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视频监控开放系统互连协议及系统
将各个互不兼容的安防系统,通过统一协议,实现集中管理。使用开放系统互连协议,可以兼容目前市面上各种视频监控系统,打破各个厂家的壁垒,便于升级和集中管理
扬州大学 2021-04-14
IPT信息管道技术及DMCS智能物联分布式测控系统集成方法
1.痛点问题 物联网技术是工业4.0和数字经济智慧化时代的标准性特征技术,是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底层技术基础。物联网技术的本意是希望实现万物直接互联,并能主动协同工作,但目前尚没有一项技术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目前现有的物联网系统架构种类很多,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的顶层软件设计方面,软件研究较多也做得很好,但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各种底层设备(包括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功能部件)如何联接?在目前现有的各种物联网技术方案不仅系统结构复杂,也只能实现万物间接互联和被动协同工作,而无法实现物联网所需的万物直接互联和主动协同工作。 2.解决方案 本成果所涉的核心技术是IPT(InformationPipeTechnology)信息管道技术及基于IPT信息管道技术的DMCS(DistributedMeasurement&ControlSystem)智能物联分布式测控系统集成方法,以下简称DMCS/IPT。 在基于IPT信息管道技术的DMCS智能物联分布式测控系统中,所有节点均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去中心化”),也无需通过任何指令进行协同工作(“去指令”),所有节点及其联接的底层设备均可直接通过在信息管道中自动交互的测控信息的驱动来实现系统预期的各种测控功能,而若想改变系统功能,也只需改变系统中联接各分布式智能测控节点虚拟的信息管道联接关系即可,多数情况下,无需编程即可实现分布式智能测控系统的快速集成及其功能重构。DMCS/IPT及其所衍生的IPT云/IPT雾智能物联系统架构,能完美实现物联网所需的万物直接互联和主动协同工作。IPT雾是一种可以弥散到工业现场任何一个角落的DMCS/IPT智能测控网络,整个网络只需一条线缆(有线或无线物理链路)即可位于工业现场不同位置的底层设备及其对应的IPT节点彼此联接起来,不仅可通过信息管道实现“去中心化”和“去指令”的智能协同工作,而且可在IPT雾网络中任意位置接入的IPT远程智能联接节点联接至IPT云网络,或者直接联接至任意指定的普通云服务器,并与云端现有的各种物联网专业软件实现对接。IPT云网络则是架构在IPT雾网络之上的DMCS/IPT智能测控网络,可进一步联接不同的IPT雾网络,并通过信息管道解决不同IPT雾网络之间的测控任务协同,以形成更大规模的智能物联网。IPT云网络同样具有“去中心化”和“去指令”等明显技术特征,也能在IPT云网络中任意位置通过接入一个IPT远程智能联接节点,将整个系统联接至任意指定的普通云服务器,并与云端现有的各种物联网专业软件实现对接。 合作需求 1、合作企业现有产品需在某行业或某领域已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且非常熟悉所在行业或领域的业务流程,并深度了解客户的痛点和需求; 2、合作企业需有良好的信誉记录,并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DMCS/IPT新产品的研发,且需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技术人才来完善相关产品; 3、合作企业需有愿意跟其他非竞争性企业一起联手打造智能物联网生态圈的愿望。 具备以上合作条件的企业可联系清华技术转移院,通过专利普通许可方式开展各自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及其推广应用,聚集多方力量,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打造一个可满足数字经济新时代需求的、造福于国家和社会的、国产化的智能物联技术产品生态圈。
清华大学 2022-05-07
一种高层建筑抽蓄储能风光智能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抽蓄储能风光智能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风机组件、光伏阵列组件、抽蓄机组、及微网中央处理器;风机组件、光伏阵列组件、抽蓄机组连接在低压母线上;主电网能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微网和主电网由并网变压器、并网开关、公共连接点连接;微网中央处理器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负荷需求量,管理调度系统能量分配;并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及时处理各类故障,实现微网在并网、离网两种模式间的无缝切换。本发明将可再生能源集成在高层建筑中,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并利用建筑高程差将抽水蓄能机组作为储能设备,具有对电网负荷变化反应快速、调节灵活,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的良好运行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
2020年2月15日,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团队研发的第一套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Tongji NCP-AIS),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门口开始试运行,可快速识别人流中个体感染者的风险。 科研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温度识别、动作识别等技术,可实现人脸识别、心率监测、呼吸监检测、门禁联动、门禁数据智能更新、咳嗽检测和语音播报,让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现疫情期间高效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针对大规模人群,可以自动发现体温不正常个体,实现拍照和跟踪,以及提醒功能。
同济大学 2021-04-10
中医医案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
