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蛋白组学直接检测靶点活性的肿瘤伴随诊断项目
现有伴随诊断主要是基因检测,而基因突变并不等于蛋白质表达,更不意味着靶点激活。本项目基于蛋白组学,特异性捕获磷酸化酪氨酸激酶(最主要靶点),直接检测靶点激活状态,极低成本为肿瘤用药提供最精准指导。
清华大学 2021-02-24
用于肿瘤磁热协同治疗的铁磁响应性载药胶束
化学与化工学院陆杨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杨显珠教授课题组合作,以具有粘流态内核的mPEG-b-PHEP胶束作为纳米载体,包载磁性纳米立方体和具有肿瘤杀伤效果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大黄素,实现恶性肿瘤的核磁共振造影成像(MRI)引导的磁热-化疗联合治疗。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增强磁热治疗效果的方案,相关成果以“Ferrimagnetic mPEG-b-PHEP copolymer micelles loaded with iron oxide nanocubes and emodin for enhanced magnetic hyperthermia-chemotherapy”为题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 7, 723-736)期刊上,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宋永红和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李冬冬。磁热疗是指通过将磁性介质递送到目标病灶区域,在交变磁场中磁性介质产生的局部高热可以迅速杀死肿瘤细胞。由于磁热疗具备非侵入性以及无治疗穿透深度限制等优势,已经在深层肿瘤的临床治疗展现出潜力。但是临床中使用的磁性材料热转换效率低,为达到足够的肿瘤杀伤效果需要高剂量的磁性介质。此外,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磁致发热的加热速度一般较慢,限制了基于磁热响应的药物释放。针对上述难题,该科研团队制备的铁磁性纳米胶束的饱和磁化强度是目前商业化造影剂的2倍。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该铁磁性纳米胶束能够产生高热,其热转化效率远高于临床上使用的磁性纳米材料。同时,在磁热刺激下,化疗药物大黄素可以从胶束的粘流态PHEP内核迅速释放,其释放速度显著优于传统的聚乳酸为内核的胶束(非粘流态)。因此,在外磁场的引导下,该磁性纳米载体能够高效地靶向到肿瘤部位,促进肿瘤细胞的摄取;进而在交变磁场的刺激下,该磁性纳米胶束能够通过磁热与化疗协同,在极低的剂量即可显著杀伤肿瘤细胞。铁磁性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其磁热疗与化疗协同的示意图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合肥大科学中心卓越用户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sr/article/7/4/723/5708950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
2020年1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专家组根据包括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在内的武汉各大医疗机构诊治的第一批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简称《指南》)。 《指南》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究竟有什么症状,如何检测,如何确认,如何治疗,怎样做好个人防护,出院后需要注意什么等内容: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发热患者合并哪些症状要怀疑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鉴别的疾病;抗病毒药、抗菌药物以及激素应用需要注意;老人、孕产妇病情进展相对更快;出院患者要按时随访。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诊断研究
成果介绍本成果拟采用干式荧光免疫层析、电化学、分子诊断等检测技术,将陆续研发完成PCT/CRP检测试剂盒(干式荧光免疫层析法)、SAA/CRP检测试剂盒(干式荧光免疫层析法)、凝血时间检测试剂盒(电化学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等项目及对应的干式荧光免疫层析、电化学手持式检测仪器。技术创新点及参数本成果计划采用免疫POCT+分子诊断的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前期采用手持式免疫POCT产品对CRP/PCT/SAA三个炎症指标进行快速检测,判断是否为病毒感染,而后采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对病人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判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确诊为感染阳性后,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利用手持式仪器快速检测感染情况、监测病人CRP/PCT/SAA炎症指标、凝血状态的变化情况,分析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出院前,再对病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判断是否感染阴性。该项目可以对感染疑似病例全流程进行监控,包含了初筛排除、核酸确诊、日常监测、出院检查四个过程。市场前景该技术是依托基因芯片(依赖进口,国内无法生产),通过碱基互补的原理,在引物或探针上标记可检测的物质,将所需的探针挂载于基因芯片上,与待检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杂交的信号进行结果判读,其中挂载的好坏体现出了高校科研力量。其核心的挂载工艺,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检测要求挂载不同探针,非常具有普适性,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和江苏一家企业对接并着手产品化,但挂载技术类似汽车组装技术,可以作为重点推广对象对接其他类似需求的厂家,快速提升各地方诊断设备自给能力。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多品种小批量新型纳米材料
成果简介:当代化工、制药等领域正在面临深刻变革,新材料的出现,助推了这一趋势。山东大学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各种新型纳米材料的研制,获得了多个品类的新型纳米材料。 ① 新型碳纳米材料 以块体富碳材料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为原料,利用混酸回流、无溶剂热解等方法,制备了发光纳米碳;以多胺为原料,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和碳纳米颗粒;以有机羧酸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相容性纳米碳。产品可用于发光二极管、荧光油墨、油田、食品等多个领域。 ② 结构精确的胶体银 以硝酸银和巯基烟酸为原料,碱性条件下制备了具有原子级精准结构的银簇,主体框架为六个银原子形成的八面体,外围被六个巯基烟酸配体保护起来。该纳米材料可溶于水,形成胶体银,具有抗菌等功效。 ③ 强吸附多孔材料 共价有机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可塑性强等优点。把对二氧化碳具有亲和作用的富氮基功能团引入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制备了一系列富氮基共价有机多孔材料,可选择性吸附二氧化碳。该方法可替代传统二氧化碳处理方法,即有机胺水溶液吸收法,能够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④ 纳米纤维素 利用酸解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水分散液,品质高,性能稳定。 成果相关图片:
