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固定化生物酶
艾美科健(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2021-09-13
纳米粒子均相掺杂的高强度智能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粒子均相掺杂的高强度智能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先通过形成互穿网络凝胶得到高强度水凝胶,再将金属离子固定在凝胶网络的活性基团上,并借助化学共沉淀法引发凝胶体系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原位反应生成纳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粒子,稳定均匀分散于高强度水凝胶的网络结构中,从而制备得到纳米粒子均相掺杂的高强度智能化水凝胶。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水凝胶不但机械强度好、均匀透明,而且保持了相应的纳米粒子的环境响应能力特性,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新型智能材料,拓展了水凝胶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产物稳定、性能优良、应用范围广泛,且可根据需要合成不同智能化特征的高强度水凝胶。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分布式智能化药品安全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智能化药品安全管理系统,包括上位机 终端和智能柜体终端,上位机终端中安装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所 述上位机终端与指纹阅读器、POS 微型打印机相连并进行通讯;所述 智能柜体终端包括柜体和智能控制终端,智能控制终端与液晶显示屏 液晶显示器相连,用于显示药品清单信息、药品使用信息、柜子使用 情况;柜体安装有多个小柜体并成阵列式分布;所述上位机终端与智 能控制终端通过 TCP/IP 协议相连,相互认证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移动床生物膜集约型纯膜技术集成与智能化控制
项目背景:1.传统污水厂占地指标较高,对于土地资源浪费 严重,建立基于高排放标准的集约型污水处理厂刻不容缓;解决 传统水厂工艺流程长、占地大、工艺段复杂、运行管理难题。2. 通过开发基于移动床生物膜纯膜生化技术,实现技术集成和智能 化集成,形成短流程、少占地、高效率为目标的污水处理全套工 艺。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建立基于 MBBR 的纯膜 MBBR 中试, 验证纯膜工艺处理污染物的可行性,给定基于不同出水标准要求 的纯膜 MBBR 工艺的有机物、硝化、反硝化负荷;针对脱落生物 膜的膜水分离问题,优化磁加载沉淀技术,要求耐受冲击、分离 脱落生物膜效果好、运行稳定,给定基于脱落生物膜磁混凝的水 力负荷,优化磁加载沉淀设备满足脱落生物膜粘度高特性;研发 针对全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加载人工智能领域算法,实现 水处理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及智慧化控制。主要技术指标:1)常 规污水水质,达到准 IV 类出水水质时,吨水占地<0.3m2/(m3·d) 或吨水占地为常规工艺的 40%以下;2)常规污水水质,吨水电 耗、药耗、产泥量分别小于 0.6kwh/t、0.2 元/t、0.25kg/t,或 低于同类水质替代工艺消耗的 80%;3)实现全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全过程实现云端控制,实现设备控制智能化连锁调 整,运行人工降低 50%;4)建立示范工程,规模不小于 20000 吨/天,出水达到准 V 或更高排放标准,稳定运行不少于 180 天。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从事 MBBR 相关研究,且研究成果处于 国内领先水平。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2
一种规模化生产型植物工厂营养液高效节能循环系统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规模化生产型植物工厂营养液高效节能循环系统,它包括栽培槽、营养液池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栽培槽和营养液池通过主供液管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营养液高效节能循环系统在规模化生产型植物工厂运行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增氧设备,具有便于维护管理,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营养液循坏与液槽排污同步作业,营养液体系稳定,噪音小等优点。
浙江大学 2021-04-13
微生物转化生产洛伐他汀中间体 R-J6 的关键技术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一类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是防治冠心病、脑中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用药。目前,工业化生产他汀类药物侧链关键中间体主要途径为化学合成法,此法反应步聚复杂,条件不易控制,所需手性试剂价格昂贵,污染严重,收率低。而酶法催化生产他汀类药物侧链关键中间体具有工艺简单、周期短、耗能低、专一性强、收率高、提取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酶法合成瑞舒伐他汀钙侧链关键中间体,体现降耗环保的时代需求;采用非水相体系进行酶催化反应,解决了底物难溶的瓶颈问题。 
江南大学 2021-04-11
全数字式智能花式纱线生产技术
国内首家推出的全数字式系列智能花式纱线生产装置,可作为传统环锭细纱机、转杯纺纱机制造厂的选配件,但主要是作为纺纱工厂的设备技术改造后生产竹节纱或段彩纱等高附加值产品,能够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任意竹节长度、竹节粗度、竹节间隔任意调节与组合,并可生产特殊的具有平面投影拟合的特色竹节纱,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在国内外2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5-11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生产线
