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煤矿井下 煤矿井下 静态 破碎 开挖技术 技术
静态破碎开挖技术是利用装在炮眼中的静态破碎剂的水化反应,使晶体变形,产生体积膨胀,从而缓慢地和静静地将此膨胀压力施加给炮眼壁,由于受到炮眼壁的约束,这种膨胀压力转化为拉伸应力,产生拉应变。当炮眼壁的拉应变超过材料的极限拉应变时,炮眼壁开裂、破碎。 静态破碎剂性能可靠,破裂速度较快,破碎效果好,施工简单方便,安全性好,不影响周边其他工作,在环境复杂不宜采用爆破方法的特殊部位,比如靠近煤层的地点,或是附近有管道、设备等,采用静态破碎技术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减低工人劳动强度,做到安全施工,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中办发〔2022〕19号)、《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国科发监〔2023〕167号)、《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有效防范科技伦理风险,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5-01-03
南京大学地理学科最新成果: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施肥效应时空变化格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和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张永光教授、居为民教授和陈镜明院士团队在全球变化和陆地碳循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未来全球变暖的速率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Science》杂志列出的未来25年需要解决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持续上升。CO2浓度的不断增加,在通过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同时,也提高了植被的光合作用速率(即CO2施肥效应),增加陆地生态系统吸收大气CO2的能力(即碳汇能力),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率。研究表明,大气CO2施肥效应是造成近几十年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显著增加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全球变绿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因此,在全球尺度定量化评估CO2施肥效应,并分析其时空变化格局,有助于准确评估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及其变化趋势、降低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十分重要。 尽管基于控制实验可以在叶片和冠层尺度对CO2施肥效应的机理进行了的研究,但控制实验的数量、空间分布和物种代表性有限,全球尺度CO2施肥效应的时空变化得定量评估尚不清楚。长时间序列遥感观测为全球CO2施肥效应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因此,该研究首先基于系列卫星传感器的观测数据,研制了1982-2015年全球新型植被指数(NIRv)数据,验证其作为全球植被光合作用(总初级生产力,GPP)指示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准确评估全球CO2施肥效应的检测-归因模型,揭示了近四十年全球CO2施肥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了结果的可能不确定性;最后,结合欧洲ICP Forests等机构提供的欧洲地区叶片氮磷观测和全球陆地水储量等遥感数据,揭示了全球CO2施肥效应时空变化的可能原因。 研究表明,全球CO2施肥效应在近四十年呈现显著的下降的趋势;2001-2015年的全球CO2施肥效应比1982-1996年显著降低。全球超过70-80%的陆地植被区域CO2施肥效应呈现下降的趋势,欧洲、西伯利亚、南美洲和非洲大部以及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在少部分地区CO2施肥效应存在着上升的趋势,例如东南亚部分地区和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多个生态系统模型同样能够模拟出全球CO2施肥效应的下降趋势,但显著低于基于遥感数据的结果。
南京大学 2021-02-0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在晚新生代草原生态系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这项研究首先建立了全球现代禾本科物种与气候对应关系数据集~1200万条,发现~10°C等温线是北美、东亚地区早熟禾亚科和黍亚科/虎尾草亚科分布的分界线,~400 mm等降水量线是北美、南非地区黍亚科和虎尾草亚科的分界线;同时发现各个大陆禾本科物种分布特征、气候适应区间有所不同,可能原因是区域气候,地形和本地物种等非生物和生物因素造成的。
南京大学 2022-06-14
系列高压集成技术
