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含硫工业污染物治理及资源化技术
污水处理、石油化工、煤气和煤炭焦化、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一方面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另一方面又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硫在环境中大量以硫化氢、硫氧化物及有机硫形式存在,很多硫化物具有刺激性气味,严重影响大气环境、植物生长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严格控制这些重点行业排放含硫化物的气体,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北京化工大学开发了新型含硫化物工业废气绿色净化工艺,并对脱除的硫化物进行综合利用,达到防治与资源化的双重目标。 北京化工大学研制了新型复合液体脱硫剂,开发了湿法氧化脱硫异相处理新工艺,克服醇胺吸收法及湿法催化氧化(如PDS法)等均相处理硫化氢方法中脱硫剂组成配制复杂、易降解、易流失、需要定期补给脱硫剂活性成分和脱硫工艺必须严格控制脱硫剂水反应液的酸碱度等缺陷,实现反应净化及副产物的自动分离,直接将复合气体组分中含硫成分转化为单质硫,避免脱硫过程工艺长、能耗大、设备腐蚀、脱硫剂降解、被水稀释而导致脱硫剂成分变化和流失的二次污染等问题,达到气体净化及资源化的目标。 技术指标为1、可处理废气指标: 硫化氢气体含量为0~100%(wt);2、脱硫剂指标: 热稳定性≤200℃,粘度≤100mPa·S,含水量≤20ppm,活性成分≥25%(wt/wt);3、工艺指标:温度为室温~200℃,压力为常压,空速为200~2000h-1;4、经济指标:脱硫率≥99%,硫磺纯度≥99%,使用寿命≥3年。应用范围为石油炼厂气脱硫,天然气、焦炉煤气脱硫,废水处理末端废气的治理。本项目的核心是应用异相在线分离技术。脱硫剂合成工艺简单且性能稳定,脱硫工艺具有脱硫剂流失性小、节约用水、反应分离一体化、工艺流程短及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能够替代传统液体脱硫剂,应用于石化炼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等的高浓度脱硫,也可以用于石化工业等废水处理末端低浓度有毒废气的现场处理,充分表现出适用范围广、效率高、节水、无二次污染、易再生循环使用等方面的优点,具有重大的环境保护功能,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制作单元化操作设备与工艺,根据不同需求实施单元组合集成,设备投资小,在精细化工及资源环境领域的广泛使用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替代高污染镀铬工艺的激光熔覆系统与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水中微量有毒污染物快速ELISA检测关键技术
1. 痛点问题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微囊藻毒素等微量有毒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不利影响,已经演变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因此,发展微量有毒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技术,对于应对微量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和现实意义。 仪器分析技术是水中微量有毒污染物标准检测技术,然而这类技术需要昂贵的仪器,冗长费力的样品准备过程和专业的操作人员,限制了此类技术在污染事故应急、现场快速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此外,对于总微囊藻毒素这类包含上百种结构变异体的混合物,依赖于化合物结构实现浓度分析的仪器分析技术无法穷尽,特别是捕捉到尚未鉴定出来的微囊藻毒素变异体。免疫分析技术利用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亲和作用,可实现对一种或一类微量污染物的快速高灵敏分析。基于免疫分析原理构建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具有快速、高灵敏、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其核心是抗体材料。特别是,为了筛查总微囊藻毒素结构变异体并预警蓝藻水华,美国环境保护署于2016年公布了最新的未管制污染物监测规则,其明确推荐发展基于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的总微囊藻毒素快速检测方法,其中,具有微囊藻毒素结构变异体广谱识别能力的抗体是发展该技术的核心材料支撑。 本项目攻克水中微量有毒污染物免疫检测中的关键瓶颈,有望解决现有技术痛点,为发展水中微量有毒污染物快速ELISA检测技术提供支撑。 2. 解决方案 针对水中蓝藻毒素,发明了一种广谱型微囊藻毒素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总微囊藻毒素与节球藻毒素Adda基团,检出限达到0.1 ng/ml,对12种微囊藻毒素结构变异体交叉反应率55~125%,线性范围跨越一个数量级,为研发总微囊藻毒素ELISA试剂盒提供了材料支撑。