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分阶段估计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趋势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蔡泳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欣欣团队合作完成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分阶段估计了武汉市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并提出在各项防控措施的有序开展下,二月下旬疫情有望得到有效控制。该研究成果2月17日已被Cell Discovery接收。 该研究采用了在学界较为认可的传染病动力学SEIR模型(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 and Removed model;SEIR model),这是一种常用于对病毒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的模型,其参数包括感染者(S)-暴露者(E)-感染者(I)-康复者(R)、传播率、感染率、治愈率、基本再生数(R0)和有效再生数(Rt)等。 研究表明面对疫情的发生,中国采取的措施,特别是1月23日做出的武汉“封城”等断然决定,是非常有效的,这一决定和后续的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疫情演变的格局。通过四个阶段的多阶段模型拟合,研究最终计算得到武汉地区感染人数可能在2月下旬出现流行高峰和拐点(两种不同暴露者E与感染者I的比例估计),高峰感染人数估计为55869-84520人。估计感染人数指的是模型中在某一时刻现存的感染人数,这些估值中包括了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和潜在的无症状或症状很轻的感染者。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龟类可能是新冠肺炎潜在中间宿主的研究
2月26日,暨南大学吴建国课题组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的刘龙在期刊Medical Virology上发表论文称,龟类(西部锦龟、绿海龟、中华鳖)也是潜在的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研究者对比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动物样本中发现的SARS样冠状病毒以及其他冠状病毒之间的刺突蛋白(S)指出,这一位于病毒外壳上的结构蛋白与新冠病毒侵入细胞所使用的ACE2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冠状病毒宿主范围的关键因素。论文称,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分析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结晶体,有助于验证该蛋白与人类或其他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合点。研究团队从多个数据库中下载了ACE2受体与上述病毒的刺突蛋白序列。结构模拟中,就刺突蛋白结合作用点中一个残基(Asn501)与ACE2受体上的两个位点(41与353)的相互作用来看,比起蝙蝠,龟类与穿山甲与人类的更为近似。论文指出,目前已知龟类作为寄主能携带包括虹蛙病毒(RV)、尼多病毒(NV)、乳头瘤病毒(PV)、甲鱼虹彩病毒(STIV)、甲鱼系统性败血症球状病毒(STSSSV)、龟细小核糖核酸病毒(ToPV)和中华鳖出血综合征病毒(TSHSV)等多种病毒。此外,与禁止交易的穿山甲相比,动物市场上龟类更为普遍。研究者认为,不能排除病毒感染龟类、演化后感染人类的可能。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4-10
昼夜温差对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影响的研究
2020年3月18日,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斌团队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 在线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题为“Effect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humidity on the mortality of COVID-19 in Wuha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收集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9日在中国武汉市的COVID-19每日死亡人数,气象和空气污染物数据。然后,采用数学模型研究温度,湿度和昼夜温差对COVID-19日死亡率的影响。 在研究期间,武汉市共有2299例COVID-19死亡计数。COVID-19死亡率与昼夜温差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此外,昼夜温差每增加1个单位,COVID-19死亡率增加2.92%。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和湿度可能是影响COVID-19死亡率的重要因素。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确认了一群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这是以前在人类或动物中未发现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大多数这些患者去过武汉当地的海鲜市场,并且从这些患者中获得的病毒的基因序列与蝙蝠中鉴定的高度相似。由于相似,该病毒随后被重命名为SARS-Cov-2,它是Sarbecovirus亚种(Beta-CoV谱系B)的成员。