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面向老人活动状态感知的物联网信息终端
本设计根据将ZigBee无线技术应用在智能家居上,可实现一种可以监控家庭老人活动状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并通过因特网甚至是手机远程监控来实现家庭医疗保健这一理念,为构建智能家居系统奠定基础,通过家庭网关将家庭内部无线网络和外部广域网沟通起来。 家庭网关是由家居内部无线网络ZigBee协调器和PC机两个部分组成,两者各司其职,前者主导家庭内部无线网络,后者通过因特网与外部网络通信。为实现远程监控功能提供了可能性。用户通过家庭网关达到监控家庭ZIGBEE节点的目的。 1、通过内置微型传感器,监测老人身体状态,包括站立、躺下、卧倒、慢跑、左侧卧倒,右侧卧倒,摔倒,紧急状态这八种状态; 2、通过ZigBee网络同时监测多位老人的身体状态; 3、老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监测仪实现主动报警; 4、报警信息可通过GSM模块,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老人的监护人; 5、监控中心可以记录老人的状态信息,并可显示状态发生与持续的时间; 6、监控中心具有事件功能,可向监测仪发送时间提醒消息,提示老人吃药,添减衣物等; 7、低功耗设计,便于携带和使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信息安全保障的计算机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信息安全保障的计算机,该计算机包括主机,固定在主机上的显示器,以及设置在主机上的隔离箱、USB接口、光驱和网络通信接口单元;且USB接口和光驱设置在隔离箱内,隔离箱上设有安全门;安全门上设有电子锁;网络通信接口单元包括内网接口、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开关、外网接口、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开关、选择开关、处理器和计算机网络接口。本计算机可防止他人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转移和复制,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内网系统的信息安全。市场前景分析:本计算机可防止他人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转移和复制,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内网系统的信息安全。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一种用于移除相位调制信息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相干通信系统中,移除相位调制信息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方法,解决目前采用传统 M 次方法复杂度高的问题。在相干通信系统中,在做频偏估计和相位估计之前一般需要去除相位调制信息,传统的方法为 M 次方法,即对接收到的复数信号作 M 次幂操作。但该方法需要多次复数乘法,复杂度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法,采用实数的绝对值操作来实现对相位的 M 倍操作。首先将接收到的复数信号分为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然后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面向大规模信息处理的 GPU 集群技术
成果简介:随着大数据分析、大规模视频监控、大规模支付系统等如火如荼地展开,提 高大规信息处理 能力已经成为业界的追逐的焦点。计算机集群技术成为重要手 段并突飞猛进,如我曙光系列、天河系 列、IBM 深蓝等超级计算机。这些高端 集群利用专用的计算节点、高速网路、特殊系统构成,具有成 本高、维护代价 高、运营成本贵等问题。利用普通的计算机、商业化的网络、通用的软件系统构 成的 普通计算机集群因其成本低、维护便宜,更适合广泛地构建大规模集群处 理和服务系统。 GOOGLE、Baidu、阿里、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 矿山设备监控
紧紧围绕“矿山无线监控系统”、“矿山智能检测装备”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形成了一批有较大研究价值的科研成果,“矿用蓄电池机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光纤传感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方面进行了探索外界信号通过直接改变光纤的传输特征参量对光波实施调制的本征型光纤传感器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共同研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煤矿突水、火灾等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35 篇,申报发明专利 11 项,授权发明专利 1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0 余项;面向深井通信的弱链路可靠传输问题,研究矿山井下信道时变机理和统计特性,建立时频码空多维复用无线传输理论框架和多维联合优化设计方法,揭示电磁波在矿山井下传播规律,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基于相长干扰的煤矿井下物联网感知层时间同步机制研究》、《基于通用特征函数法的电大复杂目标宽带电磁散射特性研究》获 2014年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小脑皮层对感觉信息传递机制的研究再获新的进展
延边大学细胞功能研究中心主任、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部学科带头人邱德来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哺乳动物小脑皮层感觉信息传递与整合机制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 小脑皮层由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组成,主要参与运动学习与运动调节功能。分子层内主要存在二类中间神经元即篮状细胞和星型细胞,它们分别与浦肯野细胞的胞体和树突形成突触联系,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对浦肯野细胞产生环胞体抑制和树突抑制。由于分子层中间神经元和浦肯野细胞都同时接受由平行纤维传来的信息,因此,传统理论认为外部信息传入小脑皮层引起浦肯野细胞先兴奋后抑制。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感觉刺激导致浦肯野细胞抑制并伴有动作电位停顿现象,只有在阻断GABAA受体活性后感觉刺激才可以诱发浦肯野细胞兴奋(PLoS ONE, 6(7): e22752, 2011)。