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驾驶员生理、心理驾驶工作负荷的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全国秘书学专业建设与理论发展学术活动在福州举办
4月16日,全国秘书学专业建设与理论发展学术活动在福州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5-14
基于三类危险源的煤矿安全管理与安全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
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旨在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水平、提升安全投入动力,控制或减少三类危险源,以期预防事故、提高煤矿安全水平。   本成果属于能源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安全管理软科学研究成果,在神华宁煤集团红石湾煤矿、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宝鸡秦源煤业有限公司、郭家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经过研究,共发表论文80余篇,编著3本,英文期刊论文10余篇,被EI和ISTP检索10多篇,项目经陕西省科技厅组织评审,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3
水力发电
底座尺寸400*300*70mm,模具一体成型,两端呈弧形,上翘47度,两面四角注塑有1.5mm脚垫,长度25*25mm,仪器整体高度330mm,底座内装有水池,容量3L,电源总开关型号KCD1-105 耐压400V,采用DC12V 2A安全电压供电,水泵采用HLDI-12C型号,电压12V,扬程8米,水力发电六片涡轮叶片采用金属烤漆制成,发电机采用300电机,输出电压1.5-2.8V,带动红色LED发光,LED直径10mm,演示水力发电效果。
石家庄市艾迪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风力发电塔
山东建兴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发电系统与发电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发电系统与发电方法,锅炉包括炉膛、分离器、尾部烟道和位于分离器回料段中的外置式换热器,炉膛内设有冷却壁和中温过热器,外置式换热器内设有高温再热器和分别与冷却壁和中温过热器连通的低温过热器,尾部烟道内设有低温再热器、高温过热器、上级省煤器、下级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其中,高温过热器与中温过热器连通,低温再热器与高温再热器连通;锅炉的工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本发明锅炉能有效控制冷却壁壁温,保证锅炉安全可靠运行且热效率高;发电机组趋于小型化,具有更快的负荷响应速度,深度调峰适应性强,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能源安全。
东南大学 2021-04-11
张弦结构体系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
土木建筑科学技术领域,提出了张弦(弦支)结构体系;建立了弦支穹顶结构成套分析设计理论;研发出滚动式和插板式拉索节点专利构造技术;形成了张弦结构体系智能化和可视化施工分析软件、健康监测系统、整体提升等成套施工技术。为张弦结构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关键的技术支撑,在国内外81项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天津大学 2021-04-14
张弦结构体系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高效大跨度结构体系不仅关系到资源节约、施工便捷和效果美观,更是一个国家建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梁板式结构用钢量大效能低、单层网壳稳定性差支座水平推力大、单一网格结构难以实现轻盈美观,研发新型大跨体系成为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课题组在较早开展张拉整体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从 1998 年开始对张弦结构大跨度建筑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张弦结构分析设计理论和施工成套技术,解决了张弦结构基础理论匮乏、分析方法欠缺和在工程应用中受到结构选型、节点构造、施工方法和监测技术等多方面问题制约的技术难题,为张弦结构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系统研究基于张拉整体思想的张弦结构体系,提出了发明专利-弦支筒壳和弦支混凝土楼盖等新型张弦结构形式,建立了平面、空间等张弦结构分类体系,研发自制设备空气加热索膨胀系数测定仪和水域加热索膨胀系数测定仪,测定了张弦结构核心构件-拉索的膨胀系数,为张弦结构分析设计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确定了平面和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的最优构成规律,揭示了平面和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静动力特性和抗风性能,研发出专利技术—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并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插板式拉索节点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解决了平面及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分析计算和拉索连接节点方面的技术难题。 3、提出两种弦支穹顶分类方法和预应力二阶段分析方法,创建连续折线索单元分析技术,建立了弦支穹顶从找形、预应力设定到结构性能分析的设计方法,基于模型和实物试验及理论分析揭示了弦支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和稳定特性,研发了空间张弦结构的节点专利技术—预应力钢结构滚动式张拉索节点,形成弦支穹顶分析设计理论体系,解决了弦支穹顶应用中分析设计和节点构造的技术难题。 4、研发出张弦结构施工工艺仿真系统,提出了预应力施加方法和摩擦损失补偿方法,开发了张弦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解决了张弦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全过程控制、监测、安全和预应力损失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地面整体拼装、一次张拉外斜索成形”的施工方法,突破了大跨度索穹顶结构张拉成形的技术瓶颈。