针对水中痕量内分泌干扰物,发明了固相识别雌激素受体的雌二醇衍生物筛选方法,可以筛选出与雌激素受体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衍生物,进而可以缩短固相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的时间,增加体外环境下的结合稳定性与亲和力;建立了一种利用间接竞争ELISA 高通量快速筛查多种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可以实现水中多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同步快速检测,典型标准曲线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双酚A检出限为3.6 μg/L,定量检测区间为8.2-264.7 μg/L;对雌二醇检出限为3.2 μg/L,定量检测区间为4.2-12.0 μg/L;对壬基酚检出限为24.8 μg/L,定量检测区间为8.2-264.7 μg/L。 合作需求 1、寻求在水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运营服务的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2、寻求在生态环境、水利、市政等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及受环保部门重点监管的污染源企业的环境监测相关应用场景对接资源。
清华大学 2022-04-25
燃煤机组深度节能取水协同污染物脱除技术
该成果围绕燃煤电厂燃烧后深度节水节能和净化技术开展系列新技术研发工作,包括开发了一套综合考虑水系统、热力系统和烟气系统的综合模拟仿真平台,开发了烟气-乏汽提质利用新工艺、节能型废水零排放技术、褐煤机组全链条取水工艺,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均流式静电除尘器、低能耗烟气换热器及吸收式热泵系统等关键部件,同时基于多维多尺度多物理场及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出环保岛数字孪生技术。部分产品已完成小试、中试,静电除尘器已实现产业化。 该成果围绕燃煤电厂燃烧后深度节水节能和净化技术开展系列新技术研发工作,包括开发了一套综合考虑水系统、热力系统和烟气系统的综合模拟仿真平台,开发了烟气-乏汽提质利用新工艺、节能型废水零排放技术、褐煤机组全链条取水工艺,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均流式静电除尘器、低能耗烟气换热器及吸收式热泵系统等关键部件,同时基于多维多尺度多物理场及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出环保岛数字孪生技术。部分产品已完成小试、中试,静电除尘器已实现产业化。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8-29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根据城市面源污染的特征,以污染源控制、径流量削减和污染物空间拦截为基点,研究和攻克一批关键性单元技术,如:屋面径流分流集水器、人行道侧渗流带、合流制管网溢流雨水拦截分流控制装置等单元技术,建立了城市面源控制技术体系。选择和应用相关技术,合理组合,可从源系统——运移途径——汇系统三个层次上,分级控制城市面源,并实现城市降雨的资源化利用。 主要利用生态工程技术解决城市面源的污染问题,所采用的生态工程技术不仅可回收利用雨水,同时也具有景观效果。所述成果具有较好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同时具有景观价值。 成果完成时间:2015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低成本无污染纺织品物理功能化技术
项目采用现代物理加工技术(磁控沉积)和连续卷绕加工方法生产具有抗静电、防辐射、抑菌、自清洁等复合功能的纺织材料,项目致力于解决传统功能化整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等问题,项目提出使用卷绕式溅射技术,实现功能纳米粒子在纺织材料表面动态沉积,从而实现纺织材料的功能化。 关键技术 项目围绕物理沉积技术的产业化加工技术展开研究并形成科研成果,以卷绕式溅射设备的设计和功能纺织品的结构构建等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攻克了卷绕式纺织材料溅射设备的张力控制、在线监测、温度控制等关键技术,在提高功能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消耗。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授权专利:一种以无纺织布为基底制备柔性电路的方法(专利号 :200710023298.8) 项目成熟度 小批量生产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 200 万元) 应用情况:江苏菲特滤料有限公司,宿迁神龙家纺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2021-04-13
抗辐射药物龙抗 1 号的开发(产品)
成果简介: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及核能、电磁能在军事、科技、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辐射损伤防治手段、积极寻找有效抗辐射损伤药物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龙抗 I 号”是运用多种活性成分筛选技术从丰富的傣药资源中精心筛选出的特色抗辐射药物。 技术领域:傣药开发、抗辐射药物 应用范围:空间需求,载人航天;航空需求(飞行员高空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海洋牧场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构建技术
