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应用于肿瘤治疗与精确定位的靶向磁场医疗器械的研发
本成果针对生物医用纳米颗粒应用于肿瘤治疗与精确定位的靶向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关键技术的研发:1)研发一种新型涡旋磁纳米颗粒作为肿瘤药物载体(选择乳腺癌治疗领域:项目合作者为新华医院乳腺癌领域药物开发及治疗方面研究者)并构建一种乳腺癌用纳米团簇颗粒;2)研发一种应用于肿瘤治疗与精确定位的靶向磁场装置,利用该装置产生的可控交变磁场,本课题将采用仿生细胞膜包裹涡旋磁纳米颗粒,并协载DOX/EZH2siRNA,通过双靶向(生物靶向及磁靶向),探索化疗耐药的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开发一种针对化疗耐药的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磁场医疗器械。 相关技术指标: 研制出一种新型应用于肿瘤治疗与精确定位的靶向可控磁场发生器,指标要求: 可提供与生物医用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强弱相符合的交变磁场范围;测量结构精读不低于0.5%;设备所采用的材料具备无毒和抑菌的性质。 技术创新点: 本项目是从医工交叉角度首先研发一种应用于肿瘤治疗与精确定位的靶向磁场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实现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其次利用靶向磁场装置对经仿生细胞膜包覆的涡旋磁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并协载了DOX/EZH2siRNA的肿瘤药物进行精准靶向定位,开发一种针对化疗耐药的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磁场医疗器械。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7-18
基于新一代测序的生物信息云平台及其在科研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1 项目简介本项目建立的生物云平台,以基于 Web 的方式提供服务,用户可以轻松快速获取服务,国内外普遍缺乏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平台。我们首次把独具特色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算法与最新的高通量测序方法( non-polyA RNA-seq) 相结合。我们的研究对象为长链非编码 RNA( non-PolyA),目前国际上还很少有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疾病的 lncRNA 进行全面预测分析和功能分类。随着测序速度不断提高,测序成本不断降低,本项目将来可以发展为面向人民大众的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平台。 图 1 生物医学信息云平台的产业化方向 http://www.incrna.org图 2 生物医学信息云平台的应用程序一览 http://bioinfo.life.tsinghua.edu.cn/serve 本项目使用的核心技术“基于整合性生物信息云计算和新一代测序技术( incRNA) 的非编码基因组疾病(如癌症)检测技术平台”已经通过软件查新认证( 20121022044750914)。正在准备申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 效益分析( 1)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生物信息数据爆炸式增长,数据解读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巨大问题,我们团队依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鲁志实验室在生物信息学,尤其是在 lncRNA 领域的技术专长开发的云计算平台将为广大科研工作和和临床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云服务,提高他们的科研效率,为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 2)我们团队通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肝胆医院等十多家临床单位的合作,将为鉴定癌症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这不仅会增强中国基础临床科学的发展,通过临床应用还会为病患者带来癌症早期诊断、健康管理等个性化医疗服务,这将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 3)通过我们打造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云计算平台和开展以癌症早期检测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将为中国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生物信息数据分析人才,这将增强中国在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实力。
清华大学 2021-04-13
“镜湖一号”——“高校对外宣传数据智能分析平台”一体机
当前,高校内部学院、部门网站更新不及时,僵尸网站、发布内容存在不规范用语、错别字等情况较为普遍,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风险。由内蒙古财经大学自主开发的“镜湖一号——高校对外宣传数据智能分析平台一体机”,很好的解决了上述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具备了呈现学校对外宣传数据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可视化态势展现功能,支持大屏观看和手机端查看。“镜湖一号”基于高校对互联网发布的各类数据,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应用模型,让学校的管理者实时掌握数据动态。 应用场景及创新点: 1.监控敏感信息泄露,展现处置状态。 2.代替人工发现更新不及时、不到位的网站。 3.对比分析高校党建态势,同时展现学校内部各部门党建状态和成果。 3.实时展示高校发布的宣传数据态势,分析出最受欢迎、热门文章等。 4.平台支持国产化平台部署。 5.实现一体机快速部署。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5-05-08
智能防火报警系统
