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深部 深部 软 岩巷道 三维网壳锚喷 支 护技术
根据地面大跨度壳体结构的力学原理研究设计地下三维网壳锚喷支护结构,大幅度提高喷层的抗弯能力,同时使喷层整体具有一定的可缩性,能承受强大变形地压及采动荷载, 达到用较少材料又提高喷层支撑能力与让压的目标。该结构既可在巷道内单独组装对围岩进行连续支撑,又可先撑后喷,在围岩表面形成半刚性钢筋混凝土薄壳衬砌结构。 三维网壳锚喷支护实质上仍是锚网喷支护,其技术特色是用一种在地面加工成型的特殊钢筋网壳支架代替普通的钢筋网,大幅度提高了锚网喷结构的支撑能力,不需要使用型钢支架、锚索、围岩注浆等手段进行加固就能对破坏巷道进行有效的治理。三维网壳锚喷结构由普通锚杆、三维钢筋支架和喷层等组成,该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三维钢筋支架在空间内形成众多小网格状结构,包裹着混凝土,能降低混凝土拉剪应力和钢筋的弯曲变形,提高结构的三向稳定性和承载力。 (2)支架联接处的可缩性垫板和支架自身的柔性让压性能,使混凝土喷层也具有可缩性,这样混凝土喷层的应力能得到削弱,因此能够适用于高地压环境中。 (3)该支护结构是连续支撑体系,架间无薄弱部分,支护结构受力均匀,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鉴定技术
该成果提供一种快速、准确鉴别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分子标记方法。在鳜类种质鉴定和保护、遗传育种和养殖生产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分子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因组DNA的提取、DNA目的片段的扩增、PCR产物的电泳及银染色鉴定。方法中还包括一对特异微卫星引物和标准图谱。本发明的分子鉴定法能快速、有效地鉴别出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具有客观、快速、准确、经济的优点。 该成果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进行鉴别,其反应稳定,重复性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相比具有检测准确性高的优点。本发明通过一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一次PCR鉴别出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一代,减少了检测时间和降低了检测成本。 该成果有较高的产业化前景,实际操作性强,简便、准确,价格适中。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轻合金表面微弧复合处理设备及工艺技术开发
微弧复合处理(Micro-arc Composite Ceramic,MCC)技术将不需前处理的微弧氧化与静态防护性能优异的有机物涂装技术相结合,在铝、镁合金表面制备具有高性能、多用途的陶瓷有机复合涂层,性能明显优于单一微弧氧化或传统涂装工艺。研究团队近年来承担了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等项目。微弧复合处理工艺简单、环保、无排放,处理效率高,涂层综合性能优异,以及对材料的适应性强(复杂构件或深孔管件)等优点,开发的设备运行稳定,已成为业界认可的铝、镁合金“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由在机械、汽车、国防、电子、航天、航空及建筑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s 处理系列关键技术与设备
本项目包括三大核心技术:1、强制冷凝 VOCs 废气处理设备,创造性地将强制换热技术改造后应用于 VOCs 强制冷凝处理工艺中,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气,回收经冷凝的 VOCs 物质,同时回收废气中的温度生产热水。设备内表面均采用实验室自行研发的特殊拒油涂层处理,以防止有机物质对冷凝器的污染,提高冷凝装置稳定运行效率并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2、开发的光催化氧化剂和附着技术克服纳米光催化剂易团聚、易流失的弊端,开发出新型快速的光催化剂负载技术,能够大大推进光催化剂在废水、废气中的实际应用,负载材料廉价易得,加工方便,寿命长,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在吸附VOCs物质的同时,直接发生光催化反应,将VOCs物质完全矿化。 3、开发的高效苯吸收液及分层技术采用特殊吸收液配方制备能够分层的高效苯吸收液,能够有效地吸收废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净化VOCs废气。吸收的VOCs物质能够静置分层,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富集,方便下一步的回收分离,吸收液可以重复使用。 