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对称故障下基于励磁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故障穿越评估方 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故障下基于励磁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故 障穿越评估方法,对称故障下获得双馈风电机组的转子最小故障电流 峰值与机组参数、故障前初始工况、电网电压跌落深度等多种因素间 的简化解析表达式;基于该简化表达式可以得到对称故障下励磁控制 方法的极限,进而评估基于励磁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对于对称故障的 穿越能力;此外,该简化解析表达式也可以用来指导双馈风电机组转 子侧变流器容量的设计。该评估方法不依赖于具体的励磁控制方法和 特定的机组参数,更具有通用性;可排除仿真或实验中各种干扰因素 的影响如控制参数的合理性、观测量的准确性等,更适用于评估机组 硬件约束下的励磁控制方法的理论极限;计算简便,易于实施,准确 性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自主巡检与故障监测机器人技术
(1) 长时间鲁棒定位与建图:未知室内外环境下激光雷达/视觉建图,基于深度学习的跨时段场景识别克服天气/季节/场景变化并修复运动对象干扰,分层路径规划实现高效率自主导航。 (2) 电力设备表计识别:基于图像识别算法研发形成移动终端侧的典型指针式表计自动读数技术。 (3) 电网设备图像部件级实例分割: ① RGB-T自动标注技术突破了制约设备样本获取难的共性瓶颈; ② 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例分割技术攻克了背景复杂、目标占比小和多目标共现的电网设备部件级分割难题; ③ 弱/半监督学习技术提高了样本利用率,大大降低标注成本; ④ 模型压缩与加速技术使得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设备识别方法在低功耗移动终端侧应用成为可能。 (4) 设备图像故障监测:基于红外/紫外/可见光的电力设备过热、渗水、漏油、明火等典型故障检测与故障报警,具备自定义通信报文与远程推送功能。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大型煤矿生产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是面向大型煤矿的生产工艺流程,针对煤矿主要生产设备系统(电铲、钻机、单斗挖掘机、轮斗挖掘机、皮带车、排土机、自卸卡车等)运行状况的实时在线监控、性能衰退过程的评估预测、故障预测预警、故障诊断与分析、维修维护的智能分析与决策以及优化维修维护调度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实现现代化煤矿关键设备的远程监控、运行状况分析、故障预测预警、故障分析诊断、优化维修维护、全寿命跟踪管理,为预知检修维护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可靠、连续运行。 针对以上技术需求,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 (1)建立覆盖整个矿区关键设备的数据采集系统。 (2)开发关键设备常见故障判断分析系统。 (3)开发关键设备故障预知判断分析系统。 (4)通过数据采集信息达到智能判断故障点、故障类型、故障原因并提供检修维护方案的技术支持;达到智能预知判断设备状况、运行状态及其可能发生的状况。 (5)提供预知检修维护技术支持,避免故障范围扩大而影响设备安全可靠连续运行。 (6)提供维修业务支持,针对典型故障提供相应维护维修方案。 (7)提供数字化点检支持。 (8)提高设备出动率1-3%,每年降低设备检修费用及维护成本1000-3000万元,提高设备检修工作效率3-5%,实现高效维护检修目标。 该项目与同类技术产品比较,具有故障预警功能以及全方位生产设备监测,并实现远距离矿区无线数据实时通信。在采矿行业中具有明显的技术特点和优势,解决了采矿行业的无线预警、矿区全方位监测等问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工业过程故障诊断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过程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工业过程的历史正常数据;利用工业过程的历史正常数据计算检测统计量;采集待检测的工业过程数据;当检测到工业过程故障时,利用相对重构贡献方法提取特征量;根据特征量计算故障模式下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和正常模式下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根据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后验概率;采用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理论对当前时刻样本进行故障变量识别;根据诊断后的结果更新下一时刻样本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故障选线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选线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各条线路的零序电流;分别对所述零序电流进行分解,以获取各条线路分别对应的各模态分量;对所述各模态分量中的第一个模态分量按照预设参数进行相空间重构,以获取相空间重构向量;求取两两具有相同相点个数的相空间重构向量的相似度,并构建相空间相似度矩阵;根据所述相空间相似度矩阵求取各条线路分别对应的其他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天津大学冷源监测预警浮标海试成功
近日,由天津大学应用海洋学团队自主研发的冷源监测预警浮标系统在国家海洋博物馆试验海域成功海试。该研发工作是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核电厂冷源致灾物报警预警软件验证及应用示范平台搭建研究”项目支持下开展的,项目负责人是苏荣欣教授,技术负责人是张学峰教授和胡浩丰教授。
天津大学 2023-03-01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及智能预警平台开发
系统开展了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气单胞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定量风险评估,完善了肉类中致病菌的定量暴露评估研究体系,开展了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比较,明确了阴性样品中致病菌分布对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影响,完善了致病菌不同剂量效应模型的构建及优化,完善了食源性致病菌之一的单增李斯特菌的竞争建模、定量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等。基于以上开发整合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软件,开发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软件”,进一步以微软 Excel 的加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深地工程地质灾害智能预警云技术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李想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曾俊 环工院/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佳骥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吉翔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卢向前 环工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20.09-2023.06 喻妮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3.06 代坤坤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1.09-2025.06 文倩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19.09-2022.06 彭丰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4.06 李超飞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20.09-2024.06 宋涛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7.09-2023.06 张航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6.09-2022.12 邓叶林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俊杰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朱玥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21.09-2023.0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马春驰 环工院/ 无/副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李天斌 环工院/ 院长/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朱星 环工院 无/副教授 边坡工程 崔圣华 环工院 无/讲师 地质工程 杨晓轩 环工院 无/助教 无 赵伟华 环工院 系主任/副教授 边坡工程 四、项目简介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川藏铁路、国防重大专项深地工程项目等重大战略相继开设,未来将有超过5.2万亿元的市场容量。①自主研发一套以传感器—采集站—便携检测仪—云平台为一体的高精度的微震监测系统。②基于智能云构架+MOC多输出技术+BIM,研发了深地灾害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 ③自主研发了深地灾害新型支护装置。已完成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的研发设计,以及四个核心设备+三种新型支护装置的小规模生产,具有专业背景的数据分析团队已通过云平台远程处理监测数据。本项目正对硬件产品进行投入生产,计划于2023年完成软硬件的升级,2024年上线深地工程地质灾害大数据云平台,2025年实现掌上云技术。学生团队已发表30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8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10余项国家、省部级创新创业类竞赛奖励。依托学校平台已完成或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合同总价值超千万元,并获得央视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
成都理工大学 2022-07-29
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多元异构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系统
 本系统利用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无线、分布式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和监测系统,对工业现场运转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部署的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既充当在线状态监测系统,也承担通信网络的功能,最后作为具有推理学习能力的决策网,是集感知、通信、识别、诊断、决策为一体的综合预测性维护平台。   作为一种独立的控制网络,本系统包含低功耗传感器节点、执行器节点、汇聚网管等硬件设备及专家知识库、规则匹配数据库、历史数据库、人机交互界面等软件平台,能够有效弥补有线诊断系统在应用中布
河海大学 2021-04-14
旋转机械振动故障分析和诊断技术
在长期为电力行业解决设备重大疑难故障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轴系载荷分配测试、分析和优化调整技术,发展了动平衡和振动故障诊断技术,提高了动平衡效率和振动故障诊断准确率。先后解决了田湾和秦山核电、平圩、宣城、姚孟、福州等40多家电厂100多台、次大型机组重大疑难振动问题。该项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542 5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