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血清中 miRNA 浓度分析的癌症筛查及治疗评价方法
用于癌症病人的早期筛查以及实时治疗效果评价。 相比目前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 1.可直接用于血清等复杂体系检测不需要过分稀释; 2.普适性较强,适用于不同序列的 microRNA 的检测; 3.检测灵敏度高; 4.应用于便携式以及可穿戴式医疗设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9
中国科大实现多种空间转录组分析算法的系统性评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瞿昆教授课题组通过设计一整套分析流程,系统性评估了16种空间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整合算法在预测基因或细胞类型空间分布方面的性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一种强力旋压的可旋性分析数值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力旋压的可旋性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包括: 获取旋轮、模具和板料的工艺参数,根据工艺参数计算旋轮在旋压成 形前的参考点 M0 的坐标,根据工艺参数以及旋轮在旋压成形前的参 考点 M0 计算旋轮的轨迹,根据得到的工艺参数、旋轮在旋压成形前 的参考点 M0 以及旋轮的轨迹,并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 并绘制板料的网格,以得到强力旋压有限元模型,对得到的强力旋压 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以及与该坐标对应的板料网格上的内母线 上多个点的坐标,将外母线上多个点的坐标与对应板料网格上内母线 上点的坐标相减,以找出二者之间的最小差值作为板料的最小厚度。 本发明可用于指导强力旋压生产,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周期短的 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有机电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前景分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陈军团队受Nature子刊《自然评论·化学》编委会邀请,发表题为“有机电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前景分析”的综述论文。该文章深入阐述了有机电极材料的结构特征、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等,着重分析了有机电极材料的实际现状和应用前景,有助于学术界和工业界充分了解有机电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潜力和待解决的问题,有望激发更多应用导向的研究工作,进而促进未来有机电池的商品化应用。文章第一作者为卢勇博士,通讯作者为陈军院士。 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社会化等方面凸显作用,并有望在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大规模应用。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是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其中过渡金属资源大都不可再生,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复杂、成本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能会面临资源短缺等难点问题。因此,可循环再生的电极材料开发已成为电池领域的学术前沿和重大需求。 有机电极材料由于含有丰富的碳、氢、氧等元素而显现出可再生、绿色环保、低成本和高容量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机电极材料的制备具有合成创造的特点。有机电极材料一般可以从植物中(比如玉米等作物和苹果等果蔬)直接提取或者以生物质材料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备得到;在有机材料提取制备、电池装配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体现了很好的循环和可再生性。然而,有机电极材料还面临着在电解液中溶解度大、导电性差、密度低等难点问题,其材料特征、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等亟待深入理解。 陈军院士团队的综述论文围绕有机电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提出见解。文章指出,有机电极材料具有结构可调控特点。根据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反应电位,有机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正极或者负极活性材料。文章首先讨论了有机电极材料本身的各种关键性质,包括材料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密度、电导率、能量效率、价格、资源可用性和热/化学稳定性。其中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是材料的基本电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会受到材料密度和电导率的影响,其他因素如稳定性和价格等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接着从实际电池应用角度分析了电极中活性物质的单位面载量和电解液用量等因素对全电池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软件对以有机材料为正极或者负极的实际锂电池体系进行了模拟,得出了相关电池体系的性能(如整体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价格等参数。结果表明,n型有机正极材料特别是羰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南开大学 2021-04-11
分层检测空移键控传输系统接收端数据检测
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立接收端模型;第二步、化简接收端模型;第三步、通过分层检测算法解调出发送的数据。本发明的基于分层检测的空移键控传输系统接收端数据检测方法,其误码(BER)性能随着搜索半径的增加逐渐逼近最优检测算法(ML),当搜索半径为发送端天线数目时,本发明的检测算法等价于最大似然检测算法。本算法通过对每层进行计算排序使得在较小的搜索半径下可获得接近最优检测算法的误码率性能,因此本发明能在获得较好性能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接收端算法的复杂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在线水质快速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372614.3)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水质快速检测系统,属于工业废水水质检测领域。所述检测系统由检测装置、电源与信号转换处理装置、指示剂投加装置以及清洗装置四部分组成。本发明提供的系统,用于直接显色或指示显色工业废水水质检测,具有响应速度快(<1秒)、抗腐蚀性强(无废水接触元件)、运行稳定(无活动检测元件)、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等优点。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犬细小病毒乳胶检测试剂及检测应用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犬科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传染性强。目前检测犬细小病原的方法HA/HI与PCR和ELISA方法自身所限,及目前宠物医疗的门诊条件,都难以在宠物医疗门诊推广。乳胶凝集检测迅速,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专门的技能,具有很大的优势。 该项目提供一种犬细小病毒乳胶检测试剂,由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和乳胶组成。该试剂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的特点。该项目提供了一种犬细小病毒乳胶凝集检测方法,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准确率高。提供了一种杂交瘤细胞株,能够分泌抗CPV的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该细胞由骨髓瘤细胞SP2/0和犬细小病毒粒子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而得,该杂交瘤细胞株27D可以在含有2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以半贴壁方式生长,生长环境为37℃,5%CO2的培养箱。该杂交瘤细胞株为浑圆透亮,成簇生长,并能稳定的分泌抗犬细小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提供了一种抗CPV-2b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CPV-2a 、CPV-2b 等CPV病毒。提供一种犬细小病毒乳胶在体外检测犬细小病毒中的应用。 该项目制备的抗是CPV-2b亚型的单克隆抗体。克服了普通乳胶致敏抗体时,致敏量少,不稳定,抗体容易脱落等缺点,提高了抗体的结合效率,而且致敏上的抗体不容易从乳胶上脱落,进而提高乳胶的敏感性和保质期,适合了产品开发和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转化条件:具有GMP车间,实现规模化生产;宠物医院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空间分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一种空间分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系统,包括脉冲激光器,激光束变换聚焦光学系统,位移台,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信号采集装置,光谱仪,计算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夹持器和光纤探针,夹持器的弧形导轨上至少有一个滑块,滑块可在弧形导轨上滑动,滑块中央的孔中有可沿弧形导轨径向移动的套筒;光纤探针固定在套筒的圆孔中。
四川大学 2017-12-28
一种结合光子晶体的分支滚环扩增检测miRNA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光子晶体的分支滚环扩增检测miRNA的方法。该方法由四个部分组成:a.制备点状光子晶体;b.5’端磷酸化的锁式探针的两末端与靶标miRNA互补配对后利用T4RNA ligase 2连接成环;c.以成环的锁式探针作为模板,靶标miRNA作为引物,在phi29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发生线性滚环扩增,通过加入二级引物,使线性滚环扩增沿着支链方向扩增,达到信号进一步放大;d.往滚环扩增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加到点状光子晶体上进行检测。本发明通过利用光子晶体效应对发光的调控,增强荧光强度,从而增强检测的灵敏度,降低检测下限,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aM‑1pM,miRNA的检测限低至1aM。本发明无需对循环miRNA进行分离提取,可直接用于实际样本中循环miRNA的检测。
武汉大学 2021-02-01
一种用于非诊断用途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通过带正电基团的 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端粒酶引物、dNTPs、RNA 酶抑制剂以及待测 样品在端粒酶扩增缓冲溶液中,23℃~37℃的温度下恒温孵育,使得 反应体系中端粒酶引物发生端粒酶延伸反应,再将反应体系于 80℃~ 100℃下灭活,使得延伸反应停止;由于 DNA 分子磷酸骨架带有负电 ·1078··1079· 荷,随着端粒酶引物序列的延长,每条链上能够结合的聚集诱导发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2 43 4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