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无线调频广播
产品详细介绍一、无线调频广播概述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的传播工具。从传播手段看,广播分两大类:①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为无线电广播;②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为有线广播。从传播媒介看,广播也可分为两大类:①仅仅传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②传送声音、图像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在新闻传播领域,广播电视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和广泛性超过其他任何大众传媒。广播也有其短处:稍纵即逝;顺序收听收看;接收装置价格较高。(北京海特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hyteway.com  010-86891733)     无线电广播所传递的信息是语言和音乐。语言和音乐的频率很低,通常在20~20 000 Hz的范围内。实际上,天线能够有效地将信号辐射出去,要求其长度与信号的波长成一定的关系为L=λ/4,λ/2,λ。低频无线电波如果直接向外发射,需要足够长的天线,而且能量损耗也很大。例如,对于1000 Hz的语音信号,如果用74天线直接辐射,相应的天线尺寸应为75 km。因此,实际上音频信号是不能直接由天线来发射的。所以,无线电广播要借助高频电磁波才能把低频信号携带到空间中去。无线电广播利用高频的无线电波作为“运输工具”,首先把所需传送的音频信号“装载”到高频信号上,然后再由发射天线发送出去。     为了有效地实现音频信号的无线传送,在发射端需要将信号“装载”在载波上。在接收端,需要将信号从载波上“卸载”下来。这一过程称为调制与解调。能够携带低频信号的等幅高频电磁波称为载波。载波的频率称为载频。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中一个频率是640 kHz,这个频率指的就是载频。   日前无线电广播可分为两大类,即调频广播(FM)和调幅广播(AM)。   调幅广播是用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值来装载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即用音频信号来调制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值,从而使原为等幅的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的幅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a)所示。幅值被音频信号调制过的高频载波信号称为己调幅信号,简称为调幅信号。 调频广播是用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装载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即用音频信号来调制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从而使原为等幅的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幅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下图 (b)所示。频率被音频信号调制过的高频载波信号称为已调频信号,简称调频信号。调幅信号和调频信号统称为己调制信号,或简称为已调信号。     从调幅和调频广播的频率范围可以看出,无线调幅广播所用的波长较长,其特点是传播距离远,覆盖面积大,接收机的电路也比较简单,价格便宜。缺点是所能传输的音频频带较窄,音质较差,从而不宜传输高质量的音乐节目,并且其抗干扰能力较差。而无线调频广播所能传输的音频频带较宽,宜于传输高保真的音乐节目,并且它的抗干扰能力较强。但由于无线调频广播工作于超短波波段,其缺点是传播距离短,覆盖范围小,且易于被高大建筑物等所阻挡。 