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多级混合特征的人脸检测系统(产品)
成果简介: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应用的重要前提。本系统采用多级混合特征 匹配的技术,研发出一种视频监控的人脸检测系统。在各种重要的公共场所,如广场,车站,会场,体育场等安全监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项目来源:自主研发。 技术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应用范围:在广场,车站,会场,体育场等安全监控中的人脸识别,身份验 证等公共场所的视频安全监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现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地质雷达特征图谱模拟标定试验箱
通过陶土、混凝土、钢质、砂浆、粘土、孔穴、岩石等多种介质组合体模拟隐蔽部位构造组成,构建常见目标体的特征图谱库,增加探地雷达图谱解释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扬州大学 2021-04-14
基于人员特征的火灾疏散路径导航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员特征的火灾疏散路径导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火灾探测器获取火势信息,计算每条路径可用于逃生的有效时间范围;步骤二、利用 RFID 读写器读取人员标签信息,定位人员位置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人员标签信息和人员位置信息进行人员疏散速度分类;步骤三、对于不同速度的人员,通过最短路径优先算法来为其计算疏散路径信息,包括从初始位置到出口结点 D 的最短路径长度值以及路径上的所有结点;步骤四、将所述最短路径长度值以及该路径上的所有结点发送给待疏散人员。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提高路径的利用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基于社会面视频监控的车辆行为识别系统
本项目面向交通管理行业,基于公共视频监控数据源,快速感知移动(运动)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车辆的异常行为进行识别(逆行、压线、违法掉头、违停、违法占道行驶等多种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能够记录移动轨迹,具体场景参照附件所提供的一组照片。该成果经过完善和产品(产业化)后,可以直接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医疗保险违规和欺诈行为的数据挖掘平台
项目简介 “医疗保险违规和欺诈行为的数据挖掘平台”属计算机软件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 是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保险业一个典型的应用。平台具备挖掘项目的自定义,使数据挖 掘过程直接面向业务问题,降低医疗保险业内部业务人员对医疗违规欺诈行为进行监管 的技术门槛。通过将业务问题关联的数据挖掘结构、对应的算法、关联参数、结果界定 规则及评估方法进行固化配置,降低了使用者在挖掘项目构建时的难度。通过对挖掘结 果的界定规则及评估,监管及执法提供了定量依据。通过自定义展示
江苏大学 2021-04-14
基于社会面视频监控的车辆行为识别系统*
成果完成年份:2010年7月 成果简介:本项目面向交通管理行业,基于公共视频监控数据源,快速感知移动(运动)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车辆的异常行为进行识别(逆行、压线、违法掉头、违停、违法占道行驶等多种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能够记录移动轨迹,具体场景参照附件所提供的一组照片。该成果经过完善和产品(产业化)后,可以直接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信息技术 应用范围:城市交通管理 现状特点:国内领先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村镇网络节点辐射域导向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村镇网络节点辐射域导向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整治分区方法 首先基于辐射模型构建村镇社会经济网络,然后提取网络中心性,构建面向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的网络 节点评价指标,通过生成村镇网络加权 Voronoi 图确定网络节点辐射域,计算网络节点辐射域与农村居 民点的空间量化关系,确定村镇体系和分区层次,结合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形成农村居民点整 治分区结果。该方法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治中的村镇节点实际空间作用范围,将村镇社会经济网络关 系融入到加权&nb
武汉大学 2021-04-14
我国科学家发现肝癌新型ceRNA调控靶点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在我国肝癌患者中占75%~85%。深入阐明HCC发病和进展的肿瘤特异性机制,对于寻找HCC新的治疗靶点、制定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3-18
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物种逐步衰退以至走向濒危是环境和物种进化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栖息地破碎化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因素。目前,保护基因组学(Conservation Genomics)已成为探讨物种濒危机制的一种新手段,并在制定濒危物种的保护规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褐马鸡在历史上曾分布广且数量多,但后来种群持续下降,目前仅在河北、北京、山西和陕西的局部山地分布,形成了东部(河北、北京的太行山)、中部(山西吕梁山)、西部(陕西黄龙山)三个彼此隔离的地理种群。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团队联合哈佛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台湾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在长期野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褐马鸡三个地理种群的40只个体及其近缘物种蓝马鸡的11只个体进行了种群基因组分析(图-2)。发现褐马鸡遗传多样性比朱鹮、白尾海雕等濒危物种更低的(图-3a);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彼此之间几乎不存在基因流。三个地理种群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交,积累了较多的有害突变。褐马鸡的有效种群大小在大约三万七千年前开始持续下降,并在近代明显加速,而与此同时我国汉族人口快速增多,表明褐马鸡的种群下降可能与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有密切关系(图-3b)。基于此提出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褐马鸡遗传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呼吁应进一步减少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以促进其野生种群的复壮。另一方面,作者建议采用基因组学技术来挑选出含有较少有害突变的个体进行褐马鸡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其历史分布区开展再引入工作,以逐步恢复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大小。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物种逐步衰退以至走向濒危是环境和物种进化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栖息地破碎化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因素。目前,保护基因组学(Conservation Genomics)已成为探讨物种濒危机制的一种新手段,并在制定濒危物种的保护规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褐马鸡在历史上曾分布广且数量多,但后来种群持续下降,目前仅在河北、北京、山西和陕西的局部山地分布,形成了东部(河北、北京的太行山)、中部(山西吕梁山)、西部(陕西黄龙山)三个彼此隔离的地理种群。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团队联合哈佛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台湾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在长期野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褐马鸡三个地理种群的40只个体及其近缘物种蓝马鸡的11只个体进行了种群基因组分析(图-2)。发现褐马鸡遗传多样性比朱鹮、白尾海雕等濒危物种更低的(图-3a);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彼此之间几乎不存在基因流。三个地理种群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交,积累了较多的有害突变。褐马鸡的有效种群大小在大约三万七千年前开始持续下降,并在近代明显加速,而与此同时我国汉族人口快速增多,表明褐马鸡的种群下降可能与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有密切关系(图-3b)。基于此提出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褐马鸡遗传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呼吁应进一步减少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以促进其野生种群的复壮。另一方面,作者建议采用基因组学技术来挑选出含有较少有害突变的个体进行褐马鸡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其历史分布区开展再引入工作,以逐步恢复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大小。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6 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