一些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对人类呼吸道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暗示了对全球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从动物传播的,到2020年1月,怀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感染了该病毒。自2020年1月以来,covid- 19种病毒已经升级,该病毒已迅速传播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和其他国家。截至2020年3月15日,中国报告了80844例确诊的COVID-19和3199例死亡人数。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中国武汉市COVID-19每日死亡率和气象因子水平的时空格局回顾研究发现,随着天气转暖,2003年广东省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逐渐消失,直到7月才基本结束。有文献记载,温度及其变化可能影响了SARS的爆发。韩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日温度低和相对湿度低/高时,流感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并且昼夜温差(DTR)呈显著正相关。几项研究报告说,COVID-19与气象因素有关,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尚未报道它们对死亡率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假设天气状况也可能导致COVID-19的死亡。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中国武汉市气象因子和COVID-19每日死亡率计数的暴露-响应曲线这项研究旨在探讨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死亡与天气参数之间的关联。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9日在中国武汉市的COVID-19每日死亡人数,气象和空气污染物数据。然后,采用数学模型研究温度,湿度和昼夜温差对COVID-19日死亡率的影响。在研究期间,武汉市共有2299例COVID-19死亡计数。COVID-19死亡率与昼夜温差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则呈负相关。此外,昼夜温差每增加1个单位,COVID-19死亡率增加2.92%。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和湿度可能是影响COVID-19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兰州大学 2021-04-10
无症状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是活动的感染研究
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确认了一群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这是以前在人类或动物中未发现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大多数这些患者去过武汉当地的海鲜市场,并且从这些患者中获得的病毒的基因序列与蝙蝠中鉴定的高度相似。由于相似,该病毒随后被重命名为SARS-Cov-2,它是Sarbecovirus亚种(Beta-CoV谱系B)的成员。一些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对人类呼吸道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暗示了对全球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先前的研究显示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人对人传播的证据,但是对于无症状感染患者是否能传播新冠肺炎的数据有限。2020年2月25日,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及易永祥共同通讯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 在线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4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with COVID-19 Screened among Close Contacts in Nanjing,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24例无症状感染的临床特征,并显示无症状COVID-19病毒携带者的传播潜力。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该研究观察到对同居家庭成员的典型无症状传播,甚至导致严重的COVID-19肺炎。总而言之,该研究发现无症状携带者可导致人对人的传播,应将其视为COVID-19感染的来源。 因此,通过多重核酸筛查严格监测近距离接触以遏制潜在暴发,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自我保护的指导,密切接触的主动隔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集中式)都应不断强调。最后,该研究还建议对出院的COVID-19患者进行隔离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确认了一群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这是以前在人类或动物中未发现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大多数这些患者去过武汉当地的海鲜市场,并且从这些患者中获得的病毒的基因序列与蝙蝠中鉴定的高度相似。由于相似,该病毒随后被重命名为SARS-Cov-2,它是Sarbecovirus亚种(Beta-CoV谱系B)的成员。