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路面状况检测系统
路面状况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路面的覆盖物种类、温度、冰点和水膜厚度等参数,可对恶劣气象情况进行分析和预警,对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交通事故预防预警不可或缺。项目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技术国际先进,部分技术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相关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其全部技术指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已应用于连(云港)-霍(尔果斯)、西(安)-汉(中)等多条国家高速公路,提升了我国高速公路的路段运行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项目成果还可应用于高铁路基、道路抗凝冰处理等技术研究,促进相关行业进步。
东南大学 2021-04-11
工业在线检测系统
"产品标签质量是检验制造商乃至研究单位生产实力以及产品优良性的重要因素。在生产环节中,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商品标签漏贴、商品信息打印错误、条码识读能力差等情况的发生。由于食品标签上含有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甚至医药标签还含有功效成分、用法用量、适宜人群等重要信息,一旦上述情况发生,将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为了满足行业内标签质量检测,设计开发了标签质量在线检测系统,实现图像采集、条码识别、字符信息识别等功能。其中,标签质量在线检测系统图像处理模块是系统的核心组件,体现了标签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超声检测成像系统
已有样品/n超声检测成像系统包括:超声A、B、C、P扫描成像、超声CT成像、超声信号的处理、图象的三维显示及专用软件等。现已研制成功的成像系统有三种类型:1、水浸式超声检测成像系统: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冶金、机械等行业构件缺陷的检测,该系统已在中国南方航空动力公司成功应用;2、化工炉管弯头超声成像系统:适合化工和高压管道在役检测,能同时对弯头内部缺陷实时A型和P型显示,对弯头管壁逐点测厚并用伪彩色或截面图显示内壁的腐蚀程度;3、夹持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与定位技术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与定位技术用机器视觉取代人类视觉,为传统装备增加视觉判断与智能定位功能,可实现“无人车间”的智能检测与机械手的准确定位,实现装备智能化,解放劳动力。 该技术由太原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通信研究所独立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硬件成本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该技术从准确性、精度、速度、硬件成本等指标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实现生产线装备的实时在线智能检测与定位,检测准确度97%以上,精度0.3mm以下,定位精度可达0.01mm以下。 该技术拥有中国发明专利18项,软件知识产权5项。 2015年以来,先后应用在上海地铁隧道灾害监测、沈阳公路隧道检测、西安铁路高铁桥墩裂缝检测、爱旭太阳能义乌生产线的硅片崩边缺角及隐裂检测、通威太阳能成都、合肥生产线的硅片碎检及隐裂检测,河北电力的绝缘子检测。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智能光电检测系列产品
振幅测量不但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的探伤,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结构件的动态特性分析及振动的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而且在噪声消除以及超声电机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进行振动测量大多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和激光多普勒测振,但是它们都只能进行单点测量,因而测量速度很慢。近年来,电子散斑振动测量发展很快。大振幅测量系统国内外已有初级产品出售,其价格也非常昂贵。价格高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智能箱系统
该智能箱系统采用性能稳定的 Atmega128 作为主控芯片,综合了 GSM 技术, RFID 射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管理技术,完成了用户卡身份识别、物品信件报刊的存取、短信通知以及用户信息的本地和远程存储管理等功能。当投递员投递完物品后,系统检测到箱子里有物件,系统向用户发送信息,提醒用户有新物件,并提供一个动态密码,用户可以凭用户卡或动态密码开箱取物。
扬州大学 2021-04-14
智能仓储系统
传统仓储难以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研发了智能立体仓储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单元货物的自动存取,提高货物的存取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智能仓储系统硬件部分包括立体货架、智能穿梭车、出入库系统等,软件系统包括WMS(仓储管理系统)、WCS(仓储控制系统)以及数字孪生模型等。 1、智能化管理; 2、WCS 系统实时接收 WMS 系统下达的任务指令,分解并通过作业接口层下 达给具体的作业执行层,对智能穿梭车进行统一的调度,并对各个环节、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智能防疫系统
