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制造和使役的智能检测及健康评估
"本项目旨在发挥光纤光栅分布式传感、有限元模拟、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学科交叉优势,实现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智能检测与健康评估。 结合本团队的前期研究基础,按照需求分析、阵列式光纤光栅刻制、高频信号检测仪器研制、光纤光栅的复合材料结构埋入/表贴、材料性能测试、载荷在线监测、有限元模拟、灵敏度分析、复合材料结构典型损伤(准静态承载、低速冲击、雷击)识别算法及其数据库开发、结构健康评估算法研究而展开。主要成果及成果形式包括:(1)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样品;(2)高端复合材料结构在线监测装备样机;(3)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诊断软件系统;(4)复合材料结构健康评估软件系统;(5)常见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数据库;(6)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发表SCI收录的高影响力期刊论文;(8)建立研发平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本项目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共享汽车、舰船、武器装备等领域对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智能检测和健康评估的急迫需求。前期实施案例有: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封装的基片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电子封装用液态环氧树脂的固化监测;大型风电叶片模具制造过程的光纤光栅在线监测;纤维复合材料结构雷击过程的光纤光
山东大学 2021-04-10
复杂装备智能制造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本项目核心技术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指复杂装备主要为复杂动力机械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如汽轮机、369 压缩机等。 本项目针对复杂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准备时间长、效率低、制造过程模式自动 化程度低、协调能力差、信息共享度和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等实际情况, 研发了集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智能化监控管理为一体的设计制造管理系统。项目 重点突破了复杂装备智能化制造过程和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工装设计自动化、数 控机床生产的数字监控管理智能化、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技术的生产信 息双向传输、自适应在线排产优化等关键技术,为研发设计制造集成管理系统提 供了技术支撑。 2、创新要点 (1)将开放式装配建模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研发中,创立了模型的 UML 表达 方式、装配体特征、装配配合公差分析和系统的装配层次分析等,完成了产品的 结构设计、零件与装配的联动设计、装配仿真分析,并建立了产品及其关键部件 的数字样机。开放式装配建模方法更有效地指导产品由整体构思到样机设计的整 个过程。 (2)提出了面向数字化预装配的分层干涉检测算法,该方法把干涉检测过 程分为粗检测、半精检测、精确检测三层,通过逐层检测,大大加快了干涉检测 的速度,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有助于预装配中优化装配序列的快速生成。 (3)基于虚拟产品开发管理技术 VPDM,研究并解决了机械装备虚拟数字样 机开发中的数据交叉、耦合和冗余问题; (4)基于工程知识和多视觉特征模型,提出了一种装配优化序列规划方法。 利用直接装配关系图表达产品几何信息、设计信息、制造信息和装配信息等,通 过产品特性和操作环境的评价因素,构建装配先后关系,从可行装配序列中选择 最优装配序列,更好地帮助设计师完成装配设计并做出正确决定。缩短了产品研 发时间,保证产品准时投放市场。 3、效益分析 目成果广泛应用于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其中 4 家企业利用该技术提高生产效 率 20%~30%,按时交货率从 63%左右提高到 90%以上。近三年企业总计新增利 润 6.1663 亿元,新增税收 3.3804 亿元,新增销售 28.058 亿元。减少了 80%以 上的生产管理人员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本项目成果已在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370 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安迈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得到成功应用。 授权专利: 1.数控机床刀具的在线管理方法 201010129780.1 2.车间加工设备群加工运行优化的方法 200910031198.9 3.数控机床监控方法 201110430626.2
江南大学 2021-04-11
复杂装备智能制造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本项目核心技术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指复杂装备主要为复杂动力机械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如汽轮机、压缩机等。 本项目针对复杂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准备时间长、效率低、制造过程模式自动 化程度低、协调能力差、信息共享度和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等实际情况, 研发了集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智能化监控管理为一体的设计制造管理系统。项目 重点突破了复杂装备智能化制造过程和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工装设计自动化、数 控机床生产的数字监控管理智能化、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技术的生产信 息双向传输、自适应在线排产优化等关键技术,为研发设计制造集成管理系统提 供了技术支撑。 2、创新要点 (1)将开放式装配建模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研发中,创立了模型的 UML 表达 方式、装配体特征、装配配合公差分析和系统的装配层次分析等,完成了产品的 结构设计、零件与装配的联动设计、装配仿真分析,并建立了产品及其关键部件 的数字样机。开放式装配建模方法更有效地指导产品由整体构思到样机设计的整 个过程。 (2)提出了面向数字化预装配的分层干涉检测算法,该方法把干涉检测过 程分为粗检测、半精检测、精确检测三层,通过逐层检测,大大加快了干涉检测 的速度,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有助于预装配中优化装配序列的快速生成。 (3)基于虚拟产品开发管理技术 VPDM,研究并解决了机械装备虚拟数字样 机开发中的数据交叉、耦合和冗余问题; (4)基于工程知识和多视觉特征模型,提出了一种装配优化序列规划方法。 利用直接装配关系图表达产品几何信息、设计信息、制造信息和装配信息等,通 过产品特性和操作环境的评价因素,构建装配先后关系,从可行装配序列中选择 最优装配序列,更好地帮助设计师完成装配设计并做出正确决定。缩短了产品研 发时间,保证产品准时投放市场。 3、效益分析 目成果广泛应用于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其中 4 家企业利用该技术提高生产效 率 20%~30%,按时交货率从 63%左右提高到 90%以上。近三年企业总计新增利 润 6.1663 亿元,新增税收 3.3804 亿元,新增销售 28.058 亿元。减少了 80%以 上的生产管理人员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本项目成果已在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370 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安迈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得到成功应用。 授权专利: 1.数控机床刀具的在线管理方法 201010129780.1 2.车间加工设备群加工运行优化的方法 200910031198.9 3.数控机床监控方法 201110430626.2 
