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双光束核酸蛋白检测仪JP-3000
一、产品介绍: JP-3000型核酸蛋白检测仪(紫外检测仪)系采用采用液相色谱分离技术,检测蛋白、核酸、酶和多肽,适用于制药、天然产物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广泛用于生化研究, 生物工程, 医疗检验, 测定, 农业科研, 化工食品等科学领域。   二、产品特点:  双光束分光系统设计,一束光通过参比系统,另一束光通过样品系统。 无需预热,开机基线即可平衡。 内置JP-blupad层析工作站,自动绘制层析图谱。可一键另存JPG图谱,方便图谱的保存打印。与GE层析柱接口兼容,可在AKTA等设备系统进行预分离。 三、技术参数: 检测波长:: 260nm、280nm(标配) 波长选择: 步进电机程序控制。 光源: LED冷光源,寿命>50000小时。 调零: 双光束一键调零。 灵敏度: 2、1、0.5、0.2、0.1、0.05 ABS 噪声: <0.0001A 漂移: ≤0.002A/S 光程: 3mm 样品池容积: 30ul~120ul 吸光度显示: 122*44蓝膜高清LCD液晶显示 功率消耗: ≤25W 电源电压: 220V±10% 50Hz
上海金鹏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09
ZL-019小动物代谢检测分析系统
简单介绍: 小动物代谢检测分析系统可实时同步监测动物的食物消耗,饮水消耗,活动量,活动轨迹图,站立行为,并把所得的数据自动储存到计算机内,方便用户进行生物学统计分析,独立设计的代谢笼可将动物排泄的粪便和尿液自动分离和收集,收集的排泄物进行低温保持,小动物代谢检测分析系统可有效防止排泄物的水分挥发,低温保持温度可以用户自定设置,温度显示精度达0.1度。独立设计的代谢笼采用分体式结构,每个部件采用卡扣式设计,材质为透明的食品级PMP,耐腐蚀,外形美观,表面光滑不易沾粘,用户拆卸方便,清理方便,食槽和水瓶整体固定在重量传感器上,食槽与水瓶不晃动,确保实验时的数据准确性,比传统的代谢笼更加精准。尿液与粪便盒采用卡扣设计,用户取放方便。 详情介绍: 产品特点:1.主机采用铝合金材质,可支持至少9999个代谢笼同时分析2、随时随地查看设备状态和数据:设备可长时间工作,用户无需长期看守,可在办公室实验数据提取,动物任务分配等工作。3.独立大小鼠代谢笼采用独特的漏斗和锥形体设计保证了粪便和尿液的分离收集,尿液不会被污染,也不会进入粪便收集管,所以分离是直接和完全的,结果将得到无误和值得信任的样品;4.进食室位于笼外,防止动物夹嵌或者在其中休息;5.可实时同步监测动物的食物消耗,饮水消耗,活动量,站立行为并提供曲线图、XY活动轨迹图。6.收集漏斗和分离锥形体使用独特的设计和不吸附的PMP材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玻璃、不锈钢或普通塑料,不挂壁,无吸附)确保直接,完全地分离粪便和尿液;7.尿液和粪便收集管均为PMP材质,可在实验进行中随时更换;8.活动量采用热源传感器和红外线结合,精度更高9.收集的排泄物进行低温保持,可有效防止排泄物的水分挥发,低温保持温度可以用户自定设置,温度显示精度达0.1°C。10.独立设计的代谢笼采用分体式结构,每个部件采用卡扣式设计用户拆卸方便,清理方便技术参数:   1、代谢笼外形尺寸:290*290*560mm2、活动区域尺寸:200X200X150mm3、代谢笼材质:食品级PMP4、代谢笼支架材质:304不锈钢5、水瓶容积:250ml6、食槽容积:100克7、尿粪收集槽容积:100ml8、活动量检测方式:XY红外热感传感器(8X8)9、站立检测方式:5mm红外对管8对,高度调节范围0~160mm10、重量传感器量程:1000克11、食物检测分辨率:0.01克12、饮水消耗量分辨率:0.01ml13、低温保持温度设置范围:-2~45°C14、低温保持仪显示分辨率:0.1°C15、主机上限支持通道数:9999通道及以上16、设备软件免维护:由于软件设置在云计算机,用户无需烦恼软件升级以及故障带来的烦恼。 17、设备硬件免连线:设备采用可自动组网连接,免除用户连接线路的烦恼,开机即用。18、软件运行平台: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手机等设备操作,支持局域网和校园网,标配服务器。19、软件提供数据:食物消耗,饮水消耗,活动量,活动轨迹图,站立行为,并导出到excel20、图表有:食物消耗波形图,饮水消耗饮水消耗,活动量直方图,活动量轨迹图,并导出保存JPG
安徽耀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05-26
论无忧-学位论文格式检测机器人
论无忧学位论文格式检测机器人可以自动分析学位论文格式是否符合学校的撰写规范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支持文本、插图、表格、代码、算法和参考文献等上百个检测项,并将发现的不符合项以批注的形式在原稿中自动标注,指导学生修订相关规范性错误。平台历经7年运营,拥有两百余所高校用户(含40余所双一流、985/211学校),如中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开放大学、浙江省委党校等,研究生、本科、党校、军校、开放大学、继续教育、高职均有成功案例,支持800余所高校2000余份模板,百度搜索“论无忧 形式规范|格式 检测 通知”,可以看到上百所高校发通知把格式检测作为学位授予的一个必备环节。 
