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NeuroSee(神思)
无
创
成瘾治疗仪
项目产品基于神经信号实时反馈技术 (Neurofeedback)、经颅电刺激(tES)两项关键技术对脑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和神经障碍)进行物理干预,实现对于人的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的改善并降低精神障碍病症。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软件,我们实时的获取大脑的脑电信号,通过我们专利技术—集群算法,可以实时的得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信号出现的时候,开始给予大脑一个微电流刺激。第三部分再实时获得完成刺激信号给一个闭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25
QFR
无
创
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
冠心病是全球致死率第一的疾病,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仅冠脉造影检查)的误诊率高达30%;目前公认的精准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为基于一次性使用压力导丝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FR),但由于FFR技术本身的繁琐和安全问题影响了它的普及,众多冠心病患者没有获得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本项目经过十余年的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突破了冠心病无创精准诊断的瓶颈,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具有独创性的成果。 1.博动医学影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地发明了基于一种耦合影像三维重建与流体力学计算的定量血流储备分数(QFR)无创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需昂贵一次性耗材、仅采用冠脉造影影像即可无创实时获得血流储备分数进行心肌缺血评估,建立了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新标准。 2.本项目已完成多项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结果表明,QFR系统提高35%临床诊断准确度,降低80%检查费用,节省90%检查时间,该检查已进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的50余家医院,开始临床应用,QFR已进入2018年《日本心血管介入治疗规范专家共识》,逐步成为各国的诊疗规范; 3.QFR系统已于2017年5月获国家食药监局特别审批为“创新医疗器械”,且于2017年4月获批欧盟CE认证,成为中国原创、全球创新的医疗器械; 目前该系统已获得14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PCT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JACC,IF=19.89)等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在美国TCT、法国EuroPCR和中国CIT等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共开展56场手术转播;临床专家一致认可该技术的临床前景,认为QFR为导管室新工具,有望成为每位冠心病患者诊断的常规检查手段。 美国TCT2017大会手术转播 QFR设备在手术室中应用 QFR设备实机 QFR技术的原理图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QFR
无
创
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冠心病是全球致死率第一的疾病,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仅冠脉造影检查)的误诊率高达30%;目前公认的精准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为基于一次性使用压力导丝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FR),但由于FFR技术本身的繁琐和安全问题影响了它的普及,众多冠心病患者没有获得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本项目经过十余年的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突破了冠心病无创精准诊断的瓶颈,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具有独创性的成果。1.博动医学影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地发明了基于一种耦合影像三维重建与流体力学计算的定量血流储备分数(QFR)无创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需昂贵一次性耗材、仅采用冠脉造影影像即可无创实时获得血流储备分数进行心肌缺血评估,建立了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新标准。2.本项目已完成多项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结果表明,QFR系统提高35%临床诊断准确度,降低80%检查费用,节省90%检查时间,该检查已进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的50余家医院,开始临床应用,QFR已进入2018年《日本心血管介入治疗规范专家共识》,逐步成为各国的诊疗规范;3.QFR系统已于2017年5月获国家食药监局特别审批为“创新医疗器械”,且于2017年4月获批欧盟CE认证,成为中国原创、全球创新的医疗器械;目前该系统已获得14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PCT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JACC,IF=19.89)等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在美国TCT、法国EuroPCR和中国CIT等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共开展56场手术转播;临床专家一致认可该技术的临床前景,认为QFR为导管室新工具,有望成为每位冠心病患者诊断的常规检查手段。美国TCT2017大会手术转播QFR设备在手术室中应用QFR设备实机QFR技术的原理图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家级计划/专项类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重大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无
创
便携式血压连续测量技术
1. 痛点问题 日常血压计主要是基于袖带充气式的血压计,该类型的血压计在测量时需要完全阻断动脉血流,经过1分钟左右的充放气时间,获取到收缩压与舒张压的信息。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阻断动脉血流会导致人体不适,不能长时间进行血压监控;血压瞬时波动可能很剧烈,比如白大褂效应;在夜间、旅途或不方便主动测量的时候,无法监测血压;测量时间较长;测量设备不便携。此外,因为该方法获取的数据是瞬时的、单点的,难以分析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的节律变化,难以在血压异常的时候进行及时预警,从而很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或其并发症的发病风险,难以在第一时间通知病人自己、家属或医生进行干预或治疗。 2. 解决方案 本成果实现了在手腕处,通过多种脉搏波波形及其相位差测量血压。本成果不需要阻断动脉血流,更加舒适、无扰;测量点都集中在手腕处,可以集成到智能手环、手表上,测量设备便捷;其中算法通过对5-10秒的脉搏波波形进行分析就可以输出血压值,实时性更强,可以做到连续监测血压。 本成果的技术特点使得用户可以在夜晚、旅途或不方便主动测量血压的时候,自动监测血压变化;适合观测血压的24小时节律变化,或更长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提供更多数据,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用药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信息,进而推动临床医学和日常连续血压监护的发展。
清华大学
2021-08-26
基于中红外光源的
无
创
血糖监测设备
糖尿病的防治及管理已成为一项世界性难题,鉴于多数患者需要长期依赖侵入式监测手段而造成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高精度、非侵入式的血糖传感技术备受期待。中红外波段的激光光源在精密激光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目前无创、高精度血糖测量的最具商业化潜力的技术方案。王枫秋教授课题组在中红外光纤激光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级的研究成果,多次被国际激光产业界主流行业杂志《LaserFocusWorld》报道,在国内较早就建立了中红外光纤激光器产业化平台。本项目拟搭建一套由可调谐中红外激光、光谱采集以及数据分析模块
南京大学
2021-04-14
可穿戴式
无
创
性迷走神经调控系统
已有样品/n心血管病患病人数2.9 亿,死亡率高居疾病死亡构成首位,自主神经失衡,尤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组成自主神经系统,两者之间相互拮抗,形成动态平衡。该项目提出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促进自主神经再平衡,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成果的先进性或独特性:1.可穿戴、无创、非药物、非手术2.更为安全、方便、有效3.
