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苏云金芽胞杆菌高效杀虫工程菌WG-001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苏云金芽胞杆菌高效杀虫工程菌”是国家科技部863研究计划,为了构建我国自有的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工程菌,从1800个菌株中筛选出不同特异性的高毒力菌株,从中克隆了8种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并将含有cry1Ac-P20的特异位点重组质粒导入对棉铃虫高毒力的野生菌株YBT-1520,获得了高效工程菌WG-001。该工程菌是我国拥有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剂基因工程菌,是我国第一个被批准进入环境释放、中试研究和商业化生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剂基因工程菌。该工程菌杀虫晶体蛋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农村野生小构树资源食药用菌栽培利用技术
野生小构树耐干旱、贫瘠,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多散生于农村田间地头、荒地、丘陵、沟塘水边以及城郊,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土地和环境压力,常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主要对象。本技术在分析野生小构树木屑营养成分基础上,依据灵芝、白灵菇、杏鲍菇及绣珍菇栽培生产过程对基质营养及环境因素的要求,形成了以野生小构树为主要栽培基质的食、药用菌栽培技术。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根瘤菌LX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根瘤菌LX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根瘤菌LX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25年2月28日,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5321;根瘤菌LX菌株能够在常规发酵培养基中高效合成胞外多糖,其发酵过程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周期短、产量高(可达30g/L)的特点,展现出显著的规模化生产优势;根瘤菌LX的发酵液或胞外多糖能显著增强植物抵抗盐碱和干旱胁迫的能力,且所需用量较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提高食用菌基质利用率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基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食用菌基质利用率的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化学试剂溶液均匀喷洒在木质纤维素上,经密实化制粒后,进行堆置反应,得到木质纤维素物料;再将木质纤维素物料与其他辅料混合制成食用菌基质,用于食用菌栽培。本发明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再结合密实化制粒处理,通过破坏木质纤维原料内部复杂的木质纤维素结构显著提高了木质纤维素物料的酶消化率,使得食用菌菌丝更容易侵入木质纤维素。本发明进一步优化了密实化制粒处理的密度和堆置时间之间的协同关系,提高了食用菌基质物理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食用菌基质的利用率,最终显著提升了食用菌的产量及其生物学效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
该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喷洒生防菌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熊蜂携带生防菌粉红粘帚霉传播的散布装置,该装置利用草莓灰霉病有花期从花上侵染的特点,利用传粉者为载体,在传播花粉的过程中向花上散布生防菌以防治灰霉病。这一方面可以利用熊蜂将生防菌定点传播于花上,从而在花期防治灰霉病;另一方面,由于利用熊蜂进行传播生防菌,因此可望大大减少人工喷施的劳力成本。 利用熊蜂将生防菌定点传播于花上,在授粉的同时完成花期防治灰霉病的目的。该技术可望减少人工喷施化学农药的劳力成本,促进生物防治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转化条件:需要一定面积的草莓或番茄果园,用于中试阶段的相关试验开展。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聚 β 羟基丁酸酯与异亮氨酸联产菌代谢工程改造
本研究构建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基因工程菌,使其同时发酵生产两种产品:聚羟基脂肪酸酯和异亮氨酸;前者是胞内产品,后者是胞外产品。该基因工程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研究结果显示:将 phaCAB 基因簇导入 WM001后,WM001/pDXW-8-phaCAB 96h 产量为 9.58 g/L,而 WM001/pDXW-8 96h 产量为6.65 g/L,产率提高 65%达到 0.15g 异亮氨酸/g 葡萄糖。PHA 产量达到 28.7%(w/w)。 关键技术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部分微生物生存在具有较高碳源与氮源的条件下,生成的一类微生物自身碳源、能源储备物的胞内聚酯。根据相关报道,将 PHB 合成代谢基因簇导入细胞内,可实现 PHB 与某些代谢产物的联产和增产,提高底物的利用率。L-异亮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因其在医药、食品和健康保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使其近几年的生产能力发展迅速,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主流生产方式为发酵法生产 L-异亮氨酸。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是一种小棒状、革兰氏阳性的食品安全生产菌,目前已经用于工业生产 L-异亮氨酸,本成果构建能高产 PHAs 的 C. glutamicum 菌株,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 
江南大学 2021-04-11
新型无痛光动力治疗皮肤病关键技术及转化——新型实时可控无痛光动力治疗智能系统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一种药械联合的新型靶向疗法,治疗非黑素性皮肤肿瘤、痤疮、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皮肤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但ALA-PDT治疗过程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感受,是业界公认的ALA-PDT治疗瓶颈。此项目团队在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秀丽教授带领下,长期致力于ALA-PDT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掌握了“无痛ALA-PDT关键技术”,形成相关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并将其转化生产出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用于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拟进一步打造个性化、智能化、便捷的新型无痛ALA-PDT,降低对专业医师的依赖程度,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无痛ALA-PDT扩大推广应用,引领ALA-PDT无痛治疗新时代。 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图片 团队已将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总结关键技术并将其推广至全国2000多家医院,直接获益患者逾100万人次。 第二代治疗仪
同济大学 2021-04-11
超级电容器用三维中孔纳米笼状碳材料的一步法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081879.7) 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级电容器用三维中孔纳米笼状碳材料的一步法制备方法,属于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是以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为碳源和模板,氢氧化钾为活化剂,两者研磨混合后转移至陶瓷坩埚中,采用微波加热制得超级电容器用三维中孔纳米笼状碳材料。所得三维中孔纳米笼状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介于1041~1595m2/g之间,总孔孔容介于0.79~1.52cm3/g之间,平均孔径介于3.05~4.88nm之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光伏发电逆变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我们对如何通过预测控制的各要素设计,提升逆变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对LCL型三电平逆变系统,我们在分析系统指标与系统控制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基于个离散控制量的预测控制器,为解决该类非线性约束优化在线计算量大的问题,基于分值定界的思想提出了相应基于DSP的快速算法。为进一步提升逆变系统的效率等指标,我们提出了变系数的光伏逆变预测控制器,在目标函数中对电流跟踪和大电流时开关动作的抑制实现了统一,设计了相应的系数表达式并给出相关算法和实验结果。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基于预测控制的微电网系统的调度问题,针对微电网群系统集中式优化计算量巨大的问题,我们从结合ADMM,从给出了系统的分布式预测控制器并对其在线迭代算法并进行了研究和验证。同时,我们对无线并联型逆变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南昌航空大学 2021-05-04
阳离子硫鎓盐紫外光引发剂
与自由基光固化体系相比,阳离子光固化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固化体积收缩率小,(2)不被氧气阻聚,(3)固化反应不易终止。适用于厚膜和色漆的光固化,可广泛用于涂料、油墨、黏合剂,电子工业的封装材料,光刻胶及印刷材料等领域。因此,研究开发阳离子的光固化引发剂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1 32 33
  • ...
  • 66 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