山东大学 2021-05-11
新型纳米药物载体 “隐形生物导弹”
完成团队简介:团队负责人宫永宽教授,日本佐贺大学博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后、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访问教授;现任西北大学材料科学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西安市仿生生物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研究团队包括教授3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后及博、硕士研究生30人。 成果内容:将仿细胞膜结构涂层完美的体内隐形作用与肿瘤靶向分子的靶向作用结合,集成在纳米载体表面,可以制造出在血液中长循环、对肿瘤细胞高选择性结合的新型纳米药物载体“隐形生物导弹”。“隐形生物导弹”抗癌药物的开发应用,可从根本上解决癌症早期诊断困难、化疗毒副作用大的世界难题,获得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成果优势及用途:设计构建仿细胞膜结构的纳米载体获得了超长的血液循环半衰期(90小时,国际领先),具有优异的体内隐形性能;将叶酸等肿瘤靶向分子引入纳米载体表面可提高肿瘤细胞摄取4至8倍,靶向作用显著。    成果成熟度:癌症化疗药物“隐形生物导弹”已经完成实验室验证,需要进行大批量动物实验、申请临床批件。 预期成果收益:以“隐形生物导弹”抗癌药物为例,进一步市场化放大、获得国家临床实验批件约需投入5000万元(占50%)。若以建100吨/年规模的装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约50万元/吨,销售收入200万元/吨产品,净利润约为15000万/年,投产后约8个月可收回成本。 成果知识产权情况 专利号 专利名称 专利状态 知识产权权属 ZL200610105049.9 仿细胞膜结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授权 独占 ZL200910219143.0 一种仿细胞外层膜结构修饰涂层制备的方法 授权 独占 ZL201010192087.9 仿细胞外层膜结构聚合物交联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 授权 独占 ZL201110205373.9 仿贻贝粘附蛋白和细胞膜结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授权 独占 ZL201310469385.1 一种通过聚多巴胺涂层构建功能化表界面的方法 授权 独占 陕科鉴字[2014]第019号 仿细胞膜结构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 鉴定成果 国际领先  
西北大学 2021-05-11
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诊断研究
本项目拟采用干式荧光免疫层析、电化学、分子诊断等检测技术,将陆续研发完成PCT/CRP检测试剂盒(干式荧光免疫层析法)、SAA/CRP检测试剂盒(干式荧光免疫层析法)、凝血时间检测试剂盒(电化学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等项目及对应的干式荧光免疫层析、电化学手持式检测仪器。 本项目计划采用免疫POCT+分子诊断的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前期采用手持式免疫POCT产品对CRP/PCT/SAA三个炎症指标进行快速检测,判断是否为病毒感染,而后采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对病人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判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确诊为感染阳性后,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利用手持式仪器快速检测感染情况、监测病人CRP/PCT/SAA炎症指标、凝血状态的变化情况,分析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出院前,再对病人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判断是否感染阴性。
东南大学 2021-04-10
新型谐振MEMS微惯性传感器
研发生产的半球谐振微陀螺、圆盘多环微陀螺等10多款高性能、小尺寸、高可靠性MEMS微惯性传感器,达到惯性级,在微小卫星、微航天器等场合极具应用潜力。与传统的微陀螺相比,该陀螺无运动部件,抗冲击性更好;同时该陀螺可以采用角速度检测和角速度积分检测两种工作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其应用场合与范围。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种新型智能晾衣架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晾衣架不能随外界环境变化而自动伸展和收回 的缺点,公开了一种防雨、防暴 晒、夜晚能自动收缩功能的智能晾衣架, 包括防雨装置、晾晒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晾晒装置由可 以沿支撑 梁活动的晾衣杆(301,302,303)等部分组成。驱动装置由直流驱动电机 (22)带动牵引绳(801) 正、反方向运转,使晾衣杆(301,302,303) 呈伸展或收回状态。控制装置包括89C2051单片机,雨水传感器(17),光 敏电阻(19),温度传感器(20),手动拉伸按纽(2102),手动收缩按纽(2101) 等部件组成。89C2051单片机根据所采集到的相关信号对直流驱动电机(22) 进行正、反转控制,带动牵引绳(801)运转, 从而使晾衣杆(301,302, 303)呈伸展或收回状态。本实用新型具有下雨提示、雨过天晴自动晾晒衣 物、 夜晚自动收回衣物、防止衣物暴晒等功能。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新型含碲光电功能晶体及器件
"以α-BaTeMo2O9为代表的含碲的化合物是一类新型光电功能晶体,在偏光、声光、拉曼等光学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类化合物具有透光宽,双折射大,易生长,物理化学稳定等优点,是偏光和声光器件的优选材料。 山东大学在该系列晶体生长和器件的研究方面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可以生长出大尺寸(≥50 x 50 x 100 mm3),高质量(光学均匀性≤10-5)的单晶;并在器件的制作中突破了国际上单轴晶体的限制,偏振棱镜消光比>30000:1,达到高质量冰洲石器件水平;声光调Q器件衍射效率>84%,高于同等条件下的TeO2器件。晶体生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器件设计具有国际、国内专利,总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该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用于先进光学及其电学领域,如医疗、军事、激光加工、激光雷达、激光探测等。据统计,目前国内声光调制器件和偏光器件总产值约为2亿元。而现有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相应研究和产业的需求。作为新型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器件,在满足现有要求的基础上,填补了此类材料和器件在中红外波段内的国际空白。此外,独立的知识产权有利于产品推广,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山东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103 10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