三大技术可以互相结合为工艺组合,在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与有价值物质的回收、油烟净化、企业VOCs治理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已成功解决了河北省三家企业的VOCs处理与排放问题。 项目特色:自2005年企业进行VOCs产生全过程分析,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2013年于宏兵承担了环保部大气污染治理应急项目VOCs污染控制欲核算方法研究项目,对工业企业VOCs排放特征、排放量核算技术方法和VOCs处理技术绩效进行评估,建立了天津的VOCs污染控制体系。在VOCs污染前端预防、后端治理技术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南开大学清洁生产研究中心以南开大学科研平台为依托,自身拥有XRD、同步热重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中型仪器共计25台,价值合计300余万元,拥有非常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科研工作。 市场应用前景:VOCs治理工况复杂、技术路线众多也决定了这一行业的 发展特点:市场分散,需求多样化,企业要想把规模做大很困难。正因为市场分散,VOCs治理行业要垄断也不容易,市场完全开放,各家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策略来获得竞争优势,这个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以30%的速度增长。VOCs 污染治理正在起步,有望撬动近700亿产值。目前,国内VOCs 污染平均治理成本约500-600万元,按每座工业园5家企业参与治理,省均150 个工业园区,全国20个省保守估算,市场空间将达到625~750亿元。未来,随国内VOCs 排放标准有望提高,VOCs治理投资有望进一步增加。投资估计:投资500万元, 经济和社会效益:利润率20-30%,经济效益显著,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
南开大学 2021-04-13
机械手湿喷砼成套 机械手湿喷砼成套技术
针对干喷存在的粉尘大、强度低、回弹率高等现状,先后与山东能源新巨龙煤矿、同煤集团同忻煤矿、徐工-施维英公司、中煤王家岭煤矿展开湿喷技术及配套装备研究合作,现已成熟应用。湿喷机采用防粘度技术成功解决了料腔粘料、堵管问题。在同忻煤矿首次实现了水、水泥、砂子、石子及各种添加剂全程定量的喷混凝土作业控制,能够保证喷混凝土性能稳定。为提高机械化程度,在王家岭矿首次采用喷浆机械手,通过远距离遥控器操作机械手来实现喷浆作业,解除了喷浆工人的繁重体力劳动,提高了施工效率、喷浆质量。根据不同矿井条件,设计了不同湿喷砼模式。在新巨龙矿成功应用了“地面配料+大巷搅拌站+井下湿喷”系统,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煤炭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同忻矿成功应用了“地面配料和搅拌+罐车运输+井下湿喷”系统,用防爆罐车把砼(加入水化控制剂)运至湿喷地点,接着把罐车内砼加入到湿喷机进行喷射,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了成果鉴定,研究成果获部级三等奖;在王家岭矿采用“地面配料+井下搅拌并给入湿喷机+机械手喷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机械化程度。研究团队现拥有一种高强度低耗能的煤矿湿喷系统及湿喷方法(2013106765591)、喷浆机械手(2014100645459)、一种矿用螺旋式定量配水输送车(2013106812342)、一种矿井用混凝土搅拌运输罐车(2014205178627)等专利六项。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地铁施工及运营对相邻文物的影响评估、监测及加固成套技术
本成果源于为江苏省科技厅资助的产学研重点项目,主要的成果内容:(1)地铁区间隧道及车站基坑开挖对文物等重要构筑物的影响预测评估技术;(2)地铁施工爆破对构筑物振动影响评估预测技术;(3)文物检测的新技术研究;(4)文物加固消险新技术。(5)地铁施工时文物监测新技术及远程监控系统开发。(6)地铁运营期间轨道振动对文物鼓楼影响的研究。目前针对地铁施工及运营对文物的影响分析及控制保护技术在国内外尚较少见,本项目组已经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取得4项软著和多项相关专利,并且参与了南京地铁4、5、6、7及宁句城际等多条线路沿线的文物评估及加固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吸附分离高纯度C6-C8正构烷烃产品技术
