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车载激光扫描数据的单株树木点云自动提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复杂车载激光扫描数据的单株树木自动提取方法,主要分为两大步骤:基 于聚类特征的粗分类,从车载激光扫描数居中获取可能包含树木的点聚类,称之为候选树木聚类;基于 两级体素的区域生长,从每一个候选树木聚类中提取出所包含的单株树木点云。本本发明结合树木的整 体和局部几何特征,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动识别出单株树木的种子,针对树干与树冠分别制定不同的生 长规则,分别进行生长,实现单株树木提取。同其他单株树木提取算法相比,该方法在树木数量的提取 完整度和正确率、单株树木点云的提取精度以及复杂环境下的提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提高,能够用于进 一步的树木信息提取。 
武汉大学 2021-04-13
基于激光扫描离散点强度梯度的道路标线自动化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激光扫描离散点强度梯度的道路标线自动化提取方法,包括:步骤 1,利用高程 信息与 RANSAC 法从激光点云中提取路面点集;步骤 2,采用中值滤波器对路面点集中路面点进行滤波; 步骤 3,分别计算路面点集内各路面点的强度梯度;步骤 4,根据路面点的强度梯度,采用全局聚类法 将路面点集内路面点聚类为强度梯度较大和强度梯度较小的两类路面点,将强度梯度较大的路面点作为 种子点;步骤 5,根据种子点进行标线点搜索。本发明综合利用离散点的
武汉大学 2021-04-14
基于车载激光扫描数据的路坎点自动提取及矢量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载激光扫描数据的路坎点自动提取及矢量化方法,包括:步骤 1,计算三维激 光点云数据中各激光脚点的特征;步骤 2,根据各激光脚点的特征,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将激光脚点分类为路坎点和非路坎点,所得路坎点记为初始路坎点;步骤 3,利用所有初始路坎点构建 KD 树,对各初始路坎点分别计算其方向特征;步骤 4,根据初始路坎点的方向特征,采用 KD 树对初始路坎点进类;步骤5,计算各聚类区域的特征,剔除特征不满足预设条件的聚类区域,获得路砍点提取结果。本发明了点云数据处理的自
武汉大学 2021-04-14
机载LiDAR点云与多视航空影像联合城市三维建模系统
机载LiDAR与航空影像联合城市三维建模系统(LiDARPro)主要以机载LiDAR点云及多视航空影像作为输入数据,通过点云语义分割、点云影像配准、实景三维模型重建、建筑物单体结构化模型重建、人机交互等功能模块,实现高效率、(半)自动的城市实体三维模型重建,具备全自动大测区城市建模、半自动城市高精度精细实体模型重建等多种解决方案,致力于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自动化程度,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进程。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创新性: 机载LiDAR与航空影像联合城市三维建模系统(LiDARPro)主要以机载LiDAR点云及多视航空影像作为输入数据,通过点云语义分割、点云影像配准、实景三维模型重建、建筑物单体结构化模型重建、人机交互等功能模块,实现高效率、(半)自动的城市实体三维模型重建,具备全自动大测区城市建模、半自动城市高精度精细实体模型重建等多种解决方案,致力于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自动化程度,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进程。系统主要由两部分功能模块组成:自动化模型重建模块及三维可视化交互管理系统模块。其中自动建模模块由点云影像自动配准、实景三维模型重建、点云滤波、点云分类、建筑物单体化分割、建筑物结构化模型重建等软件子模块构成。系统支持DEM、DOM、实景三维模型、建筑物LoD1至LoD3模型等多种产品生产;支持多核、多CPU、多GPU架构的任务并行化管理,支持搭建点云、影像、模型数据库,支持人机交互进行语义分割、模型编辑、纹理编辑等功能。 软件解决的关键问题: LiDAR点云与倾斜影像异源异构数据配准问题,点云影像数据难以联合应用; 单一数据源三维信息与纹理信息不全,高质量模型结果依赖高精度数据输入,导致数据获取成本昂贵、效率较低; 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重建自动化程度低,低精度自动结构化模型成果难复用,而手动模型绘制难度高、工艺繁琐; 实景三维数据制作单位高度依赖国外软件,国产化难。 先进性: 当前,国内90%以上地形级实景三维数据制作测绘单位都基于国外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而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则重度依赖全人工手动勾绘且需调用国外专业三维建模软件,模型重建学习成本极高、软件针对性不强而效率低下。 机载LiDAR与航空影像联合城市三维建模系统软件系统以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程度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重建为首要目标。软件系统具备高精度点云影像配准模块提供异源数据联合应用基础;采用LiDAR点云约束的多视影像密集匹配策略实现高精度、全覆盖三维数据输入以实现高质量实景三维模型重建;采取地面点滤波、非地面点地物分类、目标地物单体实例分割递进式流程得到建筑物等地物单体化三维数据;优化自动结构化模型重建与人工干预的结构化建模流程,无需额外依赖专业建模软件;提供针对建筑物结构化建模的模型编辑、纹理编辑模块,不达标的自动模型可复用,三维点云端、二维影像端可独立或联合编辑,具备交互友好的参照式、勾绘式、半自动编辑模式。 独占性: 系统主要搭建两条生产路线,以适应不同地域模型精度要求差异、不同应用时间响应要求。其一是以LiDAR点云为主的快速建筑物结构化模型重建,经过点云分类、建筑物实例分割、结构化模型重建等步骤构建人工地物结构化模型,并利用配准后多视影像对模型纹理映射,此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DOM、DEM、 LoD2为主的建筑物结构化模型、典型地物真实色彩点云等轻量基础数据;其二是在LiDAR点云约束下生成高精度密集匹配点云构造高质量实景三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建筑物单体三角网数据,经过模型简化抽象得到建筑物LoD3模型,此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实景三维模型、建筑物LoD3模型等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要素。 此外,软件系统支持在Windows (Win7/10)、Ubuntu (16.04/18.04/ 20.04)、国产麒麟(V4/V10)等多操作系统中运行,已阶段性实现国产化。
