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交通大学Nature发文,在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3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刊发上海交通大学黄兴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Ladderphane copolymers for high 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黄兴溢教授和王庆教授为通讯作者,陈杰助理研究员、周垚博士和黄兴溢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2023-03-02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证实雷帕霉素是Graves眼病病因治疗重要突破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施秉银教授、王悦博士团队近十年来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开展针对于GO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的基础到临床研究(from bench to bedside)。该团队前期已经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发现GO患者的外周血中存在一群以炎症、趋化为特征的CD4+毒性T细胞(CTL),是GO的治疗的可能新靶点。
西安交通大学 2023-02-23
基于聚类强化学习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方法
一种基于聚类强化学习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方法,该方法涉及智能优化技术领域,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交叉口的车辆数。道路交叉口是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路段交通流的瓶颈。研究显示,城市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只相当于路段上的40%-50%。平面交叉口所消耗的时间约占全程时间的31%,而车辆行驶延误时间中有80%-90%由平面交叉口延误造成。提高城市平面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可以减少车辆延误,节约人们的出行时间,增强人们的出行安全,并能够减轻环境污染。  本发明能够根据交叉口的 交通状态自动选择合适的相位动作,以适应交叉口交通状况的变化,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通  过交叉口的车辆数,减少车辆延误。与其他聚类强化学习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在学 习过程中,能够根据回报值的标准差动态地增加或减少质心数,能在保证强化学习收敛的前  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质心数,从而尽可能减少Q值函数存储空间、提高收敛速度,使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更快地适应当前交通流情况,从而尽可能减少交通延误。
青岛大学 2021-04-13
关于“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直接进入正式申报项目填报正式申报书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完成了“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预申报形式审查工作,已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反馈,并依规确定了可直接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项目清单,请收到我中心关于正式申报邮件通知的项目及时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其他项目请等待后续通知。
科学技术部 2023-07-20
关于“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通过首轮评审的项目填报正式申报书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已完成了“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预申报项目首轮评审工作,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反馈了评审结果,依规确定了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项目清单,请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
科学技术部 2023-08-07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与定位技术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与定位技术用机器视觉取代人类视觉,为传统装备增加视觉判断与智能定位功能,可实现“无人车间”的智能检测与机械手的准确定位,实现装备智能化,解放劳动力。 该技术由太原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通信研究所独立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硬件成本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该技术从准确性、精度、速度、硬件成本等指标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实现生产线装备的实时在线智能检测与定位,检测准确度97%以上,精度0.3mm以下,定位精度可达0.01mm以下。 该技术拥有中国发明专利18项,软件知识产权5项。 2015年以来,先后应用在上海地铁隧道灾害监测、沈阳公路隧道检测、西安铁路高铁桥墩裂缝检测、爱旭太阳能义乌生产线的硅片崩边缺角及隐裂检测、通威太阳能成都、合肥生产线的硅片碎检及隐裂检测,河北电力的绝缘子检测。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
2020年2月15日,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团队研发的第一套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Tongji NCP-AIS),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门口开始试运行,可快速识别人流中个体感染者的风险。 科研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温度识别、动作识别等技术,可实现人脸识别、心率监测、呼吸监检测、门禁联动、门禁数据智能更新、咳嗽检测和语音播报,让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现疫情期间高效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针对大规模人群,可以自动发现体温不正常个体,实现拍照和跟踪,以及提醒功能。
同济大学 2021-04-10
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俞凯教授联合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疫情防控机器人”。依托语音识别、合成、理解和对话管理等人工智能(AI)技术,结合新研发的疫情排查对话逻辑和话术,机器人根据设定向社区居民主动宣教疫情防控知识,遇不适居民还会提醒就医。 2020年1月27日起,“疫情防控机器人”供社区和有关部门免费使用,已为江苏、山东、重庆、湖北、北京、浙江、四川、湖南、上海等多地提供服务,对话机器人自动接通10余万户,访问结果直接生成数据报表供社区。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中医医案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
中医理论和临证经验是通过传承、实践以及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知识体系,包含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之和医案之中。中医医案蕴含着丰富的临证经验、诊疗技能、技巧和诀窍,医案包含的结构与关系非常复杂很难用计算机来分析处理。在多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经过“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课题的深化,我们提出了基于语义网络的中医知识获取技术,并开发了中医医案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系统以中医理论知识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中医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提供多种方法与工具对临床医案进行多层次解析和挖掘,以获取医案中隐含的诊疗知识和临证经验。系统以中医基础理论为知识源,通过对中医专家的医案进行实例化,提取医案中的诊疗规律和临证经验,医案分析结果可以用语义网络、表格以及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系统包括领域知识建模、Ontology的形式化与存储、信息资源语义描述与存储、语义分析等多个组件。通过这些组件的有机结合,知识工程师可以利用领域本体中的词汇来描述WORD文档、文本文档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用户可以浏览领域知识树查找相关医案,查看领域本体中的概念描述,并通过语义查询接口进行语义查询。将相关技术集成开发完成了中医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①医案管理:对医案进行存储、检索、删除、修改。②文本预处理:对文本进行分词、标注、抽取特征词和特征词的标准化。③知识管理:对本体知识库进行标准化存储、更新和检索。④知识获取:对医案进行实例化映射,建立语义网络,获取中医知识。⑤数据挖掘:对医案进行常规的数据挖掘。⑥数据可视化:把知识模型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本系统可用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等行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Robo Shark 智能仿生深海潜航器
本项目产业化的市场定位为需要长时间、远航程可进行水下目标侦测及定位的单位。Robo Shark智能仿生深海潜航器采用鲨鱼为原型,以三关节仿生尾鳍取代无刷推进器,有效降低设备运行噪声的同时节省了能量消耗。设备外壳采用吸音材料制成,可以提高设备的隐蔽性。通过重力舱吸排水实现设备的上浮下潜,控制更为灵活,具有定点悬停、定深巡游等多种智能运动功能,最大下潜深度可达1000 m。 此潜航器的主要特点: 1.节能高效:采用仿生+滑翔作为动力源,利用反卡门涡街的驱动原理,仿生推进效率高达80%; 2.隐蔽环保:模拟鲨鱼的外形与游动方式,隐蔽性强,对环境扰动小,不会伤害水下生物; 3.安全可靠:采用整体开放,局部密封的设计, 配备六方向避障传感器,具有低电量返航、失联返航等功能; 4.载荷扩展:可搭载声、光、电、磁传感器,满足水下通信、水下定位和水下探测等需求。
北京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8 69 70
  • ...
  • 205 2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