成都论之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4-06-20
一种基于元模型的智慧城市异构数据共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元模型的智慧城市异构数据共享方法,包括 1:基于 MOF 元建模理论,构 建城市数据元模型建模框架;2:根据城市数据特征及描述需求,构建城市数据元模型通用元素集;3: 根据城市数据基本分类和专用元素集扩展模式,发展数据元模型专用元素集;4:基于 XML 模板建模, 形成元模型通用元素集和专用元素集形式化方法;5:实现网络目录服务、数据服务,建立开放式城市 数据元模型注册和管理平台;6:根据用户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城市数据细粒度发现接口并获得数据。 本发明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开放式、标准化城市异构数据共享的解决方案,为城市异构数据在线访问、后 续处理及协同应用提供了支持,是城市异构数据共享中高效实用可靠的方法。
武汉大学 2021-04-13
面向车身环境感知及预警的高性价比智慧视觉系统
基于单颗 NXP 嵌入式芯片,研制一套可集成 4 至 8 路 高清视频输入的高性价比智慧视觉系统。该系统除了实现倒车影像、行车记录、环视全景成像等基本功能外,还将进一步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一体化集成车道偏离预警、前车碰撞预警、行人碰撞预警、盲区监测及变道辅助、驾驶行为监测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从而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智慧视觉系统,实现各类型车辆的车身环境感知及预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基于语音交互的智慧家庭生态系统研究应用
基于语音交互的智慧家庭生态系统旨在提供全新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产品秉承“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理念,为家人打造专属的“虚拟管家”。家庭的各房间内安装有智能语音交互终端和其分节点,主人可以和她进行简单、自然的语言交流即可获得家佳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各种资讯,甚至可以通过语言完成家庭内电器的控制。本产品产业化后,属于蓝海市场,利润值较高,投资回报率较高。技术特点:红外学习能力强,所有设备均为无线连接和通讯,安装简单便捷,维护成本低,无需破坏装修和电器,云端具备用户行为模式大数据分析系统能能够给
兰州大学 2021-04-14
UNIPUS学科型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外语实验教学中心
虚拟仿真外语实验教学中心基于沉浸式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实验教学、语言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探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实验教学的创新突破。
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2023-04-25
智慧校园新技术创新学术活动在福州举办
4月16日,智慧校园新技术创新学术活动在福州举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5-16
VR+教育虚拟现实(VR智慧教室)/3D教学
       虚拟现实智慧教室解决方案,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常规教育中,通过VR头盔、VR眼镜、VR桌面交互一体机等硬件设备,营造超强沉浸感的智慧课堂,让每位学生都有探究创新的实训操作机会,是VR+教育的最新教学解决方案。 软件资源: 虚拟现实(VR)智慧教室优势: 1) 视听化教学,生动有趣 虚拟现实技术将难以出现或实现的场景模拟出来,让学习者与虚拟场景进行探索、互动,立体形象、生动有趣的场景,让学习成为探索之旅。 2) 模拟实验教学场景,安全保障 虚拟现实技术将一些危险性的实验、或存在一定风险的体验学习模拟成场景,让学生在教室里体验“尖峰时刻”。 3) 人机交互,培养探索能力 虚拟现实的技术,让人机进行互动,虚拟与现实进行互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学习。 4) 智慧化技术创新,方式多样 虚拟现实(VR)智慧教室可扩展融合AR技术,学习方式有趣多样。
云幻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实验教室-创客空间-智慧教室-录播室-图书馆
产品详细介绍
北京鼎盛青创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3 94 95
  • ...
  • 175 1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