高纯度正己烷、正庚烷和正辛烷(≥99%)黏度低,芳烃含量及硫、氮含量低,附加值高,在化工、医药、电子等相关行业需求量较大。我国主要采用精馏法从90#和120#溶剂油中提取工业级正构C6-C8烷烃和少量试剂级正构烷烃,能耗高;国内企业在高纯度正构烷烃生产方面缺乏相关技术,生产成本较高。吸附分离高纯度C6-C8正构烷烃产品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吸附剂和吸附分离工艺技术,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吸附法生产高纯度正构烷烃产品的技术空白,打破高纯度正构烷烃产品一直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有效提高国内石油资源的利用率,为石化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过试验研究和可行性分析,解决了吸附剂制备、吸附工艺参数优化及吸附剂再生工艺等关键技术难题,已完成小试及工艺包编制。 技术特点: 1.原料来源广泛。直馏汽油、芳烃重整抽余油、90#和120#溶剂油、工业己烷、庚烷等均可作为原料; 2.工艺技术先进、产品纯度高。自主研制和开发一系列新型吸附剂,首次开发了加温变压吸附技术;可以得到纯度≥99%C6-C8正构烷烃; 3.绿色环保、环境效益好。生产过程无其他有害有毒化学物质添加,吸附剂可重复使用,提纯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后的剩余物料,可返回原生产系统,或作产品销售,无物料排放,无吸附剂固废二次污染问题。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反择形吸附提纯C5-C8正/异构烷烃产品技术
轻石脑油、芳烃抽余油经预分馏得到C6~C8正异构烷烃,因正/异构烷烃沸点接近,采用精馏分离工艺进一步得到含量>99.5%以上的高纯度C6~C8溶剂油产品,分离难度大、能耗高。本研究室自主研制和开发反择形吸附剂及吸附分离技术,进一步脱除预分馏产物中微量的异构烷烃,得到99.5%以上的高纯度正构烷烃产品,副产异构烷烃产品可做调和油和溶剂油,增加了原料油综合利用率,提高溶剂油产品的附加值。经过试验研究和可行性分析,解决了吸附剂制备和再生等关键技术难题,已完成小试。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野外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检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乙肝病毒是我国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的主要原因。本项目率先提出利用纳米粒子的特殊效应来解决病原体侦检的灵敏度、特异性与通量的关键技术问题,对实现这些病原微生物早诊断与疗效监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通过本项目实施,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 1. 研发了磁性纳米粒子与量子点标记的层析芯片,研制了对磁信号与光信号进行定量检测的层析芯片阅读仪,实现了抗原或抗体的定性、定量多指标同步检测; 2. 建立了量子点标记荧光偏振技术,筛选出3 个HBV sAgB 细胞表位;筛选出一对前S1 区小鼠源单克隆抗体HB1 与HB3,研发前S1 区的酶联试剂盒;建立了唾液诊断乙肝的方法; 3.研发了巨磁阻抗效应结合微流控芯片基础上HPV 病毒快速分型方法;利用巨磁阻效应结合微流控芯片与等温PCR 扩增技术,研制出便携式肝炎病毒快速基因分型系统; 4. 研发了组合式毛细管基因芯片,实现了多群耐药突变与基因分型检测。 获发明专利授权2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 项,医疗器械证书3项;教育部成果鉴定结论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纳米技术的乙型肝炎诊断新技术方法与传感器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应用情况:产品在全国数百家医院获得应用。成果对于提高我国病原微生物诊疗水平、推动纳米医疗器械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酵母核苷酸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高端应用
本项目在高纯度RNA的绿色制造的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产品质量明显优于OMTEK等国际公司;在核苷酸的高效制造的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本明显低于YAMASA等国际公司,建成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技术最先进的酵母-核酸-核苷酸的生物制造生产线并实现产业高端应用;共申请专利20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78 779 780
  • ...
  • 878 8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