武汉大学 2022-08-15
可任意寻址操纵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芯片设计及可行性论证
本项目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总线工作模式可切换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芯片结构设计(发表于国际一流期刊PRB,2005),相比于美国Google公司、IBM公司、加拿大D-Wave公司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芯片而言,具有更强的纠错和避错品质,更易于实现大规模阵列集成。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总线工作模式可切换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芯片结构设计(发表于国际一流期刊PRB,2005),相比于美国Google公司、IBM公司、加拿大D-Wave公司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芯片而言,具有更强的纠错和避错品质,更易于实现大规模阵列集成。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全国产设备工艺线上,芯片电路单元核心器件-约瑟夫森结和共面波导超导谐振器的自行设计制造,在极低温环境下完成了单元器件性能的标定和检验。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一种掺杂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包括硅衬底,沉 积银纳米颗粒层,以及在银纳米颗粒结构上沉积多层分布均匀且包含 掺杂硅量子点的 SiNx 薄膜,透明导电薄膜 AZO 层以及 Si3N4 钝化层。 还公开了该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利用掺杂硅量子点-SiNx 薄膜的电 致发光特性,构成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有源层;利用掺杂可以钝化量子 点,同时掺杂硅量子点与硅衬底形成的 p-n 结增强电子空穴的辐射复 合。此外,利用银纳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LTCC/LTCF材料
特色及先进性: LTCC无源集成技术是当前倍受关注的国际研究热点和技术制高点。而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难题:研发出各种体系的高性能LTCC材料,则一直是我国在该领域科研和技术水平的短板所在。目前国内LTCC研发企业和研究所采用的高性能LTCC材料主要都依赖于进口,严重限制了我国LTCC产业的发展。本成果基于在LTCC材料和器件领域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平台条件,研发出多款系列话的LTCC/LTCF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基于LTCC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无源集成器件或组件中,有利于实现无源器件/组件的片式化、小型化和集成化。 本成果研究材料的特色是能实现900℃低温烧结,材料性能可根据需要在很宽范围内调节,与LTCC工艺兼容。 主要技术指标: ? LTCC微波介质材料: ? 烧结温度:900℃ ? 介电常数:6.5;10;20;25(可微调) ? Qf:≥50000GHz ? τf = ±30 ppm/°C ? LTCF材料 ? 烧结温度: 900℃ ? 磁导率:15~500(可调) ? 其它性能可根据需要定制 为产业解决问题及取得效果: 以上研发材料可协助LTCC生产/研发企业解决核心材料的研发难题,实现LTCC核心材料的自主研发,降低LTCC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研发LTCC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功能性相变材料
该项目经过课题组多年研究,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分子自组装及纳米技术,研发出一系列具有相变蓄冷、储热功能的新型复合材料。所生产出的产品经用户试用,获得好评。 课题组所研发的相变材料是在低温下为柔软的膏状,在高温下为液态的材料。这类材料在相转变前后可吸收或释放大量相变潜热。可用相变材料开发制冷或制热的物质。
北京大学 2021-02-01
航空摩擦片材料
采用高纯超细Cu粉和AiO3粉等为原料,通过模压成型获得毛坯,将该毛坯与45钢基体通过一体化烧结工艺,实现一次加热完成烧结和扩散焊接,制备航空摩擦材料(无人机舱门开闭摩擦材料)。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5-04
胶原纤维吸附材料
成果描述:70%的中草药中含有单宁(又称鞣质)。它们的负面作用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中药制剂浑浊沉淀,降低其药效和品质,如单宁是影响丹参注射液澄明度的主要因素;二是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目前除去药用植物中单宁的方法在除去单宁的同时,大量的有效成分也同时被除去;有些方法还将引入其他杂质,使产品的质量降低。因此,中药制剂中单宁的选择性去除是中药制剂工艺过程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由家畜动物皮制备的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对单宁的吸附具有专一性,而对低分子酚类化合物及其它非单宁成分的吸附量非常低。而且,通过化学改性还能进一步调控其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从而制备出了系列的适合于不同应用领域和范围的单宁吸附材料。将所制备的吸附材料用于单宁和与其结构最相似的中药有效成分(各种黄酮、异黄酮类化合物及黄岑甙、绿原酸等)的吸附时,单宁的吸附率为100%,而有效成分的吸附率<5%,大大超过国内外已到达的水平。 胶原纤维吸附材料无毒、纯天然,在国内外具有领先和独创性,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对单宁的吸附与分离”,专利号:ZL021341737)。市场前景分析:中草药提取物和制剂中鞣质的高选择性去除,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如黄酮、有机酸和生物碱等的分离纯化。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单宁的吸附率为100%,而有效成分的吸附率<5%,大大超过国内外已到达的水平。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224 22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