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稳态磁性MOF材料研究
提出引入活性客体来调控金属有机框架(MOF)体系自旋转换性能的策略,并成功地通过特定活性客体的可逆化学变化得到验证;通过引入双吡啶三氮唑阴离子配体设计组装出自旋转换温度创纪录的自旋交叉材料该研究团队最近通过精心设计,将氨基官能团引入到霍夫曼型MOF材料中,合成了首例具有HS0.0LS1.0↔HS0.25LS0.75↔HS0.5LS0.5↔HS0.75LS0.25↔HS1.0LS0.0五种自旋状态的四步自旋转变MOF材料,并通过磁性、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单晶衍射法进行了表征确认。对于HS0.25LS0.75自旋态,我们从结构上捕捉到首例具有LS-LS-LS-HS三维有序交替排列特征的磁结构。更加令人惊奇的是,通过对主客体间超分子作用的调控可以实现四步、两步和一步自旋交叉性质之间的可逆转变,为设计具有多步自旋转变的多稳态磁性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人才需求:新材料研发
新材料研发
山东环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6
新型纳米金属合金材料
价格低廉、无毒、环境友好的金属锡(Sn)与铋(Bi)在能源转化和存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由于Sn与Bi的晶格失配大(>22%)、易相分离和氧化、以及二者之间相容性低于2 at%,使得纯相Sn1-xBix合金材料的制备及其物化性质的研究成果较少被报道。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功能材料纳微化技术
纳微结构赋予材料新的功能和功效。利用CO2 辅助雾化制备和组装纳微颗粒结构材料,通过二相或多相流的喷头结构元件膨胀和雾化,根据混合和相分离的变化,组装纳微颗粒结构和形态。根据液滴在射飞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溃散、雾化、溶剂蒸发射飞过程中环境以及混合方式的调节,可形成各种纳微尺度和不同结构组装的颗粒材料。例如,根据多相流结构元件可快速形成高过饱和度快速成析和射流分散这样的特点,可设计给药系统,形成芯囊型或相互包嵌的超微细给药系统。又如用本方法制备的含能材料纳微颗粒,具有独到之处。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新型术后防粘连膜材料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术后粘连是有手术史以来国内外亟待解决的重要医学难题之一。在外科领域开展的手术中,绝大多数都涉及到防止组织之间粘连的问题。术后粘连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腹部、盆腔等均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甲状腺手术后引起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因盆腔组织粘连而导致的女性不育症。90%的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产生,60%的患者需要采取一定的防粘连措施。 目前防止术后粘连国际上采用较多的是“短期屏障"法,即术后在容易发生粘连的部位植入隔离材料。随着 70 年代后美国医用材料方面的突破,可生物降解吸收材料已得到医疗市场的认可。现有的美国 FDA 批准的术后防粘连产品有三种。本课题组设计和研制了一种结构独特的可抛型防粘连膜材料 AntiTriplex。它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安全、无毒、无刺激、可降解吸收的薄膜材料,其独特的表面结构特性可以将手术创面和周围组织有效隔离开,有效地保护好手术创面。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该术后防粘连膜由多糖分子、多肽大分子和合成大分子组装而成的三元膜。该三元膜综合了三种材料的优点,使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水稳定性、降解速率、临床可操作性、防粘连效果等得到全面提升。主要工 艺流程如下: 多肽大分子 ↓ 合成大分子 → 反应器 --→成膜 → 后处理 → 干燥 → 成品膜 → 包装 → 灭菌 ↑ 改性多糖大分子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该新型术后防粘连膜独特的结构设计代表了当今该领域国际先进水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不管是传统的腹腔、心血管、椎板外科手术,还是新兴的微创手术,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现象。现阶段欧美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防粘连材料市场,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用于治疗腹腔、盆腔粘连的费用高达约 12 亿美元。美国在 2000 年有 750 万例出现术后粘连,预计到 2006 年将增加到 2000 万。虽然美国 FDA 已批准了 3 个防粘连材料,但均有缺陷。中国人口众多,医疗水平不及美国,如以 1500 万人保守数字计,每人需要防粘连材料一份(至少),每份约 200 元,市场容量将是 30 亿,利税近 10 亿,是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应用领域: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制品、组织工程制品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原材料均为国产,价格低廉。所需设备为常用设备,投资不大。常规医药行业的厂房基本上能满足要求,主要生产车间 150 平方米。投资规模依生产规模而定。 合作方式及条件:面谈平, 目前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天津大学 2021-04-11
锂空气电池及相关材料
该项目涉及一种含新型催化剂的锂空气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组成:催化剂为 5-30%,碳材料为 40-80%,粘结剂为 5-30%。催化剂为金属纳米颗粒(20-60nm)高分散在微米级的碳片上的复合材料;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为钴、镍、铜、锌、锰、铬、钼、钒或钇。碳材料包括乙炔黑、超导炭黑、碳纤维、石墨烯、超导炭黑、科琴黑、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一种或两种。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和丁苯树脂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催化剂可促进氧的还原,降低充电过电位,在锂空气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而且该催化剂工艺简单,采用环保无毒的试剂,在锂空气电池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专利号:201310524508.7 
南开大学 2021-04-13
物体热涨冷缩实验材料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51004新材料及其应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物体导电性实验材料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物体热涨冷缩实验材料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5 86 87
  • ...
  • 259 26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