一、项目简介  “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启动促使智能制造成为生产制造企业的主旋律,而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柔性制造单元,迎来了广阔的行业发展机遇。福建省出台的《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将发展智能制造视为首要任务,推广“数控一代”,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发展壮大智能装备产业,开发智能终端产品和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 二、前期研究基础 与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采用企业与高校共同投资模式,建立“嘉庚学院—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师生近百人,为高校师生提供研发环境,为企业进行技术难题攻关并培育人才。 与微柏签署了为期3年的技术服务合同(2014.12-2017.12,微柏工业机器人技术支持服务,150万元)。 与微柏联合申报了多项科技项目:(1)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的研发及产业化,2016.10,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工业机器人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测系统的开发,2015.9,福建省对外合作项目;(3)面向瓷砖智能化分拣生产线的关键技术,2015.10,泉州市科技局燎原计划。并协助微柏完成了福建省新型科研机构、企业创新基金、厦门大学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申请。 三、应用技术成果 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控制器,结合机器视觉自动识别技术,分别开展了以下6个项目:(1)为四川航天世东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研发的焊接机器人焊缝自动跟踪识别系统;(2)为苏州宝丽洁公司研发的之驻守机器人湿纸巾自动识别贴盖系统;(3)为泉州港威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研发了铝水自动浇注系统;(4)为晋江的沃鞋服有限公司研发的鞋模自动跟踪喷胶系统;(5)为福建省锂东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制了自动搬运识别系统;(6)为江苏太仓宝祥有色金属制品厂研制了自动码垛识别系统。 四、合作企业 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工业机器人研发龙头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十余年,专注研发六关节与四关节自由度串并联机械手等,自主研发数十种应用在冲压、喷涂、焊接、激光加工等生产作业领域的专业机器人。自主研发了高精度RV减速机检测台,工业机器人零点矫正与运动精度检测装置,焊接机器人防碰撞测试装置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与整机检测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0项。作为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泉州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等,承担了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
厦门大学 2021-04-11
易倍得EPS泡塑智能生产线
易倍得EPS泡塑智能生产线是国内首条智能化EPS保温板生产线,也是符合工业4.0标准的自动化生产线,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全数字式智能花式纱线生产技术
国内首家推出的全数字式系列智能花式纱线生产装置,可作为传统环锭细纱机、转杯纺纱机制造厂的选配件,主要是作为纺纱工厂的设备技术改造后生产竹节纱或段彩纱等高附加值产品,能够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任意竹节长度、竹节粗度、竹节间隔任意调节与组合,并可生产特殊的具有平面投影拟合的特色竹节纱,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在国内外 200 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关键技术 采用中罗拉与后罗拉双变速技术配合双粗纱喂入装置研发一种多品种、高附加值花式纱线全数字化控制系统,并将其用于国内主流细纱机型的改造;同时配合预留网络接口设计实现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系统联网,提高管理效率;配合花式纱与织物布面仿真 CAD 软件实现花式纱参数变化与布面风格的快速分析对比,缩短设计周期与成本。最终开发一种可适用于目前国内主流环锭细纱机直接改造的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多品种高附加值花式纱线生产系统,该系统可适合多倍率竹节纱、花式竹节纱、段彩平纱、段彩竹节纱、色纺花式纱、花式赛络纱等多品种花式纱线的生产。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获相关授权发明专利 8 件,授权相关实用新型专利 12 件,获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项目成熟度 已进入到大规模产业化推广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国内外首创采用中罗拉与后罗拉双区变速技术,且智能化程度、技术先进性等各项技术参数均处于国际领先,而费用与目前国内主流竹节纱装置基本保持一致,因而性价比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273 27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