二、无线调频广播发展历程     1912年阿姆斯特朗发明的超外差接收方法,为现代无线电接收技术奠定了基础。     1933年阿姆斯特朗发明的频率调制方法,开创了崭新的高质量通信方式棗无线调频广播,开始了高保真优质广播的新时代。     1937年里布斯发明的脉冲编码调制(PCM)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欧洲各国都把注意力集中于无线电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但是,美国除了在军事上广泛应用无线电技术外,对调频技术的推广也给予足够的重视。1941年元旦,美国25家调频电台同时开业,在世界上首先开始了无线调频广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无线调频技术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无线调频广播的优点更加明显。50年代,许多国家,特别是很多欧洲国家陆续建立起无线调频广播电台,从此,广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保真时代。     60年代,无线调频广播得到迅速的发展。1961年6月1日,无线调频立体声广播正式开播,60年代中期得到飞速的发展。从70年代后期开始,有些国家开始研究立体感更强的无线调频立体声广播,如四声道全景声广播和立体环绕声广播等。     21世纪末,随着无线调频广播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以及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单片机技术的民用化进程加速,无线调频广播逐步应用到学校、农村、工厂、小区、医院、矿区、旅游景区等场所,作为教学工具、应急广播工具、智能管理工具、安全广播工具等使用,同时无线调频广播的功能也大大提高,可以实现点对点、分组、统一、定时自动广播等。 三、无线调频广播组成     从功能角度来讲,无线调频广播由音频部分、控制部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四个单元组成,下面对各个单元的功能和架构做简要分析。     3.1音频部分:为无线调频广播提供播放音频节目源,一般是为适应不同介质、不同格式音频播放选择模拟、数字音源混合模式。模拟音源指DVD、卡座、数字调谐器、MP3播放器等,数字音源指由数字智能播控主机播出的存储在其硬盘中的数字格式音频。模拟、数字音频均输入调音台,对声音进行修饰、调节、混合后输出到发射部分。     3.2控制部分:为无线调频广播和核心技术部分,从实用角度来说,分为主控智能控制部分和接收终端智能控制部分。主控智能控制部分指通过智能广播软件可以实现数字智能播控主机每天自动开关,能够根据播音需要以周为单位设置定时播放列表,使无线调频广播系统能够按照人的编排设计自动完成广播任务,自动打开和关闭外部播音设备电源。接收终端智能控制部分指无线调频广播系统接收设备如:室内调频音箱、室外调频音柱、调频收扩音机、多功能调频接收控制器以及所连接定压功放等能够按照所设定的定时播放列表智能开启和关闭,不需专职操作,实现单点、分组或统一定时寻址广播。     3.3发射部分:将音频和控制信号调制到FM频段(70-87MHz,88-108MHz)并激励放大转换成电磁信号发射到空中。主要由调频广播发射机、发射天线、馈线、避雷系统所构成。智能编码控制器由两个作用:一是将音频信号调制到70-87MHz/88-108MHzFM调频载波;二是将数字智能播控主机输出的RS-232控制信号调制到音频所调制频点的SCA副载波上,输出到调频广播发射机。调频广播发射机将音频和控制信号进行同步激励放大输出高频电流,经由馈线传输到发射天线转变成交变电磁场,通过空气循次将广播信号和控制信号定向/全向覆盖到待接收区域。     3.4接收部分:为无线调频广播的终端播放部分,实现方式为调频直接接收、调频转定压接收、调频转定阻接收三种模式。调频直接接收指在室内场合用室内调频音箱接收播放。调频转定压接收由二种方式,一种是用调频收扩机接收,并输出定压功率信号,输出给吸顶喇叭、壁挂喇叭、防水音柱或草坪音箱收听;二种是用多功能调频接收控制器接收输出音频到定压功放,再输出功率信号给吸顶喇叭、壁挂喇叭、防水音柱或草坪音箱收听,多功能调频接收控制器可以根据定时播放列表自动控制定压功放电源,也可人为打开定压功放电源进行二级音频信号插播广播。