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模态感知复合机器人
Anter是以安全协作、自主运动、智能感知、行为决策为核心功能的多模态感知复合机器人。她开创了机器人协作、运动、感知决策的柔性工作模式,摆脱传统机器人位置固定、任务固定的结构化环境工作方式,适用于科研教育、工业移动作业、物流分拣、仓储管理、安防巡检、医疗服务、智慧零售等领域。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深圳奇点机器人有限公司
欢迎您来到奇点机器人平台,奇点机器人平台隶属于深圳奇点机器人有限公司。我们感恩在智能机器人蓬勃发展的时代与您相遇,期待和您缔结不解之缘。        奇点机器人平台,专注于智能机器人共享服务、智能机器人教育服务、智能机器人定制服务、智能机器人新零售等机器人服务集成商和机器人方案商,奇点人致力于把机器人带入一部分人、一部分家庭、一部分组织,构建智能世界。        智能机器人共享服务:奇点人拥有专业技术团队,操作各种类别的高端智能机器人组,多维度的表演形式为您提供最具人气的商业活动解决方案;专业无人机团队为您带来高水准的自拍模式,职业无人机飞手带您体验无人机领域的F1赛事,为广大企业各类活动提供高空航拍和无人机比赛等拍摄方案;水下机器人,体验不一样水下世界。奇点人未来全球部分国家开机器人共享服务店,让更多的人付出最少的代价,了解机器人,体验机器人,使用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教育服务:积极响应全球机器人教育事业,旨在利用机器人的便利和优势,在大数据的时代下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助力,我们致力于成为提供全球具有教育价值的机器人供应商,为提升全球智能教育观感贡献力量。           智能机器人定制服务:专业技术团队和生产能力,为您提供一对一的机器人量身定制服务,从产品定制到销售为您提供一体化的配套方案服务。        智能机器人新零售:强大的网络营销团队和后段产能保证,加之成熟的新零售商业模式,教育培训+售后服务+互联网+零售=四位一体新零售,让加盟商更直接的体会智能机器人新零售带来的红利。            奇点——是黑洞的中央,神秘而无形,我们把这种给人类以无限创造和希望的神奇力量作为公司的本源和初心,奇点期待从每一次的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销售及公益活动中将机器人带给千家万户。奇点期待和您一起开启商业新模式和生态圈,期待您的加入,我们携手同行!
深圳奇点机器人有限公司 2021-12-07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
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10-17,注册资本为67921.7589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HUANG WILLIAM XIAO-QING,经营状态为存续,工商注册号为310112001897584,注册地址为上海市闵行区中青路207号8幢,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食品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从事智能机器人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智能机器人的生产;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软件开发;软件咨询;产品设计;模型设计;企业管理;电脑图文设计、制作;智能机器人租赁;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建筑材料、五金交电、金属材料、不锈钢制品、陶瓷制品、日用杂货、工艺品(除象牙及其制品、文物除外)、文化用品、仪器仪表的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专业保洁、清洗、消毒服务;建筑物清洁服务;机械设备租赁;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家政服务;广告制作;广告设计、代理;平面设计;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广告发布(除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 2022-05-26
机器人分拣装箱工作站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介绍: 机器人分拣准装箱工作站通过机器视觉识别来料形状及颜色并进行 定位,发送给机器人位置坐标,机器人通过吸盘 式手爪将输送线上产品取出装入定制箱体内,同 时进行有序码放,装箱完成后,输送线将成品输 送出工作站。 参数: 一、自动来料识别设备 1、CCD视觉系统 ★工业500万像素级低畸变镜头1个; 机器视觉专用高清闪光源1套 采用数字高清工业相机 识别范围形状:矩形、旋转矩形、圆形、椭圆、多边形(最多12边) 颜色识别:红、黄、绿 ★一线品牌视觉库 功能实现:工件来料输送定位 二、箱体定位装置 1、箱体尺寸:至少达到510mm*510 mm*220 mm 2、箱体结构材质:透明有机玻璃 3、定位方式:治具定位夹紧 7、功能实现:工件装箱码放 三、机器人底座 1、长宽高:至少达到200mmX200mmX20mm 四、机器人夹具手爪 采用吸盘式,可用于工件的吸取,方便装箱设计。。 五、开放式电气控制平台1套 1、开放式电气控制平台包括PLC,线槽,接线板,开关电源,端子台,继电器,等等,主要用于控制成套自动化生产线: 采用PLC同时预留20%的点位,根据现场的结构相应增加点位模块 五、其它 1、提供机器人分拣装箱三维布局图 2、工件 工件500件: 箱体:20件 ★3、提供全套机器人手爪及实训套件原始设计图纸(包括全部机械设计图纸及电气连接安装图纸) ★4、提供全套程序代码 六、电气控制柜1个 1.控制柜尺寸:至少达到600mm(W)*1600mm(H)*400mm(D) 2.材料:冷轧板,烤漆处理 3.防护等级:IP55及以上 4.配置:前门、背板、安装板、柜体、门锁、密封条 5.钢板厚度:安装板2.5mm以上 适用范围: 中高职、技师、技工、应用类本科工业机器 人和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及相关人才培养