本成果包括系列基于硅基或SOI基材料的高压集成技术,可用于700V AC-DC电源管理IC、600V/1200V高压栅驱动IC、不同电压需求的高压开关IC、D类功率放大器、电机驱动IC等的研制,满足照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电机驱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需求。具体包括: 硅基:(1)超低比导通电阻700V单晶型BCD工艺;(2)600V外延型BCD工艺;(3)1200V外延型BCD工艺;(4)48V高功率BCD工艺;(5)40V高压双极型工艺。 SOI基:(1)600V 厚层SOI BCD工艺;(2)650V薄层SOI高压CDMOS工艺;(3)300V薄层SOI高压CDMOS工艺;(4)200V薄层SOI高压CDMOS工艺;(5)100V薄层SOI高压CDMOS工艺;(6)40V薄层SOI高压CDMOS工艺;(7)-200V SOI高压CDMOS工艺;(8)-100V SOI高压CDMOS工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指纹识别技术
包括基于流量分析的移动应用指纹识别技术以及基于应用程序和浏览器的设备指纹识别技术等。移动应用指纹识别技术通过综合应用动态流量采集和静态特征抽取技术,在保证应用规模和流量覆盖率的前提下,实现流量数据的大规模自动化采集。设备指纹识别技术针对Android系统终端,在零权限的前提下分别基于应用程序和浏览器提取层次化标识符组合形成指纹实现设备识别。
东南大学 2021-04-11
原油脱钙技术
利用现有的电脱盐装置和工艺,通过评选,筛选出相互匹配的破乳剂和脱钙剂,可在电脱盐装置上实施原油脱钙技术。实施原油脱钙技术后,在从原油中脱除钙的同时,还可高效脱除原油中镁、铁、钠等金属。由于原油脱钙后,质量得到改善,凝点、粘度、电导率均有所降低,这不但对电脱盐装置稳定运行有好处;而且对后序加工装置的“长、安、稳、满”运行、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积极的作用。如用脱钙原油生产的渣油作渣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料,轻油收率可以提高0.78%~1.65%,还可减轻油相结垢、提高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声振检测技术
成果描述:声振检测技术是基于声振传感器是检测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机械、石油化工、电气、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故障检测。 该技术采用一种新型声振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特殊技术加工而成,灵敏度远高于传统声发射传感器,声振传感器图片如图1所示。声振检测系统样机,如图2所示。 图1 声振传感器 图2 声振检测系统样机 技术指标: ? 采用振动及超声复合传感器(能同时拾取到振动及超声信号),对两种信号进行融合故障预警率; ? 信号带宽:5Hz~120KHz; ? 系统要求两个通道同步采样,采样率1MHz,采样精度16位; ? 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具有对信号数据存储、分析、判断,并给出诊断结果及双通道信号(时域和频域)显示。 ? 工作温度:-20oC~100oC; ? 相对湿度:≤95%。 该技术可为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压力容器/管道的泄漏,电气设备的放电检测等提供一种更高效的检测手段,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微粒找矿技术
本技术成果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近二十个矿床隐伏矿体上方土壤气体中发现自然 金、自然铜、自然铜铁合金和自然铬铁铜合金微粒,铁、钨、铅、锌、汞、铜的氧化物、硫酸盐微粒,以 及含有成矿元素的氯化物、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微粒和含碳微粒,这些发现对隐伏矿找矿是重大发 现和创新。
中山大学 2021-04-10
淡液蒸馏技术
技术简介: 针对合成碱厂废淡液腐蚀性大、难以处理的特点,课题组开发了耐高温耐腐 蚀的塑料合金填料、耐高温玻璃钢分布器和淡液蒸馏节能工艺技术,能有效解决 现有不锈钢填料和内件的腐蚀问题、处理后的净化淡液氨氮含量高的问题和淡液 蒸馏能耗高的难题。 本技术已在河北、河南、内蒙、江苏、湖北、福建、青海等多家碱厂成功应 用,使用寿命最长在 8 年以上,蒸馏后的塔底废水氨氮含量在 1ppm 以下,净化 后的废淡液可以返回系统循环使用。带有塔底再沸器的淡液蒸馏工艺可以解决母 液膨胀的问题。 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外排废水中氨氮含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甚至要达 到废水零排放,所以对废淡液的蒸馏系统需要强化,需要新上或对现有淡液蒸馏 系统进行改造,以达到最新环保要求。淡液蒸馏技术在纯碱生产行业有很好的应 用前景。 课题组可以提供成熟的淡液蒸馏工艺包。 经济效益预测: 淡液蒸馏可以回收纯碱生产工艺过程中需要的氨气和工艺用水,淡液蒸馏具 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技术成熟度:产业化项目 应用领域: 纯碱生产行业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5 66 67
  • ...
  • 700 70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