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汽车6挡自适应自动变速器
汽车自适应自动变速器(AAT)是一个集感知车辆行驶工况和道路路况,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 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纯机械自适应自动变速综合系统。AAT具有一定人的智慧,能自动感知和认知驾驶 员的意图和意识(加速、减速、匀速、转弯、制动、停车等),发动机工况信息(负荷和转速),道路及行 驶工况的相关信息(上坡、下坡、平路、载重、顺风、逆风),实时快速自适应随行驶阻力大小变化自适应 换挡变速,并同步动态决策与规划控制发动机功率目标(负荷和转速),实现驱动力矩与综合行驶阻力自动 平衡和力的闭环和谐控制。AAT技术完全自主开发,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与 现有自动变速器相比,AAT节能可达20~ 27%以上,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使用成本和保养成本也具有极 大的优势。 AAT首次在车辆工程领域开创了以人的意识和意图为优先的"多参数”控制策略和方法先河;提岀了全 新概念的《牵引力-行驶阻力自适应传动传感智慧平衡控制》理论,实现了人、军、路和行驶阻力/运行负荷 的和谐统一;保证了机械自适应控制动力系统能量的产生、高效转换和精确传递;实现了机械自适应与 ECU协调控制发动机转矩和负荷的创举;实现了驱动力矩与综合行驶阻力力的闭环和谐控制。因此,被称为 棚戒同领域的革命,被称为“领跑“世界的技术. 超越时代的AAT : —个充满创新的概念独有的全新概念的牵引力-行驶阻力自适应传动传感智慧平衡控制 理论;独有的集感知车辆行驶工况和道路路况、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控制 系统; 独有的勿需任何控制的自适应自动变速换档功能;独有的精准、敏柔、平顺的自适应换挡品质;独有的 优越的起动性能和良好的加速性能;独有的特宽高效率平台、特大扭矩功能,全工况、满负荷高效率行驶功 能;独有的具有自学习、自校对、自检测、自修正功能;独有的纯机械自适应换挡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廉,性能可靠,维修方便。
西南大学 2021-04-13
单盘半环面型无级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盘半环面型无级变速器,旨在提供一种效率更高、易于加工制造、调速控制方便、运行工况改善、稳定可靠的无级变速器。其技术要点是:输入轴齿轮与加载凸轮齿轮啮合,加载凸轮齿轮安装在两个对称放置的输入盘的中间,动力由四个传动滚轮分别将动力传递给啮合的锥齿轮,再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将动力直接输出,在单条传动路线上只经过一次牵引传动来实现无级变速动力传递;传动滚轮的摆动角度通过蜗轮蜗杆组来调节。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功率汽车以及工程机械等需要使用大功率无级变速器的场所。
四川大学 2016-10-20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
AMT(机械自动变速器)在传统固定轴式手动变速器和干式离合器基础上应用自动变速理论和电子控制技术,通过电控单元控制执行机构实现自动换档,具有传动效率高、油耗低、经济性好等诸多优点。AMT正在成为自动变速器的最新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小排量的经济性轿车更是如此。据预测,到2008年欧洲50%的机械变速器将被AMT所取代。北航从1996年开始着手AMT的研制,AMT样车试验已经超过4万公里,具备了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TX系列前驱自动变速器解剖教具
★ 配套台架操作使用说明与实训课题的实训指导书; ★ 经高温烤漆处理,带万向脚滚轮台架,便于移动教学。
芜湖中方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适用于工程机械的定轴式动力换档变速箱
成果描述: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所用变速箱大多为传统的行星式变速箱,有二进一退共三个档位,与这种变速箱配套的液力变矩器为四元件液力变矩器。这种传动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但传动效率低,油耗大。 我们开发的定轴式多档位动力换档变速器具有九个档位,前进六个档,后退三个档,可以根据需要变为前五后三或前四后三等形式。该变速箱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多片式摩擦离合器为换档元件,电液先导控制换档,换档时不需切断发动机动力,换档快捷平顺;与三元件液力变矩器配套,系统传动效率高,能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轴降可根据需要改变,输出轴两端可以直接输出动力,不需要分动箱;可直接在箱体上设置取力口;易于实现系列化。