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镐形截齿热处理受热均衡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镐形截齿热处理均衡装置,包括链板、底座、螺栓、轴承、支座、支撑架、支柱、轴套、套筒、卡环、滚轮、底板、橡胶板和三角铁,所述底座与板链固定,并通过动力机构进行运动,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截齿热处理工艺的受热不均,通过设备带动零件自动旋转;所述滚轮与支座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调整滚轮的直径大小来调整自转速度,使整个零件各个方面受热均匀,提高了截齿热处理的质量,增强截齿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功能性填料及功能性助剂开发项目
超微/纳米稀土光能转换材料产业化 项目介绍:该项目将太阳光谱中的紫外光和绿光转换成红光和蓝光,以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增产和提高品质。该项目由三种稀土发光材料构成,RBI稀土发光材料将太阳光谱中200-400nm和480-580nm波段的光转换成400-470nm和600-680nm;UGTR稀土发光材料将太阳光谱中200-350nm和450-580nm波段的光转换成600-680nm;VTR-660稀土发光材料将太阳光谱中200-400nm波段的光转换成600-680nm。该项目已取得6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该项目产品的需求量在7000吨以上,年产值在30亿左右。
湖南师范大学 2021-02-01
植入性人造头发
1 成果简介( 1)植入性人造头发的研究始于 70 年代。人群中秃发的发病率很高,全世界大约有18 亿不同程度的脱发患者。脱发给患者在职场、婚恋、社交等方面带来了困扰。防脱发已成“ 世界性难题”。然而自体移植、药物治疗等都因为各自弊端无法满足要求。因此,进行植入性人造头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2)本项目以涤纶( PET)单丝为原料,制备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吡咯/涤纶植入性人造头发,合成方法简便、快速,价格较低。如图 1 所示,其中( a)为未处理的涤纶单丝,( b)为聚吡咯/涤纶单丝。对比聚吡咯镀膜前的单丝,可以清楚看到镀膜后单丝表面变为黑色,覆盖了一层聚吡咯薄膜。说明聚吡咯已经镀在单丝上面。  图 1 外观图:( a) PET;( b) PPy/PET  图 2 细胞粘附情况( ×20):( a) PPy/PET;( b) PET ( 3)本项目技术已经完成体外细胞实验证实,证明聚吡咯/涤纶植入性人造头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如图 2 所示,细胞很好地附着在 PPy/PET 单丝表面,同时可以看出,未经吡咯镀膜的单丝表面虽有细胞附着,但明显少很多。表明 PPy/PET 单丝是无毒的且成纤维细胞在单丝上的附着性良好。符合临床应用材料对生物相容性的要求。 ( 4)本项目技术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植入新西兰白兔头部 1 个月内的人造头发无明显的过敏、脱毛等现象出现。 ( 5)本项目将主要通过生产和销售植入性人造头发,技术的转让和培训获得利益。2 应用说明对于本项目的分析: ( 1)鉴于自体移植等外科手术及假发存在的不足之处及秃发患者的逐年增加,植入性人造头发成为治疗秃发的一种新方法,其治疗周期短,疼痛小,副作用小,费用低,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2)本项目制作的聚吡咯基人造头发在国内外尚无人研究,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符合国家知识创新政策。本项目成果将成为秃发患者的福音,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临床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3 效益分析植入性人造头发每 1000 根价格为 1000 元。4 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或合作开发5 所属行业领域医疗健康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疫苗及治疗性大分子开发
1. 痛点问题 本项成果涉及新型疫苗的设计与应用,具体涉及生物大分子药物及疫苗的研发过程中的抗原精准设计。 2. 解决方案 基于AI的大分子药物及疫苗抗原设计。
清华大学 2024-09-24
科普领域低成本高性能大型仿人机器人智能交互应用技术
实现非特定人的自然流畅的对话,准确率在99%以上,内容在600句话以上,同时可以发出男声、女声、卡通声等合成效果,具备5种语言以上的语音表达能力(汉语、英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在此基础上,完成10种以上不同情绪的语音表达。图像处理方面,基于场馆内光线条件,实现非特定人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在95%以上,同时完成6种以上的典型表情识别,5种以上基于典型情绪的特定行为理解,准确率93%以上。在脸部有17个自由度,与人工皮肤材料有机配合,完成10种以上的表情生成,躯干部分由高性能伺服控制系统进行驱动,完成21个自由度的灵活运动控制,过载能力(190%,1分钟),调速范围(0%-110%额定速度),恢复时间(300毫秒以内),速度超调(2%以内),电流超调(13%以内),加减速时间(6秒以内)。数据库可以进行实时更新,数据信息内容在10000条以上,通过无线局域网完成,智能库可以根据现场制订规则,相应的响应时间在600毫秒以内。可以和展区内全能机器人、变形金刚等设备进行互联,实时响应时间小于500毫秒。