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小学科学资源箱磁现象资源箱
磁现象资源箱  型号:QWC1210   实验清单: 判断磁极实验    判断磁性实验 磁悬浮实验        小车磁力作用实验、 电磁铁实验
青华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小学科学资源箱电现象资源箱
电现象资源箱  型号:QWD1209 实验清单: 摩擦起电实验 简单电路实验 导体与绝缘体判断实验 电能的转化实验
青华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无砂无冒口绿色铸造技术
“无冒口铸造成套技术”根据流变铸造和液态模锻原理,对铸件生产工艺与装备进行改造,实现无冒口零缺陷铸造,旨在根除传统铸造冒口大造成巨大的材料消耗和能源浪费的行业共性问题,实现质量与效益双提高。  技术特点: 该成果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技术成熟,处于针对铸件的具体规格范围进行推广应用的阶段,可以提供工艺、工装和设备的一体化成套技术。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技术指标: 工艺出品率:由现在的60-70%左右提高到95~100%;收缩缺陷发生率:小于0.5%;综合质量:比同材质铸件稳定提高10%-20%以上。 应用范围: 其适用于铸钢件、球墨铸铁件和有色合金铸件。也适用于各种铸造轧辊,如整体铸造的铸钢和铸铁轧辊、复合浇注的铸钢和铸铁轧辊、离心铸造的各种铸钢和铸铁轧辊。 该技术适用于新建铸造厂,也适用于已有铸造厂进行工艺技术改造。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针对偏振光束与磁光材料作用下偏振态时间分辨谱的检测 系统
本发明属于偏振检测设备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针对偏振光束与 磁光材料作用下偏振态时间分辨谱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高压 脉冲发生器、火花隙、电光 Q 开关、连续激光器、飞秒激光器、聚光 透镜、第一偏振棱镜、第二偏振棱镜和偏振测量仪;连续激光器用于 产生连续激光;第一偏振棱镜用于使所述连续激光的 P 偏振光通过; 飞秒激光器产生的脉冲激光可打开电光 Q 开关,从而让所述测量光束 依次穿过电光 Q 开关、第二偏振棱镜后和磁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原位椭圆偏振测量装置
一种原位椭圆偏振测量装置,包括密封盖(100)上设置供偏振光入射与反射的入射孔(106)和反射孔(107),并在外开口处设置密封的入射透光口(108)和反射透光口(109),从而可以保持薄膜反应腔密闭状态下,在整个原子层沉积过程中随时测量薄膜厚度,并且通过光路孔的腔内开口与反应腔的进气口与出气口错开设置,使反应腔的气体流动不易进入光路孔,从而避免在光路孔内壁沉积反应物,无需复杂的定期清洗,整个测量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型混沌介质偏振信息实时探测系统
新型混沌介质偏振信息实时探测系统以场景目标光与散射光偏振特性的差异为基础,结合渥拉斯顿棱镜的分光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混沌介质偏振信息实时探测系统。偏振是独立于光强、光谱和相位之外的另一维信息,本系统考虑并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及其包含的混浊介质信息,以去除云、雨、雾霾等混浊介质的影响为目的,实现云、雨、雾霾天气条件下清晰图像的重建,保证恶劣条件下精确观测。该系统具有以下优势:² 拓展探测维度:提高探测精度:反应物质自身特性:增强环境适应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内大新年第一篇Science子刊——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沈慧团队关于金属氢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子刊发表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元素,亦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其在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分子构成、生物大分子组装、化工生产等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单个团簇中成功揭示3个“金属氢”的存在不仅深化了对含有“金属氢”纳米材料结构化学的认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为我们从多维度认识氢元素的本质提供了巨大的可能。
内蒙古大学 2025-01-17
关于强子结构理论的研究
提出了时间无依赖可用格点QCD计算的 quasi-PDFs,并发现,当动量非常大的时候quasi-PDFs可以近似为PDFs。近期,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把季向东教授的方法进行推广,提出了最一般的方法“格点散射截面”。在该方法中,保留了时间无依赖这一要求,但是与PDFs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证明因子化定理来保证。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构造出了一系列便于格点QCD计算的“格点散射截面”,并量子场论框架下严格证明了它们与PDFs之间联系的因子化定理,从而能够利用格点QCD计算得到PDFs。
北京大学 2021-04-11
26009分子间隔实验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低噪声海洋声矢量传感器
高性能低噪声海洋声/矢量传感器是一款专为海洋环境监测、海底油气资源勘探设计研发的高性能声学传感器。团队凭借丰富的海洋声/矢量传感器设计经验,提出了“材料-结构-系统”一体化闭环式设计,突破了声-电低噪声耦合技术,结合先进的电子技术与海洋声信号处理技术,创新工艺,充分发挥新一代高性能压电材料的性能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了传感器综合性能。 该传感器具有超低的自噪声,在相同测试条件下,与常规同类型传感器相比有接近15dB的信噪比提升。相关技术打破了国外同类技术封锁,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对提升我国海洋装备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传感器现已成功应用于小尺度矢量声呐、探测浮标声呐系统、海底地震仪等海洋装备。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65 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