一些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对人类呼吸道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暗示了对全球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从动物传播的,到2020年1月,怀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感染了该病毒。自2020年1月以来,covid- 19种病毒已经升级,该病毒已迅速传播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和其他国家。截至2020年2月18日,中国报告了72436例确诊的COVID-19和1868例死亡人数。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先前的研究显示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人对人传播的证据,但是对于无症状感染患者是否能传播新冠肺炎的数据有限。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24例无症状感染的临床特征,并显示无症状COVID-19病毒携带者的传播潜力。于2020年1月28日至2月9日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社区对所有密切接触的COVID-19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测试咽拭子样品的核酸,无症状携带者在实验室确认为COVID-19病毒阳性。该研究发现,24例无症状病例在核酸筛查前均未出现任何明显症状。五例(20.8%)在住院期间出现症状(发烧,咳嗽,疲劳等)。 12例(50.0%)病例显示了典型的毛玻璃胸CT图像,其中5例(20.8%)肺部出现阴影,其余七例(29.2%)病例CT图像正常,住院期间无任何症状。这七个病例比其余的病例更年轻。24例均未出现严重COVID-19肺炎或死亡。为从阳性核酸检测第一天到连续阴性检测第一天的间隔,中位数为9.5天(在24例无症状病例中,最长为21天)。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该研究观察到对同居家庭成员的典型无症状传播,甚至导致严重的COVID-19肺炎。总而言之,该研究发现无症状携带者可导致人对人的传播,应将其视为COVID-19感染的来源。 因此,通过多重核酸筛查严格监测近距离接触以遏制潜在暴发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最后,该研究还建议对出院的COVID-19患者进行隔离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南京医科大学 2021-04-10
基于多源异构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分析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史本云教授团队联合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共建的智能化疾病监控联合实验室,及时搜集疫情相关信息,追踪相关数据,运用多源异构数据驱动的传染病学模型和分析方法,针对武汉(新冠肺炎发源地)、北京、天津(京津冀地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杭州和苏州(长三角经济区)6座典型城市,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回顾性分析和趋势预判,精准评估了不同复工场景下的疫情风险和经济损失。该研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期、控制期和恢复期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城市的传播特点(本地传播为主/输入病例为主),综合考虑了各个城市内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分布和不同人群(如学生、上班族和老人)的接触强度、接触时长等,设计了居家场所、学校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4种主要接触场景。通过结合城市间的人口流动数据,构建了数据驱动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对不同城市不同干预手段下的疫情走势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结合不同城市的GDP增长预期和产业结构,基于对未来数日各城市疫情走势的研判,对下一阶段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提出了若干建议并进行了相应的经济损失评估。据悉,该研究成果和建议已经通过国务院参事提交国家相关部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0
ABGENT 抗体系列
产品详细介绍公司信息 :Abgent公司于2001年在美国圣地亚哥成立,是一家开发、生产、销售抗体及诊断试剂的生物技术公司。Abgent拥有经验丰富的多能型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和优秀、刻苦的管理团队,以强大的产品生产线建立了牢固的市场基础,已为世界诸多生物医药研究机构、大学、医院、制药及诊断试剂公司提供了数万种世界生物科技研究最前沿的高端产品,拥有超过10000余家客户遍布世界各地,以欧美国家为主。Abgent研发生产针对人类蛋白的一抗,并提供一流的定制服务,所开发的抗体产品已覆盖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功能、免疫系统、神经科学、核信号、蛋白修饰、干细胞以及特异性修饰后抗原开发等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并已自主开发出分析设计SUMO化位点和抗原表位的功能强大的生物软件。现SUMOplot已免费对外开放,不少科学家借助这个软件取得了满意的研究成果。创新性产品及服务使得Abgent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生物试剂公司。