该种变速箱可广泛应用于装载机、平地机、铲运机、挖掘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市场前景分析:该产品广泛应用于装载机、平地机、铲运机、挖掘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其市场前景广阔。定轴式多档位动力换档变速器和单级单相三元件液力变矩器组合的传动形式是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国内老式传动系统将逐渐淘汰。目前,各大主机厂所用的该类型变速箱以进口为主。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档位:前六后三、前五后三、前四后三。 传动比:0.65—5.4等比分配。 功率:150hp—220hp 轴降:400mm、500mm、550mm 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1
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的通知(第二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赛主办单位、牵头单位,学会各分支机构,有关高校: 根据《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高学会〔2025〕12号)及《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的通知(第一轮)》要求,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全国赛现场评审定于2025年8月16-19日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同期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交流活动(以下简称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5年8月16-19日(16日报到) 地点: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东路8-9号院 二、整体安排 三、参加人员 (一)入围全国赛588个参赛课程的主讲教师和大赛官方网站报名信息中的团队成员(每个团队限1人随行);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赛(以下简称省赛)领队(各赛区不超过2名); (三)各赛区主办单位、牵头单位负责人(各赛区不超过5名); (四)大赛组织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纪律与监督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 (五)参加系列活动、比赛观摩人员。 四、比赛组别 全国现场评审按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以及参赛主讲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或任职高校主管部门归属分组,并根据参赛课程数共分27个组,各参赛教师的场次与赛序通过抽签确定。 五、材料报送及准备 (一)现场汇报课件提交 8月11日17:00前,参赛主讲教师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提交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课件(课件不超过400M,命名形式为“参赛组别(按大赛官方网站显示组别)+作品编号+课程名称”,格式应为.PPT或.PPTX,版本为Microsoft Office 2021,全屏显示比例16:9)。提交的汇报课件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单位等相关个人信息(产教融合赛道行业企业信息不做硬性要求),提交时间截止后不可更改。 (二)准赛证打印 8月13-15日,参赛主讲教师在大赛官方网站查询所在组别并下载打印准赛证(含随行团队教师成员信息),请妥善保管。 六、比赛流程及相关要求 (一)参赛场次抽签与模拟 1. 参赛场次抽签(线上) 时间:8月17日09:00-12:00 方式:参赛主讲教师登录大赛官方网站进行随机抽签,确定大赛的场次。逾期未参与抽签者,将由系统自动分配场次,参赛主讲教师可于当天13:00后登录大赛官方网站查看所分配的场次。 2. 现场模拟 时间:8月17日09:00-14:00(具体时段安排详见报到时发放的《大赛活动手册》) 方式:赛场测试多媒体设备、熟悉场地 说明:赛场为长方形教室,讲台区配有86寸触屏一体机,教室采用粉笔书写黑板。汇报时使用的电脑操作系统为Windows10专业版,Office版本为Microsoft Office 2021,翻页器品牌为:得力(deli),型号2801。赛场及翻页笔示意图详见附件2。现场模拟期间不得修改PPT内容。 (二)比赛当日抽签与签到 8月18日全天为比赛日,依据各组参赛教师(团队)数,分不同场次。8月18日各场次的正式比赛开始时间分别为08:00、10:10、13:40、15:50、19:00。每一场次参赛教师(团队)需要在该场次正式比赛开始前30分钟到场检录,随后进行签到、赛序抽签及候场。 签到时须持身份证、准赛证,佩戴参赛证(胸卡),如有随行团队成员,须与参赛主讲教师同时签到方可进入赛场。参赛教师需在规定的检录时间准时到场,若正式比赛时段开始前15分钟未能完成检录,原则上视为弃赛。例如,08:00比赛,需07:30开始检录,07:45未完成检录的原则上视为弃赛。 (三)全国赛现场评审内容与要求 全国赛现场评审内容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必须由参赛主讲教师本人汇报,随行团队教师成员可联合汇报,原则上不得携带教具入场汇报,汇报总时长不超过12分钟。汇报后评审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汇报和提问交流环节均不得泄露参赛教师(团队)姓名及所在单位等相关信息(产教融合赛道行业企业信息不做硬性要求)。 七、奖项设置 (一)个人(团队)奖 依据大赛通知实施方案,本次大赛全国赛个人(团队)奖,原则上按15%、35%、50%的比例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优秀组织奖 对大赛开展过程中教师参与度高、大赛成绩突出、影响力大的赛区组织单位和参赛高校,授予“优秀组织奖”。 八、领队相关工作 (一)领队信息报送 8月7日17:00前,各赛区牵头高校负责将本省(区、市、兵团)推选的全国赛现场评审阶段领队(限2名)的相关信息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报送,省赛管理员登录账号后,在“大赛管理——领队上报”模块添加领队。领队住宿酒店由大赛组委会统一按赛区安排。 (二)领队负责事宜 1. 报到、住宿信息确认 通知并确认本赛区参赛主讲教师、随行团队成员等在8月7日17:00前完成大赛官方网站或小程序上的参赛、住宿信息填报。 于8月16日在入住酒店报到处统一为本赛区参赛教师(团队)报到、领取并发放相关材料。 2. 参加赛前领队会议 组委会将于8月17日召开领队会议,各赛区领队须准时参会,明确赛程与注意事项。 3. 做好联络、协调工作 负责本赛区参赛教师(团队)在全国赛现场评审阶段的联络、协调等工作,确保比赛有序开展。 4. 组织参赛教师(团队)参加总结交流大会暨闭幕式 负责组织本赛区参赛教师(团队)准时参加8月19日的总结交流大会暨闭幕式。 九、报名及报到 (一)参赛主讲教师及随行团队成员 8月7日17:00前,参赛主讲教师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报送参赛信息。一位主讲教师最多可带全国赛申报书中的一位随行团队成员(产教融合赛道建议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现场参赛。各赛区管理员可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查看本赛区参赛教师、随行团队成员的报名信息。 报到时间:8月16日09:00-21:00 报到地点:所在住宿酒店 报到方式:赛区领队统一报到 (二)系列活动及比赛观摩人员 参加系列活动及比赛观摩,请于8月7日17:00前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同时可选择组委会推荐酒店。 报到时间:8月16日09:00-21:00 报到地点:指定酒店,具体安排见附件3 报到方式:自行报到并领取材料 (三)赛区嘉宾 各赛区牵头高校负责邀请本省(区、市、兵团)主办单位、牵头高校负责人(不超过5名),并在8月7日17:00前将嘉宾相关信息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报送,省赛管理员登录账号后,在“大赛管理——嘉宾上报”模块添加。嘉宾住宿酒店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 十、系列活动及比赛观摩 (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交流活动 大赛围绕智慧教育、素质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等内容举办系列活动,助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提升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参加系列活动人员凭胸牌进入会场。因会场容量有限,本次报名按照“先报先得,报满为止”的原则进行自由报名,每人可选一项系列活动,具体安排见附件1。 (二)观摩比赛 领队和比赛观摩人员凭胸牌进入观摩室。参赛教师(含随行团队成员)需在完赛后,方可进入观摩室。观摩室仅直播参赛教师创新汇报环节(12分钟),不直播提问交流环节(8分钟)。观摩时不可录音、摄像和拍照。观摩室容量有限,请根据比赛时段和实际满员程度,合理选择观摩场次。 十一、后勤保障 (一)住宿安排 大赛组委会提供推荐酒店。领队和参赛教师按赛区入住推荐的18家酒店,系列活动及观摩人员自选推荐酒店,赛区嘉宾入住推荐酒店,住宿费用自理,推荐线上支付。酒店信息详见附件3。大赛组委会为入住推荐酒店的人员提供交通等会议服务。如自行预订酒店,请在北京昊天假日酒店(地址:北京房山区良乡拱辰北大街1号)报到点领取资料。 (二)住宿信息填报 请于8月7日17:00前预订酒店,其中参赛主讲教师可通过大赛官网,在个人中心“随行团队成员上报和住宿酒店预订”模块预订酒店。参加系列活动及比赛观摩等人员扫描本文件第九部分“报名及报到”二维码,通过“系列活动、观摩人员报名和住宿预订”模块,完成信息填报和酒店预订。 (三)车辆安排 大赛组委会为参赛教师、领队以及参加系列活动人员提供指定酒店、赛场、食堂之间定时定点的摆渡车,大赛期间,校内各点安排循环车辆(具体安排详见现场发放的《大赛活动手册》)。全国赛期间,原则上乘坐大赛摆渡车进入校园。 