调频转定阻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农村广播,通过调频收扩音机接收无线调频广播信号,输出给号角喇叭/高音喇叭收听。 四、无线调频广播功能     维持秩序:系统具备传统定压式广播的基本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定时自动播放音频节目维持秩序。     背景音乐:能够根据需要播放轻音乐、歌曲、管理信息等,可以作为学校、小区、工厂等背景音乐播放。     无线传输: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通过调频调制并功率放大发射,采用电磁相生的原理无线传输,节省了系统成本,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寻址广播:系统具备寻址广播功能,可通过软件自动或手动控制每个调频接收设备的接收状态。还可以将接收设备随意编排分组,通过软件控制自动或手动播放。     统一广播: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统一广播,所有的音箱播放同一个节目。     应急广播:遇到紧急情况,可对播放设备(调频音箱/其他调频接收设备)进行任意组合应急广播疏散的功能。 五、无线调频广播特点     节目多样:系统可兼容DVD、MIDI、电脑、收音头、留声机(戏校使用比较多)等各种节目播放设备,满足现行格式音频的播放。     自动播放:支持播放曲目以周为单位进行定时播放编排,系统能够根据编排程式按时自动播放曲目,自动管理播放终端状态。     管理自主:系统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有机融合,完全实现了播放、外设以及终端管理的自主性,节省了人力物力。     无线传输:采用调频载波调制音频和控制信号的方式,将音频和控制信号搭载到一个FM高频载波上,大大提高传输资源利用率。     多元收听:系统支持多元接听方式,可以用调频音箱直接收听,也可以通过调频收转器将信号解调再功率放大用吸顶喇叭、壁挂音箱、室外音柱或造型音箱收听。     随意扩展:接收终端能够正常播放曲目的要求有两个,一是具备系统供电要求,二是具备信号接收场强要求。所以,扩展终端不用再重新铺设电缆或更换功率放大器,在满足场强要求的基础上从同轴网络中任意接驳就可以了。 六、无线调频广播优越性     6.1无线调频广播实用性     海特伟业无线智能调频广播系统不但具有许多传统定压广播所不具备的功能,以及切合现代化广播要求的特点,还有着如下的实用性:     任意组合广播:接收终端随意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定时/手动广播。     统一广播集中开会:可以集中统一广播,也可进行二、三插播广播。     智能播放集中管理:广播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可对各种应用进行集中控制管理。     兼容多种音源播放:可播放FM、光盘、磁带、WAV等多种格式音频。     6.2无线调频广播稳定性     调频广播作为广播的传输方式,在我国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现在把它拿来应用的到工厂广播方面,其稳定性、可靠性不容置疑,海特伟业无线智能调频广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音频信号调制解调方面:音频信号调制器应用PLL锁相环技术,将调制频率的相位锁定,避免调制频率产生漂移现象发生;接收端采用晶体振荡稳定频率的技术,将接收频率稳定在需要的频率上,使接收频率准确、稳定、可靠。     控制信号调制传输方面:将无线智能调频广播的控制信号调制在音频频率的SCA闲置副载波上,最大限度确保其不受干扰,稳定可靠传输。     6.3无线调频广播经济性     海特伟业无线调频广播系统切实解决了现行农村、学校、小区、公园、旅游景区等环境对广播的诸多新的需求,在满足其各种功能性要求与实用性要求的基础上,在某种角度上还具有其他系统所不具备的经济性。     布线角度:智能广播与控制信号共用同一频率,两者在传输上合二为一,节省了无线频率资源。     施工角度:建设该广播系统,不用铺设信号线缆,只需就近铺设电源线即可,施工难度大大降低,施工周期可缩短三分之二。     管理角度:系统在播放、管理、控制上均实现了自主性,使得系统不用专人负责,定点儿播放,不但节省了系统运行所需人力资源,还大大提高了广播的安全性、准时性、可靠性。     维护角度:广播信号与控制信号采用无线传输,传输方面不需要维护,仅维护系统设备即可。     扩容角度:系统扩容终端接收设备,不用更换功率放大器,不用重新铺设电缆,在信号接收门限内直接添加终端就可以。 七、无线调频广播应用     随着无线调频广播技术的成熟、功能的日益强大,已经被用于校园、农村、公园、小区、工厂、应急、旅游景区等多种场所。  