该技术可应用于炼钢铁水的脱硫和化铁炉铸造用铁水的脱硫等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用于校正农产品光学特性检测装置的固体仿体的制造模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校正农产品光学特性检测装置的固体仿体的制造模具。包括三种针对不同使用需求的模具,分别是用于制作薄平板型固体仿体的模具、用于制作厚平板型固体仿体的模具和用于制作带半球厚板型固体仿体的模具,模具通过模块化组件搭建而成;模块化组件包括底座板、薄中间板、注射器、厚中间板、烧杯和半球板,薄中间板和厚中间板均为中部开有通槽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侧壁开有用于注入液体的径向通道,底座板为一块平板结构,半球板为一端中心带有凸台的平板结构,半球板非凸台端面中心开有半球形孔。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模块化成本低,制作固体仿体时间短,制作的固定固体仿体能够长期保存,能够用于提高农产品光学特性的检测精度。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带温度和触觉力感知功能的仿人型机械手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温度和触觉力感知功能的仿人型机械手指。仿人机械手指分为弯曲幅度可控的三节手指金属指骨依次铰接而成,外表面用肤色硅胶封装;每节手指中空,在第三节手指金属指骨内布置微型电机及小型电路,第一节手指金属指骨和第二节手指金属的指腹均开有平面凹槽,内分别装有三维力传感器,第一节手指金属指骨顶端半圆面开有缺口,通过卡扣固定弧形的热导体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紧密贴合于热导体内表面。本实用新型可以灵敏测量机械手指所接触物体的温度和施加在物体上的三维力,并实时传输给控制系统,通过三维力变化识别滑移、物体变形等,实现将人工触觉集成于机械手指上,便于闭环控制机械手更加智能灵巧稳定的抓取物体。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单机无穷大仿射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机无穷大仿射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方法,基于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非线性最 优控制设计,将单机无穷大系统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写成单输入单输出仿射非线性系统的形式,通过坐 标映射得一个完全可控的精确线性化后的系统,再根据二次型最优控制 LQR 的设计方法求解精确线性 化后系统的控制量,从而得到原系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器,并进行实时在线半实物仿真,验证方案的实 际可行性。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单机无穷大系统的精确线性化,同时考虑了纯数字离线仿真非实时性的情 况,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了基于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在实际真实现场应用中的控制效果。通过在实际 应用中检查被设计控制器的效果,这有利于被设计的算法更符合实际。 
武汉大学 2021-04-13
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十二边形管片及管片衬砌结构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十二边形管片,十二边形管片的横向两端的边缘为两个共同呈“八”字形的长斜边,十二边形管片的纵向两侧边缘中横向长度较长的边缘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形成长横边、短斜边、内凹横边、短斜边、长横边,十二边形管片的纵向两侧边缘中横向长度较短的边缘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形成短横边、短斜边、内凹横边、短斜边、短横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十二边形管片组装的管片衬砌结构,相邻的十二边形管片之间相互嵌入限位。本发明采用特定形状的十二边形管片,其自身形状具有安装导向的功能,管片的定位很容易;本发明采用十二边形管片衬砌结构,能进行连续掘进和拼装,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衬砌整体刚度。市场前景分析: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星形-多三角形接线平衡变压器
星形-多三角形接线平衡变压器改变了现有三相-两相平衡变压器的接线方式,使变压器的综合性能得以提高且实际制造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星形-多三角形接线平衡变压器,它采用普通三相铁芯,原边绕组为Y接可引出中性接地点,其特征在于次边由三至至四个接三相绕组组成,在每一接中,各相绕组的归算漏抗按同一值匹配,一相绕组分布均匀,绝缘要求低,次边的铜材料利用率可达92.35%,特别适用于牵引变电所、工频电炉等需要单相或两相交流负载平衡供电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原边可大电流接地、绝缘要求低、可提供3次谐波通路、三相铁芯绕组分布均匀、材料(容量)利用率高、制造工艺简单(类似于三绕组变压器)、成本低廉等综合优点。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