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北京中天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中天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各类新书、大中专院校及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和农村文化大院图书室配书、教学仪器装备、中西文(古籍、文献)图书编目加工为主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司。在北京地区3000多家的图书批发商中,从经营场所面积、图书出版发行量、综合实力等方面均名列前茅。 我公司库房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机场高速,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咫尺之遥。公司总在北京万达广场,纯5A级写字楼,办公环境优越。 我公司下设市场部、仓储部、客服部、教材部、商务部、采购部、物流部、财务部、行政人事部。并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开设了区域性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机构,现有员工100余人。 经过不懈努力,已经与全国300多家出版社、400多家文化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包括人民邮电、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科学、中信等3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紧密合作伙伴关系,与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首都发行所、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等图书批销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采购渠道已经覆盖全国各省区。 同时,中天时代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图书馆、十多家省级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图书馆,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图书馆,以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图书馆为主的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客户数达到900多家。 另外,公司有一支专业图书批发和图书投标的团队,为广大用户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北京中天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1-01-15
非接触式激光超声检测设备
非接触式激光超声检测设备主要包括激光超声激发仪器、激光超声接收仪器、超声信号处理系统、机械运动单元、工控机等。备可以应用于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内部和表面缺陷的检测。 在原理样机的基础上,开发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非接触技术特点并且能够在线、现场应用的激光超声检测设备,可以解决我国航空航天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检测和武器装备原位检测以及核工业设施高温、高压、辐射条件下现场检测问题,显著提高基础部件(如大型复杂型面部件、平板及管等)检测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质量控制能力和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评定水平,带动石油、电力、汽车、船舶等其它领域相关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主要性能指标:1. 检测方式:脉冲反射法、穿透法;2. 光声带宽:0.5~20MHz;3. 测量带宽:100MHz;4. 测量精度:<100µm;5. 可检材料类型:复合材料、金属;6. 缺陷类型:脱粘、腐蚀、裂纹、孔洞、分层、夹杂;7. 缺陷位置:表面、内部。非接触式激光超声检测设备是北航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制的无损检测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AlGaN/GaN合金欧姆接触新途径
AlGaN/GaN HEMT器件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二维电子气2DEG,在射频以及功率器件中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由于降低金属半导体的欧姆接触电阻对降低器件源漏电极寄生电阻起到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到器件的源漏输出电流、导通电阻、击穿电压等性能参数,高质量的低欧姆接触在AlGaN/GaN射频器件的开发中尤为重要。 于洪宇课题组访问学生范梦雅介绍,传统的Ti/Al多层膜常被应用到无金欧姆接触工艺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接触网步巡作业设备
本成果来自国家发明授权专利,知识产权归属西南交通大学。项目创新性和先进性:装置利用现代图像采集设备和机器视觉技术,利用人员巡视,同步对接触网设施进行图像拍摄,并能对每次巡视后的接触网服役状态进行自动判定,及时发现接触网关键设备缺陷,避免事故发生。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接触式收缩膨变形测量装置
执行标准:GB/T 50082-2009,JTG 3420-2020 NELD-TS700接触式收缩变形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适应于测定在无约束和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硬化混凝土试件的收缩变形性能。我公司为硬化混凝土开发的变形测量装置,使用低变形不锈钢支架,全镀铬固定底盘,配有千分表微调装置,更精确调整千分表位置,精巧的安装夹具,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科学和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免除用户因更换试件带来的测量误差。
北京耐尔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3-03-17
SARS-CoV-2的分型和传播研究
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合作,在medRxiv上上传了题为Genomic variations of SARS-CoV-2 suggest multiple outbreak sources of transmission 的研究成果成果,共分析了169个SARS-CoV-2基因组,发现根据突变位点(以MN938384.1为基准点的8750,、28112和 29063三个位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I型和II型。在29063位点的基础上,I型可以进一步分为IA 型和 IB 型。遗传学分析表明,IA型最可能是祖先型,II型可能由I型进化而来,在感染中占主导地位。结果表明,II型可能是SARS-CoV-2在武汉华南市场疫情的源头,而I型引起的疫情应该发生在其他地方,因为患者与市场没有直接联系。此外,通过分析三个基因组位点,区分I型和II型毒株,作者发现三个位点中的两个位点的同义变化比I型毒株具有更高的蛋白质转化效率,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II型占主导地位,这意味着II型比I型更具传染性(可传播)。这些发现对目前的流行病预防和控制可能很有价值。点击查看原文
浙江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
近日,南科大“人流大数据和AI驱动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内测版本正式推出(下简称“推演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在城市尺度上,基于人流移动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感染情况的细粒度预测和模拟,为有关部门制定不同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特定城市区域或道路)提供参考。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传播与人流移动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现阶段的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基于全国地图的数据可视化阶段,缺乏在城市尺度上、针对人流移动的细粒度深度分析,更缺乏基于人流移动的传播模拟推演模型以及潜在感染源和风险区域的挖掘模型。随着复工潮的来临,战“疫”面临新的挑战。南方科技大学科研部、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下简称“计算机系”)和南方科技大学-东京大学超智慧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紧急组织科研力量,成立“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建模预测项目组”,由计算机系副教授宋轩担任负责人,迅速启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感染的“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推演平台”研发工作。该平台是一个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平台(如图1),其中预测和模拟推演模型完全由数据驱动,需要使用人流大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数据拥有单位只要将人流大数据输入平台,平台即可以自动完成模型迭代训练,并输出相关的预测和模拟推演的可视化结果。其预测和模拟推演的精度由模型训练数据的质量、精细度和覆盖度决定。平台后续期待更多单位(如GPS轨迹数据、CDR数据等人流大数据拥有单位)参与进来,共同完善该平台。推演平台通过整合、处理和分析各类多模态人流移动和出行大数据,结合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人群细粒度建模,从而实现在城市区域内细粒度预测、模拟和动态推演传播感染情况。平台可实现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和人流移动的映射模型,包括传染概率确定/潜伏期分析/传染代数分析等;二是分析隐藏病患,由于疾病传播为链式,可以根据缺失轨迹链反推出尚未确诊的疑似病患;三是分析风险人群,可根据病患轨迹寻找可能有接触的风险人群,提前预警;四是挖掘潜在病原地,分析病人间的轨迹交叉点确认潜在的未知病原地(如图3)。在以上功能基础上,平台可以实现设定不同的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城市内的高风险感染区域),在城市尺度上,动态推演和模拟在这些政策下的城市传播感染情况,从而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更为高效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图4)。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LED的水下数字视频传播装置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14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有效克服了传统接触式电能接入模式存在的诸如 设备移动灵活性差、环境不美观、接触火花及其他不安全因素等问题,且对用 电设备使用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特别适用于易燃易爆、潮湿水下环境以及 生物体内等用电设备(机构)的供电。可广泛应用于电气化交通、人体内置设备 供电技术、工矿企业移动电气设备、工业机器人、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重庆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电接触材料及制备技术
(1)、高强度 Cu-Ni-Si 系铜合金项目开发的 Cu-Ni-Si 系铜合金带材最终性能可以达到指标:导电率55-59%IACS,强度σb=551-621MPa,显微硬度 153-184HV,延伸率δ≥8%。其强 度水平为目前引线框架材料中最高的。(2)、高强高导的 Cu-Cr-Zr 合金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对 Cu-Cr-Zr-Mg 和 Cu-Cr-Zr 合金组 织转变规律的研究,首次发现 Cu-Cr-Zr-Mg 合金在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6 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