从2003年至今多次被世界顶级科学杂志“Nature”、“The Scientist”列为“抗体和蛋白质组供应商”10-50强。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生物医药研究论文中,使用Abgent产品进行研究并得到成果的论文引用频率已位于全球抗体研发生产公司的前列。产品信息:Abgent已上市近1万8千余种抗体,1万4千余种多肽及数百种重组蛋白,每年合成万余条多肽,推出5000个以上抗体产品,抗体研发能力为例全球前三位,目前的主要产品类型如下:※ 抗体:10000多个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覆盖了最新、最热门的研究靶基因。※ 多肽:10000多条抗体封闭肽,3600多条功能性多肽。※ 细胞株和细胞裂解液:30多种常见的细胞株和全细胞裂解液。※ 组织芯片:100多个组织芯片,几乎包括人类所有组织器官。※ RNAi:5800多个siRNA产品,HPLC纯化,抑制效率可达70%以上。服务信息:Abgent提供的服务包括抗体定制,多肽合成和蛋白表达等等。在Abgent,我们生产最优秀的客户定制多抗、单抗、多肽和蛋白,交货时间快速可靠。公司名称:北京中创先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22号实创总公司西区1211室邮 编:100085电 话:010-62668351     15300067286   18911671296  传 真:010-82176142电子邮箱:ccpioneer_service@163.com
北京中创先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1-08-23
单克隆抗体
产品详细介绍抗体目录:UAT (Urate transporter/channel)  尿酸盐转运子抗体VHL(Von Hippel Lindau)  一种肿瘤抑制因子抗体USF-1(upstream stimulatory factor 1)  上游刺激因子1抗体VAP1 (vascular adhesion protein 1)  血管粘附蛋白1抗体VASH1(Vasohibin 1)  兔抗血管抑制蛋白1抗体VCAM-1/CD106 (Vascuo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VCP/p97(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  抗含缬酪肽蛋白抗体VDAC(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抗体VEGF(Vascuo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VEGF(Rabbi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VEGFR1/VEGF-R1/Flt-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抗体VEGFR2/VEGF-R2/Flk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VEGFR-3/FLt-4(Vascular Epide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imentin  波形蛋白抗体VIP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血管活性肠肽抗体Visfatin-1/PBEF1(NT)hu、 mo、 rat、MK  内脂素/内脏脂肪素/腹脂素/内肥素(N端多肽) Visfatin-1/PBEF1(NT) hu、 mo、 rat、MK  内脂素/内脏脂肪素(N端抗体)Visfatin-1/PBEF1(NT) Human  内脂素/内脏脂肪素(N端抗体)Visfatin-2(CT)hu、mo、rat、 MK  内脂素/内脏脂肪素(C端抗体)VSIG4 (V-set and immunoglobul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Anti-body  T淋巴细胞负调节蛋白之一抗体VTG(vitellogenin)  卵黄蛋白原抗体VWF (Von Willebrand Factor)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V.cholera Ogawa(Vibrio cholerae O1 Serotype Ogawa)  0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抗体 V.cholera Ogawa(Vibrio cholerae O1 serotype Ogawa)  0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抗体WNK4(Ser/Thr-protein kinase WNK4; protein kinase with no lysine 4; protein kinase, lysine –dficient 4)  一种新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的基因WNK4抗体WDR26 (WD repeat domain 26)  Gβ类似蛋白WDR26抗体WWOX (WW domain-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  包含氧化还原酶的WW域抗体 MouseYERSINIA PESTIS Monoclonalbody  鼠抗鼠疫F1蛋白/鼠疫耶尔森氏菌荚膜抗原F1单克隆抗体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X-连锁凋亡蛋白/性连锁凋亡抑制蛋白抗体YY1(Yin Yang1)  核转录因子YY1抗体XAF1(XIAP-associated factor 1)  XIAP相关因子1凋亡抑制蛋白抗体XRCC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细胞碱基切除修复基因抗体ZCWCC1(Zinc finger CW-type coiled-coil domain protein 1)  ZCWCC1抗体Z-DEVD-FMK(CASPASE3/CPP32 INHIBITOR W-3)  CASPASE3凋亡抑制剂ZNF268 (zinc finger protein ZNF268)- middle (1b)  锌指脂蛋白-1b抗体ZNF268 (zinc finger protein ZNF268)- middle (1c)  锌指脂蛋白-1c抗体ZNF268   锌指脂蛋白-1a抗体ZNF300 (zinc finger protein ZNF300)- middle  锌指蛋白300抗体ZO-1(zonula occludens-1)  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抗体K3  抗K3蛋白抗体Fac6ac  Fac6ac蛋白抗体 Fac6ac  Fac6ac蛋白抗体Anti-Filaggrin  Filaggrin抗体FSH  卵泡刺激素抗体Galectin-3   同型细胞粘附凝集素抗体GCDFP-15/BRST-2  GCDFP-15/BRST-2抗体GFAP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94 (Grp94)  葡萄糖调节蛋白94抗体Glypican-3  Glypican-3抗体Granulocyte  Granulocyte抗体Granzyme B (GrB)  粒酶B抗体GST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抗体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CG-α  HCG-α抗体HCG-β  HCG-β抗体Heat Shock Protein 27 (HSP27)  热休克蛋白27抗体Heat Shock Protein 60 (HSP60)  热休克蛋白60抗体Hepatitis C virus   HCV标记物抗体Hepatocyte   Hepatocyte抗体Heregulin(HRG)   HRG抗体Histone H1  组蛋白H1抗体HLA-DR   HLA-DR抗体HPV16  人乳头状瘤病毒16抗体HPV16/18-E6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E6抗体Human Herpesvirus (type 8)   疱疹病毒Ⅷ型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HIV抗体Human Sodium Iodide Symporter (hNIS)   hNIS抗体Inhibin-α  Inhibin-α抗体Insulin  胰岛素抗体Insulin Receptor-α(IR-α)  α-胰岛素受体抗体Insulin receptor-β(IR-β)  β-胰岛素受体抗体Integrin  整合素抗体IPO-38  细胞增殖标记抗体Kappa Light Chain   轻链Kappa抗体Ki-67 Antigen  Ki-67抗体Lambda Light Chains  轻链Lambda抗体Laminin (LM)  层粘连蛋白抗体Laminin Receptor(LM-R)  层粘连蛋白受体抗体Leukaemia/Hairy Cell  Leukaemia/Hairy Cell抗体Leukocyte Specific Protein 1(LSP1)  白细胞特异蛋白1抗体Linker for Activation of T cells(LAT)   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抗体Lung-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LRP)  肺耐药相关蛋白抗体Luteinizing Hormone (LH)  促黄体生成激素抗体Mammaglobin   乳腺球蛋白抗体MART-1/Melan-A   黑色素A抗体Mast Cell Tryptase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抗体Mcl-1   Mcl-1抗体MDM2 Protein   MDM2抗体Melanoma  黑色素瘤抗体Melanoma(gp100)  黑色素瘤抗体Melanoma(Pan)  黑色素瘤(组合型)抗体Mesothelial Cell (MC)  间皮细胞抗体MGMT   甲基鸟苷-DNA-甲基转移酶抗体MAP2a/MAP2b  微管相关蛋白抗体Milk Fat Globule(MFG)   MFG抗体MMP-2/Collagenase IV /Gelatinase A  基质金属蛋白酶-2抗体MMP-3  基质金属蛋白酶-3抗体MMP-7  溶基质蛋白素抗体MMP-9/Collagenase IV /Gelatinase B  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体MOC31   MOC31抗体MRP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抗体MRP3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抗体MSH2  MSH2抗体Mucin 5AC/Gastric Mucin   胃粘液抗体Mucin-2 Glycoprotein  粘糖蛋白2抗体MUM1 Protein  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抗体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杆菌抗体抗体Myeloid/Histocyto Antigen(MHA)   髓样/组织细胞抗原抗体Myf-4   Myf-4抗体MyoD1  肌调节蛋白抗体Myogenin  肌浆蛋白抗体Myoglobin  肌红蛋白抗体Myosin (Skeletal)  肌球蛋白(骨骼肌)抗体Myosin (Smooth Muscle)  肌球蛋白(平滑肌)抗体N-Cadherin  N-钙粘附蛋白抗体Nestin  巢蛋白抗体Neuroblastoma marker(NM)  儿童小圆细胞肿瘤抗体Neurofilament-160KDa(NF-M)  神经纤维细丝蛋白抗体Neurofilament-200KDa(NF-H)   神经纤维细丝蛋白抗体Neurofilament-68/200KDa(NF-L+H)   神经纤维细丝蛋白抗体Neurofilament-68KDa(NF-L)   神经纤维细丝蛋白抗体Neuron Specific Endolase(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nm23/DNP Kinase   nm23抗体Nuclear Protein (NeuN)  神经元特异核蛋白抗体Oct-2   