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学校全称: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办学性质:民办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高职学校国标代码:14235河南省招生代码:6295办学地点:河南省郑州新密市溱水路618号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创建于2009年2月28日,原名“郑州布瑞达理工职业学院”,2011年4月1日更名为“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学院紧密围绕“面向中原城市化、现代化发展,打造城市建设者、服务者摇篮”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现代化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逐步凸显职教特色、地方特色和城市特色,社会影响力与竞争力与日俱增,发展前景广阔,2018年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称号,2020年获批河南省“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被评为“2020年度中原教育行业优质院校”。 2020年,学院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院上下一心,充满活力,展现了新作为、彰显了新气象,受到社会各界及媒体的高度评价。学院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东麓、郑州西南部的新密市,隶属省会郑州。新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名胜众多,风光秀美。新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第二条欧亚大陆桥腹心地段和郑州至中原名刹少林国际旅游热线,距省会郑州40公里、距少林寺55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45公里。当前,新密正为建设具有人文魅力、绿色生态、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现有能满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各类实验实训场馆一百多个。校园网络、WIFI全覆盖,生活设施完备,现代化学生公寓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具特色,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莘莘学子求知深造的理想殿堂。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汽车工程系、现代城市管理系、艺术系、思政教学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系部及城市经济与文化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两个科研院所。学院坚持“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办专业,结合智能化城市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职业岗位群,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办了空中乘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竞运营)、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商务、会计、工程造价、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学前教育等40余个专业及方向,形成了现代城市建设、智能制造、经济管理、电信自动化、旅游与服务、学前教育等契合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六大特色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物流管理等3个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会计专业是“省级职业教育特色院校项目骨干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20余个校级特色专业。学院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积极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上求突破,开设多个订单培养班,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高铁、汽车、电子信息、机电、物流、餐饮、空乘等方面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打造“城市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工匠精神进心灵”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畅通的就业通道,先后与知名企业建立了100多个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两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创业需要;有4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可鉴定工种39个,是“新密市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位居河南省高校前茅。近年来,学院坚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水平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民办高校、河南省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新密市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学院正在紧紧围绕转型发展,抢抓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重要历史机遇,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努力奋斗。 (以上数据截止到2020年11月)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2005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于2005年9月揭牌成立。2009年5月,广州市政府批准学院加挂“广州社区学院”牌子,成为广州首家社区学院。 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办学定位是:立足广州,服务城市发展;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坚持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文化塑校,坚持内涵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以岭南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特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用技术转化平台、社区教育与服务示范中心和市民终身学习园地。学院发展的四大办学优势是: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中心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风景区、文理工艺专业兼有的综合区、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示范区。 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2年,50多年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30多万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2009年12月,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11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广东省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到2020年,争取建设成为广东省一流水平的高职院校。 学院位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现有5个校区。广园南校区、广园北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山下、麓湖之畔,海珠、滨江及越秀3个校区分布在广州中心市区。学院建有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宿舍楼、学生活动中心、室内外体育场馆等设施一应俱全。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和应用水平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 目前,学院面向广东、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山西、内蒙古、河南、贵州、云南、甘肃、河北等14个省、自治区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和新生报到率连年保持较高水平。学院围绕服务广州城市建设与城市服务二大板块开设了10个专业群,设有信息技术系、机电工程系、商贸系、财会金融系、旅游系、公共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城市建设工程系、食品系、应用外语系、社科部、国学院、继续教育中心等13个教学单位,高职教育研究所和社区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30人,其中专任教师41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33人,双师素质教师340人。 学院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有省市级示范专业29个,省市级精品课程37门,获得一大批省、市级教学成果奖和教学科研课题;实施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体系,全面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着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国家、省级和市级技能竞赛屡获优异成绩。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7%,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超过98%,位居全省普通高校前列,毕业生社会评价满意率超过95%。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院与韶关学院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2+2”、“3+2”协同育人,与知名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前,学院拥有萝岗食品学院、远望谷物联网等省级协同育人平台,食品工程特色学院、广州城市建设特色学院等广州市特色专业学院,食品工程产业学院、物联网产业学院等广州市产教融合专业学院。学院形成了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体系,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8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9个,与企业合作共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萝岗食品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远望谷物联网技术学院、金衡会计学院和广州城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等办学实体。 学院注重培育校本文化根基,形成了“思诚贵和”的校风和“乐学善用”的学风。创建了国内高职院校中首个国学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育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造就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拥有良好品德与和谐人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发扬社区教育优良传统,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社区为中心、企业参与的社区教育与服务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学院的社区教育与服务能力。目前,广州市依托我院成立了“广州社区教育与服务指导中心”,彰显广州社区学院的功能。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目前已与德国、英国、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多个国(境)外、地区文化教育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其中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合作共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吉隆坡本科校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中马国际学院”暨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广州校区。