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及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一、创新点: 1.创新1-高低压兼容工艺技术:世界首个P-sub/P-Epi高低压兼容浮置沉底工艺平台 2.创新2-抗瞬时电冲击电路技术:国际最高品质因子600V等级浮栅控制芯片 3.创新3-低损耗功率器件技术:超低开关损耗阶梯栅氧600V超结功率器件 4.创新4-高功率密度互联技术:国内首款微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及600V单片智能功率驱动芯片。 二、产出情况: 被Amazon、Philips、Samsung、美的等100多家国内外公司采用,项目新增销售27.2亿元,新增利润4.9亿元,新增创汇3115.5万美元,解决了我国智能功率驱动芯片的“卡脖子”问题。 1.智能生活家电领域累计销售超16亿颗,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超过40%) 2.首次实现国产智能功率驱动芯片应用于高铁空调控制器 3.唯一一款应用于智能电表的国产功率芯片,解决了我国智能电表系统的战略安全问题 4.在新能源交通工具领域出货量超30亿颗 成功应用于亚马逊无人仓储机器人,首批供货超过1万套。
东南大学 2021-04-13
组织器官智能分割关键技术
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前沿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了组织器官智能分 割技术,可快速、准确的对肝、脾、肾等腹部器官及其血管、病灶进行分割、结 构化、可视化,并构建三维智能解剖结构系统。借助该系统,医生可对器官及病 灶进行三维立体定量评估,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
重庆大学 2021-04-11
花生深加工关键技术
本项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201110166508.8)。项目应用变温 压差膨化、负压低温油炸、三段低温真空干燥、微波膨化等食品加工高新技术, 攻克了低过氧化值花生制品生产共性关键技术;解决了花生制品过氧化值过高、 保质期短等难题;开发了裹衣花生、花生炒货、油炸花生等 14 种新产品。应用 低温压榨、复合保鲜、超声波辅助处理结合酶法改性、生物酶等高新技术,攻 克了活性花生蛋白生产的共性关键技术;解决了花生蛋白严重变性、低变性花 生蛋白粉易哈败、保质期短、功能性不足的难题;开发了花生浓缩蛋白、分离 蛋白、功能蛋白和活性肽等 6 种新产品。应用微波辅助半仿生提取、超声波辅 助提取、水蒸气蒸馏结合萃取浓缩、生物酶结合美拉德反应等高新技术,攻克 了花生功能成分生产共性关键技术,实现了花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了 花生壳黄酮、原花青素、花生精油和花生天然香味剂等 6 种新产品。 技术优点或者效益预测:本项目攻克了低过氧化值花生制品、活性花生蛋 白、花生功能成分生产关键技术;突破了我国花生制品出口及在国际市场竞争 的技术“瓶颈”,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提高了花 生加工附加值,合理调整了产业结构;提升了花生加工产业,为我国花生加工 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系统概述:面向B3G、4G、高速无线网络,研究开发宽带无线通信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OFDM,空时编码,MIMO,感知无线电,协同通信,信道估计与均衡等。 系统特点:跟踪技术前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方便地移植到不同的实现平台上;可应用于LTE演进技术中。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面粉企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针对我国面粉企业存在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导致的效率低、能耗高、面 粉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江南大学在国家粮食局公益性科研专项(基于物联网的小 麦加工 MES 体系研究及示范应用/201313012-01)资助下,基于互联网+等技术, 围绕小麦制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展开攻关,研发了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软件,实 现了实时数据平台与过程控制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的互通集成。 关键技术: (1)制粉全过程信息感知与传输技术 (2)制粉全过程物料跟踪技术 (3)制粉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 (4)制粉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350 功能系统: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攻关,最终形成如下功能性系统模块: (1)数据采集系统 (2)供应链管理系统 (3)企业内部物流系统 (4)仓储管理系统 (5)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6)能源管理系统 (7)ERP 系统 (8)综合信息集成系统 知识产权: 项目成果取得授权发明专利 2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3 项,获得计算机软件 著作权 34 项。 示范推广: 项目成果在河南麦道面粉有限公司、东莞国丰粮油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推 广示范。项目成果可以推广到稻谷加工、玉米加工、油脂加工、饲料加工等相关 行业。 配套设施: 项目实施不需要额外增加厂房、小麦加工设备设施;只需配套必须的传感器、 服务器、计算机等设备
