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污泥处置方案评价的近红外和XRF快速分析系统
本系统通过建立近红外光谱和污泥含水率的关 系模型,可以快速分析污泥的含水率,实现污泥处 置方案的快速评价,分析污泥有机物的近红外吸收 光谱特征,同时采用传统方法分析污泥有机质含量, 建立污泥有机质的快速分析。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基于视觉的机械零件表面纹理特征分析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一种医学影像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医学影像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红外光源和红外热成像仪对医学影像进行一次扫描,对一次扫描图像的体数据进行图像分裂操作,得到一次图像数据;通过可见光光源和感光元件对所述医学影像进行二次扫描;对二次扫描图像的体数据进行所述图像分裂操作,得到二次图像数据;将所述一次图像数据和二次图像数据绑定,与病理数据库中已有的病理样本相比对,比对过程具体为一次图像数据互相比对,二次图像数据互相比对。
青岛大学 2021-04-13
钢中大型非金属夹杂物分析技术及应用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破坏了钢的连续性,是钢产生裂纹破坏的祸根。一般把粒径大于 50μm夹杂物称为大型夹杂物。这种夹杂物占钢中夹杂总量的 1%,但对钢质量危害最大。如何把大型夹杂物从钢中捕捉并从钢中分离出来,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原冶金部科技司于1982 年下达“钢中大型非金属夹杂物”的研究课题。大样电解是用于分析钢中大于 50μm 非金属氧化物的一种方法。本方法是由电解、淘洗、还原、磁选、分离、照相、分级等部分组成。主要设备包括:钢样电解、碳化物分离、还原设备、显微照相及分级等系统。技术特点:1、电解试样大,捕捉钢中夹杂物效率高;2、采用较低成本的电解液;3、电解槽结构便于处理阳极泥;4、采用物理方法分离碳化物,操作简便,效率稳定,夹杂物回收率高;5、采用还原好磁选方法来分离夹杂物。1985 年通过冶金部鉴定,鉴定认为:本方法在电解液、电解槽结构、淘洗设备等方面均有特色,与国外(日本)同类型分析设备相当,填补了我国的空白,1999 年获国家冶金工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钢中大型非金属夹杂物分析技术及应用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破坏了钢的连续性,是钢产生裂纹破坏的祸根。一般把粒径大于50μm夹杂物称为大型夹杂物。这种夹杂物占钢中夹杂总量的1%,但对钢质量危害最大。如何把大型夹杂物从钢中捕捉并从钢中分离出来,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原冶金部科技司于1982年下达“钢中大型非金属夹杂物”的研究课题。大样电解是用于分析钢中大于50μm非金属氧化物的一种方法。本方法是由电解、淘洗、还原、磁选、分离、照相、分级等部分组成。主要设备包括:钢样电解、碳化物分离、还原设备、显微照相及分级等系统。技术特点:1、电解试样大,捕捉钢中夹杂物效率高;2、采用较低成本的电解液;3、电解槽结构便于处理阳极泥;4、采用物理方法分离碳化物,操作简便,效率稳定,夹杂物回收率高;5、采用还原好磁选方法来分离夹杂物。 1985年通过冶金部鉴定,鉴定认为:本方法在电解液、电解槽结构、淘洗设备等方面均有特色,与国外(日本)同类型分析设备相当,填补了我国的空白,1999年获国家冶金工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应用范围:该设备主要用于分析钢包精炼、连铸中间包、铸坯钢中大型非金属夹杂物,通过分析研究各阶段钢中夹杂物来源,提出有针对性措施,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脚型三维扫描和足底压力集成测试分析系统
已有样品/n前期与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联合研制了基于激光扫描的三维脚型测量系统, 实现了三维脚型参数的采集、 脚型重构和纹理修饰等功能, 已经用了江苏省体科所的脚型调查研究, 为基于光学方法的非接触式三维脚型测量技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此外, 团队成功掌握了大面积柔性阵列压力传感器的一整套生产工艺,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大面积的足底压力感应场地系统, 所提供的高精度步态分析系统已被国内几个主要的体育大学作为日常教学训练设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R1234yf 汽车空调性能 KULI 仿真分析
R1234yf 汽车空调性能 KULI 仿真分析。利用 KULI 软件建立汽车空调系 统仿真模型,分析了 R1234yf 汽车空调系统和 R134a 系统的压缩机排气温度、制 冷量和 COP 等性能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优化,将中间换热器引入 R1234yf 系统中,分析中间换热器带来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替代的 R1234yf 系统制冷量和 COP 分别最大降低 6%和 7%,增加中间换热器后的 R1234yf 系统性能提升约 4%。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SPR生物传感器及其对DNA的检测分析
    sPR(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检测手段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样品不需要纯化、标记,并且可以实时、动态、高灵敏检测等优点,因此SPR传感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本项目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基于SPR技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    技术原理:    SPR生物传感系统利用光在全反射时入射光与金属表面的等离子发生共振的原理探测生物分子之间是否发生相互作用以及结合的动力学参数,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    工艺流程    传感器制作、敏感膜制备、光学子系统构建、测试子系统构建、分析软件开发。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系统灵敏度为9681度/RIU,分辨率为3.59×104RIU,可检测DNA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的折射率变化范围为1.00~143RIU    技术水平及用途    所开发的试验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申请专利两项:1.专利(申请)号:2004100940901:2专利(授权)号:2L2004200562763产品化后,可以用于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纳米粒径分析仪用于内毒素检测的方法
【发 明 人】彭国平;郑云枫;李红阳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粒径分析仪用于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属于细菌内毒素检测领域。该方法依据内毒素在水溶液中可团聚成纳米胶粒的特征,先制备至少三个稀释浓度的系列内毒素标准溶液,采用纳米粒径分析仪对这些标准溶液进行粒径检测,然后对检测所得的粒径数据与相应标准溶液的浓度作回归分析,建立出标准曲线,最后根据该标准曲线以及待测样品中的内毒素粒径计算出样品的内毒素含量。本发明检测速度快,不消耗检测试剂,检测成本低,可靠性高。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城市出租车运行监测分析与协同调度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9 90 91
  • ...
  • 126 1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