北京海特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无线遥测仪
产品详细介绍   TST5925无线遥测应变仪采用Wi-Fi无线传输技术,可靠传输距离约200m。每个采集模块4通道或6通道,内置完善的信号适调、电压放大、自动平衡、数据采集和智能锂电池等组成的硬件系统,加上功能丰富的软件可完成单模块所有通道数据同步采集、同步处理、实时显示、实时存盘。每台计算机可同时控制32个采集模块;半桥或全桥接入方式,供桥电压2V,遥控自动平衡。多档低通滤波器程控切换,多档满度值程控切换。24位A/D,单通道工作最高采样频率为8kHz;多模块同时工作时,每通道最高采样频率为2kHz(四通道)或1kHz(六通道)。可选用强磁吸盘的安装方式,安装和卸载更加方便。可选配GPS同步时钟接收单元,实现多个采集模块同步采样。智能管理可充电锂电池组供电,可连续工作8小时(可选)。功能丰富的控制分析软件可完成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试验报告的生成。技术指标1.通道数:每个采集模块4通道或6通道;2.放大器输入特性:  2.1 输入方式: 双端平衡差动输入;  2.2 输入阻抗: 10MΩ+10MΩ;  2.3 输入保护: 当输入电平超过±5V时, 放大器实行全保护;3.满度值: ±3000με;4.系统不确定度不大于0.5%±3με;5.线性度: 满度的0.1%;6.频带宽度: DC~500Hz;7.噪声: 不大于2μVRMS(输入短路, 在最大增益和最大带宽时折合至输入端) ;8.共模抑制(CMR): 不小于100dB;9.共模电压(DC或AC峰值): 小于±3V;10.漂移:   10.1 时间漂移: 小于3μV/1小时 (输入短路, 预热30分钟后, 恒温时折算至输入端) ;  10.2 温度漂移: 小于1μV/℃(在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输入短路时折算至输入端) ;11.供桥电压:  11.1供桥电压:2V±0.1%;  11.2供桥电压精度: 0.1%;  11.3供桥电压稳定度: 小于0.05%;  11.4供桥电压最大输出电流: 50mA;12.桥路类型:半桥、全桥;13.自动平衡范围:±10000με(R=120Ω,K=2.0时应变计阻值的±1%);14.连续采样频率: 14.1每个模块单通道工作时,采样频率:8kHz、5kHz、2kHz、1kHz、500Hz、200Hz、100Hz、50Hz、20Hz、10Hz; 14.2多模块同时工作时,4通道模块最高采样频率:2kHz、1kHz、500Hz、200Hz、100Hz、50Hz、20Hz、10Hz;14.3多模块同时工作时,6通道模块最高采样频率:1kHz、500Hz、200Hz、100Hz、50Hz、20Hz、10Hz;15.A/D分辨率:24位;16.同步方式:GPS同步信号17.通讯接口:Wi-Fi无线网络接口;18.通讯距离:在视距情况下,可靠传输距离约200m;19采集模块功率:工作时功率约3W;20.内置锂电池容量:标称值为7.2V,3600mA;21.采集模块连续工作时间:约6小时(可选);22.充电器:  22.1输入电压:AC 220V(±10%), 50Hz(±2%);  22.2充电电压:DC 8.4V , 1A;23.电磁兼容试验符合A类指标24.使用环境:适用于GB6587.1-86-Ⅱ组条件25.采集模块尺寸: 122mm(长)×102mm(宽)×31mm(高); 26.采集模块自重:约1kg。产品应用:该系统适用于需要远距离进行数据传输的工程测量,同时该系统体积小,安装卸载非常方便。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无线应变仪
