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黄芪収酵液在制备药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应用
该种方法通过大型食用真菌平菇作为中药发酵出发菌种,以中药材黄芪为发酵培养基主料,通过添加少量的菌种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中药黄芪进行发酵。动物实验显示中药黄芪发酵液具有明显的耐缺氧和抗凝血功效。因此,中药黄芪发酵液可以在制备抗缺氧、抗凝血药物中应用,也可在制备相应的保健品、食品中应用。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已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
兰州大学 2021-04-14
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及腰托
本发明涉及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属于医药领域。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是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薄荷0.5~1份、干姜3~4份、肉桂3~5份。可以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备为外用制剂,也可以置于腰托中,辅以加热装置和磁体发挥药疗、热疗、磁疗协同增效的作用。采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和腰托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具有止痛迅速,疗效显著的特点,为公众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提供了新的选择。
四川大学 2016-04-21
一种吲唑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由于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吲唑类化合物日益引起药物研究者的重视。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吲唑衍生物相继被合成,并应用于临床,如:KP1019 已经顺利通过了结直肠癌的一期临床试验;lonidamine 是一种窄谱抗肿瘤药,临床用于各种肿瘤,尤其是肺癌,前列腺癌和脑瘤的治疗;AF-2785 是一种处在试验阶段的男性口服避孕药;根据文献报道,YC-1 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YD-3 表现出了很好的抗血管生成活性;granisetron 临床上用于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预防治疗手术后的恶性呕吐;
兰州大学 2021-04-14
采用改进三级同轴电纺工艺制备药物的纳米储库。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基于深海活性物质的HIV-1新药物研发及关键技术
HIV的感染和艾滋病已经夺取了全球几千万人的生命,截止目前全球仍有三千多万人感染HIV。过去三十多年,虽然在HIV疫苗开发、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潜伏激活新治疗策略如“shock and kill”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进展,但到目前仍没有一种治疗策略能够治愈艾滋病。HIV治疗新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国内外科学研究和制药公司关注的热点。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活性物质化学结构的新颖性和活性功能的独特性,海洋动植物80%以上的活性成分源于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药源最具开发应用前景已是国际共识。海洋微生物源生物活性物质为人类寻找和开发彻底攻克艾滋病特效药物提供了巨大的天然资源宝库。 基于深海微生物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海洋抗HIV活性物质,发现抗HIV先导化合物及候选药物,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建立海洋抗病毒药物研发团队与平台,以抗HIV药物研发为特色和突破,包括如抗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药物发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海洋抗病毒新药物研发产业核心和平台。
厦门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自主神经功能监测设备
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作用即是随时调控人体各脏器功能,以使其尽快适应内外环境的改变。因此,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可视作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状况的晴雨表,作为一个崭新的生命体征量化指标意义重大。但碍于该领域目前并非医学研究追逐的热点,故国内、外在自主神经功能监测设备方面均属空白。该设备是属于原始创新的医疗领域无创监测设备,它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独特算法,实现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连续、实时、无创监测。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移动机器人的多脉冲神经网络控制器导航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多脉冲神经网络控制器导航控制方法,属于移动机器人目标点趋近自主导航控制器所属领域,用于移动机器人的导航控制。其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目标点趋近控制器、沿墙行走控制器、避障行为控制器,控制器中采用了脉冲神经网络,在神经网络中同时融入时空信息。本方法在不同条件下设定各控制器权值,并根据不同控制器的权值顺序作为控制器激活与否的判别顺序,通过控制器激活及转换条件的使用,实现各控制器之间的相互转换。本发明通过神经网络的在线训练,实现机器人的在线自主学习,与先前的基于模块化的控制器相比,控制策略简便易行,通过各控制器之间的转换,更加有效、高精度地控制移动机器人实现目标点趋近导航控制任务。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4-27
一种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自主神经功能监测设备
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作用即是随时调控人体各脏器功能,以使其尽快适应内外环境的改变。因此,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可视作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状况的晴雨表,作为一个崭新的生命体征量化指标意义重大。但碍于该领域目前并非医学研究追逐的热点,故国内、外在自主神经功能监测设备方面均属空白。该设备是属于原始创新的医疗领域无创监测设备,它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独特算法,实现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连续、实时、无创监测。应用范围:在临床领域可应用于生理状况评估、慢性病管理、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重症及围手术期病人监测、心理和精神测评等。效益分析:该研究成果可转化为医疗临床领域的监测设备,需要医-工学科的结合。由于心电信号采集的硬件技术已非常成熟,该研究的核心部分在于满足临床监测功能的心电信号分析算法。 其技术优势在于:指标特异性高;生理基础明确;心电信号分析算法独特;属无创的监测技术;监测条件简便;所需硬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在医疗机构具有大规模推广的价值。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4-10
西安交大二附院科研团队发现巨噬细胞可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贺西京教授研究团队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HongyanZou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创新性地发现巨噬细胞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指导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3-30
基于多尺度预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语义地图构建方法​
专利名称: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7 68 69
  • ...
  • 87 8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