中医理论和临证经验是通过传承、实践以及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知识体系,包含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之和医案之中。中医医案蕴含着丰富的临证经验、诊疗技能、技巧和诀窍,医案包含的结构与关系非常复杂很难用计算机来分析处理。在多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经过“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课题的深化,我们提出了基于语义网络的中医知识获取技术,并开发了中医医案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系统以中医理论知识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中医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提供多种方法与工具对临床医案进行多层次解析和挖掘,以获取医案中隐含的诊疗知识和临证经验。系统以中医基础理论为知识源,通过对中医专家的医案进行实例化,提取医案中的诊疗规律和临证经验,医案分析结果可以用语义网络、表格以及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系统包括领域知识建模、Ontology的形式化与存储、信息资源语义描述与存储、语义分析等多个组件。通过这些组件的有机结合,知识工程师可以利用领域本体中的词汇来描述WORD文档、文本文档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用户可以浏览领域知识树查找相关医案,查看领域本体中的概念描述,并通过语义查询接口进行语义查询。将相关技术集成开发完成了中医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①医案管理:对医案进行存储、检索、删除、修改。②文本预处理:对文本进行分词、标注、抽取特征词和特征词的标准化。③知识管理:对本体知识库进行标准化存储、更新和检索。④知识获取:对医案进行实例化映射,建立语义网络,获取中医知识。⑤数据挖掘:对医案进行常规的数据挖掘。⑥数据可视化:把知识模型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本系统可用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等行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无溶剂涂料及智能喷涂系统
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家电绿色智能涂装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经过多年的潜心基础研究,并针对家电、木器涂料及金属防腐涂料进行了三年多的应用研究后推出了创新性的无溶剂涂料体系。该无溶剂涂料体系彻底解决了溶剂型涂料的VOC排放问题、水性涂料性能较差和施工复杂及成本高等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该类无溶剂涂料的典型特点如下: 1)固化有效物含量近100%。涂料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VOCs排放极低,无需VOCs处理装置。 2)涂层性能优异。涂膜铅笔硬度不低于2H,抗划伤性、抗冲性、耐污性、通透性、光泽和丰满度好;耐水、耐候、耐溶剂及化学品性极好;耐高温及高低温循环性好;金属防腐性能好。 3)基材适应性好。在金属、塑料、木材、玻璃、陶瓷、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混凝土等表面附着力优异。 4)粘度低、施工性好。可喷涂、辊涂、淋涂、刷涂、擦涂和拉涂(渔具等的特有涂装方式);可室温固化、可高温快速固化(120℃×15min),对涂装施工环境的温湿度依耐性低,可在冬天0℃及夏天高温高湿环境施工及固化。 5)涂装产品环保。除涂料生产和涂装施工环境“无味儿”,无溶剂木器涂料在涂装时不会产生有机溶剂(稀释剂)被木材(特别是纤维板及低密度木材)吸收造成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不适气味的现象。因此,采用该类无溶剂木器涂料涂装的家具是绿色环保产品,将彻底告别家具“有味儿”的时代。 6)无闪锈风险。无溶剂金属防腐涂料由于体系中不含水,彻底解决了水性金属防腐涂料作为底涂时的闪锈及防腐性能差等问题。 7)涂装施工流程及时间短,施工成本低。由于该无溶剂涂料体系固化有效物近100%,涂料的填充和覆盖性极好,可单次厚涂,且固化速度快,因此涂装施工流程及时间短,施工成本低。 因此,该类无溶剂涂料将有效解决现有涂料的环保性能、涂层性能和施工性能,有效解决我国涂料和涂装过程一直以来未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智能涂装系统 同时为了实现全产业链的贯通,打通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利用川大优势,我们成立了智能涂装团队,智能涂装团队由北京东方昊为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东土科技、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相关团队组成,主要从事表面处理涂装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着力于涂装设备、智能设备、环保设备三条主线。团队拥有涂装项目中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的专家级技术人员,具有智能涂装及相关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环保设备、暖通空调等各个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有非常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可以提供总体解决方案。
四川大学 2021-05-11
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平台
本项目来源于国家项目,目前已经申请专利。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远程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本平台由环境感知系统、家电控制系统、信息整合平台和远程控制系统组成。 环境感知系统由无线传感网络和相应的数据接口组成;家电控制系统由家电控制子网管和普通家电组成;信息整合平台由Agent中间件接和集中控制网关组成;远程控制系统由手机、平板和网关组成。平台的主要功能有:1、     环境感知:布置在家庭环境中的温湿度、光照、烟雾、有害气体传感器,利用WSN技术组网,能够实时地采集环境数据,并上传到网管进行分析;2、     家电控制:在数字家庭中布置1到多个物联网智能红外遥控器,通过以太网、RS485、Zigbee等技术连接到网关,通过智能学习家电控制码,完成家电控制的请求;3、     调度:家庭网关系统可以和任何家庭设备对话,随时监测设备的状况(无须打扰用户),这样便于车辆的集群调度;4、     安防预警:烟雾和有害气体传感器能够随时监控室内环境,网关分析监控数据并在必要的时候报警;5、     远程控制与信息推送:手机软件与智能家居网关通过WCF技术相连,利用GSM推送信息,实现远程接听监控和危险报警;6、     系统接入接口:利用WCF技术发布WebService服务,可以满足跨平台的设备接入,同时提供C#语言的设备接入规范SDK;7、     信道安全附加硬件:硬加密信息传输信道,保证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无溶剂涂料及智能喷涂系统