江南大学 2021-04-13
GCY86-5智能制造(铣削)综合实训平台(西门子)
智能制造(铣削)综合实训平台既可独立实训,也可以接通实物机电设备实现动作控制。本设备集成了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数控铣削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PLC)、触摸屏(HMI)、场景系统、MES系统。通过机器人示教器、数控系统、PLC及电路控制虚拟场景中的设备。利用该设备可综合实训MES系统、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触摸屏编程与控制、工业PLC的交互控制编程与调试。本设备还配备自定义I/O接线仿真功能模块,用户可自定义删除和连接I/O端口的接线设置,从而可以按自定义的I/O接线进行PLC程序编辑,拥有自主搭建场景功能。 该平台面向智能制造专业群可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数控铣削加工实训》、《数控铣床系统参数调试》、《PLC基础应用》、《触摸屏组态控制》、《智能制造单元综合实训》等课程的教学、考核及相应的技能竞赛训练。
广州超远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8
智能表记识别系统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复杂的实际工业环境,基于机器学习最新理论成果和机器视觉基本原理,研究并实现了具有较强鲁棒性的变电站传统机械式电表远程智能读数系统。首先通过图像的预处理对电表区域进行初步定位,然后在此有效范围中利用电表指针的几何形状特点对其进行精准定位,最后通过指针与表盘刻度的相对位置计算电表读数,最终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下对电表快速、可靠、精确地远程智能读数,代替了低效的传统人工抄表和数据录入,具有可推广应用的工业价值。 运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首先获取指针式仪表表盘图像,然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和识别目标,最后实现指针式仪表示值的自动判读,从而避免人工判读示值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等问题。本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有:电表特征配置、指针类表计读数判别、建立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图像智能化判断。 由于工业环境复杂多变,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定期地会出现各种故障和干扰。这些极端情况下所采集到的图片若进入系统进行智能读数分析,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往往是不可信或者无意义的。所以,根据图像的像素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系统将自动拒绝对质量过差的问题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并向变电站工作人员发送相关警告提示。在提高系统读数结果可靠性的同时,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通知工作人员,有利于尽早排除故障、防患于未然。主要技术指标:识别正确率:92.5%;识别速度<3s。 应用范围:项目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成果权属为我校独自拥有。
四川大学 2021-04-11
海洋牧场智能监测系统
针对远离陆地、供电通信困难的海洋牧场监测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海洋浮台的海洋牧场智能监测网系统,也可扩展应用于海洋平台、养殖工船等载体。整个系统由水下自动观测子系统、海气界面观测子系统、能源供应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大数据智能处理系统组成。在监测海域布放的1个海上监测浮台基础上,将能源供应子系统(最大功率600W)和无线通信子系统(最大带宽50M)布放于浮台上,实现观测网设备的供电和双向通信。设备布放于浮台下的海底,可通过数据采集器实现水下自由组网观测,观测距离从几十到上千米。浮台上通过增加无线通信设备与海上作业平台连接,实现数据实时回传至岸基基站。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4-22
网络教育智能答疑系统
本项目提出并解决了智能答疑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自主研制并实现了基于web的智能答疑系统。该系统可用于以下应用:/line(1)大、中、小学生课程的自动答疑/line(2)培训系统的自动答疑/line(3)其他应用领域的咨询解惑/line系统除了提供根据关键字进行查找答案的功能以外,还提供根据知识点进行答疑以及根据自然语言提问方式进行答疑。因此,这种多元化的提问形式,使学生感觉非常方便。
东南大学 2021-04-10
客车电源智能管理系统
在公共交通领域大力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客车等新能源客车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而客车电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是保证课程安全运行的必要手段。 本项目旨在为客车开发一套智能化电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检测蓄电池充放电电流和发电机发电电流;监测起动电流以保证安全起动;基于蓄电池SOC的智能充放电控制,保证整车用电平衡以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利用 CAN 总线技术实现电源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测,指导用户的维护与保养,并对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整车电气系统安全。 
厦门大学 2021-04-11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
如何利用 ITS 来提高中国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和保护环境对于促进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规划过程中,采用调查研究、理论分析与规划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及 充分分析城市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强调规划、设计与实际的结合, 强调规划、设计中的创造性工作,提出有充分依据、严谨科学、实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透彻剖析影响城市交通信息化与智能交通系统发 展的宏观背景,即在掌握经济发展、城市化、机动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特征与趋势的基 础上制定规划。具体规划技术方法如图 1 所示。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一般包括城市交通信息化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交通信息化与 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框架和功能设计、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近期建设方案、交通信息化与智 能交通系统的组织实施机制等部分。
清华大学 2021-04-11
智能割草养护系统项目
智能草地养护系统是服务机器人领域技术实现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智能化产品之一,主要使用在公园,家庭草坪等场所。智能草地养护系统主要分为:智能割草机,草地浇灌系统和充电定位系统。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691 69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