研发“智能热成像体温检测系统”   早在今年春节过后,作为影像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及一流学科等学科带头人,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黄钢充分调研了解测温系统现存的短板,比如测温速度慢、测温不准确、信息化数据整合不全、疫情数据分散、人员轨迹不明、缺乏大数据分析等问题,结合科技攻关与实践教学,组织师生团队针对性解决。 黄钢认为,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时代,医学院校必须“医工”结合,做出有自身特色、实用性强、适合学校人流特点的“智能防控系统”。当然,要同步实现智能分析,面临检测流量和测量精度、戴口罩人脸识别准确度,以及红外硬件数据获取等难题。 对此,来自医疗器械学院的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指导老师白宝丹迅速响应,与生物医学工程、大数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刘亚特、孔伟权、刘娟芳3名留校学生组成“防疫攻关创新团队”。 他们日以继夜,攻关在各种环境下准确测定人体温度的程序,解出热红外程序的视频信号和深度学习算法如何结合,进而提升人脸识别算法。经过多次实验和数据分析,初步构建出满足学校要求的红外测温模块,并在近100名留校学生,以及后勤、保卫处等多批次人员配合下完成了这一模块测试。 如今,通过集成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一套“智能热成像体温检测系统”,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红外热成像等技术,实现了戴口罩无接触式的“无感测温”,能够多人次地快速检测体温,每个终端每秒钟平均可测温3人以上,达到了校园密集测温要求。白宝丹表示,针对各种情况反复进行了上百次实验,最后得到这一个比较优化的模型,“用模型参数调节测温模块,获得了不超过0.3摄氏度的误差,大大节约了测温成本,提高了测温效率。” 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学校食堂和校门口,将为更多师生返校保驾护航。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智能OA系统
智能OA系统是为学校内部沟通搭建的智能移动办公平台,能够快速实现内部信息的上传下达,含PC版、Web版和手机版。收发文管理公告:收发公告管理审批:审批流程管理、权限管理 任务:收发任务管理沟通:通讯录、即时通讯、群组、讨论组签报:多人签报、签报回复、签报情况查询 日志:多种日志类型、支持多人阅读、阅读状态统计查询:单位通讯录、公用通讯录、系统价值:系统能够跨平台、跨系统运行,是真正的协同办公平台,实现执行、管理、决策的完全协同一体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办公平台,含PC版、Web版和手机版,可随时随地移动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碎纸机等耗材的使用是学校内部的沟通平台,解决审批、公文流转的问题,能够快速实现学校内部信息的上传下达
广州光大教育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智能广播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  潮州市长宇教学仪器有限公司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外语听力考试及训练要求,结合校园广播现状与发展方向,采用单片机编解码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网线传输技术等有机结合,开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可寻址智能广播系统——CY-01型智能可寻址广播系统,本系统以其“优质、经济、稳定、实用”等特点,已经得到了众多学校的认可,是集外语听力考试、训练与校园广播为一体的新一代数字化可寻址智能广播系统,是学校校园智能广播最佳解决方案。 系统特点: ◆可寻址智能广播系统是本公司自行研制的适用于学校、机关、宾馆等单位广播的专用设备,它构思新颖、设计巧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00810031517.1)及实用新型专利(200820053171.0),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设备。 ◆系统采用先进的单片机技术,超简化控制,能够实现四路音源同时播放,四种音源互不干扰。 ◆对象化编班及分组,可根据学校每学期班级变动情况,在广播室通过键盘操作即可更改班级名称并重新分配组别,而不用改动线路。 ◆总线型布线结构,简单方便,工程费用低,维护方便。 ◆全部功能由中央控制器完成,操作简便、使用直观,只需要在中央控制器界面上进行简单键盘操作就可以完成。 ◆音源可自行选择,如CD、MP3、卡座等。 ◆七级电子音量调节,自动记忆存储上次音量状态,不用多次设置音量,防止误操作。 ◆独特的抗干扰设计,智能广播解码器控制电路具有自动检测故障,自动离线功能。 ◆自动定时广播,可完成无人值守的预备和上下课音乐铃声、眼保健操和音乐、广播等的自动定时播放;也可手动播放,简单灵活。 ◆中央控制器可用键盘操作,也可用简便手动方式控制。 ◆中央控制器可内存2G的歌曲,用户可自行录入、删改。 ◆定时控制装置每天可设置120个工作点,能满足学校的要求。 ◆播放点如教室、办公室可任意增减,不用改动设备及线路。 ◆广播时由中央控制器自动向整个系统供电,不广播时,除中央控制器外,整个系统不供电,既省电又安全。
潮州市长宇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58 7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