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教学-研究-演示一体化的城市智慧交通沙盘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新一代照射器光源激光器工程化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生物基无毒增塑剂高效制备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随着石化增塑剂引发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以生物质发酵制得的柠檬酸为原料的柠檬酸酯类增塑剂,作为无毒增塑剂的首选品种,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其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受到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为绿色无毒增塑剂,许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然而,目前柠檬酸酯类行业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项目针对高效催化技术的开发、连续一体化工艺研究及新品种的开发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创制了新型绿色催化体系,开发多釜串联连续化生产技术,大幅实现工艺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又称赛迪研究院,下设18个研究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和赛迪集团等20余家控股企业,在重庆、广东、江苏、山东等地设有分支机构,现有职工2000余人,博士硕士占51%以上。 自2000年成立以来,赛迪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聚焦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逐步形成了研究咨询、评测认证、科技服务、媒体会展、军工业务、产业金融6大业务布局,累计为20余个国家部委、400余个地方政府、5000余个行业企业提供服务。 研究咨询是赛迪推动思想和知识创新的核心业务,致力于提供决策支撑与产业咨询服务,承担有多个国家重大产业规划编制任务,拥有赛迪专报、赛迪前瞻等20余本研究内刊,每年出版发布行业发展蓝皮书、白皮书和各类专著百余本。 评测认证是赛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势业务,致力于提供软硬件产品及系统质量安全检测、评估等服务,建有国家机器人质检中心(北京)、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等3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 媒体会展是赛迪极具品牌传播效应的传统业务,致力于提供媒体宣传、会议展览等服务,拥有中国电子报等5报10刊,每年举办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全球IC企业家大会暨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等行业盛会百余场。 科技服务是赛迪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业务,致力于提供信息化咨询设计、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等服务,拥有系统集成一级、安防一级、工程设计甲级等10余项权威认证,业务涵盖电子政务、应急指挥等多个领域。 军工业务是赛迪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主要业务,致力于提供军用软件测试、军民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等服务,拥有完备的军工资质,完成国家重点工程试验考核定型测评任务数百项。 产业金融是赛迪整合产业资源、构建产业生态的新兴业务,致力于提供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金发起管理、股权投资、园区运营等服务,拥有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着力引导社会资本服务国家产业战略。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赛迪还承担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12381公共服务电话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党校等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等10余个组织机构的主要牵头单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开启新征程。全院干部职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做强决策支撑和做大市场业务“双轮驱动”为主线,始终恪守诚信、担当、唯实、创先的核心价值观,全力推进思想型智库、国家级平台、全科型团队、创新型机制和国际化品牌建设,为把赛迪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一流高端智库而努力奋斗!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021-02-01
芯片热设计自动化系统
TDA(芯片热设计自动化)软件是清华航院曹炳阳教授团队全自主研发的国际首个芯片跨尺度热仿真与设计系统。TDA软件可实现芯片从纳米至宏观尺寸的热设计与仿真,支持芯片微纳结构内部热输运过程的模拟研究,直接提高芯片热仿真精度与结温预测准确度,进而提高芯片性能、寿命和可靠性。
清华大学 2025-05-16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在自然指数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发表封面研究论文
研究利用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木犀草素与微量营养元素金属锰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类酶活性的材料(Lu-Mn纳米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微酸性条件下(肿瘤微环境)可高效地将H2O2转化为具有肿瘤细胞清除能力的·OH,能够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四川农业大学 2025-02-24
锂电池管理系统AI算法研究
本项目聚焦于锂电池管理系统在智能化监测与预测中的关键痛点,尤其拟面向电池容量衰减预测、SOC/SOH估计不准、电池剩余时间不准确、MAP/SOP估算等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构建融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电池状态预测模型,拟实现高精度SOC(荷电状态)与SOH(健康状态)估计的优化,提升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水平与安全性。 解决方案方面,项目基于实地检测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数据构建训练集,采用轻量级线性回归模型及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优化,并结合特征工程技术提高预测精度。同时,设计适用于边缘计算的部署方案,使模型可在BMS嵌入式硬件平台实时运行,降低对计算资源的依赖。 在竞争优势方面,项目成果具备算法轻量化、部署便捷、预测准确度高、兼容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电力储能、电动汽车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景。相比传统BMS方案,该AI算法可显著提升电池使用效率与寿命,精准估算SOC/SOH,降低维护成本。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合作企业内部储能设备中开展应用测试,初步反馈表明荷电状态预测准确度提升40%左右,电池健康度准确度提升40%左右,系统响应及时,具备较高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方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前景。
西南大学 2025-05-12
宽带钢热连轧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热连轧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一种大型复杂控制系统,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线最终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在宽带钢热连轧自动化控制系统新建或改造上多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硬件和软件系统全部由国外供货并调试;二是采用进口硬件系统,部分软件由国内完成,但其中的核心软件如L2数学模型系统、板形系统、质量控制系统(AGC、AWC、AJC等)从国外引进并由国外人员完成现场调试。两种形式都存在着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不利于系统的后期升级和维护,不能满足钢厂再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开发全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带钢热连轧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系统可以采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最新控制器,而系统集成、控制模型和软件的开发和现场调试全部由国内自主完成,并承担全部的考核指标。如此可以不受国外公司的制约,同时节约大量外汇,减少工程投资。在此背景下,本项目以山东日照钢铁有限公司新建的1580mm热连轧生产线为依托,设计并完成全部软件和调试,取得了本科技成果。本科技成果的应用领域为轧钢领域的宽带钢热连轧生产线,实现热连轧带钢的全自动化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由三级组成,其中L0设备控制级包括交直流主辅传动系统、现场机械液压设备、控制执行机构、各种检测仪表;L1基础自动化级由HMI监控系统和多台高性能控制器构成;L2过程控制级由三台高性能PC服务器和多台工业控制计算机构成;L3生产管理级(MES)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组成。该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三级系统之间互相配合,把整个生产线的多达数千个的控制点和数百个控制对象,分别按照不同的区域划分到数百个控制功能当中在控制系统中完成,满足工艺、设备、液压及电气要求,实现全线的自动化生产,达到设计的产品精度(厚度、凸度、板形、温度等)指标,同时,整个系统具有高效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和低维护性,以及很强的报警、诊断、故障分析能力。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食品、饲料、化妆品等用抗菌肽的产业化研究
针对饲料、食品、化妆品和生物保鲜剂用防腐剂(抗菌肽)的特点和要求,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动 植物来源防御素和两栖类动物来源抗菌肽(LL-37和HsAFP1)的分子改良和产品研制,获得对畜牧业和饲 料工业主要有害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高效杀灭作用的广谱抗菌肽。应用重组DNA技术构建高效表达抗菌 肽的载体,筛选高效表达的可食用酵母工程菌,并完成产品的制粒、包被等后加工技术。
中山大学 2021-04-10
面向汽车开发和制造领域的智能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段书凯教授团队完成的“面向汽车开发和制造领域的智能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技术密集产业,涉及到许多科学领域里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该获奖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创新,以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国产化为目标,为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和整车企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自主技术创新,并进行了产业化应用,解决了汽车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环境复杂、效率低下、生产节奏不合拍,以及汽车产品中动力传动系统效率低、关键控制技术长期缺失等瓶颈问题,通过该成果的实施,有望显著提升汽车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领域的智能化技术,实现该领域的重大创新。
西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384 3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