pou家族的转录因子抗体OCT-3/4  POU结构转录因子抗体P-glycoprotein (Pgp)  P-糖蛋白抗体P120-catenin  连接素家族抗体p130/Rb2   p130/Rb2抗体p15INK4b   p15INK4b抗体p16/MTS1  p16蛋白抗体P21ras   p21蛋白抗体p21WAF1   p53基因蛋白下游调控因子抗体p27kip1  p27kip1抗体p53  p53抗体p53  p53(组合型) 抗体p57kip2   有丝分裂抑制因子抗体p63  p63抗体Paxillin  桩蛋白抗体PCNA  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erforin  穿孔素抗体Placental Alkaline Phosphatase (PLAP)  胎盘碱性磷酸酶抗体Plasma Cell Marker   肿瘤性浆细胞胞浆抗原抗体PMP-22 (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PMP-22抗体Pneumocystis Carinii  卡氏肺囊虫抗体PNRA   PNRA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孕激素受体抗体Proinsulin  胰岛素原抗体Prolactin Receptor   催乳素受体抗体Prostate Acide Phosphatase (PsAP)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抗体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前列腺特异抗原抗体Prolactin (PRL)   催乳素抗体pS2 Protein  PNR-2抗体PSMA  II型穿膜蛋白抗体PTEN/MMAC1  TEP1抗体PTH-R Type-1  PTH相关蛋白抗体Rb Gene Protein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抗体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抗原抗体ret Oncoprotein ret   ret癌基因蛋白抗体S-100 Protein  S-100抗体SCLC   神经粘附分子糖蛋白抗体Secretory Component (SC)  SC抗体Surfactant Protein A (SP-A)  表面活性蛋白A抗体Surfactant Protein B(SP-B)  表面活性蛋白B抗体Synaptophysin(SY)   突触素抗体Synuclein  非沉粉样成分受体抗体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  碱性金属结合蛋白抗体Telomerase (Catalytic Unit)   端粒酶抗体Tenascin(TN)   肌腱蛋白抗体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抗体Thrombospondin(TSP)  血小板反应蛋白抗体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PD-ECGF)  胸苷磷酸化酶抗体Thymidylate Synthase/5-FU Resistance Marker  胸苷酸合酶抗体Thyroglobulin (Tg)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  甲状腺刺激激素抗体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  甲状腺转录因子1抗体TIA-1 (Cytotoxic lymphocytes)  T细胞胞浆内抗原抗体Topoisomerase II (Topo II)   拓扑异构酶 II抗体TPO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ransglutaminase Ⅱ(TGase Ⅱ)  转谷酰胺酶 Ⅱ抗体Troponin T   肌钙蛋白T抗体Tubulin  微管蛋白抗体Tumor Associated Glycoprotein (TAG-72)  肿瘤相关糖蛋白抗体Tyrosinase  酪氨酸酶抗体uPA  尿激酶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Villin  绒毛蛋白抗体Vimentin  波形蛋白抗体Von Hippel-Lindau(VHL)   VHL抗体Wilm's tumor (WT1)  肾母细胞瘤抗体ZAP-70  酪氨酸蛋白激酶抗体A/H5N1-M2(Avian influenza Matrix Protein-2)  A型禽流感病毒H5N1-M2蛋白抗体A/H1N1-M2 Swine(Avian influenza Matrix Protein-2 Swine)  A型猪流感病毒H1N1-M2蛋白抗体A/H1N1-M2 Human(Avian influenza Matrix Protein-2 Human)  A型人流感病毒H1N1-M2蛋白抗体Haase(hyaluronidase)  透明质酸酶/玻璃酸酶抗体HA tag  HA tag标签抗体HAI-1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ctivator Inhibitor 1)  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因子抗体HBA1(hemoglobin alpha 1)  人类血红蛋白α1抗体HBsAg/HBV  鼠抗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 HBV/pre S1/S2 protein  抗乙肝病毒pre S1/乙肝病毒pre S2β-HCG  鼠抗人β亚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CR-1(BRI3 binding protein) 人宫颈癌基因/bri3结合蛋白抗体α -HCG 鼠抗人α亚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 -HCG)单抗 Hck(hemopoietic cell kinase)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抗体HCV-Core  丙型肝炎病毒-C区抗体HCV-HCBP1/ACY-3(Hepatitis