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密封材料及装备的设计制造与性能表征
新型无石棉短纤维增强橡胶基密封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本项目制备开发的短纤维增强NAFC材料具有耐高温(300摄氏度)、低蠕变、高强度、低成本的特点,且其制备工艺单,基本沿用了传统CAF材料的生产设备,产品技术指标完全满足国家标准对NAFC材料性能的要求,且某些指标已经超过了国外同类进口产品。 非石棉密封复合材料生产技术:本项目所开发产品的技术指标包括压缩回弹率、泄漏率、应力松弛率、外观质量等均符合国标规定的要求,其使用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国外知名企业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可替代国外进口产品。 密封件及其防松弛元件生产技术及装备:项目团队已开发出密封元件分级制造新技术以及工艺参数可控制的国内最先进的静密封件生产装备,包括新型缠绕机、金属包复垫滚压成型机、石墨复合垫剪圆及包边机等。采用上述技术和装备可生产出满足不同工况条件的高质量静密封产品。此外,项目团队开发了高温连接用防松弛技术及其相应的元件,可提供成熟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效节能的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及工业化应用
该项目提出了连续扩缩变截面流道、跨尺度结构等复杂表面的紧凑传热结构,揭示其热力特性与强化传热机理,解决了传统传热节能装备传热效率低的重大技术难题。 相关技术成果获发明专利授权30余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关于富溴籽晶诱导法助力提升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长期稳定性的研究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以其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扩散距离长、制备方法简单、带隙连续可调等特性,被广泛认为是发展下一代光伏器件的理想材料。自2009年以来,仅仅历经10年的发展时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达到25.2%,发展速度为各类太阳能电池之最。但是,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前面临的热稳定性、长时间工作稳定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发展。针对此问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赵清教授课题组利用材料工程方法,设计提出了富溴钙钛矿籽晶诱导生长两步法,实现了钙钛矿薄膜中溴离子的高效掺杂,有效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长时间工作稳定性。 通过在碘化铅薄膜中引入微米级富溴钙钛矿籽晶,一方面提供后续钙钛矿生长所需的成核位点、诱导薄膜生长、提高薄膜生长质量,另一方面为钙钛矿生长提供充足的溴元素,解决两步法中溴离子难以有效掺杂的问题。通过改变钙钛矿籽晶的添加量,可以实现对钙钛矿成核、晶粒大小、缺陷态密度等的精确调控,实现对最终钙钛矿成分与带隙的精准控制。测试表明,利用富溴钙钛矿籽晶诱导生长两步旋涂法制备得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其能量转化效率可以达到21.5%;更为重要的是,其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AM1.5G太阳光下持续工作500小时后,仍然能保持超过80%的初始效率。这一成果远远超过传统两步法仅有的数小时稳定性。该研究表明,溴元素对钙钛矿材料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提供了一条简单、高效、稳定的基于钙钛矿两步法的溴掺杂方法。此研究将为钙钛矿领域内卤素离子的均匀高效掺入、器件长时间工作稳定性的提高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9, 1902239 (2019),并被选为当期封底图片。北京大学博士生李琪为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赵清教授为通讯作者。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的支持。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钙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吸收剂及其制备方 法,该制备方法为将含有钠盐化合物或钾盐化合物配制成质量百分浓 度为 5%~25%的盐溶液;接着,将含氧化钙的粉末投入到该盐溶液 中;然后,在 20℃~90℃干燥,接着,在 700℃~950℃煅烧即得到钙 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吸收剂。本发明通过对制备方法中关键的工艺步 骤,如水合反应与浸渍反应的时机、盐溶液的浓度与施加量、氧化钙 原料的粒径大小等进行改进,能够制备组织均匀的钙基吸收剂,该吸 收剂还具有高循环转化率以及稳定的孔隙结构,尤其在多次循环中该 吸收剂的吸收容量比天然的吸收剂可以提高 130%以上。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钙基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钙基吸收剂颗粒的制备方法,将含钙的前驱体和有机物溶于水中,将溶液在 60~90℃条件下持续搅拌成溶胶,经过 110~200℃干燥 1 小时以上得到干凝胶;再将干凝胶在 600~900℃条件下空气中煅烧 0.5 小时以上,得到白色钙基吸收剂粉;最后将粉末与水泥以及微量水混合成泥状后,经过挤压成型得到所需钙基吸收剂颗粒。有机物的燃烧可以使钙基吸收剂的表面具有丰富的孔隙,水泥的添加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清华大学电机系易陈谊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清华大学电机系易陈谊课题组采用真空热蒸发镀膜与传统溶液法相结合的工艺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突破了目前无甲胺铯甲脒铅卤钙钛矿(铯甲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记录。
清华大学 2022-05-27
利用数学模型估计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性
这项研究通过使用最新、最准确的病例诊断方法,将几种建模方法与泊松损失权重相结合,从而避免了特定建模选择的局限性。这是第一个比较封闭期前后的研究,与之前的研究相比,这项研究计算出了更可靠的估计值,并且发现了更高的R0值。这对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伦敦等疫情正在蔓延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这些城市应考虑在必要时实施更积极的预防政策,以防止严重的全球性大流行。
中山大学 2021-04-10
新型血液自身抗体的肺癌早期诊断试剂盒及应用
肺癌是我国及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降低肺癌死亡率具有关键意义。目前美国的肺癌低剂量螺旋CT早期筛查医保项目因阳性率过低,成本效益比存争议,欧洲则拟采取血清学筛查阳性人群再行CT的路线。随着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提升,体检市场呈现井喷发展趋势。作为肺癌高发国家,我国肺癌早期筛查势在必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在肺癌诊断和治疗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肺科医院粟波研究员项目组采用人类全蛋白质芯片,以健康人群和多种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对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自身抗体的筛选,获得一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肺癌诊断自身抗体。项目组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了相关自身抗原,作为检测自身抗体的配偶体,利用反向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原理,建立了酶标法检测血清自身抗体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的ELISA试剂盒,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通过临床前的回顾性验证和评估,表明此项目构建的自身抗体检测和联合检测肺癌(含早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的总体特异性为96%,敏感性为77%,诊断性能已超过了目前已报道过的自身抗体类型组合。此项目主要关注体检筛查和医学检验市场,用于肺癌的早期血清学筛查诊断,或肺部CT小结节的良恶性的辅助预测,及肺癌的复发监控和伴随诊断,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1
车用增压系统进气噪声新型消音元件开发及应用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下,自2011年开始对车用增压系统进气噪声新型消音元件进行了应用基础研究,在消声器声学理论算法及优化方法、设计软件、消声元件传递损失测量试验台架及后处理软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发表了SCI/EI论文,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有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授权,取得了工程化应用。
同济大学 2021-04-11
新型绿色环保水基金属切削液的合成工艺
金属切削液是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用于润滑同时兼有冷却加工工具和加工部件的一种混合润滑剂。目前金属切削液的发展趋势是开发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负作用小、加工性能优越的切削液 , 向着人和环境完全无害的绿色切削液方向发展。本技术所合成的金属切削液具有优良的冷却、防锈、清洗和润滑性能 , 不含亚硝酸钠和氯、硫、磷元素等 , 是一种可用于数控磨床的新型环保型水基切削液。该切削液具有最佳的环保性能价格比 , 而且对人体无危害 , 对环境无污染 , 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 完全可以代替传统切削液。按照本工艺生产的产品已在西安百士特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多台数控车床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际应用和长期运转 , 已取得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 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6 77 78
  • ...
  •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