选派大批骨干教师赴国(境)外培训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教育能力。遴选学生赴德国F+U萨克森培训中心、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沙巴大学进修和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出国深造平台,目前已有11批学生学成归来。 今天,学院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立人立业,立德立志;教师为根,学生为本”的治校理念,深入实施“特色学院战略”,优化整合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专业品牌,提升学院竞争力,创建一流水平的高职院校。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有78年办学历史的国家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坐落在柳州职教园区的中心区域,校园占地面积1003亩。学院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国际留学生教育和技能培训于一体,致力于培养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学院设有师范教育系、经济管理系、机电与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信息工程系、五年制工作部、公共教学部等七个教学系部;设有由成人教育处、培训处、远程教育中心组成的开放学院;与鹿寨县合作,在鹿寨职业教育中心基础上成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鹿寨分院。学院开设有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会计、物流管理、小学教育、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39个三年制高职专业及方向。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000多人,成人教育在校生2700多人,短期培训和培训鉴定每年近1万人次。 学院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招收来自印尼、英国、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的留学生,目前在校留学生近300人,是广西高职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院校。学院依托柳州汽车产业优势,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深度合作,成立了“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印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教育培训中心”。学院还在印尼设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必利达分院,是广西首家在境外设立分院的高职院校。学院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把柳州职业教育推向海外,创新实施“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成为广西唯一一所荣获“全国高职高专国际影响力50强”称号的高职院校。 学院坚持“立足柳州、融入柳州、服务柳州”的办学思路,积极打造专业骨干教师与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双师结构”育人队伍。学院目前拥有教职员工5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超过30%,“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60%。学院同时还聘请了一大批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与专业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高度融合。 学院拥有一批中央、自治区、地市三级财政专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其中,连锁经营管理实训基地、物流产业链综合实训基地、建筑装饰工程实训基地、汽车电子技术实训基地等四个是自治区示范建设实训基地;汽车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四个专业获得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 千万元建设项目。民族特色产品开发与推广人才培养基地是柳州市职业教育千万元设备值的实训基地。多个实训基地具备生产与经营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实训项目。 学院坚持项目引领,深化产教融合,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众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海国际物流集团、小红帽幼教集团等8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与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高校和企业合作,将学生升学和就业的渠道扩张到了海外。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达93%以上,超过全区高校平均水平,多次获得“自治区优秀就业单位”奖。 学院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融合,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融合,教师与师傅的融合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获得157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5个,自治区奖项76个,市级奖项46个,教学成果丰硕。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洞庭湖南岸环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湖南省益阳市,学校人文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中心城区仅55公里。 学校前身为1970年创办的益阳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和1978年创办的益阳基础大学。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当时的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为湖南城市学院,是内陆地区第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全日制公办本科学校。学校遵循“品学兼修,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成为“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2017年获批“湖南省2020-2023年拟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415亩,建筑面积55.0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4.45亿元。纸质图书藏书187万册,电子图书205万册。教职工1236名,其中专任教师88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366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44人。有教育部本科教指委委员、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35人(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82人取得行业资格证书,占专任教师31.8%。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51个本科专业,以工为主,涵盖理、工、文、管、教、艺、经等多个学科。学校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821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标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即: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基础能力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发展能力课程三大课程模块,达到“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四个方面的培养要求。与企业合作建立了艾华学院、奥士康班、五矿二十三冶“订单式”班,采用校企“3+1”或“3+0.5+0.5”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突出城市主题,产学研用结合,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5年超过95%。在湖南省毕业生毕业五年薪酬排行榜上近年多次位列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先后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校”。学校被誉为“城建人才的摇篮”,优秀毕业生参与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秦山核电站、沪昆高铁、杭州湾大桥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学校立足行业,服务区域,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城乡规划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10个专业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城乡规划、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专业是湖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以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代表的27个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学校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土木工程、城乡规划与设计、信息与通信工程等6个学科是湖南省“双一流”特色建设学科。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黑茶金花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24个省级以上科研和创新平台,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近年来,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7项。近五年横向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在湖南省同类院校中遥遥领先。获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和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19项;规划建筑设计成果获省部以上行业奖励80多项,是省内高校规划设计领域获奖等级最高、奖项最多的单位,在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处于湖南省领先水平。学校主持制定的《镇(乡)村绿地分类标准》被住建部批准为国家行业标准,编制的“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获国际招标第一名。牵头成立了省级学会湖南省城市科学研究会,设立的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入选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交流成效明显。先后与加纳、新西兰、马来西亚、美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密切合作。荣获“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年度优质合作院校”称号。与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是全省二本院校中的第一所。 学校拥有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土木工程检测中心、黑茶研发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校办企业。其中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具有城乡规划、建筑工程、市政道路等六项甲级资质,在湖南省二本院校中独一无二,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年产值达2.3亿元。学校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中国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等299家知名公司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实习基地协议等;与益阳市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共建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与益阳市、祁阳县等10余个政府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6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谋划了学校发展新蓝图,确定了“1235”发展战略。即,达成一个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夯实两个着力点:突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完成三件大事:确保高水平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促成医学类学科并入学校,力争突破硕士授权单位。实施五大工程:人才培养提质工程、创新服务引领工程、师资队伍优化工程、学生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幸福指数增长工程。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挖掘潜力、传导压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懈奋斗。