C virus core-binding protein 1)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1抗体HCV-NS1  丙型肝炎病毒-NS1抗体HCV-NS3  丙型肝炎病毒-NS3抗体HCV-NS4a  丙型肝炎病毒-NS4a抗体HDL-R(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高密度脂蛋白受体抗体Heamachrome  血红素抗体HEV  戊型肝炎病毒抗体HGF(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肝细胞生长因子抗体HGV(Hepatitis G vivus)  庚型肝炎病毒抗体HHV4/EBV(Human herpesvirus 4 type 2/epstein-barr virus )  人类疱疹病毒4抗体HHV8/ORF K2/vIL-6(Human herpesvirus 8)  人类疱疹病毒8抗体HHV8/ORF50(Human herpesvirus 8 type P)  人类疱疹病毒8抗体HHV8/ORF50(Human herpesvirus 8 type P)  人类疱疹病毒8抗体HHV8/ORF50(Human herpesvirus 8 type P)  人类疱疹病毒8抗体HHV8/ORF50(Human herpesvirus 8 type P)  人类疱疹病毒8抗体HHV8/ORF K2(Human herpesvirus 8 type P)  人类疱疹病毒8抗体HIF-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  缺氧诱导因子1α 抗体HIF-1β/ARNT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β)  芳烃受体核转运蛋白1抗体HIF-2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2α)  缺氧诱导因子2α 抗体Histone H3(Family 3A、HISTIH3I protein、Histih 3A protein)  抗组蛋白抗体(AHA)Histone H1(Histone H1)  抗组蛋白H1抗体Histone H1b(Histone H1.4)  抗组蛋白H1b抗体Histone H3-like protein  抗组蛋白H3样抗体(N端抗体)Histone H3-like protein  抗组蛋白H3样抗体(C端抗体)Histone H3-like protein  抗组蛋白H3样抗体(N端抗体)HDAC1/HD1(histone deacetylase 1)  组织蛋白去乙酰化酶1抗体HisX6/6His/His tag  聚组氨酸抗体/抗His tag标签抗体HisX6/6His/His tag(CT)  聚组氨酸抗体/抗His tag(C端)标签抗体DYKDDDDK Tag (NT)/Flag-Tag polyclonalbody  抗标签DYKDDDDK Tag抗体(N端)DYKDDDDK Tag (CT)/Flag-Tag polyclonalbody  抗标签DYKDDDDK Tag抗体(C端)HIV gp120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 gp41  艾滋病病毒抗体HIV-1 ENV (gp160) antigen/envelope glycoprotein  艾滋病病毒-1包膜糖蛋白抗体HIV-1 ENV (gp160) antigen/envelope glycoprotein  艾滋病病毒-1包膜糖蛋白抗体HLA-DR (human leukoyte Antigen DR)  HLA-DR抗原抗体HLA-G (Human Leukocytegen-G)  人类白细胞抗原G/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G抗体 HLA-E (Human Leukocytegen-E)  人类白细胞抗原EHMGA1 (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1)  高迁移率族蛋白A1抗体HMGA2 (high mobility group A2)  高迁移率族蛋白A2抗体HMG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  高迁移率族蛋白-1抗体HNF-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  肝细胞核因子1α抗体HO-1/HSP32 (Hemeo xygenase 1)  血红素氧合酶-1/热休克蛋白-32抗体HO-2 (Heme oxygenase 2)  血红素氧合酶-2抗体HOXc8  同源盒基因的一种P-HP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fruit fly}  抗异染色质蛋白1磷酸化抗体(果蝇)P-HP1(p-Tyr43)(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fruit fly}  抗异染色质蛋白1磷酸化抗体(果蝇)HPV (Human papillomavirus)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抗体H-ras  原癌基因H-ras抗体HSTF2/HSF2(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2)  热休克转录因子2抗体HSL(hormone-sensitive lipase)  荷尔蒙敏感脂肪酸抗体HSP-27(Heat Shock Protein 27)  热休克蛋白-27抗体HSP-60( Heat shock protein-60)  热休克蛋白-60抗体HSP-70 (Heat shock protein-70)  热休克蛋白-70抗体HSP75/TRAP-1(Heat Shock Protein 75)  热休克蛋白-75抗体HSP-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 )  热休克蛋白90α抗体HSP-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 )  热休克蛋白90α抗体HSP-90β (heat sock protein-90β)  热休克蛋白-90β 抗体HSP-105 (heat sock protein-105)  热休克蛋白HSP105抗体HtrA2/Omi(mitochondrial intermembrane space)  丝氨酸蛋白酶/线粒体丝氨酸蛋白酶抗体hTRT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TE)  端粒酶抗体(催化亚单位) 
