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维有序数据管理技术
01. 成果简介 非结构化数据是没有显式数据结构约束的非关系型数据,包括时间序列、图像、音视频等,其管理与分析技术成为国际信息领域战略竞争焦点。许多实际应用中,非结构化数据不仅总的体量大,而且数量也极为巨大。例如,我国气象预报业务每天接收到的气象数据文件达数亿非结构化气象小文件。此外,这些文件存在大量业务语义属性,这些属性形成了描述一个数据的多种维度。 针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需求,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提出了多维文件空间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突破了一系列非结构化数据核心技术,包括:l  非结构化数据到多维空间模型的映射方法;l  多维文件空间模型的分布式物理实现方法;l  分布式存储的副本控制方法。 该技术通过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属性维度进行分类,将非结构化数据建模成多维文件空间模型,并对文件集合上的各种操作进行定义。此外,通过细粒度计算磁盘IO代价、网络代价、副本代价、CPU代价、数据分区代价,得到指定工作负载下的最优物理存储实现,进而通过排队论等方法对副本的一致性进行控制,实现满足用户SLA(服务等级保证)的柔性事务。  图1. 基于多维文件空间的最优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方法示意图  相比现有对象存储等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实现更加灵活的数据访问。同时,该项技术能够建立多维文件空间到分布式物理存储的最优映射机制,保证非结构化数据总访问代价最小。相比于现有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该项技术可以确保使用少量内存管理数以亿计的海量非结构化小文件,而现有多数分布式文件系统在遇到海量文件管理时往往会出现内存爆炸问题。02. 应用前景 本成果技术可广泛用于各种类型尤其是多维度属性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目前已经被成功应用于中国气象局和全国31个省或直辖市气象局,以及石油、风电等多家工业企业。该项成果还入选了2016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和2018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并作为贡献之一获得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气象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03. 知识产权 本项成果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项。04. 团队介绍 本成果团队长期研究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包括分布式数据存储与查询、数据质量、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业务过程挖掘等方向。团队课题负责人为王建民教授、博士生导师。团队在本领域发表国际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授权专利60余项。相关成果获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气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 软件服务。06. 联系方式 邮箱:liuyi2017@tsinghua.edu.cn 团队电话:010-62786972;13051000520 团队邮箱:huangxdong@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含油污水处理技术
01. 成果简介 在油气田开采、石油炼制、运输、使用、贮存等生产或生活过程中,由于事故、操作不当、设备破损等原因,会造成原油或成品油跑、冒、滴、漏,与泥沙、水及其他污染物共同形成的固态或半固态混合物。本项成果采用具有两亲性和磁性的纳米颗粒材料,针对前述含油污水或油泥,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有望大幅降低油田污水处理成本及提高处理效率。 本项成果首次实现了磁性Janus颗粒的规模化制备,开发了污水处理工艺。经处理后的含油污水达标排放,磁性Janus颗粒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治理。通过实验室和现场的示范处理,效果显著。 02. 应用前景l  大型石化、油田等企业的污水处理工程;l  野外或少量含油污水处理,开发移动式含油污水处理设备。03. 知识产权 相关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保护。04. 团队介绍 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分子多尺度多功能复合方法学及其基本问题,项目负责人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等奖励,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05. 合作方式 商务合作。06. 联系方式 lijiaoli2016@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异种材料搅拌摩擦焊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大型钢板水泥库建造技术
