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
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由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俞凯教授联合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依托语音识别、合成、理解和对话管理等人工智能(AI)技术,结合新研发的疫情排查对话逻辑和话术,机器人根据设定向社区居民主动宣教疫情防控知识,遇不适居民还会提醒就医。 1月27日起,“疫情防控机器人”供社区和有关部门免费使用,已为江苏、山东、重庆、湖北、北京、浙江、四川、湖南、上海等多地提供服务,对话机器人自动接通10余万户,访问结果直接生成数据报表供社区。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大数据预测疫情传播研究
该项目利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确诊病例总数数据链,以应用传播动力学为方法,以黄森忠教授建构的普适SEIR模型作为模型理论,通过“南开大学智英健康数据研究中心”开发的程序EpiSIX,分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有关数据,并将分析结果生成可视化网页,开展疫情发展回顾、确诊病例数时序区间预测等相关工作,对疫情发展情况及疫情防控效率作出研判。 研究团队由黄森忠教授和山西大学复杂系统研究所所长靳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彭志行副教授共同领衔,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多名年轻教师与研究生加入。研究团队从1月30日至2月14日,每3日发布一次预测,已连续发布疫情传播预测6期,并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预测评价指标,其预测区域也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对全国、湖北省、武汉市的疫情预测,拓展为对全国各省市的预测。
南开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与SARA-CoV的差异性研究
该研究揭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基因组序列与SARS-CoV的差异很大,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人类感染性乙型冠状病毒。不过该病毒的原始宿主与SARS-CoV相同,都是蝙蝠。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细胞所使用的分子“通道”,即人类的受体,可能也与SARS病毒相同,都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山东大学该研究在取自患者的全部10份基因样本中均发现了2019-nCoV,包括8个完整基因组和2个部分基因组。各样本的基因序列几乎完全相同(超过99.98%的基因序列相同),这表明该病毒是最近才侵染人类。
山东大学 2021-04-10
STTT|林昂/唐昕莹团队发表新冠疫苗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7月4日,著名期刊《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IF:38.104)在线发表我校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疫苗中心林昂、唐昕莹团队在新冠疫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UnravellingtheenhancedvaccineimmunitybyheterologousKCONVAC/Ad5-nCoVCOVID-19vaccination”。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7-11
杭州冠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冠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建筑增材智能制造全方案提供商和建材智能智慧型试验检测设备研发生产的科技型企业,总部位于杭州,在山西设有机加工基地,山东设有建筑3D打印基地。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专利9项、软著8项,专著3部,主参编行业内标准31部。   组建了一支由具有多年土工工程行业背景、全球知名高校硕博毕业高级知识分子构成的研发团队,涵盖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算法开发、软件开发、机械设计、电控设计等多专业、多学科融合,主要研发人员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6名博士、6名硕士,其中6人具有高级职称,6人具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技术中心等国内建筑领域知名央企高管从业背景。
杭州冠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4-10-31
【新华网】聚焦高博会|“新农科·新农人·新担当”——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产教对话论坛举行
在第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以“新农科·新农人·新担当”为主题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产教对话论坛在长春举办
新华网 2025-05-24
我校理学院曾红丽副教授在新冠基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曾红丽副教授与合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序列分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预测了该病毒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适应性,指出并分析了该病毒在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分析了相应综合医药开发应注意的关键基因位点。该成果以南京邮电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于2020年11月1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COVID-19疫情是由β-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各类数据库搜集了大量的且不断增加的高质量全基因组序列。本工作利用这些序列,研究其是否显示出病毒演化过程中上位性对适应性的影响。在具有高重组率的种群演化中,本工作创新性地发展和应用了统计物理学中的反Potts模型,来检测自然选择过程中的上位性影响。该工作为利用大量基因组序列来获取具有高重组率的病原体在演化过程中的弱点开辟了广阔前景。 该研究工作最终将新型冠状病毒的大约3万个基因位点浓缩为存在显著相互影响的8对基因位点(ORF3a和nsp2,nsp12和nsp6,ORF8和nsp4,以及基因nsp2,nsp13和nsp14),为寻找病毒病原体结合和重组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带来了希望,对开发临床治疗的综合靶向药物、研究病毒进入宿主后的发病机制有着很强的生物医学指导意义。 和其他许多疾病一样,针对COVID-19的潜在药物靶标的组合数量非常多。本研究工作不仅提供了哪些基因位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可以对其进行排名,从而进行更进一步详细研究。结合随机性检验,该研究工作最终预测了存在显著上位性的8对基因位点中,有3对涉及到与新冠肺炎的重症密切相关的病毒基因ORF3a。遗憾的是,目前关于针对ORF3a基因的临床靶向药物的报道还较为罕见,值得医药学研究人员在该方面加强研究。另外,本研究工作中预测的8对基因位点可作为实验生物学的原假设,以供生物学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微生物实验,研究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机理。 此项研究工作由南京邮电大学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古巴哈瓦那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及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合作完成。曾红丽副教授的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号11705097)、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基金号BK20170895)以及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的大力支持。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26
疫情实时态势感知与分析系统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和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快速搭建了疫情实时态势感知与分析系统,对区域疫情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搜集、分析和可视化,服务各级政府疫情应急的资源调度、态势研判和决策指挥。该系统在实时播报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疫情最新动态的同时,对省级和地市级的人员迁徙比例与分布进行重点信息排查,密切关注人口流动与疫情分布的内在联系,为疫情跨区域传播规律和病例溯源提供依据。该系统深入剖析大数据并探查民众意识和情感倾向,研判民众主流感情倾向和重点关注事件等疫情相关舆情,以“情感分析拼图”、“事件文章热词云”和“全国舆情热度”等分析结果为引证,为辟谣和积极引导舆论提供帮助,在国家抗击疫情最为严重困难的时期为大众的理性思考和科学防备贡献力量。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广东省、武汉市、合肥市、深圳市、广州市、佛山市等20多个省市在指挥调度中使用该系统。
清华大学 2021-04-10
疫情大数据实时可视分析系统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袁晓如研究组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大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工具。针对目前在新冠疫情方面形势变化,通过处理、分析、接入多种数据,提供多维度、多视角的交互式可视化。 项目组件包括1.疫情变化晴雨表,可视化各地每日新增病例和变化趋势;2.各类动态时空地图,提供在地图空间浏览分析和多角度对比国内外各地疫情趋势;3.相关舆情可视分析,分析媒体和社交媒体舆情影响;4.综合态势可视分析系统,支持面向专家或者决策判研。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中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获批上市!清华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
2021年12月8日,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此前称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应急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结果为阳性,同时伴有进展为重型COVID-19危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岁,体重≥40kg)患者。
清华大学 2021-12-0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50 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