上海新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用于治疗或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抗体药物及疫苗候选物
01. 成果简介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是2012年在中东地区首先发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同属于β冠状病毒,能够引发严重的人类呼吸系统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表明,MERS-CoV已造成全球27个国家2428例感染,致死率高达35%。 MERS-CoV表面刺突蛋白(Spike)蛋白是病毒颗粒与细胞受体二肽基肽酶4(DPP4)作用的关键蛋白,也是MERS-CoV疫苗与保护性单克隆抗体研究的热门靶点。本项目团队在靶向刺突蛋白的高活性中和抗体筛选、鉴定、分子结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本团队在国际上首批报道了两株人源MERS-CoV中和抗体MERS-4与MERS-27,它们均能高效抑制假病毒与活病毒对体外培养细胞的侵染,在动物模型中也显示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该团队还综合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病毒学研究方法阐明了这两株抗体识别Spike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的不同位点,并阻断Spike与受体DPP4的结合。 本项目团队还利用一种稀有黑猩猩腺病毒AdC68为载体,搭载MERS-CoV表面全长的Spike蛋白,在转基因小鼠(hDPP4-KI)模型中,一次滴鼻免疫即可诱导产生长期保护性免疫反应,并完全预防小鼠感染或降低感染后的疾病进展速度。解决了目前研发的MERS-CoV疫苗大多需要进行多次免疫注射的复杂程序问题。进一步的抗体分析表明,免疫动物血清中含有广谱高滴度针对RBD的多克隆和单克隆中和抗体,能够有效阻断病毒与受体DPP4的结合,从而解析了其长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分子基础和机制,为疫苗下一阶段进入大动物模型和人体临床试验做好了准备。                        MERS-CoV及其相关中和抗体和疫苗研究时间轴AdC68-S重组疫苗在hDPP4-KI转基因小鼠模型上的保护效果02. 应用前景 本项成果可应用于治疗或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抗体药物及疫苗候选物。03. 知识产权 本项成果已申请4项发明专利,其中3项已授权。04. 团队介绍 本项目团队由生命学院实验室与医学院实验室联合组成,两位实验室负责人分别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为结构生物学与病毒学,已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十篇,联合申请专利4项。05.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联系方式 邮箱:zhangxinrui@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抗体药物设计平台算法
简介: 抗体药物是生物制药中复合增长率最高的,2019年全球研究抗体市场规模为34亿美元,预计在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6.2%。原研药二次改造获得成药性更好的药物分子(bio-better)是抗体和细胞因子药物研发的突破口。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靶点筛选、分子进化、临床各阶段研究、产品上市后的活动中。 我们开发的智能抗体设计平台,包括 抗体序列注释分析、抗体翻译后修饰位点的预测、抗原线性表位预测、抗体结构的预测与优化、 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预测、抗体分子的设计与改造。高效的完成抗体亲和力成熟、稳定性优化和人源化改造等。  优势: 1、研发成本节约3-5倍,时间节省5倍,筛选成功率提升6倍 2、可以帮助指导、设计实验,减少消耗,加快速度,提高准确率 3、计算方法已经得到了实验从正、反两方面的验证。 图1:深度学习算法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时界面氨基酸配对:成功率72.1% 图2:计算相互作用得到了实验从正、反两方面的验证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5-15
抗体药物设计平台算法
抗体药物是生物制药中复合增长率最高的,2019年全球研究抗体市场规模为34亿美元,预计在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6.2%。原研药二次改造获得成药性更好的药物分子(bio-better)是抗体和细胞因子药物研发的突破口。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靶点筛选、分子进化、临床各阶段研究、产品上市后的活动中。我们开发的智能抗体设计平台,包括 抗体序列注释分析、抗体翻译后修饰位点的预测、抗原线性表位预测、抗体结构的预测与优化、 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预测、抗体分子的设计与改造。高效的完成抗体亲和力成熟、稳定性优化和人源化改造等。 优势:1、研发成本节约3-5倍,时间节省5倍,筛选成功率提升6倍2、可以帮助指导、设计实验,减少消耗,加快速度,提高准确率3、计算方法已经得到了实验从正、反两方面的验证。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69 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