江南大学 2021-04-13
花木泥炭基质生产关键技术
我国泥炭基质产品生产形式基本上为原材料输出,其工艺水平、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经济附加值均低于国外相关产品,不能满足我国农林园艺生产的实际需求。 鉴于国内农林业生产对泥炭基质的市场需求,“花木泥炭基质生产关键技术”通过引进欧美国家开发较早、工艺先进的泥炭基质采集、加工等配套关键技术,并以国产低位泥炭基质为原料进行消化吸收,通过漂洗、分筛、添加调节剂等工艺生产新型泥炭基质产品。  “花木泥炭基质生产关键技术”将提高我国泥炭基质的科技含量与经济附加值,生产新型泥炭基质产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4
行波管关键技术及应用
已形成高效率超宽带行波管等军用核心关键元器件的电参数数字化设计能力,研发了我国第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行波管三维仿真设计软件,该软件已成为我国电真空行业核心设计软件。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3项。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开展热-力-电多物理场协同数字化仿真设计与虚拟制造技术的融合工作,可用于高端行波管、电接插件、微特电机等各类军用核心关键元器件的数字化制造。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虚拟手术关键技术及应用
技术团队突破了多模态医学影像高效分析处理、人体器官形态与功能模型构建、复杂手术实时交互仿真等关键技术,研制了虚拟手术支撑平台与系列手术仿真系统,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及产品。主要包括:创新了多模态医学影像高效处理理论,协同处理效率较同期国际水平提升10倍以上,精度提升25%,解决了临床影像难以高效、精确利用的难题;建立了个性化人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大跨拱桥建造关键技术
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攻克了超大跨拱桥在关键结构设计、高精度施工技术与装备、管内混凝土灌注工艺以及新材料制备等在内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超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和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与材料成套关键技术体系。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显著效益成果转化、促成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关键性、标志性事件或人物 二、成果简介 郑皆连院士长期致力于大跨拱桥建造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带领“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攻克了超大跨拱桥在关键结构设计、高精度施工技术与装备、管内混凝土灌注工艺以及新材料制备等在内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超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和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与材料成套关键技术体系。 在针对超大跨拱桥施工过程结构稳定控制难度大、河道地质条件复杂、管内混凝土脱粘脱空难克服等关键问题持续开展技术攻关,郑皆连带领团队攻克了超大跨拱桥高精度施工控制技术及装备、关键基础设计与处理、混凝土新材料制备等核心技术,创造了超大跨拱桥成套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跨径、安全和质量的多重关键突破。 在高精度施工控制技术及装备方面,创建了吊塔扣塔一体化设计及施工过程高精度主动控制体系。以力主动控制代替刚度被动控制,实现吊塔扣塔一体化设计及塔架偏位高精度精确控制,发明了拱桥智能张拉位移高精度控制系统方法和基于影响矩阵原理的一次张拉施工优化方法与控制技术,解决了传统施工中吊塔扣塔分离为保障刚度设置巨型塔身难以保障塔架偏位的高精度控制施工过程不确定性风险高的缺陷难题。 在拱桥基础设计与处理方面,创建了“地连墙+卵石层注浆加固”的大跨拱桥基础设计和处理方法。采用圆形地连墙深入地基岩石,并对地连墙内的卵石层进行注浆加固,克服了传统技术难以在平缓河岸的卵石层地基架设大跨拱桥拱座基础的缺陷,实现了大跨拱桥从山区向平缓河道的扩展。 在混凝土新材料制备方面,研发了收缩补偿分时膨胀自密实管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和检测关键技术。根据混凝土时变收缩特性研发了收缩补偿分时膨胀自密实管内高性能混凝土,提出了基于超声波传播精确路径的钢管混凝土灌注密实度超声定量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技术下管内混凝土脱粘脱空难克服且难以无损定量分析的缺陷。
广西大学 2022-08-16
无公害冰箱生产关键技术
本成果是关于制冷与低温工程领域的环保与节能问题的前沿课题。提出采用混合工质HFC152a/HCFC22代替原制冷剂CFC12,环戊烷代替原发泡剂CFC11,生产环保型冰箱,并对该无公害冰箱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项目的小试于1990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证书;中试被列入国家科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