无标题文档钢板水泥库适应散装火车专列多车一管入库功能和海港装卸船的输送,每小时出入库输送不低于二千吨。 大型钢板库的结构原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结构圆仓的概念,这是一种全新理念的荷重库体,属于替代传统结构圆仓的新型设施,国内尚无先例,国外也没有相关资料,是散装水泥储存的一大发明。大型钢板库除了具有投资省、储量大、建造快、节省土地和确保质量等显著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性: 便于环保治理::储存2.5万吨水泥的大型钢板库只有一个进料口,一个除尘器便可确保无尘排放,而千吨传统结构圆仓则需要25座,每座一个进料口就需要25台除尘器,仅多口排尘这一点,环保治理就很难保证。 储存安全可靠:水泥质变是在与空气接触中产生的。大型钢板库的库壁和库顶都是采用钢板焊接成形,其密封程度是砖、石、混凝土结构库体无法比拟的,库顶只有一个进料口,只有在负压下才能打开,库外的空气无法进入,库底大断面积的堆积,沉积密度大,更没有潮解的条件。这种密封效果,使水泥根本没有变质的可能,因此可储存两年以上。 自均化效果好:水泥质量波动是不同瞬间质变造成的。水泥生产企业往往采用空气搅拌和倒库掺合的措施解决,不仅增加了工艺难度,而且在运行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大型钢板库的气化排料完全替代了这一工艺,可使水泥产生良好的均化作用。 出库排空率高:库存水泥排空率是最大排出量与库存总量之比。传统结构圆仓的自流出料,长时间的存放排料,就是装满了也常常因为棚堵不下料。大型钢板库由于气化作用,不仅使水泥在恢复流化状态中产生内聚流态,而且特殊的气化装置和库底异形坡度,可产生有层次的内聚流动,无论多大断面积的库底,排空率均在90%以上。 自动变量输送:大型钢板库的出入量输送采用相关的专用发送装置,可根据粉磨能力直接通过磨尾或选粉机,根据磨机产量变化产生自动变量的输送功能,同时可根据出库要求进行任何设定值的对外输送。 节约输送功耗:大型钢板库专用的自密封无级变量发送器不仅可根据要求自动变量,而且可在单一耗气量的运行中,根据输送变量自调气压,在适当压力的气力输送中减少输送功耗。适合中转储存:车站和港口是装卸外运水泥的集中储存点,大型钢板库可根据车船外运量提前储存水泥,便于大运量的车船缩短装卸时间,提高车船周转率。 便于位置设定:所有的水泥工艺多以输送距离最合理作为设计原则,尤其扩大生产规模的改造,更是以最佳位置选点,采用大型钢板库多半缺乏建造位置,然而大型钢板库适合气力输送,就是脱离原工艺布局仍可在百米以外的适当位置建造,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储存不受季节限制:淡季水泥可采用不同储量的大型钢板库储存,确保水泥生产企业连续生产,采用淡季储存旺季销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水泥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据了解,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建造使用了20多座这样的大型钢板库,建造和使用单位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东北地区一家设计年产20万吨的水泥生产企业,由于冬季时间过长,生产的水泥无法储存,只有7个月左右的生产期,每年只能生产14万吨左右,2003年建造了两座每座储存3万吨水泥的大型钢板库,当年冬季充分储存,首次以21万吨的年产量突破了设计能力,经济效益提高了40%。同样,南方地区的一家水泥生产企业,由于常年雨季储存不足造成断续生产,2004年建造了一座储存2.5万吨水泥的大型钢板库,使年产量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了30%。
清华大学 2021-04-13
系列改性瓜尔胶制备技术
对瓜尔胶原粉进行改性,制得系列改性瓜尔胶,产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 稠性、配伍性、化学稳定性、耐温性,水不溶物含量少特点,可作为增稠剂、润 滑剂、增强剂用于油田、印染、造纸和水处理等行业。用于印染,无论在柔软度 还是渗透性方面都可与海藻酸钠糊料媲美,且与单一羟丙基产品相比,其印花柔 软性能好,得色效率好,成糊率高。瓜尔胶-壳聚糖天然物絮凝剂具有高效、绿 色、经济、复合等特点,该产品对废水具有脱色、除浊、降低 COD 效率高等优点。 2 关键技术 传统瓜尔胶改性方法中使用环氧烯类醚化剂毒性大,而使用干法或半干法类 制备工艺虽过程简单,投资较少,但产物水不溶物含量高,流动性差。本项目关 键技术在于使用有机溶剂一步法得到羧甲基羟乙基瓜尔胶。 瓜尔胶-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制备方法是以瓜尔胶和壳聚糖为原料,以静电吸 附为原理,直接共混制备、交联等改性,发挥两者协同作用,各自之间取长补短, 制备出一种高效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327 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杂质极少。制备过程不需要使用环氧烯类有毒物质, 原料易得且安全性好。 目前已具有羧甲基羟乙基瓜尔胶、瓜尔胶-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羟乙基瓜尔 胶、羧甲基瓜尔胶、阳离子瓜尔胶等各类制备技术。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一种瓜尔胶-壳聚糖天然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201610054789.8 一种羧甲基羟乙基瓜尔胶的制备方法 201510066654.9 4 项目成熟度 试生产或批量生产。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技术转让或共同开发。 产品已用于无锡某公司造纸、食品和水处理等领域。 
江南大学 2021-04-13
面粉企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针对我国面粉企业存在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导致的效率低、能耗高、面 粉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江南大学在国家粮食局公益性科研专项(基于物联网的小 麦加工 MES 体系研究及示范应用/201313012-01)资助下,基于互联网+等技术, 围绕小麦制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展开攻关,研发了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软件,实 现了实时数据平台与过程控制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的互通集成。 关键技术: (1)制粉全过程信息感知与传输技术 (2)制粉全过程物料跟踪技术 (3)制粉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 (4)制粉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350 功能系统: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攻关,最终形成如下功能性系统模块: (1)数据采集系统 (2)供应链管理系统 (3)企业内部物流系统 (4)仓储管理系统 (5)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6)能源管理系统 (7)ERP 系统 (8)综合信息集成系统 知识产权: 项目成果取得授权发明专利 2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3 项,获得计算机软件 著作权 34 项。 示范推广: 项目成果在河南麦道面粉有限公司、东莞国丰粮油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推 广示范。项目成果可以推广到稻谷加工、玉米加工、油脂加工、饲料加工等相关 行业。 配套设施: 项目实施不需要额外增加厂房、小麦加工设备设施;只需配套必须的传感器、 服务器、计算机等设备