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该项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 72 篇(其中 SCI 检索 9 篇、EI 检索 27 篇),获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8 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项,天津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本项目关键创新成果代表了现代大跨度结构技术的水平,引领了世界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大跨度技术在世界工程领域的地位,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可应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交通枢纽站房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中。项目发表论文 72 篇(9 篇 SCI、27 篇 EI),获发明专利 7 项,成果编入 10 本著作和 6 本规程,推动了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结构工程科技人才,对现代大跨结构的技术进步以及推动中国空间结构从大国向强国迈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领域: 该项目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包括奥运会场馆在内的近百项大跨度结构工程中,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会展文化中心、重大交通枢纽、大型厂房等基础设施工程中,可推广应用程度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工程节支总额超过二亿元,对我国大跨结构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天津大学 2021-04-11
超高清智能终端视频处理与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项目属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技术领域。 超高清显示在电影电视、航空航天、文化传播、科学教育、广告传媒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高清智能终端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项目组针对超高清智能终端视频处理与交互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与应用,解决超高清视频智能转换、超高清视频高效编解码以及智能终端交互控制中的新问题,为超高清智能终端的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主要内容、特点如下: (1)发明了面向超高清视频的智能转换技术:提出通用显著性区域检测模型、基于像素融合的立体图像重定向及超高清视频分辨率转换方法,实现了超高清视频的智能转换,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超高清智能终端。 (2)发明了基于内容特性的超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提出基于空时域上下文和运动复杂度的码率控制、彩色与深度视频联合编码的比特分配及屏幕内容视频快速编码方法,实现了不同格式码流的集成解码,提高了编解码效率。 (3)发明了基于智能分析的终端交互控制技术:提出联合彩色与深度信息的用户检测、基于内容分析的信息推送及终端界面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实现了超高清终端的交互控制,提高了交互的智能性。"
天津大学 2021-04-10
复杂装备智能制造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本项目核心技术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指复杂装备主要为复杂动力机械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如汽轮机、369 压缩机等。 本项目针对复杂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准备时间长、效率低、制造过程模式自动 化程度低、协调能力差、信息共享度和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等实际情况, 研发了集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智能化监控管理为一体的设计制造管理系统。项目 重点突破了复杂装备智能化制造过程和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工装设计自动化、数 控机床生产的数字监控管理智能化、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技术的生产信 息双向传输、自适应在线排产优化等关键技术,为研发设计制造集成管理系统提 供了技术支撑。 2、创新要点 (1)将开放式装配建模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研发中,创立了模型的 UML 表达 方式、装配体特征、装配配合公差分析和系统的装配层次分析等,完成了产品的 结构设计、零件与装配的联动设计、装配仿真分析,并建立了产品及其关键部件 的数字样机。开放式装配建模方法更有效地指导产品由整体构思到样机设计的整 个过程。 (2)提出了面向数字化预装配的分层干涉检测算法,该方法把干涉检测过 程分为粗检测、半精检测、精确检测三层,通过逐层检测,大大加快了干涉检测 的速度,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有助于预装配中优化装配序列的快速生成。 (3)基于虚拟产品开发管理技术 VPDM,研究并解决了机械装备虚拟数字样 机开发中的数据交叉、耦合和冗余问题; (4)基于工程知识和多视觉特征模型,提出了一种装配优化序列规划方法。 利用直接装配关系图表达产品几何信息、设计信息、制造信息和装配信息等,通 过产品特性和操作环境的评价因素,构建装配先后关系,从可行装配序列中选择 最优装配序列,更好地帮助设计师完成装配设计并做出正确决定。缩短了产品研 发时间,保证产品准时投放市场。 3、效益分析 目成果广泛应用于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其中 4 家企业利用该技术提高生产效 率 20%~30%,按时交货率从 63%左右提高到 90%以上。近三年企业总计新增利 润 6.1663 亿元,新增税收 3.3804 亿元,新增销售 28.058 亿元。减少了 80%以 上的生产管理人员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本项目成果已在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370 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安迈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得到成功应用。 授权专利: 1.数控机床刀具的在线管理方法 201010129780.1 2.车间加工设备群加工运行优化的方法 200910031198.9 3.数控机床监控方法 201110430626.2
江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