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茶叶综合深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及产业化
采用原料—>连续逆流浸提—>超滤—>反渗透—>溶剂连续逆流浸提 —>国产填料柱层析—>分部收集—>浓缩回收—>干燥—>超临界的最新技术工艺,同时生产速溶茶粉和各种纯度茶多酚,也可以同时得到茶氨酸和茶多糖,提取率 95%以上,茶多酚含量 30%~98%。技术装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江南大学 2021-04-11
气体绝缘装备特高频局部放电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本成果属于能源领域里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在973计划、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市重点攻关课题等共同资助下,开展了SF6气体绝缘装备特 高频局部放电(PD)定量监测(检测)方法与技术研究,解决了最能反映设备内部绝 缘故障特征与程度的PD信号传感、提取、定位和标定等关键科学技术难题,建 立了相应的绝缘故障专家诊断系统,研发的SF6气体绝缘装备绝缘状态在线监测 装置得到广泛应用。其核心发明点为: 1. 发明了特高频PD信号传感技术:创新了特高频传感器展频的附加阻抗匹 配网络、多层屏蔽谐振、非中心点馈电以及复合结构等关键技术,发明了强电磁 环境下采集微弱PD信号的微带与横电磁波喇叭超宽频带特高频复合传感器,检 测频带达到超宽范围(在驻波比为2、增益不小于3dB时,相对带宽为25. 6%),且 中心频率在500MHz~ 1GHz内可选,并可调节多频谐振点的相对位置以形成抑制 窄带干扰频段的阻带,解决了特高频PD信号监测中的首要技术难题。 2. 发明了抑制强电磁复合干扰方法与技术:率先提出复小波(包)变换需用 复阈值的科学思想,给出了选取复阈值的原则与方法,构建出用于抑制强电磁干 扰的最优复合信息WTRIn序列,发明了用复小波(包)变换抑制强电磁复合干扰的 算法与技术,解决了强电磁环境下监测(检测)PD信号需要抑制白噪声、电晕脉 冲、随机混频窄带及其复合干扰的技术难题,同时建立了抑制干扰效果的综合定 3. 发爵了基于传感器阵列的泰勒遗传PD源定位方法与技术:创新了非平稳 脉冲信号多样本能量相关提取信号时间差的方法和全局搜索PD源最大概率位置 的遗传算法,提出了双曲面定位方程的泰勒优化方法,发明了利用阵列传感器多 样本冗余检测数据融合并逐次修正定位结果的逼近技术,使定位时间差求取误差为皮秒级,距离误差在厘米级。 4. 发明了特高频PD定量监测(检测)的标定原理与技术:创立了用波形参量 时频域等效定量监测(检测)PD量的标定方法,揭示了PD波形参量与PD量之间 的内在关联,获取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标定PD量大小的校正实验曲线及解析表达 式,发明了可方便用于实验室和现场监测(检测)的人工注入特高频标准校正波形 与实测PD波形时频域等效定量标定PD量的关键技术。 成果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及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 237篇(SCI收录49篇、EI收录185篇),被国内外同行正面引用2344次。科学院程时杰、工程院李立涅和杨士中院士等多名同行专家对成果给出高度评价。成果获2013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重庆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数控编程的数控机床结构参数的辨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控编程的数控机床结构参数的辨识方 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数控机床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差分方 程;生成伪随机序列;通过 NC 编程将伪随机序列转变成数控机床的 速度激励信号;根据速度激励信号,通过同步动作在数控系统的每个插补周期内给定速度激励信号,实现自激励;通过同步动作在数控系 统的每个插补周期内采集数控机床结构参数辨识信号数据;选定辨识 参考模型,利用 MATLAB 系统辨识工具箱和采集的数据,对数控机床 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辨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成型技术及装备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具有安全性高、环保、成本低等突出优点,是氟氯烃类发泡剂最有潜力的替代物。但由于二氧化碳在聚苯乙烯中的溶解度较低,且扩散系数较大,因此难于制备低密度的聚苯乙烯发泡材料。针对二氧化碳发泡剂的特点,在自行研制的超临界CO2挤出发泡试验装置上,通过改变成核剂种类及含量,添加过氧化物控制发泡材料降解,与PMMA共混等改性手段,研究影响发泡材料表观密度的因素,制备出低密度发泡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自行研制的XPS生产线,可针对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聚酯等进行连续挤出和注塑发泡成型,其中环保型聚苯乙烯保温板生产线已经在国内推广了10余条生产线。该项目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德合作国际项目以及国家环保部重点支持项目。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大型无机盐结晶器精确调控工程技术与装备