昆山艾博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自主规划路径 多模式室内无人驾驶技术
山东山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6
Delta 并联机器人实验平台
睿景时代(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5
面向下肢弱肌力人群的智能助行机器人
国内外已经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智能助行机器人产品或样机,但针对下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智能助行机器人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助行机器人对于人体运动意图的识别研究主要依靠力传感器,在运动意图的定义和计算方面的差异较大; (2)基于助行机器人步态分析方面成果有限,行走能力评估依靠传统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以及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进行评估,缺乏对步态参数的具体量化评估手段; (3)自适应参数导纳控制、共享控制及交互力-位置混合控制等方法大多仅能在特定的人机协同系统满足使用,故只能用于单一功能的康复训练,难以满足不同行走能力用户的多样化康复训练需求。 本成果研究的面向下肢弱肌力人群的智能助行机器人,通过基于机载的力传感器、激光传感器、Kinect等设备,设计多模态人机交互接口,获取人体运动数据;基于有监督的神经网络步态事件分类算法模型提取分析步态的时空参数,并且能够应用康复医学功能评定理论进行人体行走能力的智能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的行走能力切换对应的机器人模式。 图1 智能助行机器人一代 图2 智能助行机器人二代 图3 智能助行机器人三代 【性能指标】 1)机器人样机: 人体运动模式识别准确率≥95%; 跟随模式相对位置误差≤15cm,相对角度误差≤20°; 左腿摆动、双支撑相左向重心转移、右腿摆动和双支撑相右向重心转移四个步态相位识别准确率≥95%。 2)运动状态监测及行走能力评估一体化平台: 正常行走、肢体约束异常状态及趔趄、跌倒等紧急状态识别准确率≥90%。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3-06
核电机器人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及应用
本成果针对不同核电环境内的任务,设计研发了个性化的专用机器人系统,解决核反应堆顶盖上螺栓拉伸量的实时测量、蒸汽发生器内一次侧堵板的自动安装及高放射性核废物的体积最小化回收等多种任务,解放危险环境中的操作人员,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为保证核电站正常、安全地运作,可利用机器人取代操作人员定期对核设施内部的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以避免设备故障、老化等现象出现。针对不同核电环境内的任务,设计研发了个性化的专用机器人系统,解决核反应堆顶盖上螺栓拉伸量的实时测量、蒸汽发生器内一次侧堵板的自动安装及高放射性核废物的体积最小化回收等多种任务,解放危险环境中的操作人员,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成果一:整体螺栓拉伸机拉伸量自动测量装置实现了对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主螺栓拉伸量及残余拉伸量的远程自动测量,降低了人员所受辐射剂量,提高了系统整体工作效率。 成果二: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堵板操作机器人完成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堵板的安装、紧固、自动充气密封和拆除,利用定位装置可360°旋转的螺栓紧固机械手、力矩反馈传感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智能定位、自动路径规划、螺栓拧紧力矩的自判断、气压密封和过程监控。 成果三:建立了首套核反应堆探测器组件自主回收作业机器人系统,并进行了误差建模、系统标定、精度测试与实验验证,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重复定位精度、视觉定位精度、具备轨迹跟踪、视觉伺服控制、力感知、目标精确测量功能。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一种智能化凝胶泡沫灭火机器人