湖南城市学院 2021-02-01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 【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城市化建设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创业为导向,按照“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的培养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造就具有工匠精神、精深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办学规模】学校位于南京市主城区的繁华地段,有应天、定淮门、古平岗和挹江门4个校区,环境优雅,交通便利。设有建筑工程学院、商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健康与养老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9个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会计、软件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室内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等35个专业,涵盖财经、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艺术设计和环保、气象与安全等专业大类。校本部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6300余人。 【办学质量】学校拥有江苏省高校“十三五”品牌专业1个、“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其中5门入选江苏省“十三五”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其他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学竞赛获奖93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和技能竞赛,累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26项,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497项。 【教学条件】学校形成了集实验实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中心,实践教学场所面积达17400平方米,建有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室144个。学校与物流、电商、金融、环保、传媒、IT、建筑等行业企业合作,共建143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7.8万册,建有国内领先的大规模数字图书馆和在线学习资源库。校园网带宽达2.2G。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648人,含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2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江苏省教学名师、“六大人才高峰”项目高层次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35名。学校长期聘请一批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 【就业情况】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高效、便捷、多元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就业率多年来均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广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社会声誉】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最受欢迎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根据知名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调查显示,我校近四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平均值分别为94%和92.5%,明显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均值87%和86.5%。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我校在全国1346所高职院校中位居第163名,在江苏省90所高职院校中位居第15名。 【发展愿景】“十三五”时期,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将秉承“终身教育、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产教融合、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构建“大开放、大职教”的办学格局,探索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的衔接和融合机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城市规划与交通
以网络及数据分析、空间句法模型分析等技术方法开展“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量与空间功能分布”、“轨道交通引导下的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等研究。完成世界银行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课题研究,在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达性变化研究、京津冀交通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参加完成一批工程项目,如呼和浩特市火车站周边交通改善规划、南广高铁梧州南站站前广场及周边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长沙地铁站周边地块规划等项目,倡导以“交通引领,有机更新”的方式梳理用地结构、建筑形式、交通网络,加强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海绵城市》STEAM主题课程
产品详细介绍 海绵城市STEAM主题课程 项目背景 现代大城市每次在遭遇暴雨侵袭时,常在部分地区形成内涝,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公共卫生以及居民生活。同时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城市形成大范围的地下水漏斗,加剧了水资源紧缺。针对当前这种状况,国家多次强调要在城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种水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法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 在本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借助海绵城市主题包和编程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实验、设计、搭建等方式了解海绵城市,加深对城市水体调控的理性认识。学习一定的编程思维以及利用编程实现对海绵城市的功能进行控制。 课程性质 这是一门以项目式教学开展的跨学科课程,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 5E 教学模式作为指导,结合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海绵城市的结构组成和功能设定。 ⚫  认识海绵城市中水的收集、渗透、净化、储存和利用的工作原理。 ⚫  运用海绵城市的结构特点完成海绵城市的模型搭建。 ⚫  学习图形化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对海绵城市进行智能化控制。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水的渗透、收集等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  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海绵城市相关的知识,形成跨学科学习的思维,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提升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 ⚫  关注与环保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  初步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交流合作等品质。
广州八爪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城市基础设施板块
防撞路桩主要通过设备柱体部分垂直升降,对通道实行管控。产品具有抗冲击强度高;工作稳定、寿命长;高耐候、耐盐雾、耐湿热;外形美观等特点。 道路护栏 智能公交站牌具有信息显示屏、线路显示牌、视频监控和报警功能,并配有专门的智能系统进行控制,达到电子站牌信息播放控制、业务接口管理、数据处理、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等目标。 2015 年国家发改委等 7 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 [2015]1788 号),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进停车产业化。首钢机电联合首钢其他单位共同研发建设了公交车立体停车库第一代产品,成为国内首家“公交车大型车辆立体停车库”制造许可单位,产品得到北京市公交集团的认可。还先后研发出小汽车立体车库;自行车立体车库等。 新时期,承担冬奥服务保障任务,积极参与首钢园区建设,设研院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相继为冬奥组委和首钢园区配套开发了灯杆、阻车器、穿孔锈板、垃圾桶等系列产品,承揽并完成了首钢园区冬奥广场、脱硫车间等场所市政基础设施设备及幕墙锈钢板供货任务,聚焦打造“园区+新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优势,在“服务首钢 助力冬奥”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
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 2021-02-01
精彩预告⑤ | 智慧校园如何建成?第62届高博会将集中展示智慧校园建设新方案
第62届高博会将于11月15-17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主题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将设立6个企业展区和4个特色专区,举办50余场学术活动和8场特色活动,预计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所高校的学科专业负责人、实验室专家、实训指导老师及高校教师参与。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0-25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工程治理
利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和高 效利用,工矿污染区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生态阻断,降低和消除重金属的环 境毒害效应。我国重金属污染面积占耕地面积 20%以上,工矿企业场地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污染治理和土壤保护工作将日益受到 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工程治理技术(绿色原 位修复)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点与优势:重金属污染物年度年均下降 5%以上;土壤质量和生产潜 力得到恢复;生产效益(产值)比治理前提高 15%以上。绿色技术,治理与利用 同步,阻断污染危害,保持和提高土壤生产效率。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79 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