现代结晶技术是无机盐、精细化工品、光电晶体材料、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等高端功 能材料的共性科学问题,相关晶体产品是不同行业高端产品中的核心部分,结晶工艺和结晶器 装备开发是结晶技术的重要环节。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过程工程研究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结晶过程研究测试仪器与实验装 置: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 (Mastersize 2000) 、颗粒录影显微镜 (PVM) 、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 (FBRM) 、平行结晶仪,扫描电子显微镜 (FEI Quanta 250) 、全自动实验室合成反应器 (LabMax) 等,能够对结晶过程进行在线监测和控制、结晶产品的粒度分布、晶体形貌特征进行分析评 价。 研究所还拥有二维激光粒子测速仪PIV以及体三维速度场测试仪V3V,配备相关流体力学 商业软件及自主开发的设计软件系统,能够对结晶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实现结构与操作参数 的多参数系统优化,开展结晶器设计与工程放大。 研究所建立了一套无机盐大型无机盐结晶器精确调控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方法,通过结 晶过程热力学、结晶过程动力学,结晶工艺优化,结晶装备设计与放大,实现了氯化钾大型结 晶装备的优化、十万吨级反应结晶氢氧化镁等结晶装置成套工艺。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数字化轮胎全系列成套装备工程化技术
关键技术及水平:数字化轮胎全系列成套装备涵盖了从轮胎配料、密炼、压延、裁断、成型、硫化至检测共7个工序,产品“软硬结合、管控一体”,将信息技术与轮胎装备制造相结合,实现了全流程工艺控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属世界首创。 该项成果的研发综合利用机械与自控技术、振动与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研发装备与传统轮胎生产线相比,更加突出智能化和网络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轮胎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大量削减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取得主要成果:主要攻关突破了高效低温一次法炼胶技术、高性能半钢一次法成型装备控制技术、电子辐照预硫检测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申请专利52项,共获得授权专利29项。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4-22
基于粉煤灰资源化的矿井防灭火成套技术及装备
西安科技大学自 2006 年开始对基于粉煤灰资源化的矿井防灭火成套技术及装备进行研究。该技术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鉴定,认项目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于 2012 年 9 月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该项目申请专利 6 项。该技术有效预防治煤自然发火事故,提高矿井防灭火能力。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矿井救援无线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应用
西安科技大学自 2006 年开始就矿山应急救援通信技术和装备着手开始研究,现该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发表论文 21 篇;研制成果的 “ 无线 / 有线相结合 ” 的矿山应急救援无线多媒体通信系统及装备,通过现场应急救援实践,系统装备提高救护队员的救援效率,实现了灾区信息的实时准确传送,提高了救灾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的避免了救援队员遇到的潜在危险,为科学救灾提供了技术和装备保障。项目研究成果目前成功得完成了数十次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并为煤矿企业挽回巨大经济损失,保障了广大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扩成井”快速钻井法凿井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一扩成井”新工艺,减少了扩孔次数, 实现了井筒施工“打井不下井” 。提高了 钻井速度;创造性研发出T型自扩孔式钻头 结构,解决了钻头和中心管结构在大推拉 力和大扭矩作用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等难 题;首创了离心铸造“双金属”楔齿滚刀刀 壳结构,研制出新型刀具使其平均使用寿 命提高了30%以上。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大型水动力装备在位机器人加工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重大装备是制造强国战略的重点,水轮机、舰船推进器等大型水动力装备是重中之重。随着对单机容量和能量转换效率需求持续增长,大型水动力装备重量尺寸大、加工空间受限、精度一致性要求高等特征的出现,给加工方式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数控加工”存在结构与位置形式固定、加工覆盖区域有限、可达性低等问题;“人工加工”虽具备灵活性,但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加工精度一致性差等问题。 机器人在位加工具有大行程、高柔性和快响应等优点,可有效解决现有大型水动力装备“数控加工”和“人工加工”存在的受限空间复杂曲面加工区域小、柔性差、响应慢和精度一致性差等问题。但亟待突破受限空间加工轨迹规划、多阶模态加工过程控制、敏捷加工可重构装备等关键难题,以实现大型水动力装备在位高精高效敏捷加工。 本成果从受限空间高精加工轨迹规划、多阶模态高效加工过程控制、人机协同敏捷加工工艺装备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机器人“加工刚度-力致误差”评价指标,发明了基于排斥势场的轨迹规划方法,研发了机器人加工多约束规划、视觉跟踪测量与误差在线补偿等软硬件模块,提出了“颤振稳定性-切触面积”高效加工优化新方法,研发了加工余量、切削负载自适应调控系统,提出了“操作经验知识迁移-知识驱动可制造性分析”工艺规划新技术,发明了国际首台(套)大型水动力装备在位机器人加工可重构装备,研发了大型水动力装备机器人化全流程加工产线,实现多种水轮机转轮和推进器叶片加工效率提升30%以上,水轮机局部加工精度最高可达±0.1mm。 图1 机器人加工软件 图2 大型水轮机转轮的机器人在位修复加工系统 图3 大型舰船用螺旋桨机器人在位加工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4-1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703 70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