本公司设计制造的与凝胶泡沫相匹配的智能灭火机器人,秉承模块化的研发理念,通过火气感知模块、联动监测控制系统、套筒发泡传输模块、自动捕捉灭火装置四大模块,实现了火灾监测、智能捕捉火源、凝胶泡沫混合、自动化灭火功能,辅助、替代消防员灭火工作,减少人员伤亡。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安徽擎迈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陈尹明 注册时间 2022.4.26 注册所在省市 安徽淮南 组织机构代码 MA8NYU106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消防技术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安防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防火封堵材料生产;防火封堵材料销售;合成材料销售;机械设备销售;电气设备销售;专用设备修理;特种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企业地址 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泰丰大街168号厚德馆众创空间 获投资情况 暂无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陈尹明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消防工程 2019.09/2023.06 杨晋丰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消防工程 2019.09/2023.06 高翌乔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消防工程 2020.09/2024.06 杨润宇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2019.09/2023.06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聂士斌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教授 安全科学与工程 五、项目简介 安徽擎迈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灭火材料、智能灭火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的公司。公司针对当前火灾中水灭火效率低且四处流淌水渍严重、传统灭火泡沫易破碎、稳定性差,消防装备智能化程度低、消防员人身安全难以保障的痛点,自主研发高效环保凝胶泡沫并设计了与之相匹配的智能灭火机器人。公司核心产品已申请5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且在安徽金汤消防工程有限公司中成功试用,与光冉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 核心产品: 高效环保凝胶泡沫灭火材料:采用生物质环保材料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基体,通过结构设计将胶体和泡沫有机结合,自主研发高效环保凝胶泡沫,克服泡沫易破碎、水灭火效率低的缺点,具有优异的扩散性、防复燃性,适合大面积火灾扑救。 智能灭火机器人:本公司设计制造的与凝胶泡沫相匹配的智能灭火机器人,秉承模块化的研发理念,通过火气感知模块、联动监测控制系统、套筒发泡传输模块、自动捕捉灭火装置四大模块,实现了火灾监测、智能捕捉火源、凝胶泡沫混合、自动化灭火功能,辅助、替代消防员灭火工作,减少人员伤亡。核心技术经安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未见相关报道,为自主创新项目。
安徽理工大学 2022-07-18
大象机器人—mycobot协作机械臂—人工智能套装—教学/视觉
    myCobot人工智能套装是集视觉、定位抓取、自动分拣模块为一体的入门级人工智能套装。基于Linux系统,在ROS搭建1:1仿真模型,可通过开发软件实现机械臂的控制,简单易学,能够快速入门学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启发创新思维,领悟开源创意文化。本套装扩展性好,开放性高,可以被用于多种用途。可易用专科院校的实训平台、机器人学科搭建、机器人实验室或个人学习与使用。 产品特性 大视觉识别算法 四种颜色木块、不同形状卡片任意选择,4种ID二维码识别学习二维和三维世界之间的投影关系,图像特征点带你学习图像分割、保存图片特征,深度学习yolov5算法,让你了解神经网络。 6种适配机械臂 支持 myCobot、mechArm、myPalletizer 的M5Stack和树莓派版本。 aruco码的检测、跟踪:摄像头精确定位与标定,并进行自动抓取。 颜色及图像识别:应用深度学习算法,用户可以利用机械臂完成定位抓取和自动分拣。   联系我们:深圳市大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elephantrobotics.com淘宝官方旗舰店:https://shop504055678.taobao.com/?spm=a1z10.1-c-s.0.0.2b0e58e7PY8UhV电话:+86 (0755) 8696 8565/+86 181 2384 1923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电子科技大厦D座智方舟国际智能硬件创新中心D403 D504 D505
深圳市大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262 2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