智能防火报警系统整合了GSM短信技术、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载波技术、微功率无线技术、TCP/IP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图像采集技术、火焰识别技术、专家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红紫复合火焰传感器对火焰发出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进行检测,采集火焰的特征参数信号,可防止太阳光、灯光、闪光等外界干扰信号,实现对火焰信号的准确识别,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配合烟雾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对现场进行烟雾和画面的采集,大大增强了火灾初期报警的准确性。采用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速率一般在500kbps以上,系统可将报警信号和画面快速的传送至远程的中央控制室。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基于天线的动态波束成型,改变来自AP的射频能量的形态与方向,确保方舱内部的无线通信,可很好的防止其它无线信号的干扰。智能防火报警系统采用专家系统进行控制,专家系统由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综合数据库、知识获取等6个部分构成,能很好的实现对防火报警系统的智能控制,使系统更加可靠、智能。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智能蜜网研究
智能蜜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于主动防御的网络安全技术,目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前景广阔。蜜罐是一种网络安全资源,它通过监视入侵者的活动,使用户能够分析研究入侵者所掌握的技术、使用的工具以及入侵的动机,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只有在充分了解对手的前提下, 我们才能更有效地维护互联网安全,而蜜罐和蜜网技术为捕获黑客的网络攻击行为, 并深入分析黑客提供了基础。 智能蜜网技术可应用于政务网站、企业网站监控等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监控等领域。在2013年“棱镜时间”的曝光后,中国对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视程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网络安全的倒逼下,行业发展正迎来政策蜜月期,相关扶持政策有望陆续出台,信息安全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智能蜜网项目以数据捕获和分解,用户上网行为模拟和恶意代码分析为核心。开放真实的web服务,FTP服务,telnet服务等。系统包含数据存储,智能分析,被动蜜网,主动蜜网,模拟用户子网,邮件子网,连接控制,数据捕获,管理区域等9个模块。 蜜网服务数据有一定的吸引力,吸引黑客对蜜网的攻击。蜜网中预留一些操作系统和服务的漏洞,来实现攻击诱骗。在黑客不察觉的情况下,收集攻击方式和恶意代码样本。 模拟用户的正常上网行为,访问web服务,FTP下载,访问邮箱等等,收集一些恶意脚本和恶意代码。搭建真实的邮件服务器,并在互联网上传播该服务器的邮箱地址,引诱恶意邮件发送者向该地址发送带有恶意代码的邮件。 URL获取与分析模块通过可配置的多种途径自动获取URL,以自定义格式保存为中间结果,再统一由相应程序保存到数据库中。之后对数据库中的URL进行筛选和判断,得到最终的恶意URL。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智能电子象棋平台
完成团队简介:西北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团队成立于2006年,隶属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研究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媒体计算相关理论和技术,包括医疗数据分析、金融数据挖掘、地址生物信息分类、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图形可视化技术、智能嵌入式设备、及软硬件产品开发设计等。目前有在职教师8名,博士后2名,博士、硕士生60余名,本科创新小组及毕业设计学生60余名。研究团队常年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和多家知名公司签订合作及技术研发协议,承担多项相关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年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30多项国家专项、软件著作权等科研成果。   成果内容:智能电子象棋平台是一套包括各种棋类电子棋盘、棋子、棋盘和电脑接口、显示与报警等多个软硬件模块的综合体。其中软件系统实现电子棋盘上的棋局状态的实时显示,记录用户下棋步骤,控制电子棋盘时间同步显示,提醒违反规则等情况和将军情况;此外,还包括棋局状态分析技术,经典棋局对比技术,指导用户下棋,帮助提高棋艺。其中,电子棋盘感应器模块实现棋盘和棋子的设计;软件功能模块实现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棋局的图像识别及棋谱库搜索;通信模块实现棋局状态的实时传输。  成果成熟度:小试产品阶段(准备中试并投产)。 投资方式:合作开发、技术入股、成果转让
西北大学 2021-05-11
智能碟刹车锁
成果描述: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智能碟刹车锁。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带碟刹的自行车或电瓶车的防盗车锁。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车锁的整体形状以及锁体本身和色彩的结合。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包含色彩。市场前景分析: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智能碟刹车锁。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带碟刹的自行车或电瓶车的防盗车锁。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车锁的整体形状以及锁体本身和色彩的结合。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包含色彩。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智能热处理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磁电耦合智能材料
东南大学 2021-04-11
人工智能喉
在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教育部清华大学自主研究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下,掌握了多种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创新性开发出石墨烯人工智能喉,利用多孔石墨烯的优势,制造出一种收发同体,适合穿戴的集成声学器件,有望在未来解决聋哑人的说话难题。 这种集成声学器件,利用石墨烯的热声效应来发射声音,利用石墨烯的压阻效应来接收声音,实现了单器件的声音收发同体。器件使用的多孔石墨烯材料具有高热导率和低热容率的特点,能够通过热声效应发出 100 Hz-40 kHz 的宽频谱声音。其多孔结构对压力也极为敏感,能够感知发声时喉咙处的微弱振动,可以通过压阻效应接收声音信号。因此,这种器件能够准确感知聋哑人低吟、尖叫等特殊声音,并将这种“无含义声音”转换为频率、强度可控的声音,有望在将来转换为预先录制的语言。
清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187 18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