十二、大赛官方网站 网址:nticct.cahe.edu.cn 十三、其他事项 (一)参赛教师(团队)应主动联系各赛区领队,做好赛前各项准备工作; (二)所有提交的参赛材料须保证原创性、真实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团队)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如发现造假,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三)未尽事宜,将通过大赛官网、领队微信群和其他渠道进行发布。 十四、联系方式 (一)北京理工大学 联系人:蒋旻炜、孙锦茹 联系电话:010-68913023 (二)大赛官方网站技术支持 联系人:宁立霞、靳盼利、孔  岑 联系电话:15010870307、18911601757、18396834320 (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联系人:光  昊、薛晓婧 联系电话:010-82289129 附件:1.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交流活动安排 2. 赛场及翻页笔示意图 3. 推荐酒店信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年8月1日 点击下载通知文件: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的通知(第二轮)
云上高博会 2025-08-04
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及其实验台的开发与研制
1.TCU 的开发制作 开发设计与制作了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TCU)的软硬件系统,包括设计与制作 了其外围电路。 2.半实物仿真实验台的开发制作 实验台主要用于 TCU 软硬件的设计与调试及换档规律的评价等,它包括仿真试验台 软件设计和硬件制作两部分。在试验过程中可将 TCU 接入仿真环路系统中,通过友好的 交互界面,用户只要进行简单的输入参数设置,即可进行实时的自动变速器仿真试验, 包括一些极端行驶工况。 3.自主开发 TCU 的实车试验 自主开发的 TCU 在半实物仿真实验台上调试结束后,进一步进行实车试验。下图为 用自主开发的 TCU 装在 SANTANA2000 上,由国家机动车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在国际赛 车场进行严格的动力性与经济性的测试,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同济大学 2021-04-13
微型汽车变速器系列试验台
Ø  成果简介:本系列试验台采用同步带传动,传动精度高。不需要增速箱,噪音低。试验台采用了最高转速为6000r/min的变频电机、计算机控制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自动换挡系统、恒温和电气机械加载等先进技术,试验台可实现手动控制和计算机的程序控制,试验台的测试精度高。变速器静扭试验台的扭矩范围为输入扭矩0~1000Nm,输出扭矩0~4200Nm,扭矩和扭转角的测试精度分别为±0.5%和±0.112°。变速器齿轮寿命试验台的转速范围为1100~4400r/min,扭矩范围为0~100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微型汽车变速器系列试验台
本系列试验台采用同步带传动,传动精度高。不需要增速箱,噪音低。试验台采用了最高转速为6000r/min的变频电机、计算机控制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自动换挡系统、恒温和电气机械加载等先进技术,试验台可实现手动控制和计算机的程序控制,试验台的测试精度高。变速器静扭试验台的扭矩范围为输入扭矩0~1000Nm,输出扭矩0~4200Nm,扭矩和扭转角的测试精度分别为±0.5%和±0.112°。变速器齿轮寿命试验台的转速范围为1100~4400r/min,扭矩范围为0~100Nm,扭矩和转速的测试精度分别为±0.5%和±2r/min,具有恒温控制,实现设定温度±5°C恒定。变速器性能试验台的转速范围为120~6000r/min,扭矩范围为0~175Nm,动力和测功装置的转速和扭矩可无级调节;扭矩和转速的测试精度分别为±0.5%和±2r/min,具有恒温控制,实现设定温度±2°C恒定。变速器同步器性能和寿命试验台的转速范围为550~2200r/min,扭矩范围为0~50Nm,动力和测功装置的转速和扭矩可无级调节;扭矩和转速的测试精度为±0.5%和±5r/min,换挡力为±1%,具有恒温控制,实现设定温度±5°C恒定。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TX系列变速器拆装翻转实训台
★ 适用于各类院校汽车专业学员实操技能的培训考核; ★ 可对自动变速器进行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认识实训; ★ 可对自动变速器进行拆卸和装配实训,学员可在拆装台架上进行自动变速器拆装和修理实操,拆装中自动变速器可做轴向任何角度翻转和静止; ★ 满足自动变速器解体、装复、调试、检验全过程的要求; ★ 配套台架操作使用说明与实训课题的实训指导书; ★ 经高温烤漆处理,带万向脚滚轮台架,便于移动教学; ★ 外形尺寸:1000×590×1100mm
芜湖中方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