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轧钢流程在线能效评价系统
成果简介背景: 轧钢工序能耗约占钢铁生产总能耗的 15%-20%, 而轧钢加热炉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钢坯轧制前加热设备, 其能耗占轧钢工序能耗的 60%-70%。 随着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线能源精益化管理日显重要。 这项技术日本和台湾发展已有十年, 国内宝信公司和安工大已经进行初步研究。 该技术主要目的是 1) 发现轧钢厂用能是否合理; 2) 操作运行状态是否符合工艺标准; 3) 发现能源浪费产生的原因。 通过在线能效评价, 实现能源精益化管理, 可以实现节能 5-10%。 该技术与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太阳能光伏热泵系统
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技术就是将单一的光伏组件和太阳能集热器有机结合 起来,光伏组件即作为光电转换装置,又作为集热器的吸热体,同时将太阳能转 换成热能和电能,从而实现热电联产,以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光伏/光热集热器(photovoltaic thermal collector,简写为 PV/T 集热器)与传统独立的 光伏系统和集热系统相比,具有 1、提高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2、它可以共 用一些组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成本;3、减少了需要的安装面积,有利于建筑 的美观。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挑流-射流联合消能系统
挑流-射流联合消能系统利用下泄的高速水流冲击溢流堰上叶轮转动,通过变速器加速发电机旋转发电,为置于水垫塘中的增压泵供电,增压泵的矩形出水口向上喷射出的面状水流与溢流坝面挑射后下泄的面状水流在空中碰撞消能,冲击叶轮过程进行底坎消能,在完成底坎消能和对冲消能后,余能将在水垫塘得到进一下的消减。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佰能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
佰能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系统通过构建多级管理体系,以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为主导,扩展将仪器共享管理、设备授权管理、仪器预约管理、实验室送样检测管理、实验室技术服务管理、安全准入考试系统、仪器智能控制、实验室门禁管理、实验室监控管理、实验室环境监测管理集成建设,实现仪器查询和预约、服务与共享、授权与鉴权、管理与控制、收费与结算、查询与统计等功能。
广州佰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量子通信技术
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钥分配( QKD)、量子安全直接通信(QSDC) 、量子秘密共享( QSS) 等3个方面。通信双方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基于量子力学相关原理及量子特性,利用量子信道,在通信收发双方之间安全地、无泄漏地直接传输有效信息,特别是机密信息的通信技术。量子秘密共享旨在对重要的密钥进行安全保护,使即便部分或全部密钥被第三方窃取也难以恢复出真实的密钥。
东南大学 2021-04-11
量子保密通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徐飞虎、张强,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多伦多大学Hoi-Kwong Lo等,应邀在囯际物理学权威综述期刊、美国物理学会的《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题为“基于现实器件的安全量子密钥分发”的长篇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阐述了量子密码的原理、理论和实验技术,并指出,经过全球学术界三十余年的共同努力,现实条件下量子密码的安全性已经建立起来,尤其是测量器件无关等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提出,彻底关闭了量子密码在物理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风险,为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1-12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海格通信重要的战略发展领域之一,致力于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地球站、卫星通信天线/射频部件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销售及售后服务。已形成卫星通信系统、数据广播系统、卫星手持设备、背负站、动中通系列天线、便携式静中通系列天线等产品。能为客户提供卫星宽带通信、卫星应急通信、卫星广播等解决方案。 用户涵盖政府、海洋运输、海洋管理、气象监测等部门。目前,海格通信是中国卫星通信用户协会理事、中国通信协会卫星通信专业委员会主要会员单位。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网络通信
海格通信的网络通信领域以系统集成和技术总体为目标,致力于有/无线通信网络、融合通信系统等通信网络产品的开发、系统建设与维护。在固定和机动专业通信领域能够为用户提供综合通信网络解决方案及服务。 为适应网络承载IP化、业务融合软件化的技术发展趋势,海格通信围绕用户对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在核心技术积累、基础通信设备研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展壮大,将成为专业通信领域杰出的系统服务商。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蓄能型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本成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溶液除湿剂将湿空气进行除湿干燥,然后进入蒸发冷却器将空气等焓加湿,实现将空气与制冷工质-水的显热转化为湿空气潜热,达到降温要求。利用此基本原理可以构建不同用途模式的循环系统实现舒适度好的辐射供冷系统、空气品质高的热湿独立处理系统、蒸发冷冻技术等.
东南大学 2021-04-10
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CBTC系统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确保列车行车安全和高效运营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是列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该成果应用之前,此项关键技术装备全部依赖引进。在国家有关部委及北京市持续支持下,本项目瞄准城轨交通安全高效运营的重大需求,历经十多年努力,突破了CBTC核心技术,为城轨交通建设、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主要创新点:     1.提出了基于列车运行复杂场景的失效传播模型和涵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开发方法,构建了满足CENELEC标准的最高安全完善度等级SIL4的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和集成研发平台,研制了车载和地面两个信号专用、可移植的安全计算机平台以及CBTC整套技术装备。整套产品和应用工程均通过了国际独立第三方SIL4级安全认证,属我国首次。      2.提出了基于移动闭塞的CBTC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攻克了列车安全防护技术和最佳化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了列车最小间隔90秒的安全追踪、平稳运行和精确停车。      3.提出了多模通信方式的融合方法、通信参数自适应优化策略、专用安全通信协议(SFP)和数据传输冗余网络结构,在世界上首次研制了兼容无线自由波、漏泄波导管、漏泄电缆等三种传输方式的车地通信设备,实现了不同传输媒质间无缝切换,保证了复杂线路条件下安全数据的可信传输。     4.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完备性测试案例库(包含12.4万条测试案例),提出基于最小系统的仿真测试方法,开发了硬件在环的CBTC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实现了虚实互换和虚实互控的系统功能与故障注入测试验证,降低了现场调试安全风险,减少了现场测试工作量。      项目共形成国家标准2项;申请发明专利50项,其中已授权25项;软件著作权111项;获2010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2008年,先后在大连快轨3号线、北京亦庄线、昌平线及重庆单轨3号线运用,所控制的79组列车已累计安全运行1974.6万公里。运营考核表明,自主研发的CBTC系统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第四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迫使引进系统降价30%。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621 62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