武汉大学
2021-01-12
基于差分拉曼便携动态
无
创
血糖监测仪
本成果首次创新性采用指甲上采集血糖拉曼信号,并利用双波长激发差分算法消除背景噪声,极大提升信号信噪比,实现个体病例一天血糖变化趋势监测。其中核心技术包括拉曼光谱差分算法和多重迭代反卷积算法进行血糖浓度预测,解决了利用光学方法实现无创监测血糖在低血糖浓度(4mmol/L)监测不准确的行业难题;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1、研发背景: 无创血糖动态检测技术一直是医学工程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具有挑战性的世界性难题,我国现有近1.4亿的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效的治疗方式,血糖监测是其唯一的预防及治疗方式。 解决主要问题: 解决了常规拉曼无创血糖监测背景噪声影响大,监测准确度低等问题,首次创新性采用指甲上采集血糖拉曼信号,并利用双波长激发差分算法消除背景噪声,极大提升信号信噪比,实现个体病例一天血糖变化趋势监测。其中核心技术包括拉曼光谱差分算法和多重迭代反卷积算法进行血糖浓度预测,解决了利用光学方法实现无创监测血糖在低血糖浓度(4mmol/L)监测不准确的行业难题; 创新性: 1)方法创新:实验证明在指甲上可以有效测得拉曼信号,预测正确度达到85%(GB/T 27417-2017)以上,达到国际医疗标准; 2)算法创新:在差分算法中加入特殊约束算符对信号进行约束优化,有效的抑制了噪声信号并使较弱的拉曼峰信号增强近百倍。 3)外观设计创新:自主设计一款便携式、小型化(长×宽×高=15×4×10cm),符合人体工学的无创血糖仪,用户单手即可快速完成血糖监测; 技术先进性: 首次实现了 利用差分拉曼光谱技术在指甲处实现全天动态血糖监测。对比分析国内外所检文献,属于我们首次提出。 推广应用价值: 有望解决利用传统拉曼光谱技术诸多问题,将极大促进拉曼光谱技术在动态血糖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快相应无创血糖仪的推出和市场推广。 市场前景: 我国糖尿病患者近1.4亿,未来三年无创血糖仪的市场将达到180亿元,我们按1%市场占有率来看,销售规模将超亿元。 前期应用情况: 项目的技术开发完成,工程化样机开发完成,处于大样本病例数据采集测试中。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EIS 型
无
标记病理芯片及其
检测
系统的研究
项目简介: 本成果提供了一种以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为核心、基于现代电子学的光电化学型生化分析平台,具有阵列式、光可寻址、无标 记等优点。同时,该成果作为一个测试平台,可将多种生物化学响应 过程移植于其上,具有应用灵活的优势,例如,与噬菌体展示技术结 合,将特异于转移肿瘤细胞的噬菌体固定于芯片表面,实现了对转移 乳腺癌肿瘤细胞(MDAMB231)无标记检测,如图 1 所示;与基于左 旋多巴(L-dopa)的表面仿生活化策略相结合,对免疫球蛋白(IgG) 探针固定、免疫响应进行了全程监测,并将其推广至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199)、铁蛋白(Ferritin)等四种原发性肝癌相关肿瘤 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如图 2 所示;利用新材料——氧化石墨烯(GO, graphene oxide),构建了 GO 功能化光电化学型 DNA 检测体系,实 现对 ssDNA 探针固定、及其与三种不同长度 ssDNA 杂交的无标记检 测,如图 3 所示。
南开大学
2021-04-11
EIS型
无
标记病理芯片及其
检测
系统的研究
本成果提供了一种以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为核心、基于现代电子学的光电化学型生化分析平台,具有阵列式、光可寻址、无标记等优点。同时,该成果作为一个测试平台,可将多种生物化学响应过程移植于其上,具有应用灵活的优势,例如,与噬菌体展示技术结合,将特异于转移肿瘤细胞的噬菌体固定于芯片表面,实现了对转移乳腺癌肿瘤细胞(MDAMB231)无标记检测,如图1所示;与基于左旋多巴(L-dopa)的表面仿生活化策略相结合,对免疫球蛋白(IgG)探针固定、免疫响应进行了全程监测,并将其推广至甲胎蛋白(AFP)、癌
南开大学
2021-04-14
电磁同步刺激
无
创
治疗脑功能疾病新技术的产业化
经颅磁刺激(rTMS)及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两种无创治疗脑功能疾病的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无创、简便、经济等特点,在精神科、神经科及康复科等科室的脑相关疾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现有治疗方法比较,具有疗效显著,无痛无副作用,成本低廉等显著优点,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意义。本项目实现精准定位下的同步rTMS与tDCS两种刺激方式,通过863项目在北京宣武医院的临床试验,效果明显,是国际人脑相关疾病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相关设备的研制还处在空白状态,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北京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80
1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