近期研究表明感觉刺激诱发浦肯野细胞完全抑制的原因是:分子层中间神经元对感觉刺激的反应速度比浦肯野细胞快而敏感,因此,在浦肯野细胞没有达到兴奋阈值之前,中间神经元首先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导致浦肯野细胞产生环胞体和树突抑制,说明传统理论存在严重缺陷。本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证明并阐述了中间神经元(尤其是篮状细胞)在感觉信息传递中的重要地位,必将引起学术界对小脑皮层分子层中间神经元在小脑运动学习与运动调节功能中的作用产生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今后有关小脑皮层中间神经元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我国在小脑皮层感觉信息突触传递与运动调节理论方面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我们的在体膜片钳技术得到了世界学术界的进一步认可。
延边大学 2021-02-01
关于“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通过首轮评审的项目填报正式申报书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完成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预申报项目首轮评审工作,依规确定了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项目清单,已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进行了反馈。请通过首轮评审的项目及时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
科学技术部 2023-08-04
用于脑中风治疗的一种具有溶栓和脑保护作用的融合蛋白
项目简介 脑卒中为脑血管破裂或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大脑缺血损伤,其治疗的药物非常缺乏,阿替普酶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易引起再灌注损伤,可延长其给药时间窗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临床上神经保护剂十分缺乏。本项目为脑中风治疗的小分子蛋白药物研究,包括两个小分子量蛋白。其一是犬钩虫抗凝多肽5(AcAP5),是一种具有强效抗血栓形成(抑制FXa)和溶血栓(抑制TAFIa)两种功能的蛋白,其中溶栓作用为本团队发现(已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其二是在AcAP5基础上改造的蛋白TBN(已申请专利),具有溶栓和神经保护作用功能。体内外实验表明AcAP5和TBN均具有较好的溶栓(溶解动脉血栓)、抗栓(预防脑中风血栓溶解过程中血栓再形成)和神经保护作用(减小梗死体积),“三位一体”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治疗脑卒中效果。项目团队 王银叶,教授,在心血管领域特别是脑卒中新药研究方面有20多年的经验,发表了数十篇相关文章,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科技部项目。项目骨干:朱元军,博士,讲师。擅长蛋白质/多肽的设计、表达和纯化工艺研究。项目骨干:刘晓岩,博士,讲师。擅长脑卒中的疾病模型构建,以及药物的药理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以及硕士研究生4名。整个团队具有蛋白设计、表达、纯化、分子机制和药效学评价等技术能力和条件。 应用范围 AcAP5和TBN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高达200余万,假设仅仅5%的病人(10万)接受10000元的AcAP5或TBN等蛋白治疗,则年销售额可望达到10亿元。项目阶段 本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体内外实验表明AcAP5和TBN均具有较好的抗栓、溶栓和脑保护作用,150 nmol/kg给药剂量下AcAP5和TBN均可显著减少小鼠脑梗死的体积。
北京大学 2021-04-11
用于脑中风治疗的一种具有溶栓和脑保护作用的融合蛋白
脑卒中为脑血管破裂或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大脑缺血损伤,其治疗的药物非常缺乏,阿替普酶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易引起再灌注损伤,可延长其给药时间窗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临床上神经保护剂十分缺乏。本项目为脑中风治疗的小分子蛋白药物研究,包括两个小分子量蛋白。其一是犬钩虫抗凝多肽5(AcAP5),是一种具有强效抗血栓形成(抑制FXa)和溶血栓(抑制TAFIa)两种功能的蛋白,其中溶栓作用为本团队发现(已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 其二是在AcAP5基础上改造的蛋白TBN(已申请专利),具有溶栓和神经保护作用功能。体内外实验表明AcAP5和TBN均具有较好的溶栓(溶解动脉血栓)、抗栓(预防脑中风血栓溶解过程中血栓再形成)和神经保护作用(减小梗死体积),“三位一体”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治疗脑卒中效果。
北京大学 2021-02-01
用于脑中风治疗的一种具有溶栓和脑保护作用的融合蛋白
脑卒中为脑血管破裂或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大脑缺血损伤,其治疗的药物非常缺乏,阿替普酶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易引起再灌注损伤,可延长其给药时间窗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临床上神经保护剂十分缺乏。本项目为脑中风治疗的小分子蛋白药物研究,包括两个小分子量蛋白。其一是犬钩虫抗凝多肽5(AcAP5),是一种具有强效抗血栓形成(抑制FXa)和溶血栓(抑制TAFIa)两种功能的蛋白,其中溶栓作用为本团队发现(已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 其二是在AcAP5基础上改造的蛋白TBN(已申请专利),具有溶栓和神经保护作用功能。体内外实验表明AcAP5和TBN均具有较好的溶栓(溶解动脉血栓)、抗栓(预防脑中风血栓溶解过程中血栓再形成)和神经保护作用(减小梗死体积),“三位一体”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治疗脑卒中效果。
北京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9 50 5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