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扇贝“青农 2 号
扇贝“青农2号”是青岛农业大学贝类育种团队从紫扇贝与海湾扇贝杂交一代中经 多代选育获得的杂交扇贝新品种,2018年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 GS-02-003-2017)。 贝壳扇形,壳长/壳高比为1.06±0.02,壳宽/壳高比为0.45±0.03;壳较薄,壳色 呈黑色,左、右壳较突出,壳表放射肋17-20条,肋较宽而高起,肋上无棘;生长纹较 明显,中顶;前耳大,后耳小。外套膜上有触手和外套眼,鳃瓣状,闭壳肌发达且前后 闭壳肌融合,性腺位于腹缘,分为明显的精区和卵区,精区成熟时为乳白色,卵区成熟 时为橘红色,肠粗壮。23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普通海湾扇贝相比,“青农2号”收获时与海湾扇贝相比壳 高平均提高约16.6%,壳长平均提高约16.1%,壳宽平均提高约11.3%,体重平均提高约 45.4%,柱重平均提高约75.7%。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西大糯2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糯玉米,在区试3200株/亩密度下,重庆 市岀苗至鲜穗采收88 ~ 109天,比渝糯7号晚2.1天;第一叶鞘紫色,株型半 紧凑,株高260.2厘米,穗位高122.2厘米,叶色绿色,成株叶片数18片, 花药紫色,颖壳绿色,花丝绿色;穗长18.3厘米,穗行数14 ~ 18行,行粒 数36.5粒;果穗锥型,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质硬粒型,鲜籽百粒重 32.98克。籽粒粗蚩白含量9.34% ,粗脂肪4.92% ,粗淀粉70.32% ,支链淀 粉占总淀粉98.63%。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鲜穗780.77干克,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 6.9%. 12个试验点10增2减。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适宜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下作鲜食糯玉米种植。 春播以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为宜,秋播最迟须保证鲜穗采收期气温在18-C以 上。亩植密度3200株左右,注意防治穗腐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
西南大学 2021-04-13
玉米品种华玉9号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采用“Q512”作母本,“S731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09005。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玉米二高山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71克/升,粗淀粉(干基)含量70.60%,粗蛋白(干基)含量10.46%,粗脂肪(干基)含量3.65%,赖氨酸(干基)含量0.3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6.18公斤,比对照鄂玉10号增产4.7%。其中:2006年亩产66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扬大2号辣椒
2010年12月通过品种审定,该杂交组合属于早熟辣椒类型,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深;开花节位低,开花结果早,坐果率高,果数多,具有耐低温结果习性;果实长灯笼形,味微辣,肉薄质脆;抗病性强;该杂交组合植株高59.3cm,开展度45cm;植株直立,生长势强,株型紧凑,节间短,不易倒伏;叶色深;开花节位低,始花节位8.9节,开花结果早,坐果率高,具有耐低温结果习性;果实长灯笼形,中等果,平均单果重65.7克,果长11.15厘米,果宽4.9厘米,肉厚0.34厘米,味微辣,肉薄、质脆。植株结果多,平均每株结果26
扬州大学 2021-04-14
扬大1号辣椒
2009年12月通过品种审定,该杂交组合属于早熟辣椒类型,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深;开花节位低,开花结果早,坐果率高,果数多,具有耐低温结果习性;果实长灯笼形,味微辣,肉薄质脆;抗病性强;该杂交组合植株直立,生长势强,株型紧凑,节间短,不易倒伏;叶大、色深;开花节位低,始花节位10.1节,开花结果早,坐果率高,具有耐低温结果习性;果实灯笼形,中等果,平均单果重76.2克,果长10.2厘米,果宽6.0厘米,肉厚0.4厘米,味甜质脆。植株结果多,平均每株结果17个,前期产量高。抗劣性较强,抗病
扬州大学 2021-04-14
“农大5号”小型蛋鸡
一、品种简介 农大5号是在原有“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育种素材的基础上,利用新培育的矮小白品系(代号Wb),经过纯系选育、配合力测定筛选杂交组合,培育成功的具有父母代羽色自别、商品代红花羽、生产浅褐壳蛋等特色的三系配套模式的蛋鸡配套系。该配套系的母本是用慢羽洛岛红和和慢羽洛岛白进行杂交组合的模式,最终形成了父母代羽色自别雌雄、商品代通过快慢羽自别雌雄的浅褐壳蛋鸡配套系。终端父本Wb系为矮小型、快羽品系,产白壳蛋。该系已经选育了6个世代,主要特点产蛋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新梨七号
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母本,早酥梨为父本杂交而成,生长速度快,4 月份开 花,6 月中旬就可采食。自然采收期长,可从 7 月中旬延迟至 8 月底,与中熟品 种相同。“新梨七号”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 176.8 克;果面底色绿色,阳 面具少许条形红晕,有光泽;果皮薄;果点中大而密。果肉白色,肉质酥脆、 多汁,石细胞极少,风味淡甜,品质优。果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1%,果 实耐贮藏,普通土窖可贮藏至翌年 4-5 月。宜在全省梨产区种植利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欢迎报名 | 平行论坛“教育战略研究与智库建设”
平行论坛“教育战略研究与智库建设”活动论坛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3
关于举办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之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通知
经教育部批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论坛由1个主论坛和14个平行论坛组成,“‘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是平行论坛之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4-29
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长牡蛎“海大1号”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牡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中国海洋大学自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长牡蛎快速生长系的选择育种,以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基于群体选育、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采用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选育群体世代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连续6代成功培育出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该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壳型规则等特性,目前在山东、辽宁、江苏等地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我国牡蛎养殖业的良种化进程。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中国海洋大学继培育我国第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的基础上培育的长牡蛎第二个新品种。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以金黄壳色和生长速度作为选育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经过4代培育而成。该新品种体重和出肉率可分别提高38%和25%以上,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色泽亮丽的金黄色(养殖户喜称“金牡蛎”“金蚝”),在北方沿海进行了示范养殖,深受育苗企业和广大养殖户的喜爱,大大提高了我国养殖牡蛎的品质和档次。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为黑色的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黑色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0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9%,软体部重平均提高64.5%,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黑色性状比例达100%。适宜在山东和辽宁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牡蛎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大的海水养殖种类,世界年产量为400多万吨,产值近40亿美元,也是消费量最多的贝类产品。我国是牡蛎的故乡,牡蛎居我国四大经济贝类之首,年产量480多万吨,占世界牡蛎产量的4/5。我国牡蛎产量虽然很大,但产值仅占世界的1/4左右。在我国牡蛎价格仅为2-4元/kg,而在美国和欧盟国家的牡蛎价格却高达1~2 美元/个。虽然国外牡蛎价格昂贵,但我国每年却要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大量的牡蛎,来满足各大城市高档市场的需求。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品质优良,可作为进口牡蛎的替代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期投资500万元,养殖规模2000亩,产值2000~3000万元。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GS-01-005-2013 GS-01-007-2016 ZL201410120162.9 GS-01-007-2018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183 1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