所属领域:新材料及其应用项目成果/简介: 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家电绿色智能涂装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经过多年的潜心基础研究,并针对家电、木器涂料及金属防腐涂料进行了三年多的应用研究后推出了创新性的无溶剂涂料体系。该无溶剂涂料体系彻底解决了溶剂型涂料的VOC排放问题、水性涂料性能较差和施工复杂及成本高等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该类无溶剂涂料的典型特点如下: 1)固化有效物含量近100%。涂料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VOCs排放极低,无需VOCs处理装置。 2)涂层性能优异。涂膜铅笔硬度不低于2H,抗划伤性、抗冲性、耐污性、通透性、光泽和丰满度好;耐水、耐候、耐溶剂及化学品性极好;耐高温及高低温循环性好;金属防腐性能好。 3)基材适应性好。在金属、塑料、木材、玻璃、陶瓷、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混凝土等表面附着力优异。 4)粘度低、施工性好。可喷涂、辊涂、淋涂、刷涂、擦涂和拉涂(渔具等的特有涂装方式);可室温固化、可高温快速固化(120℃×15min),对涂装施工环境的温湿度依耐性低,可在冬天0℃及夏天高温高湿环境施工及固化。 5)涂装产品环保。除涂料生产和涂装施工环境“无味儿”,无溶剂木器涂料在涂装时不会产生有机溶剂(稀释剂)被木材(特别是纤维板及低密度木材)吸收造成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不适气味的现象。因此,采用该类无溶剂木器涂料涂装的家具是绿色环保产品,将彻底告别家具“有味儿”的时代。 6)无闪锈风险。无溶剂金属防腐涂料由于体系中不含水,彻底解决了水性金属防腐涂料作为底涂时的闪锈及防腐性能差等问题。 7)涂装施工流程及时间短,施工成本低。由于该无溶剂涂料体系固化有效物近100%,涂料的填充和覆盖性极好,可单次厚涂,且固化速度快,因此涂装施工流程及时间短,施工成本低。 因此,该类无溶剂涂料将有效解决现有涂料的环保性能、涂层性能和施工性能,有效解决我国涂料和涂装过程一直以来未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智能涂装系统 同时为了实现全产业链的贯通,打通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利用川大优势,我们成立了智能涂装团队,智能涂装团队由北京东方昊为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东土科技、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相关团队组成,主要从事表面处理涂装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着力于涂装设备、智能设备、环保设备三条主线。团队拥有涂装项目中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的专家级技术人员,具有智能涂装及相关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环保设备、暖通空调等各个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有非常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可以提供总体解决方案。应用范围: 应用领域: 1)涂料制造 2)家具制造 3)家电制造 4)造船及海工装备 5)轨道交通 6)(新能源)汽车制造 7)钢结构建筑 8)工程机械 9)医疗设备 10)机械设备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编号:201910882807.5(等待实审)技术成熟度:可以量产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获得经费:185.00万元自筹资金:1000.00万元
四川大学 2021-04-10
空巢老人健康智能监护系统
针对空巢老人日常家居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有效监护问题,通过智能穿戴和智能摄像头等等设备获取老人日常的体征、视频和音频等多模式健康数据,记录老人的体征数据、日常行为与精神外态,实现老人无监督、连续的日常家居生活、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的可视化、智能化、自动你险远程化监护,及时发现老人摔倒、表情痛苦、发出呻吟等紧急异常事件:综合分析采集的老人多模式健康数据,建立空巢老人的体征状态模型、日常行为模型和精神状态模型,实现对老人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长期监测。同时,通过移动无线互联网络将老人日常生活、健康状况的围像视频以及数据图表信息发送到监护人以及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移动通信终端,实现对老人异常生活状态、健康状况变化的及时响应和监管。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智能移动医用远程交互服务系统
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多年来面向我国促进人民健康和保卫国防安全的重大需求,在智能医疗装备和人工智能系统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分级诊疗、应急救援、海军舰艇卫勤及航空航天领域。该团队整合前期成果,迅速将基于云的智能移动医用远程交互服务系统投入疫情防控。该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减少医生奔波、减低医疗资源的消耗。该系统由移动终端、智能边缘计算系统和云端数据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可实现隔离病房患者、病区医生和异地指导医生的移动实时交互和移动远程会诊。该系统具备移动互联的能力,可以在第一时间把云端的服务推送到疫情救治的第一现场,远端的医生可以通过移动端及时的为第一现场提供救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926 9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