一、技术背景 东海近岸海域易受台风和风暴潮等不利天气的影响,故建设海洋牧场时需充分考虑人工鱼礁的安全性。该海域传统的人工鱼礁投放以沉底式为主,在以软相泥地为主的区域设置后往往会出现滑移、倾覆和掩埋的现象从而影响鱼礁稳定性和功能的持续发挥。此外,东海区海洋牧场基本以资源养护型为代表,几乎没有产业带动能力。 在此背景下,设计一套既能抵抗强台风又能保证效能的鱼礁系统显得颇为重要,而融入产业服务功能又是维持海域海洋牧场活力的必由之路。为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团队经过多年酝酿和探索性试验,研发了一套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构建技术。 二、技术要素组成 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由锚礁系统和台礁系统两部分组成。锚礁系统通过高强度缆绳连接底部鱼礁和上层筏式构件(图1),形成浮式藻场的着生介质系统。由表层大型天然海藻、养殖海藻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强大的固能传质网络,为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打下基础。   图1 每20个锚礁构成一个锚礁群(225m×25m)  锚礁系统中形成的能量和物质将通过牧食和碎屑食物链从表层传向底层,发挥海洋生物泵和表底层耦合的综合效应。在锚礁系统区形成的资源增量将通过大型平台礁系统进行回收利用(图2)。 平台礁由高强度钢桩、鱼礁底座、多层圆盘礁、柔性鱼礁和上层镂空廊道五大要素构成(图2)。首先根据地质调查情况确定打桩的数量和深度。钢桩设置好之后,在其上套入鱼礁底座和圆盘礁,使底部周围形成三型鱼类活动的主要生息场。上层柔性鱼礁可作为大型海藻附着基而用,从而增加上层水体空间异质性,丰富微生境格局,为中上层附着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和摄食场所。最后设置上层廊道,为休闲海钓和海上观光等产业活动的融入提供平台。休闲海钓是牧场区鱼类资源回收的主要方式,而企业承包锚礁系统是拓展其海水养殖的重要方式。由此,构建出一套在东海区具有极大推广价值的海洋牧场构建模式(图3)。   图2 大型平台礁系统的结构要素   图3 锚礁系统和台礁系统组合布置后的效果示意图 三、技术创新点 (1)新的鱼礁系统是以初级生产力调控为核心目标,强化表层水体生物群落稳定性、提升生物多样性为重要目标的全水层锚礁系统。该系统通过功能型环保构件的有机结合,营造大规模浮式藻场,形成饵料生物聚集区、幼鱼庇护区、成鱼育肥区和附着生物生长区;并通过生物泵作用影响调控底层水体的能流和物质循环,为增殖底栖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优化其群落结构创造条件。 (2)沉底鱼礁的设计根据表层浮礁系统的物理特性和生态功能辐射效能,选用抗沉陷锚式鱼礁和大型平台礁。这两种鱼礁结构均为首创,前者在发挥礁体本身对三型鱼类聚集效果的基础上,同时起到固定上层浮礁构件的锚系作用;后者以钢桩打底、嵌套分层固体构件并环绕柔性构件的方式,在中下层水体形成较大规模的底鱼礁系统。这两种鱼礁系统的设计在工程上以安全和效率为核心,生态上以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社会效益上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构建出适合东海区等高海况海域的全新海洋牧场建设模式。该模式的一大优点是将鱼礁易在淤泥底下陷的缺陷变为功能性优势,以台礁方式避免礁体偏移走位,确保人工生境系统的稳定性,无需进行鱼礁抗滑移倾覆方面的工程核算,提高了工程效率。 (3)以整体打桩方式进行台面立柱布局,礁体穿孔套入钢桩,用热铸法固定圆形钢板控制鱼礁位置,两层钢板相隔1m,可控制组合鱼礁底部的台礁支脚插入底泥层1m左右。这种组合下可实现鱼礁系统抵抗几十年一遇的强台风,使之长时间发挥渔业资源养护和产业服务的功能。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5-11
超轻质抗烧蚀防隔热复合材料技术
超轻质防火保冷复合材料在冷库、冷链运输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电池防护等方面需求旺盛,可以替代传统的岩棉、聚氨酯、EPS泡沫等隔热材料。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1)材料体系创新; (2)材料微结构创新; (3)材料的大尺寸一体化低成本工艺创新; 该类材料体系属于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超轻质防火保冷复合材料在冷库、冷链运输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电池防护等方面需求旺盛,可以替代传统的岩棉、聚氨酯、EPS泡沫等隔热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2-08-12
稻茬小麦机播壮苗抗逆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提出了适宜小麦的机械化耕整播种方式,集成出高产高效的精准组合模式,提出了氮效率与产量、品质协同提升的途径,构建了秸秆还田条件下节肥增效施用模式,探明小麦逆境补救措施,集成提出了稻茬小麦机播壮苗抗逆高产技术体系。
扬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699 7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