江南大学 2021-04-13
涤纶织物双面渗透喷墨印花技术
随着服装款式的发展,如两面穿的服装、真丝绸类服装、无里子或双面夹克290 和衬衣、方巾、广告宣传用的条幅、旗帜布等都要求印花织物正反两面的花型、 清晰度、颜色深度和鲜艳度基本一致。这就要求涤纶织物渗透印花的预处理液有 一定的渗透作用,使印在织物正面的墨水渗透到反面,以达到正反面得色量基本 接近的效果。但这种渗透作用会使墨水向边缘渗化,从而导致印花精晰度差的问 题。同时加入的助剂涤纶织物的静电现象,进一步加剧印制图案不清晰的问题。 本项目解决了涤纶织物双面印花渗化的问题,提高印花清晰度。 2 关键技术 本项目针对涤纶织物(180g/m2 和 110g/m2)数码喷墨双面渗透印花中存在 清晰度较差的问题展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预处理剂:利用纳米多孔材料具有 导墨的性能,同时加入抗静电剂,来提高涤纶织物数码喷墨双面渗透印花的清晰 度。该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对环境有好,符合现代工业环保的要求,适合 于涤纶织物的批量化加工处理。常规喷墨印花仅能实现单面清晰度印花,本项目 通过对织物进行预处理,实现了涤纶织物的双面清晰度印花。完成了以下技术指 标:墨水渗透率>80%,印花线条扩散率<20%,半衰期<1s。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1]一种提高双面渗透喷墨印花效果的涤纶织物的预处理方法 CN201611166147.3 [2]一种提高涤纶织物直喷式喷墨印花清晰度的预处理方法 CN201611166114.9. [3]一种超细涤纶分散染料增深印花色浆的制备及工艺 CN201010575637.5. 4 项目成熟度 属于批量生产阶段。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已推广企业:海宁天福经编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2021-04-13
井巷工程特大塌方治理综合技术
国内外几乎所有地下矿山井巷工程(包括隧道工程)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不同程度的塌方问题。其中,特大型塌方占所有塌方的10%左右。塌方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和最主要的工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及其巨大。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国由于塌方造成的人员伤亡356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元,间接损失无法估量。塌方的预防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是长期困扰国内外岩土工程界的重大技术难题。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从1993年围绕这一难题展开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其中以下技术构成了本项目的特色: 治理主溜井特大塌方的托斗法施工技术; 松散岩土层非套管成孔技术; 插筋劈裂锚固注浆技术; 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预应力锚固技术;双泵双液注浆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二甘醇丙酸酯生产技术
二甘醇丙酸酯是最新开发的香烟过滤嘴增塑剂,现用增塑剂主要为三醋酸甘油酯。因甘油紧缺、价格高,故以60~70%的二甘醇丙酸酯取代甘油酯,保持了良好的增塑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投放市场以来,深受用户欢迎,供不应求。目前国内总生产能力约2000吨。甘油酯在香烟过滤嘴中的应用量很大,在塑料制品领域的用量也很大,因此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年产2000吨规模,主要设备投资270万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金属矿溶浸开采技术
 溶浸开采是集采矿、选矿、冶金于一体的特殊采矿技术,其基本工艺过程中:将化学试剂或微生物溶液与矿物接触,有选择性溶解、浸出有用矿物,富集并提取浸出液中的目的金属。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投资小、成本低、工艺简单、能源消耗小、生产规模可大可小,灵活性强,能够达到低能耗、低排放的目的。在低品位矿石、废石及尾砂“二次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内容涵盖了可浸性分析、筑堆技术、布液技术、集液技术以及细菌强化浸出技术,尤其是堆中布液技术、排土场强化浸出工艺、尾矿就地浸出、电场强化浸出以及溶浸采矿数值模拟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该课题在国家“973”规划、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在该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开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设备,拥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 应用范围:该技术可在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矿床中推广应用。能够较好地回收常规开采方法不能回收的低品位矿石、难采矿体、常规选矿方法难以分选的矿石以及废石中的有用成分,拓宽了地下矿产资源的利用范围。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7 148 149
  • ...
  • 675 6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