真结果。在三维GIS场景中基于事故后果评估结果动态辅助应急救援决策,包括人员撤离路径、消防车路径和紧急救援通道的最短路径分析、交通管制设置等,进行应急资源的快速调查和优化调度。 该软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城市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安全设计、厂区平面规划和安全评价;成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的传播生态规律及其防控技术
该成果获 2013 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7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探明了我国食源性弯曲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在全产业链的定量流行病学新特征,创建了其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新技术,菌种库和分子溯源数据库以及定量风险评估体系,建立了风险预测模型和软件,定量评估了鸡肉弯曲菌污染对我国人群的健康风险;创制了新型消毒制剂、有机酸和低温控制技术和新型系列防控疫苗等病原菌干预技术,形成了覆盖产业链全程的食源性病原菌集成防控技术体系,实现了传播和风险的有效防控。
扬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5 106 107
  • ...
  • 130 1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