产品详细介绍   TST3821无线应变仪系统采用ZigBee无线传输技术。智能化的巡回数据采集系统,可快速、精准测量大型结构、模型及材料力学试验中多点的静态应变应力,配接相应传感器还可对力、压力、扭矩、位移等物理量进行测量。内置完善的供桥电压、电压放大、自动平衡、数据采集和智能锂电池等组成的硬件系统,加上功能丰富的软件可完成数据同步采集、同步处理、实时显示、实时存盘。硬件特点每台计算机可同时控制32个采集模块(256测点);独立化模块设计,模块间通讯距离可达500m;ZigBee无线网络,保证每个模块即为一个路由点,路由通讯接力保证可靠远距离数据传输;1秒内完成所有测点的采样,遥控自动平衡;根据测量方案,完成全桥、半桥、1/4桥状态的静态应变应力的多点巡回检测;可与各种桥式传感器配合,完成压力、力、荷重、位移等物理量的多点巡回检测;对输出电压小于20mV的电压信号进行巡回检测,分辨率可达1μV;智能管理可充电锂电池组供电,可连续工作8小时(可选);测点切换采用进口高性能光继电器,切换速度更快、更稳定;可选用强磁吸盘的安装方式,安装和卸载更加方便;平衡指示灯可指示每个测点的平衡状态,方便现场查看测点状况。技术指标1.测量点数:    1.1 每个采集模块可测8个测点   1.2 每台计算机可控制32个采集模块(即256个测点)2.无线通讯距离:在可视距情况下,可靠传输距离200m,无线级联,自动组网,任一模块可根据需要,自动配置成路由中继,传输距离更远。3.采样频率:1Hz4.A/D分辨率:24位5.最高分辨率: 1με6.通讯接口:Zigbee无线接口7.测量应变范围:±19999με8.自动平衡范围: ±15000με(R=120Ω,K=2.0时应变计阻值的±1.5%)9.应变计电阻值范围:50~10000Ω任意设定10.应变计灵敏度系数: 1.0~3.0自动修正11.长导线电阻修正范围: 0.0~100Ω12.系统准确度: 0.5级(不大于0.5%±3με)13.零漂: ≤±3με/4h14.供桥电压: DC 2V±0.05%15.内置锂电池最大充电直流电压为8.7V,最大充电电流为1A16.采集模块连续工作时间:约8小时(可选)17.充电器:  17.1输入电压:AC 220V(±10%), 50Hz(±2%)  17.2输出电压电流:DC 8.7V 1A18.状态指示:    18.1平衡指示灯:当按一下试平衡键或软件中操作平衡,则模块所有测点开始采样,采样结束后,当某个测点平衡灯亮红色,表示本通道未平衡好,持续5秒钟后所有平衡灯熄灭以节约电量。   18.2 工作指示灯:当采样时,此红灯亮,采样结束后熄灭;当通讯时,此红灯闪烁,表示正在通讯;绿灯亮时,表示采集模块可正常工作。   18.3 电量指示灯:可指示剩余电量,依次表示100%,75%,50%,25%19.电磁兼容试验符合A类指标20.使用环境:适用于GB6587.1-86-Ⅱ组条件21.外形尺寸:  21.1采集模块尺寸:172mm(长) × 106mm(宽)× 30mm(高)21.2无线通讯控制器尺寸:120mm(长)×65mm(宽)×38mm(高)22.仪器自重:   22.1 数据采集箱:约0.6kg  22.2 通讯控制器:约0.3kg产品应用: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等领域,主要适用于高空、移动中的物体和布线困难等地方的测量。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无线调频话筒
含电路板、散装元器件、制作说明书等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无线舞台音响
产品详细介绍  专业无线舞台音响总体设计独具匠心、外型美观、结构坚固、具有功率充沛、推动力强大、高音清晰、中音圆润、低音雄浑结实、完善的保护电路。无需拉接音箱线,减少线阻,接收距离远(半径最少几百米),每个音箱发出的声音同步,放在不同位置的音箱发出的音量大小一样。 配置:4只无线手持咪、4只无线领夹咪、2支防啸叫合唱咪、MP3DVD机1台、调音台1台、无线发射机1台、机柜1个、15寸RMS700W无线全频有源音箱4个,无线重低音有源音箱(15寸RMS700W)2个。  适用于学校文艺会演、体育馆、乐队演出、剧院、舞厅、迪斯科、卡拉OK等。 技术参数:输出功率8ΩRMS700W,频率响应20Hz-20KHz,总谐波失真<0.05%,互调失真0.05%,瞬态响应100v/us,输入阻抗50kΩ,信噪比>105dB,输入灵敏度0.775V,频率稳定性<±30ppM,假象干扰比>80dB,邻道干扰比>80dB,接收灵敏度>5dBu.                 
