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地铁区间隧道和车站安全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创造性提出了区间隧道过河过桥 安全控制模式,确保了浅埋暗挖隧道构筑 物的安全,填补了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技术 空白。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薄基岩浅部煤层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该项目实现了薄基岩浅部煤层大规模 的控水安全开采实践,系统地提出了薄 基岩浅部煤层控水开采的煤岩柱留设模 式、防止突水溃砂的关键调控技术和短 大快流的巷道布置革新设计新理念。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基于 XML 的教学文档格式规范与数据交换研究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发表全球未来城市用地扩张预测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对2015~2100年全球城市用地扩张进行了1km分辨率的情景预测,并分析了其对粮食生产和自然植被带来的影响。       城市用地虽然仅占陆地面积很小的一部分,但现有研究表明,城市用地及其扩张可能对全球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对城市用地空间格局进行预测需要建立能够代表未来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的情景。目前已有的全球城市用地预测产品,或在情景方面选用的是单一的、自定义的情景,导致产品间无法进行统一的、可比较的研究;或在空间分辨率上较为粗糙,多为10~50km分辨率,导致城市用地空间细节丢失,无法有效反映城市用地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因此,该研究采用IPCC最新提出SSPs情景,利用刘小平教授提出的FLUS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对未来全球城市用地扩张进行了1km分辨率的情景预测(如下图)。结果表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对情景的响应不尽相同,甚至相反,一些有利于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情景(如SSP5),反而不利于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发展。另外,该研究对一些地区在未来的一些情景中出现的因人口减少而导致出现城市收缩压力的情况也进行了分析。 该研究还分析了由于未来城市用地扩张导致的粮食产量损失的情况。预计新扩张的城市用地中约50~63%将来自农田。在不考虑由于农业管理方法的改变而可能补偿预期产量损失的情况下,全球粮食产量将因此下降约1~4%。这些产量损失在不用其他粮食的产量进行弥补的情况下,将影响相当于每年1.22~13.89亿人的粮食需求。结果还显示,农田损失与粮食产量损失之间不成比例,揭示了保护肥沃和优质农田的重要性。管理和合理规划城市开发地点和流程是减少未来粮食生产损失的关键措施。
中山大学 2021-04-13
实现混沌辅助的超宽谱微腔光频梳的研究
光学频率梳是具有确定梳齿频率间隔的光频标尺,在精密测量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种基于光学微腔的新型芯片级光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具备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等优势,大大拓宽了传统桌面级精密光源的应用场景。目前,这种芯片级光梳已在超快激光雷达、光学频率合成、大容量相干光通信和精密光谱学等方向上展现了巨大潜力,因而对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单个微腔光梳能够覆盖的光谱范围往往被色散以及收集效率限制,从而阻碍了其在光学原子钟、类地行星探寻、生物成像等重要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常温常压水相电催化合成氨的研究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每年全球氨产量已超过亿吨,其中大部分用于农业生产以解决粮食与温饱问题,其它部分用作重要的工业原料。此外,氨还具有含氢量高(质量比达17.6%)、易液化等优点,有望成为重要的清洁储氢与储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氮气分子非常稳定且难以活化,温和条件下合成氨反应难以迅速进行。工业上广泛采用的Haber-Bosch方法通过高温高压(300–500摄氏度,100–200个大气压)等苛刻条件来促使高纯氢气和氮气在铁基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生成氨,其能量和氢气都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甲烷等),表现出高能耗、高化石燃料消耗和高二氧化碳排放等缺点。合成氨工业消耗全球每年3–5%的甲烷与1–2%的能源供给,并产生1.6%的二氧化碳排放。寻找合适的绿色替代方案,在温和条件下实现高效、低能耗、低排放合成氨,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挑战。 电催化氮还原反应(总反应为N2 + 3H2O  2NH3 + 1.5O2)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合成氨的新路径。该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以大量易得的水与氮气(空气)作为反应原料,以可持续能源(太阳能,风能等)产生的电能作为能量来源,即可实现“零排放”合成氨。因此,不论是作为传统Haber-Bosch方法的潜在替代者还是作为新型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化学合成氨技术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电化学合成氨技术仍面临重大挑战,其发展严重受制于现有催化剂非常低下的选择性与活性。若要将该技术实用化,就必须同时大幅提升催化剂的选择性与活性。然而,现有研究经验与理论表明,该反应催化剂普遍面临严重的“选择性-活性”两难问题:具有理论高活性的催化剂通常会导致激烈的析氢副反应,从而表现出低的反应选择性;而可能具有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对氮的吸附又过强,导致产物难以脱附,表现出过低的反应活性。因此,为取得电催化合成氨研究进展,大幅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与活性,就必须突破现有理论,发展新型催化剂与催化体系。
北京大学 2021-04-11
钙钛矿光伏材料的生长机理原位的研究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伴随着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太阳能电池愈加凸显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无机杂化铅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后起之秀,在短短七年内,光电转换效率从3.8%迅速增长到22.1%。虽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效率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但人们对于钙钛矿材料本身的生长机理以及薄膜形貌的形成机制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而基于此的研究对钙钛矿材料的深入认知以及相应的光电器件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4-11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新型复杂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该成果建立了新型复杂桥梁结构的虚拟激励法理论,应用该理论针 对三维钢结构拱桥、自锚式悬索桥等复杂桥型进行研究,提出了适合于软土地区的地震动场、自功率谱及相干函数等模型,进行了抗震性能研究,发明了具有很强抗震性能的钢管混凝土腹杆组合箱梁,对于类似桥梁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拱桥的横向支撑钢管混凝土N型相贯节点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出往复荷载作用下不同加强形式破坏特征一致的结论,可为大跨径组合桥梁的设计与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关于虚拟现实中全向运动输入问题的研究成果
2020年IEEE Virtual Reality conference (IEEEVR)近期发布了论文录用结果,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魏海坤教授团队关于虚拟现实中全向运动输入问题的2篇研究成果被大会同时接收,并做口头报告。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2017级博士研究生王子峣,其指导老师是魏海坤教授。
东南大学 2021-01-12
用于脊柱稳定性研究的坐姿突发加载姿势干扰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稳定性研究的坐姿突发加载姿势干扰装置,包括:一底座,用以支撑干扰装置的基体;一套可调整的坐靠抵装置,用于测试者在测试中的正确的坐靠抵姿势的实现;一信号发射装置,用于实现突然加载信号的发送控制;一与信号发射装置信号连接的磁力锁装置,用于实现对测试者进行突然加载;一牵拉装置,用于将测试者与磁力锁装置连接并实现突然加载控制的拉力装置。本实用新型干扰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数据准确性高,而利于该装置进行测试的方法,采取半跪位作为起始姿势,以达到限制髋关节和下肢的代偿运动,从而为更好的研究躯干稳定肌在突发性加载下的表面肌电的影响提供准确的数据。
浙江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2 143 144
  • ...
  • 242 2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