恩平市现代通讯器材厂 2021-08-23
一种基于嵌入式无线网络的多节点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无线网络的多节点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包括下位机、上位机、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所述下位机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测量模块、GPS模块、嵌入式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上位机包括PC机与智能移动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模块增加传感器与下位机的物理距离,增加装置的灵活性,实时获取电量数据;易于实现多节点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与计算机进行无线互联,同时将移动设备作为上位机接入,增加装置的便捷性,辅以计算机终端软件,不仅可以利用计算机终端的成熟硬件设备,还可以实现软件的高度复用;还可很容易提供高质量的Web服务,实现数据的网络共享化。
浙江大学 2021-04-13
DTS CANOpen动态高抗震倾角传感器
产品介绍DTS CANOpen是瑞惯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新一代数字型MEMS动态双轴倾角传感器,专为测量运动载体的姿态而设计,尤其适用于运动或振动环境下的倾角测量。该传感器内置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能够准确捕捉并输出载体在运动或振动状态下的实时姿态数据。采用CANOPEN通讯协议,DTS CANOpen在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实用性。该产品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能够实时输出当前姿态倾角,安装简便,无需校准相对变化的两个平面。其内部集成了高精度的AD转换器和陀螺仪单元,能够实时补偿非线性误差、正交耦合、温度漂移以及离心加速度的影响,有效消除运动加速度带来的干扰,显著提升动态测量精度。因此,DTS CANOpen能够在复杂运动场景和恶劣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作为一款动静双模测量传感器,DTS CANOpen具备强大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适用于各类高强度冲击和振动的工业环境。其卓越的性能使其成为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测量姿态的理想选择。主要特性★ 量程双轴±90° ★ 分辨率0.01°★ 动态精度±0.1° ★ 静态精度±0.05°★ CANOpen协议 ★ 三种防护等级可选主要应用★ 强冲击振动碎石设备 ★ 工程车设备测控★ 施工设备调平 ★ 农用机械测控★ 飞行器姿态控制 ★ 船舶姿态监测 性能参数 DTS CANOpen 单位 参数 测量范围 ° 横滚±180,俯仰±90° 测量轴 轴 X Y 双轴 横滚俯仰分辨率1) ° 0.01 横滚俯仰静态精度@25℃ ° ±0.05 横滚俯仰动态精度(rms)@25℃ ° ±0.1 陀螺仪 陀螺仪量程 °/s ±300 零偏稳定性(10s均值) °/h 8.5 零偏不稳定性(allan) °/h 4.5 角度随机游走系数(allan) °/sqrt(h) 0.25 加速度 加速度量程 g ±4 / ±16(可选) 零偏稳定性(10s均值) mg 0.02 零偏不稳定性(allan) mg 0.005mg 速度随机游走系数(allan) m/s/sqrt(h) 0.005 零点温度系数3)@-40~85℃ °/℃ ±0.01 灵敏度温度系数4)@-40~85℃ ppm/℃ ≤100 上电启动时间 S ≤3.5 响应时间 S 0.01 通讯协议 - CAN Open 电磁兼容性 - 依照EN61000和GBT17626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小时/次 ≥98000 绝缘电阻 兆欧 ≥100 抗冲击 - 100g@11ms、三轴向(半正弦波) 抗振动 - 10grms、10~1000Hz 防护等级 - IP67 / IP68(可选) 重量 g 单连接头≤165g(不含电缆线) / 双连接头≤180g(不含电缆线) 1)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测量范围内能够检测和分辨出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值。 2)精度:指在常温条件下,对角度多次测量(>16次),取测量值与实际角度误差的均方根差。 3)零点温度系数:指传感器零值状态下,在其额定工作温度范围内相对常温的示值变化率。 4)灵敏度温度系数:指传感器在其额定工作温度范围内,满量程示值相对于常温满量程示值的百分比,随温度的变化率。
深圳瑞惯科技有限公司 2025-04-12
网络通信
海格通信的网络通信领域以系统集成和技术总体为目标,致力于有/无线通信网络、融合通信系统等通信网络产品的开发、系统建设与维护。在固定和机动专业通信领域能够为用户提供综合通信网络解决方案及服务。 为适应网络承载IP化、业务融合软件化的技术发展趋势,海格通信围绕用户对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在核心技术积累、基础通信设备研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展壮大,将成为专业通信领域杰出的系统服务商。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网络创业培训
自2011年起,沃土股份邀请国家人社部、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速卖通大学、淘宝大学等互联网、电子商务及创业培训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建了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和项目建设小组,前后历时三年,系统研发了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开发了课程体系,建设了教学平台,制定了技术标准,出版了系列教材,培养了师资队伍,搭建了扶持体系,并成功举办了数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创业大赛。该项目所确立的“理论(T,Theory)+模拟(S,Simulation)+实践(P,Practice)+扶持(S,Support)”的“TSPS”模型,呈现出课程立体化、教学个性化、实操模拟化、创业成果化、扶持体系化和管理信息化等六大显著特点。
杭州沃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网络教研平台
    网络教学研平台致力于构建区域教、学、研新生态,为区域内教师的日常教学教研、协作交流、资源建设、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实现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与区域资源建设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区域教、学、研水平,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系统架构     ● 设计理念: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资源、课程、教研、教学等四个层面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师生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和服务     ● 一组空间:构建覆盖“个人学习空间—>教师协作组—>学校团队—>学科团队—>区域团队”的全新生态系统     ● 资源层面:以教研为驱动,创新本地化资源体系建设模式,使资源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可持续     ● 课程层面:为教师搭建网络课程制作、展示、交流的开放性平台,形成面向学生的新型学习化社区     ● 教研层面:为开展区域性网络教研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 教学层面:完美支撑备课、预习、授课、作业、复习、答疑、辅导等各类教学活动 支持任务     ● 网络集备应用:凝聚集体智慧,为区域集备插翅添翼     ● 评课议课应用:听课评课、观课议课的支撑平台     ● 课题研究应用:动态管理课题研究过程,全面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 科研成果应用:为区域科研成果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 教研专题应用:教学教研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专题讨论     ● 活动应用:为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 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掘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 问答应用: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     ● 问卷调查应用:征求意见建议、收集调研数据,分析师生需求     ● 投票应用:方便、快捷、高效地收集意见,反馈问题     ● 统计分析应用:为区域教、学、研活动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 评比竞赛应用:全面支持各类评比活动的组织管理     ● 微课应用:5-8分钟知识点讲解,让学习更简单,更有趣     ● 题库应用:关联知识体系、教材体系的生成性题库中心     ● 在线作业应用:实现作业布置与批改网络化,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 在线训练应用:为在线练习、薄弱知识点分析提供全方位功能支持     ● 作业移动App:随时随地布置和完成班级作业,让老师、学生和家长高效沟通     ● 视频说课系统:课堂直播、实时说课、同步录制,汇聚视频资源     ● 视频直播录播系统:现场直播教研活动视频,实时交互的视频交流平台     ● 视频点播系统:课堂实录点播,视频课例资源的应用平台 创新模式     ● 一个宗旨:构建有区域特色的共建、共享、共用体系和机制。     ● 两种机制:应用知识管理机制,实现静态的素材型资源向动态的智慧型资源过渡;                       应用协作交流机制,构建基于协作组的教育资源建设共同体。     ● 以人为本:打造“教师个人->教师协作组->学校团队->学科团队->区域团队”多层次的资源建设梯队。     ● 教研驱动:开创教研驱动的本地化资源体系建设新模式,使资源建设日常化、可持续。     ● 条块结合:将学科资源体系(“条”)与课程知识体系(“块”)有机结合,切实推动资源的深层次应用。     ● 形成合力:资源、网课、教研无缝整合,资源建设、应用、服务循环进行。
北京中教启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40 1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